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 第七百六十章 地图修铁路

第七百六十章 地图修铁路(1 / 1)

大楚帝国山东行省济南府,此地历来都是山东地区的水运枢纽以及工商业重镇,不过之前的发展很一般,现在发展的其实也不咋地。

  发展的不咋地,这是罗志学抵达济南城后的第一印象。

  当然,这种发展不咋地,是说和南方的一些经济发展良好的大城市相比,是大楚帝国内部进行的比较。

  如果拿出来和前明时期,乃至以往的任何一个王朝时期进行对比,那么今时今日的济南城都能吊打。

  并且是差了十几层差距的吊打。

  工业化时代的济南,哪怕是在罗志学的眼里发展的不如意,但也远远不是农业时代的城市可以相提并论的。

  不管是工商业产值,还是民众生活水准,那都是需要让农业时代的城市仰望的存在。

  这是生产力导致的巨大差距!

  御用马车行走在街道的时候,罗志学看着城市里的道路,桥梁还有街道周边的建筑,心中暗自估摸着,济南城的发展,至少落后南方大城市十年以上。

  城市基础建设上,大概也就和金陵城十年前的时候差不多。

  这种亲眼所看到的直观场景,远远要比在文件上看各种报告书以及冷冰冰的数字要显得更加直观,更让人清楚当地的发展困局。

  并且罗志学更加清楚,济南城的发展落后,并不是个例,而是长江以北各省的普遍情况。

  哪怕是帝国大力扶持的天津以及辽东这两片主要的北方工业区,在经济活力上也远不如南方的长三角工业带以及珠三角工业带。

  之所以如此,还是明末时期北方数省遭到了严重的战乱破坏分不开关系。

  以山东为例,山东地区因为地处北方,在宋金元等时期里都保守战乱影响,人口稀少,经济发展不咋地。

  金朝时期更是因为战争以及金朝自身剥削的问题,倒是元初时期里当地的人口只剩下百来万,这种情况在元朝时期也没有得到太大的改善。

  为何?

  元王朝的统治阶层可是蒙古人,他们当时的统治核心地区就是在北方地区,对北方地区的汉人自然是多有压榨,同时蒙古人因为是游牧民族的缘故,很喜欢圈地放牧养马,这圈的地,可都是农田!

  而当时山东的益都马场,就是元王朝在华北地区里最为重要的一个大型牧场之一……当地大量的耕地都被蒙古人用来放牧养马了,可想而知当地的粮食产量肯定不咋地,人口也不咋地。

  明朝收复此地的时候,此地人口稀少,大量土地也是无人之地,后来明王朝在当地鼓励开垦才让当地逐步恢复元气。

  等到洪武二十六年的时候,山东的耕地面积已经有了七千多万亩,全国各省里名列第三。

  等到明王朝朱棣定都幽州,京杭大运河成为交通要道后,运河沿岸的山东也顺势发展了起来,不过只局限于明王朝前中时期。

  等到明王朝后期,尤其是东掳人崛起后,山东又悲催了……一边是各种义军,叛军施虐,一边是东掳时不时绕道蒙古入关劫掠。

  以至于让山东和北直隶的其他地方一样,顿时成为了民不聊生的地方。

  当然,最后几年里也有楚王朝和明王朝争霸的战争缘故。

  当年双方大军围绕着京杭大运河一路打仗,从江北打到天津乃至打到幽州,山东当地也不可避免受到了战争的波及,双方当时在山东各地也是打的非常激烈的。

  战争导致大量青壮死伤,大量农田荒废。

  也不仅仅山东才这样,实际上当时的长江以北的诸多省份情况都不咋地,很多地方都是饥民贬低,义军或叛军漫山遍野都是。

  楚军当年北伐所面临的最大压力,都不是明王朝的军队或东掳的干涉之类的军事压力,而是北上的数十万大军无法在当地获得足够的粮食。

  在当地无法获得粮食的话,那么就只能千里迢迢从南方省份组织粮食北运了。

  除了数十万人的军人以及文官,税务巡警等北上人员的口粮外,还需要一部分粮食用来赈济那些饥肠辘辘的饥民。

  这所需要的粮食可是个天文数字,当年的大楚帝国可是动用了举国之力,才凑集到了海量粮食,并源源不断的通过京杭大运河以及其他河运网络乃至陆地运输,把海量的粮食运往北方。

  这才有了军事上的北伐胜利,并且后续能够在当地顺利建设统治机构,继而大规模剿匪平定地方的结果。

  所以当年的所谓北伐,有相当大一部分的重要工作都是围绕着如何组织南粮北运,如何赈济北方数省的饥民,并组织他们恢复农业生产自救。

  等到大楚帝国彻底控制了山东地区后,设立山东行省,巡抚驻地为济南,随后和其他几个北方省份一样展开了大规模的剿匪、恢复农耕等工作。

  在北方耕耘了好几年后,这才让北方数省缓过气来。

  缓过气来的北方数省,这才开始跟上南方数省的步伐,开始发展工商业……但是已经比南方数省迟了好多年了。

  一步差就步步差,再加上交通不便利,缺乏早期工业发展时期里的河运和海运渠道,使得物流成本居高不下,这也就让一些内陆地区发展困难。

  远不如沿海城市发展的快速!

  这也是为什么大楚帝国里,沿海地区的经济普遍高过内陆地区,同时南方沿海高过北方沿海的缘故。

  主要是长江以南地区,并没有在明末时期里遭到太大的战争破坏,早早就被大楚帝国收入囊中,然后得以快速发展工商业,陆续围绕着资源地、交通便利的地方,建立起来了大冶工业区(汉天府)、当涂工业区(应天府)、苏松工业区(江南行省)、广州工业区(广东行省)这四个大型工业基地。

  然后逐步向外延伸,在各省省城以及重要城市里发展出来了相当规模的工商业,如长沙、南昌、杭州、宁波、泉州、廉州、惠州等地发展的都还算不错。

  长江以北地区则是起步慢了一些,当然了,大楚帝国起家的楚北地区是例外,襄阳早早就开始发展纺织业,乃是大楚帝国里五大纺织中心之一。

  安庐省的长江以北地区、江北省地区,受困于早期黄河夺淮入海,年年洪涝,三年一大涝,当地官府每年都是忙着救灾赈济百姓,哪有时间和精力以及资本发展工商业了。

  安庐行省的长江以北地区,早期官府下了巨大的决心,但是也只扶持出来一个淮南矿务公司而已。

  江北行省就更不用说了,在徐州发展起来之前,也就通州那边的纺织工业不错,乃是全国第四大纺织工业中心,但是扬州、淮安这两个明王朝时期的经济重镇却是已经不服繁华,只能依靠着京杭大运河还有盐务勉强维持着大城市的体面而已。

  更往北的山东、河北、河南、山西、陕西以及甘肃,这些省份在明末时期都是属于清一色的战乱地区,明末时期的各路义军和叛军还有东掳……最后也少不了明军官兵。

  他们如同一把把梳子一样,反反复复的在这些地方梳了一边又一遍。

  别说什么工商业经济了,这人口都比崇祯初年的时候少了一大半。

  义军活动最为活跃,义军和官军来回拉锯的陕西、豫西等地,丁口更是十不存一。

  当年义军们玩造反,可不是温情脉脉的,早期义军玩造反,玩的可是挟裹的那一套。

  什么是挟裹?

  简单来说就是义军的大军抵达一个地方后,杀光敢于反抗的人,抢走所有能吃的粮食,顺带烧光所见到的房屋。

  然后再举起所谓的旗帜说什么闯王来了不纳粮……再号召青壮加入自己去推翻罪恶的明王朝。

  粮食被抢光,房屋被烧毁,甚至连农田的青苗都被践踏的农民们,为了活命只能加入义军。

  加入义军后,青壮成为了义军的炮灰士兵,老婆孩子则是跟在义军后头。

  这些义军会吃完一个地方,就前往下一个地方,如同蝗虫一样吃光沿途所有能吃地方,并把青壮挟裹带走,所以义军一旦开头那一票干得好了,那么在很短的时间里规模会急速膨胀……从几万人到几十万人只需要区区几个月时间。

  所以经常会看见动不动就好几万甚至几十万人的义军……但这些所谓的义军,其实大部分都是被挟裹来的义军家眷,真正的义军士兵只占其中的一小部分。

  这种挟裹模式,能够让义军在很短暂的时间里就拉出一支几万人甚至几十万人的大军,甭管战斗力咋样,但是人数肯定够。

  所以义军所过之处,寸草不生是真的。

  当然了,官军也没比义军好到哪里去,官军倒是不玩挟裹,但是官军抢粮啊……

  而且有时候官军还更坏一些,因为官军光抢粮不挟裹,就等于把民众的口粮全带走后,不管民众死活了。

  义军同样抢光民众的粮食后,好歹还会把里头的青壮挟裹带走!

  你说不抢粮的官军?

  这天底下还那里还有不枪粮食的军队啊!

  哪怕是楚军打仗,也是经常玩‘就食于敌’的,在统一战争时期打内战如此,如今跑到边疆和海外扩张的时候也是如此。

  虽然就食于敌这四个字,看起来比抢粮食要高雅一些,但本质没什么区别,顶多楚军做事的时候手段更加柔和,并且瞄准的目标群体要更特殊,并且人数稀少。

  楚军一般不会直接动手抢粮,收粮这种事,一般都是税务部干的。

  税务部里的那些税警们,为什么直到现在还如此的臭名昭著,迎风臭十里啊……就是因为当年收税收的太狠,而且收税的目标往往都是地主士绅们。

  毕竟一个地方的存粮,基本都在那些地主老财的手头上。

  那些苦哈哈的贱民们,榨干他们也没几两油的,性价比太低了!

  所以当年战争时期税务部们的工作目标从来都不是底层民众,而是中高层,尤其是那些地主老财们最受税警们的欢迎了。

  当年这些税警们,每一天的工作不是在抄家,就是在去抄家的路上。

  而这些地主士绅们往往也是掌控着社会舆论话语权的群体……

  对抗不了你,动手也收拾不了你,难道还不能背地里骂一骂你?

  所以纵然多年过去了,现在各种税法体系已经深入人心了,士绅商人们也习惯交税了……但是他们该骂税警的时候还是会骂。

  税务部内部对此有种看法,那就是当年收税的力度还是轻了,以至于有大量前朝余孽,遗老遗少们残留。

  ————

  北方数省因为早年的战乱,人口少,土地荒废,早期基本都集中精力恢复民生,发展农业上了。

  等缓过气来后,才开始跟进工商业,但是整体发展的速度依旧比较缓慢。

  最终也就形成了罗志学在济南城里所看到的局面,堂堂一个省城,在交通设施以及建筑的面貌上,甚至还不如长三角的一个普通府城。

  其工业发展也不咋地。

  之前罗志学看到过报告,济南府的工商业产值,只有镇江府的百分之三十……

  这说的还只是镇江府……并不是苏州府、松江府这种大经济重地的府。

  但是,这也是罗志学北巡的原因之一,就是想要亲眼看一看北方的发展到底有多落后。

  同时向外传递一个信息,那就是帝国打算在北方数省里投入一定的政策扶持以及资金扶持,决心搞好北方各省的经济。

  在罗志学看来,北方各省还是有极大的发展潜力的,尤其是在铁路大规模开通之后,以往困扰北方数省的交通问题得到了一定的缓解,物流成本下降,这些都对北方地区,尤其是内陆地区的发展有极大的帮助。

  山西那边的发展路子就是一个值得效仿和学习的例子,山西多山少地,自古以来就不是什么经济重地。

  哪怕是到了大楚帝国时期后也是如此,很长远时间里山西那边的经济发展水平很低下,经济产值基本上依靠农业……有限的工业也都是一些中小规模的工厂,主要生产普通工业产品,比如布匹,日用铁制品,小机械等,主要供应与当地的有限市场。

  如此一来,工业自然发展不起来,哪怕早早就发现山西当地有大量的煤炭资源也是如此。

  煤炭这东西,光有是没用的,还得能够挖的出来,还要运的出来,并且确保成本足够低,这样才能够大规模的开发并利用。

  大楚帝国地大物博,这些年来发展的铁矿煤矿多了去,但是并不是每一个矿山都值得投入重金进行开发的。

  尤其是交通不便的地方,哪怕是有大量矿产也不会进行大规模开发。

  因为运不出去……别说矿产运出去了,因为交通不方便,一些采购的中大型设备都运不进去。

  山西的煤炭资源,早年就处于这种尴尬状况。

  煤炭资源很丰富,但是运输不出去啊!

  这种情况,一直等到山西大同通了铁路后才得到了改善。

  从山西大同出发,运输煤炭的火车可以一路上抵达张家口,然后进入中原铁路南段,也就是河北段抵达幽州、天津。

  天津是目前大楚帝国北方地区里第一大工业重镇,也是最大的煤炭需求市场,哪怕天津的边上就是唐山的煤矿,但是随着汇集大量重工业的天津,同时也是北方最重要的港口、铁路交通枢纽。

  每一天需要的工业用煤、交通燃料用煤都是海量的。

  此外天津还是北方第一大城市,光是城区的常住人口达到百万,加上周边县镇乃至郊区,周边地区的人口数百万之巨,民众烧饭煮水取暖用煤,也是一个庞大无比的数字。

  重要的是,天津里还是交通枢纽!

  该地是中原铁路的北部终点站,东北铁路、草原铁路的起始站,三条铁路干线在这里汇集。

  同时当地还是京杭大运河的北方倒是第二个站点,依托京杭大运河可以,各种货物人员可以轻松抵达山东乃至江北等地。

  更重要的是,这里其实还是北方第一大海港,天津港的吞吐量是北方诸多沿海港口里最大的,放眼全国,也是排名第三,仅次于上海、广州。

  来自山西的煤炭,通过铁路运输抵达此地后,可以供应给当地的工厂,交通用煤所用,也能够扩散到周边充当居民用煤。

  更重要的是,还能够通过大吨位的海船直接运输到南方各地沿海、沿江城市,尤其是长江三角地区。

  目前大楚帝国里的长江三角地区,才是大楚帝国里煤炭消耗量最大的区域,不管是居民用煤还是工业用煤又或者是交通用煤,每天消耗的煤炭都是个极为庞大的数字。

  当地自产的煤炭远远不够长江三角地带的消耗,需要从外地调运煤炭过来。

  帝国内几个大型的煤炭基地,其产出的煤炭都能在长三角里看见,如江西萍乡、河北唐山、辽东抚顺、广东广宁。

  如今嘛,还得加上一个山西大同。

  整体上来说,大楚帝国的煤炭产业存在这北煤南运的情况。

  至于广东广宁煤,因为产出的都是无烟煤,因为无烟煤质量高,价格也贵,目前来说没多少人舍得用来当工业用煤或居民用煤,基本都是作为动力煤使用,主要是蒸汽轮船。

  其中的大楚帝国海军,更是只用广宁煤矿所产的无烟煤,其他煤炭海军都看不上眼……

  抛开广东广宁煤这个比较特殊的煤矿外,那么现今大楚帝国的煤炭格局就形成了北煤南运的局面。

  山西那边就是抓住了火车开通的历史机遇,把煤炭卖到了南方,才在最近几年里呈现了地方经济飞跃式发展的情况。

  山西大同更是短短几年里,其工业产值也好,财政收入也好都迅速超越了省城太原,成为了山西第一大城市。

  这也是让罗志更加注重交通,尤其是铁路以及海运的作用。

  如今大楚帝国的铁路里程还是少了,哪怕是东部地区里,也只有孤零零的集团的几条铁路干线,相应的铁路支线数量太少了。

  要改善北方地区的经济落后局面,这交通问题是需要首先解决的。

  要想富先修路嘛!

  所以和之前的视察不一样,来到了济南城后,罗志学并没有去看什么工厂,农田之类的,反正当地的工业和农业也就那样,根本就没什么值得拿出手的东西。

  罗志学去看的主要是黄河的沿岸大堤,码头的情况,同时也少不了看京杭大运河的码头港口。

  还要更重要的铁路。

  济南,其实也是一个铁路枢纽,不仅仅有南北走向的中原铁路。

  同时还有一条山东省内的铁路,即济南到青岛的铁路,这条铁路其中某种程度上来说也属于战略铁路,因为青岛乃是大楚帝国在北方海域里的重要军港。

  同时青岛海军造船厂的存在,也让当地成为了大楚帝国第三大战舰建造基地。

  围绕着青岛海军造船厂,还有其他一系列的配套工厂,围绕着胶州湾,工业部以及海军联手,打造了一个以生产海军装备为主要目的的国防工业体系。

  因此此地的特殊性,因此在铁路规划前期里,就把青岛到济州的铁路线纳入了规划,目前已经建成完工。

  如今的济南,河运方面有京杭大运河以及黄河,这已经三十够用了。

  没错,这年头的黄河也是能够通航的,大楚帝国进行人工改道之前,就已经考虑到了通航需求,提前就规划建设好了预定的航道,尤其是出海口更是投入重金对河道进行拉直、挖深。

  因此黄河改道后,黄河下游是可以通航的,只不过通航能力不高而已,远远无法和珠江、长江相提并论。

  此外因为黄河水携带的沙量太大,日积月累之下,估计几十年后黄河下游的通航能力就不行了。

  不过那都是以后的事了,至少目前,黄河下游是具备一定的通航能力的,哪怕是只能通航一些小内河船只。

  海运方面,可以通过铁路直接通往青岛,也算是解决了问题。

  但是铁路交通还差了些,尤其是缺乏一条通往山东西部地区以及河北南部地区的铁路线。

  当天晚上罗志学在地形图上看了看,然后在看着山东西部以及河北南部的一大片平原地形皱眉。

  偌大一片平原地形,却是没有铁路,也没有河流!

  怎么看怎么碍眼!

  想了想,他就在地图上简单的画了一条曲折的线,从山西太原走古道到河北真定府再到德州府连接中原铁路津浦线。

  然后又在幽州为起点画了一条线,往南经过保定府、真定府、顺德府、广平府,再进入河南的彰德府、卫辉府、然后一路到开封府的郑州。

  这两条线一画,看起来就顺眼多了!

  然后又把视线放在了地图的其他地方,这地图不小,但是上面的铁路线却是不多。

  以至于让偌大的帝国地图看起来空荡荡的,罗志学就在地图上参考地形以及城市方面,还有人口,经济,资源等移速,开始不断的画线!

  这画着画着,突然罗志学就停下了笔!

  这地图上已经有太多密密麻麻的线条了,连西伯利亚都有了十几条线条……其他地方就更不用说了,东部地区甚至每个县罗志学都给画了一条铁路支线。

  看着这些线条,罗志学叹了口气……画那么多有屁用!

  还是老老实实先把几条干线铁路还有东部平原地区的几条重要支线铁路修起来吧!

  想到这些,他干脆把画满了线条的地形图都给烧了……

  这东西不能流传出去,要不然后人说他没脑子地图修铁路只是小事,怕就怕手底下的官员们当真,为了讨好自己真打算这么干……那就尴尬了!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父皇,请退位 乱世武夫 人在三国写日记,坐收渔人之利 假太监:从混在皇宫开始 朱厚照的大明生活 假太监:从伺候贵妃沐浴开始 超品姑爷 镇国万岁:我真的只想当昏君 大汉:我自年少万兜鍪 三国:寸德未建,即被立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