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 第三百四十八章 统治的基础

第三百四十八章 统治的基础(1 / 1)

大楚帝国的很多政策乃至战略决策,其实都不被外人所理解。  尤其是大楚帝国在税收上的一系列高压政策。  从古至今,内外各国,从来都没有那个王朝和大楚帝国这样如此重视税收工作的。  为了收税,大楚帝国不仅仅设立了税务部这么一个人数远超其他行政机构的庞大机构,甚至这个税务部下属都还会自己的武装力量。  而税务部尚书陈星凯,更是入值参务院,成为参务大臣,位列大楚帝国最顶级的数名官员之一。  同时大楚帝国又制定了及其高压的税收政策,面对偷税漏税的行为,动不动就是抄家灭族,并且把武装抗税的行为直接定义为谋逆。  大楚帝国如此重视税收,这让很多人无法理解,尤其是一些拥有传统观念的人,他们认为要施行仁政,要用感化之类的,当然这只是极少数,更多的还是因为不愿意交税而反对。  而大楚帝国之所以在税收上保持高压,为了收税不惜建立了规模庞大的税务机构,设立了专门的税务武装,目的很简单,很纯粹,就是为了钱。  而要这么多钱干嘛?  以后不敢说,但是现在,大楚帝国弄这么多钱的目的就一个:用于军费。  当初罗志学设立大规模的税务机构,直接目标就是为了搜刮资金充当军费。  所以哪怕内部对税务机构都有着极大的反对意见,但是罗志学依旧坚定不移的推动了大税务部的发展策略。  同样的,大楚帝国在攻克了众多城池后,第一件事也是搜刮资金。  除了常规的收税外,也会抄没大量敌对、顽抗士绅的家财。  而这一系列的手段,甭管用了什么理由,但是目的依旧只有一个,为了获得足够的资金以维持战争。  所以,哪怕是外人,尤其是那些士绅地主们说大楚帝国残暴无比,士绅家庭出身的大量传统读书人们天天叫嚷着伪楚残暴。  但是,大楚帝国依旧坚定不移的采取抄没政策。  获得资金以维持战争,这是大楚帝国一系列众多内政政策的直接动因。  只不过,在这个过程里,还会出现一些附带的好处,对于普通民众而言极其重要的好处。  那就是财富的再分配!  通过大规模的抄没,大楚帝国官方掌控了大量的耕地,而这些耕地将会被廉价让无地以及少地农民进行租种,同时在这个过程里一定程度上拉低了民间的佃租。  统一的农业税,极大程度上减轻了底层农民们的负担,让底层农民获得了更多的生存空间。  而严苛的税收政策,这也是社会财富再分配的重要措施,因为大楚帝国的税务政策,出于收税成本,性价比方面的考虑,往往更喜欢对中上层的人收税,尤其是那些士绅地主们。  而从这些中上层的人收税后,这些资金除了用于军费以及直接行政花费外,还有相当多一部分会用于地方基础设施建设,以工代赈等等,而这都是有利于底层农民的。  此外还有很关键的一点就是,大量的财富通过税收被征收后,然后不管大楚帝国是通过军费还是说行政费用花出去,那么都会重新进入经济循环,而这种经济循环将会给民众们带来工作机会,赚钱的机会。  比如用于军费,士兵们拿了薪饷后,要吃喝拉睡啊,而他们吃的粮食什么的,都是农民种出来的,部分物资也是工厂里生产出来的,所以到最后,肯定有一部分资金流入到农民、工人、手工业者的手上。  大楚帝国的税收政策以及其他诸多内政措施,虽然第一目标依旧还是为了支持战争,维持统治。  但是这些政策具体实行的过程里,导致了这些良性的结果出现,而这也就更让罗志学坚定不移的采取高压税收政策,以工代赈等众多措施了。  而这反过来,又进一步加大了底层农民和工厂工人,手工业地等底层民众对帝国,对罗志学的好感以及支持。  不管什么时代,底层的人总是很淳朴的。  谁能让他们吃饱饭,能让他们过上好日子,他们就支持谁。  这种支持,在楚北黄州府治下的偏僻小山村安阳村里就体现了非常明显。  因为前线东进大战持续爆发的缘故,前线的楚军,主要是第八师在持续北上合肥一线作战后,因为失去了便利的河运补给通道,大批北上的物资补给只能通过陆地运输补给。  陆地运输比较困难,再加上天气已经转冷,当地甚至开始下雪了,导致物资运输情况进一步恶化。  为了给第八师等北线作战的部队运输物资,后勤部临时在靠近前线的黄州府黄梅县一带紧急募集青壮,以编入后勤部所属的运输团,为前线大军抢运物资。  当楚军后勤部的官员来都安阳村募集青壮以运输物资的时候,当地的青壮踊跃参与,不单单圆满的完成了募集任务,而且都还超额完成了。  其中固然有部分人是为了应募运输团之后可以吃饭的缘故,但是这也少不了以往楚军给他们带来的良好生活,让他们看到了生存的希望后所作出的一种回报。  他们就是很单纯的觉得,生活在楚军治下有奔头,并且不想回到明朝统治的时期,所以听到说前线大军打仗的时候需要人手运输物资,尽管天寒地冻的,尽管没有工钱,人家只是管饭而已,但是这些青壮们依旧很乐意去。  至于说为什么不直接参军,以战斗的方式支持楚军。  你想参加人家也不要你啊……  目前楚军的武装力量,主力师部队其实人数不多,因为人数有限,对于士兵的挑选其实也很严格的,很多青壮想要去应募还不一定能选上呢。  至于守备军……前头的明军降兵越来越多,为了避免这些降兵祸害地方,楚军不得不持续设立新的守备军,如今守备军的规模都已经达到了十四个师了,并且大多都满员。  楚军那边一直都是在持续对守备军进行裁汰呢,那里还会从民间招募青壮加入守备军啊。  所以,民间青壮想要加入楚军,为大楚帝国效力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大楚帝国的兵,不是你想当就能当的。  在大量民夫组成的运输团的努力下,后勤部一口气为第八师、第五守备师等在北线作战的兵力,送去了大批的粮草,弹药以及冬装等大批物资,有效的缓解了第八师等部队的物资短缺情况。  身在金陵城外的罗志学,接到了后勤部方面的报告后,微微沉思了后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古人诚不欺我。”

罗志学摸着良心说,其实他并没有特地的为改善民众的生活而做出太多的东西,他做出的很多政策措施,其出发点并不是真的为了让民众过上好日子之类假大空的口号。  罗志学的出发点很简单的。  早期就是为了捞钱获得军费,后来则是一定程度上注意了维持己方控制区的稳定统治上。  说白了,罗志学就是为了自己的统治能够更加稳定,所以才会折腾出来众多的政策,而这些政策,其实不仅仅局限于一些民生政策,比如说参务大臣的设立,比如军务院的设立等等,还有还多很多呢。  然而这些政策附带了一些有利于民生的好处,不过其实也好的有限。  至少大楚帝国治下,饿肚子的人依旧多了去……  然而即便是这样,仅仅是这么一点点的好处,就让当地民众们在大冷天里,冒着风雪为前线大军运输物资!  这些底层的民众,其实很容易满足的!  罗志学看过报告,沉思了许久。  嗯,不是什么感动之类的,作为一个上位者,当了一年多皇帝的罗志学不存在这么低级的情感。  他看到的是:底层民众的要求相对比士绅地主,市民等阶层的要求更低,更容易满足,并且在施政上也有较大可行性。  如果自己稍微进行一定政策的倾斜,那么就能获得亿万底层民众,尤其是农民们的支持。  而一旦获得了广泛的底层民众支持,那么自己就能彻底奠定帝国真正的统治基础。  毕竟单纯依靠军事力量维持统治很不靠谱,存在着巨大的风险,犹如沙滩上的堡垒,一涨潮就完蛋了。  罗志学还得在军事力量之外,再给自己的帝国找一条统治的根基。  而甭管是地主还是新型资本家等上层,罗志学觉得不靠谱或者说没那个必要。  因为他们都存在着软弱性,并且缺乏对抗武力的能力。  对于这些人数只是极少数的士绅地主、资本家之类的,他们乖乖听话还好,不听话就一炮轰过去就完事了,罗志学没必要和他们妥协。  嗯,现在楚军就是这么干的,在新占领区里玩抄家灭族,楚军可从来都不手软的,更加不在乎什么地主士绅们的想法。  总之就是要么乖乖交税,要么抄家灭族,就算是要逃跑到明王朝那边去,你也得把家产留下!  不过底层民众,尤其是农民们不一样。  他们人数更多,而且更加容易满足,拉拢他们性价比更高,这用的好了,那么就能够成为帝国真正的统治根基。  嗯,底层人人数太多,一旦反抗起来镇压也太麻烦,杀也不是,不杀也不是……  陕西那边的流贼就是典型的例子,明挺杀了一批有一批,但是一直杀不完……  而且罗志学觉得,就算真反抗了也不能真杀完,真杀完了他统治谁去?  现在,他已经是暗自敲定注意了:农民!  罗志学有了决定后,很快就是把手底下的几个文官找了过来!  罗志学自然不会直接跟他们说搞什么统治基础这些东西,而是谈论一些更加直观的施政措施。  比如说解决农村水利基础设施问题,比如解决佃租过高的问题,再比如就是该如何防止土地进一步兼并,该如何想办法让那些地主们,把手中的大量土地出让。  而这些措施一条条说起来都是属于非常宏大的题目,简单的一场会议自然是无法解决其中任何一个问题的,今天罗志学把这些人找过来,只是给他们透露个口风,让他们知道:朕很关心底层农民的生存状况,你们也该重视起来了!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父皇,请退位 乱世武夫 人在三国写日记,坐收渔人之利 假太监:从混在皇宫开始 朱厚照的大明生活 假太监:从伺候贵妃沐浴开始 超品姑爷 镇国万岁:我真的只想当昏君 大汉:我自年少万兜鍪 三国:寸德未建,即被立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