大清朝的紫禁城皇宫内城有三大殿,分别是太和殿、保和殿和中和殿。太和殿,它是皇室举行典礼的场所,比如皇帝登基典礼,皇帝结婚,祭祖祭天等比较重要的仪式,都会在太和殿举行。这大清的议政大厅也设太和殿。中和殿,它的作用是让皇帝在前往太和殿参加仪式庆典之前,在此休息。皇帝通常会在这里接受官员的朝拜。他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那就是清朝时每七年都要纂修一次皇室家谱,而纂修仪式与皇帝审阅,都是在中和殿举行。保和殿,它的作用一般为庆典之前,皇帝在此更衣或者接受臣子的祝贺。大清科举考试的殿试在这里举行。。。。。。。太和殿,议政大厅。今日召开议政会议,所有十五位议政大臣全部到齐,就连平时都请假的礼亲王代善也难得一见的到场。不但如此,连在外征战的简亲王济度也被召回议政,可见皇帝多尔衮对此事的重视。“都安静,各位议政大臣全,朕当年继承大统的时候就承诺,新增或更换议政大臣都需议政大臣半数以上通过方能有效,身为一国之君,朕必然言出必行。”
因为代善有段时间没来议政,众人免不了客气一番,此时议政厅有点热闹,多尔衮一开金口,顿时鸦雀无声。“襄郡王博果尔自领兵讨伐南明余孽以来,已经夺回大小城池三座,杀敌近三千,战功赫赫,实乃我爱新觉罗氏一脉的骄傲。其忠勇可嘉,故朕决定加封襄郡王博果尔为襄亲王,同时列博果尔为议政大臣,各位议政大臣以为如何?”
多尔衮扫了一眼众大臣,朗声开口道。“臣以为皇上加封博果尔为襄亲王无可厚非,然而对于博果尔列入议政大臣一事,臣窃以为博果尔尚年轻,经验不足,待稍历练几年后再进议政会也不迟“。索尼出列跪地奏道。“索大人所言差亦,博果尔乃是先皇血脉,其母乃是大贵妃,不但身份高贵,且如今已上战场杀敌立功,初露头角。当年皇太子比福临小一岁就进议政会。如今博果尔如不进入议政会,则我等起不愧对先皇恩宠?当年先皇出于信任和眷顾我等的衷心,才将我等列为议政大臣,如今我等将却将先皇的爱子排斥在议政会之外,先皇九泉之下有知,岂不寒心至极?”
老奸巨猾的代善不出招则已,一出招就直接将了索尼一军,而且几乎没有逃脱的机会,一席话说完,就连心思缜密的索尼也被挤兑的面红耳赤,无法反驳,哑口无言。“臣济尔哈朗认为礼亲王所言极是,索大人所言甚歉考虑,乃至于对先皇有大不敬之嫌疑。”
这平时喜欢和稀泥只做老好人的郑亲王济尔哈朗这一次一反常态,不但明确表态同意博果尔进议政会,且突如其来给了索尼一次十万倍的暴击。济尔哈朗这也是没办法,如果万一博果尔进议政会这事搞砸了,他都能想到自己的悲惨后果,娜木钟肯定会跑到他的亲王府把他大卸八块,他这把老骨头可禁不起折腾,所以济尔哈朗也是豁出去了,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把索尼往死里整,免的其他议政大臣被索尼带入阴沟,把这天大的好事议砸了。我他妈的就发表一下意见,咋成了对先皇大不敬了?这罪往大了去可是要死人的啊!可是索尼自己思考了一下,又觉得好像济尔哈朗这说法他又无法反驳。连着挨了两个大清铁帽子王的两记重拳的索尼此刻被干的有点发懵,额头冒汗,内心一万只乌鸦飞过,十万个靠泥马腾空而起,暗地里把济尔哈朗的祖宗十八代都问候了个遍。这济尔哈朗的父亲是舒尔哈齐,而不是努尔哈赤,所以这会索尼没有对先皇不敬,甚至也没有对太祖努尔哈赤不敬。要是索尼直接骂济尔哈朗,这济尔哈朗还没法子给他按上一个对先皇大不敬的罪名。这议政会议就好比后世的总经理办公会议,一大堆中层和副总经理讨论董事长提出的战略部署,议着议着,出来的结果与董事长的想法相差十万八千里,再想去更改,就会有损领导的权威,也打击了大家出谋划策的积极性。所以有经验的董事长都会掌控这过程,而不是让大家随意发挥,脚踩西瓜皮—-滑倒哪里算哪里。显然多尔衮身为大清国的董事长,这套路还是满满的,准备工作做的是相当充分充足,这便是“功夫在诗外而不在诗内,万事预谋则立,不谋则废。”
有了两大铁帽子王的支持,这博果尔进议政会的事便板上钉钉,此时只见多尔衮坐在那金色九龙缠绕的龙椅上,看着被两尊大炮轰的面红耳赤的索尼,内心极度舒爽。可惜大清朝没有香烟,要不然此刻的多尔衮肯定会掏出打火机,点上一支至尊南京,美美的吸上一口,吐个漂亮的烟圈,过瘾那。这权利场争斗的人最喜欢的事就是看着对手被拿捏的死死的,毫无反抗的余地,而不是杀了对手。“索大人,两位亲王说的有道理,我等皆受先皇恩典,应该同意博果尔进议政会。”
鳌拜看看形势不对,不再像以往一样无脑的支持索尼,而是明哲保身。这显然是死道友不死贫道的策略。“儿臣附议礼亲王的意见,博果尔是儿臣最要好的兄弟,他能进议政会,儿臣也很高兴。不过儿臣以为,既然是议政,索大人表达自己的想法,不应该过于解读其含义。否则今后各位议政大臣都明哲保身,不敢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则与我大清不利,肯请父皇三思!!!”
太子出列,及时拉了一把即将溺水身亡的索尼。“臣附议礼亲王意见”“臣附议。。。。”
“臣附议。。。。”
“太子所言甚是,朕不追究索尼的无心之过,朕立刻下旨,加封襄郡王博果尔为襄亲王,并列议政大臣!”
多尔衮看看再也没人反对,便一锤定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