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 第五百零二章 漠西蒙古

第五百零二章 漠西蒙古(1 / 1)

(修)  很多事情,都不可能找到一劳永逸的办法。  就和这个世界上没有千秋万载的王朝一样,随着时间的流逝,再好的制度也经不起人心的考验。  大楚帝国也同样如此!  罗志学很清楚,自己根本不可能搞出来一劳永逸的各种制度,这根本是不可能的事。  哪怕是现在他弄出来的参务制度,看似能让他更加自如的掌控整个帝国,但是较真了说,其实也和明王朝的内阁制度或者清朝的军机处没啥太大的区别。  都是依靠阁臣之间的相互制约,来达到一种平衡,从而让皇帝高高在上。  但是这是需要皇帝持续的掌控阁臣之间的平衡,如果没有持续的调整和平衡,很容易就会出现权臣了。  只不过参务制度,相对比明王朝的内阁制度,阁臣的制约要更多一些,顾忌要更多一些而已。  而掌控军权上也同样如此。  单纯依靠各种制度进行平衡,其实也很难说彻底的维持平衡,所以罗志学制约军方将领的办法从来都不是一种,而是很多种!  比如近卫军制度。  罗志学老早就以近卫部队为前身,建立起来了独立于陆军、海军之外的近卫军,并且对近卫军还特别的重视。  近卫军自成体系,拥有自身的参谋、军械、军政、后勤机构,甚至连军官学院都在去年建立起来了,而且去年开始,罗志学为了进一步切割近卫军和陆军,直接禁制了近卫军和陆军以及海军之间的军官流转。  同时近卫军的军费,也不是走传统意义上军费,财政预算里的军费,是特指给陆军以及海军的军费。  而近卫军的军费,则是直接从皇室经费里支出。  从经费再到人员上,近卫军都不受陆军或海军的管辖。  同时随着陆军的规模持续增加,罗志学也没忘记持续扩大近卫军的规模。  在北伐战役里,随着第一近卫师和第二近卫师北上参战,第三近卫军和第四近卫师也悄然的在金陵城城郊军营开始编练了。  到如今,第三近卫师和第四近卫师已经成军,并驻防在应天府。  此外,近卫军还成立了近卫军骑兵师,这也是大楚帝国里的第一个师级的骑兵部队,辖有两个骠骑兵团、一个龙骑兵团、一个枪骑兵团,一个骑炮团,一个骑辎重团,总兵力达到三千多骑兵以及三千多名炮兵辎重兵力,这是一支拥有独立作战能力的骑兵部队。  嗯,其实罗志学更愿意把这个骑兵师,称之为快速机动师,要不然也不会给他们配上拥有大批骡马的骑辎重团和骑炮兵团了。  一共五个近卫师,总比兵力达到七万多,这是一个足以在平常了制衡陆军和海军,在关键时刻维护皇权的关键力量。  由此,陆军、海军、近卫军也就形成了大楚帝国里军事力量的三角构架。  众所周知,三角构架最稳定!  因为近卫师的数量不少,同时近期,甚至未来好几年内京畿所在的泛江南地区也不可能遭到什么大规模的军事威胁,所以自然不会让这些近卫师待在应天府里无所事事。  之前罗志学派遣了第一近卫师和第二近卫师外出征战。  现在嘛,罗志学则是通过轮换的方式,让第三近卫师和近卫骑兵师北上,接替第二近卫师进行轮换。  第二近卫师将会结束长达两年的在外征战,撤往天津一带休整驻防,充当也算是充当战略预备队。  此外之前前往山西、陕西作战的第一近卫师,也已经被调回了应天府驻防,同时接受整编换装。  因为这个第一近卫师,还是旧式甲等师呢,正好趁着这个时间进行整编换装为新式甲等师。  如此,京畿一点,依旧还有第一近卫师和第四近卫师驻防,确保京畿安全,威慑可能存在的异动。  嗯,顺带着也帮着陆军弹压镇守江南地区。  如今的泛江南一带,其实没多少陆军主力。  浙江那边有个第二十一师,分别驻防在宁波、杭州、湖州这三个地方。  江南省有个第二十二师,分别驻防在松江、苏州、常州三府。  然后……然后就没甲等师了,只剩下一些乙等师,比如驻防吴淞要塞的第一百三十八师,驻防扬州的第一百三十九师,驻防当涂的第一百四十师。  然后还有零散部署在各府县城池内,弹压内乱为主的各守备司令部所辖的乙等师,比如江南省的第一百零一师,安庐的第一百师,江北的第一百零二师等等。  但是这些地方守备的乙等师,都是零散的,想要集结起来难度太大。  如此情况下,近卫军的两个是镇守应天府,也算是加强了泛江南地区的军事部署了。  嗯,其实也正是因为有近卫军的存在,陆军才能够把大批主力部队调离江南、江北地区,前往各地作战。  比如之前刚编练成功的第六军第二十六师、第二十七师,这两个师就从江北调往北方,准备参与东北作战。  东北战役,这是大楚帝国下一阶段最为重要的战略计划。  不仅仅是为了夺取辽东,收复汉地这么简单,而是想要彻底的解决东北乃至草原上的重大威胁,使得大楚帝国能够腾出手来进行内部的经济建设,或者是在其他方向进行扩展。  为了防备东掳以及东掳控制下的东蒙古,大楚帝国可是在北方漫长的长城防线里囤兵数十万啊!  从东边的山海关再到蓟镇,再到宣府、大同。  不仅仅是蓟辽和宣大,陕甘防线里的大部分兵力,其实也是为了抵抗东掳人控制下的蒙古人。  承顺六年的东掳,人家的地盘可不仅仅是辽东一地……他们还控制着高丽半岛、辽东北边的大片东北区域,大片漠南蒙古草原。  东掳人在前几年的时候就彻底征服了高丽半岛,把高丽半岛纳入了自己的藩属国体系里。  同样的,东掳人老早就开始布局漠南蒙古诸部,就当明王朝的君臣们躲在幽州城玩朝堂斗争过家家的时候,东掳人先通过战争以及联姻等方式拉拢了科尔沁,随后又击败了林丹汗征服了整个漠南蒙古(大概就是现代内蒙一带)。  所以这个时候东掳人的势力范围,是东至对马海峡,西至嘉峪关以北的戈壁沙漠,几乎完全覆盖了大楚帝国的北部边境。  此外,漠北蒙古以及漠西蒙古的不少部落为了抵抗俄罗斯的入侵,都是采取了向东掳交好进贡的策略。  东掳,就是大楚帝国在北方的最大威胁,一天不把他们给干掉,大楚帝国就要在北方陈兵数十万,耗费庞大的钱粮以维持北方的长城防线。  尽管以大楚帝国的国力而言,也不是不能维持,一年几千万军费而已,能支撑的住。  然而把大部分财政收入都投入到军费之中,那么也就挤不出钱来发展内部经济民生了。  而内部不发展,那么国力就无法提升,甚至会因为长期的沉重军费压力而压迫民生经济,到时候甚至都有可能形成恶性循环。  如今大楚帝国能够撑住,那是因为统一关内汉地诸省的时候,通过大规模的抄没获得了海量的钱财收入,但是如果持续维持庞大的开支,这些钱不用几年也会花完,到时候国库恐怕就要入不敷出了。  罗志学自然不会让这种情况出现。  所以在云贵战役结束之后,罗志学就已经实际上开始调兵遣将,为后续的东北战役进行准备了。  调兵遣将的方向,也不仅仅是局限在山海关一线,那里虽然是重点区域,但是蓟镇以及宣大还有陕甘地区同样重要。  大楚帝国的敌人,可不仅仅是本族的数十万东掳人,还包括辽阔草原上大批投靠了东掳人的蒙古人呢。  这些蒙古人也是一大威胁,所以在大军杀入东北的时候,也需要确保长城防线,尤其是蓟镇和宣大方向的安全。  不说主动杀出去,但是至少要能守住。  至于陕甘那边倒是要轻松一些,虽然陕西和甘肃的北边的漠南蒙古区域里的众多部落,已经归顺了东掳,但是东掳人主要是对靠近辽东一带的部落控制力度比较严,而对于西边的一些蒙古部落实际控制力度要差一些。  此外,这种归顺更像是藩属国体系,这些部落很多都还保持着独立性,跟着东掳人打顺风仗可以,但是你想让他们单独对陕甘地区的长城防线发动进攻,死磕楚军边军,那也是不太可能的事。  陕甘的北边是漠南蒙古,而甘肃的南边则是青藏高原……嗯,大楚帝国占据的甘肃地盘比较小,只有一个河西走廊,北边是漠南蒙古,南边就是青藏高原,而根据各种传闻,那边的人正在和漠西蒙古的和硕特部干架……所以这个方向对大楚帝国没啥威胁。  嘉峪关以西,东察合台汗国也处于内外的巨大威胁当中,目前实际控制吐鲁番一带阿布伦·木汉默德·阿济汗,继承其父和中原王朝交好的原则,在大楚帝国接受了河西走廊后,第一时间就派遣了使者前往嘉峪关,和大楚帝国建立了联系,并继续商贸互市。  所以在这个方向里,大楚帝国也不会遭到什么威胁。  最后,在北方以及西北地区里,还有一些没和大楚帝国接触的蒙古部落,比如漠北蒙古的,漠西蒙古其他三大部,比如准格尔部,杜尔伯特部,辉特部。  但是这些蒙古部落,对于大楚帝国北方的局势也会造成严重的影响。  尤其是漠西蒙古,其中的准格尔部实力还挺强悍的,和硕特部能顺利入青藏高原,就是得到了准格尔部的支持。  这个准格尔部,就是原时空里和清王朝干架的那个准格尔汗国。  而值得注意的是,漠北蒙古和漠西蒙古的诸多部落,为了对抗俄罗斯的入侵,已经陆续派遣使者向东掳交好进贡。  之前大楚帝国也尝试过派遣使者过去,想要让他们和东掳人干架,可惜人家也不傻……没搭理大楚帝国的请求。  一方面是两者的距离实在太远了。  另外一方面,人家自己都遭到了俄罗斯入侵的威胁,外部压力极大。  同时这年头东掳人在草原上的恶名还是挺狠的,他们没事犯不着招惹东掳人啊……  整体来说,大楚帝国在西北方向上,短时间内局势稳定,不太可能有什么强悍的敌人。  如此,大楚帝国也就可以集中更多的力量投入到宣大以东,一直到山海关一线的战事当中来。  干掉东掳,收复辽东!  而一旦干掉了东掳,那么不仅仅能够收复辽东,说不准还能顺带收复整个漠南蒙古呢。  对此,罗志学很期待!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父皇,请退位 乱世武夫 人在三国写日记,坐收渔人之利 假太监:从混在皇宫开始 朱厚照的大明生活 假太监:从伺候贵妃沐浴开始 超品姑爷 镇国万岁:我真的只想当昏君 大汉:我自年少万兜鍪 三国:寸德未建,即被立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