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道军令,归附大秦的数百个大大小小的异族小部落以及九原城中的大秦百姓,被征召了十余万人负责跟随九原军步卒一起运送粮草和辎重。十万辽东军,十三万九原军,如果再加上投降的二十万东胡骑兵,蒙恬如今麾下统领的大军已经足足有近四十万人。如果不征召劳役的话,这四十万大军的补给就将是一个根本无法解决的问题。这个时候,蒙恬已经顾不得许多,或者可以说蒙恬这是故意为之。蒙恬在蓟城中的威信毋庸置疑。随着他的军令下达,所有被征召的百姓无论是异族蛮夷还是大秦百姓,基本上没有哪怕一丁点儿反对的声音亦或是怨言,被征召的百姓甚至有种心有荣荣之感。没有到过九原的人是无法理解九原人对蒙恬那种发自内心的崇敬之情的。无论是异族小部落也好,还是土生土长的辽东百姓亦或是后面迁到九原的秦人,都很清楚一点,那就是没有大将军蒙恬,没有九原军,他们根本不可能过上像今天这样安逸的生活。历史上,蒙恬镇守九原,因为被胡亥杀掉之后,整个九原郡,逾百万的各族百姓自发的聚集到九原,聚集到当初在九原城外合拢的长城脚下,为蒙恬披麻戴孝,哭声震天。当然征召劳役的事情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完成的。此刻距离冒顿退往长城的方向已经快一个时辰。蒙恬很担心冒顿会用大部匈奴骑兵吸引九原军注意力而自己轻车简从仅带少部分亲卫跟心腹脱离大队的方法逃离大秦境内。故而,蒙恬打算先行派出五万士卒北上,沿着匈奴骑兵退走的痕迹沿途追踪。五万九原军精骑化作数十支千人小队,很快就消失在旷野尽头。他们的任务最为艰巨,不仅要搜寻冒顿大部的踪迹,更为重要的是要防止冒顿离开大队逃跑。在五万九原军精骑离开不久,蒙恬紧接着就带着五万九原军和莫扎的二十余万东胡骑兵跟着上路了。至于赢刚,出于安全考虑,蒙恬还是让他待在蓟城之内。对于粮草和辎重的事情蒙恬并没有太过担心。有赢刚坐镇蓟城统筹后勤,蒙恬很放心。随着如雷的马蹄轰鸣声渐行渐远,铺天盖地的无数骑兵终于渐渐消失在天边。太阳,已经西斜。渔阳郡。从收到蒙恬的情报开始,李信一刻都没有放松过。自大军集结完毕之后,他立刻率领军队从渔阳出发,除了中午稍作休息吃饭饮水之外,一刻都没有放松过。按照蒙恬的说法,这些匈奴人是准备袭扰一顿之后便火速回到草原。他很清楚,每耽搁一点时间,匈奴人骚扰边境的大秦百姓的可能就大上一分。更何况匈奴人是马不停蹄的赶路,从蓟城出发到现在,他们必然已经走了不近的距离。直到黄昏,兵卒纷纷取出水和干粮狼吞虎咽起来,抓紧时间补充体力。就在这时,隐隐约约的马蹄声自东方传来,听声音似乎距离辽东军还有至少十余里之遥。而那马蹄声前进的方向似乎正是渔阳城的方向。听到这隐约传来的马蹄声刚刚下马才喝了两口清水的李信霍然而起。为了应对来袭的匈奴大军,基本上所有的九原军都被抽调到了蓟城周围。就连自己手中的兵力也都被抽调大半。渔阳郡全郡也不过是还有不到万人的辽东军兵卒。而这不到万人的九原军兵卒尽皆都是步卒,不可能会有骑兵。蒙恬既然派自己亲自领军前来阻截从蓟城杀入渔阳的匈奴蛮夷,那么显然不可能再派遣九原军骑兵前来驰援。更何况在李信看来,如今聚集在九原附近的大秦骑兵数量也不会太多,面对数十万的匈奴骑兵,也没有多少余力顾及渔阳等地。那么只有一个解释,自己碰到了匈奴骑兵。运气真的不错啊!李信眼中闪过一缕精芒。他等这一天等了太久。在这辽东,人人都只知道蒙恬,而忘记了他李信。如今正是他向世人展现实力的时候到了。“吹角,备战!”
李信将手中的水囊又挂上腰间,沉声喝道。随着李信一声令下,苍凉绵长的低沉号角声自辽东军中响起。原本四散开来抓紧时间恢复体力的辽东军兵卒,听到这号角声,纷纷一跃而起,胡乱的往口中塞上最后一口干粮,来不及喝水紧张而不慌乱的朝着自己还在悠闲吃草的战马奔去。由于是战时,为了应对突发状况随时能够上马作战,所有战马背上的马鞍以及马镫都没有卸下。不过即便如此,所有的辽东军兵卒在奔到自己坐骑前时,没有急着跨上马背,而是仔细的检查了一番身上的兵械、铠甲以及马背上的马鞍、马镫等物事之后,才翻身上马。细节决定成败。在战场上,任何一个小小的疏忽,都会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待到号角停歇,九万辽东兵卒已经尽皆跨上战马,整齐的排列成两列长长的纵列立在李信面前,除了战马打着响鼻的声响,再无一丝杂音。从号角响起到号角停歇,不过一炷香的时间,辽东军兵卒就已经准备完毕,这样的表现让李信很是满意。淡淡的点点头,李信双腿猛然一夹马腹,随着“驾”字爆喝,一骑当先如离弦之箭般奔驰而出。两列长长的辽东军纵列紧随在李信身后纷纷策马跟上,在奔驰中逐渐散开成为一个巨大的扇形。如雷的马蹄轰鸣声中,九万辽东骑兵朝着刚刚传来声响的东西方疾驰而去。十余里的距离,即便辽东军没有全力奔驰,也不过是盏茶时间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