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41章 膈应汉尼拔(1 / 1)

第四代皇帝,六岁登基,在位五十五年,是越南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之一。他统治的安南时期,被认为是安南历史上的黄金时期。但是,这个李乾德缺缺乏应变之才,当他面对汉尼拔的突然袭击的时候,就显得应对失据,溃不成军。同时,纳尔逊率领海军,沿着安南的海岸线北上,攻占了岘港,并以岘港为据点,随时准备进军台湾。或许有人会问,南海岛近,台湾岛远,纳尔逊为什么要舍近求远呢?原来,南海岛对于查理曼帝国而言,没有什么战略意义,可是台湾岛就不一样,如果纳尔逊能占领台湾岛,那就等同于打通了和菊花国的联系。那样的话,对于华国就形成了一个包围圈,这是纳尔逊积极进取台湾的原因所在。另外,纳尔逊也有自己的小九九。那就是他知道郑成功就在台湾,前番海战战败之仇,怎能不报?汉尼拔得知华军进驻了谅山城之后,停下了前进的脚步,安营扎寨,但当他又得知谅山城只有三千华军后,冷然一笑,立刻下令全军对谅山城发动进攻。谅山城是安南北部的交通枢纽,更是河内城的屏障门户。谅山城周围被扣马山、巴外山等山岭及一系列高地所环抱,地形十分险峻;如果在安南北部用兵,谅山城正是锁钥之地。谁占住了谅山城,往北群山绵延,易守难攻;往南则是一马平川,可直取河内。自古以来,华夏王朝南取交趾,此处是必经之地,只要能够拿下谅山城,谅山以南,可传檄而定。白文选抢占谅山城,可谓战略眼光独到。当然,这也不是白文选一个人的眼光。诸葛亮、李定国等诸将都看到了这一点。只这一步棋,一下子就将汉尼拔给膈应到了。前面打得顺风顺水,独独到了最关键的地方,卡住了。任谁也觉得膈应。知道白文选的人可能不多,但是也是个久经沙场的老将。当年孙可望企图谋杀李定国,然后谋朝篡位的时候,作为孙可望部将的白文选能在这个时候以国家民族为重,全力支持李定国,避免了南明内部大规模的火并,为南明续了几年的命。如果没有白文选的支持,当时李定国的实力和孙可望相比差得不是一心半点。汉尼拔的嫡系部队虽然只有五千人,但是他从各地拼凑是的仆从人马却达到了二十万之众。以二十万大军,攻打一个只有三千人驻守的城市,对于汉尼拔而言,他觉得没有任何的难度。当然,汉尼拔之所以不顾一切的要拿下谅山城,当然不会是他一时脑袋发热,轻率下的决定。首先他也认识到了谅山对于整个战争的重要性。显然,华军的这三千人只是先头部队,如果不乘着华军助理未到之际,拿下谅山,一旦华军的主力到达,那情况就难以把握了。其实,驻守谅山城的绝不止白文选的三千人,还有李德顺的三万残兵。另外,他想看看华军的战斗力如何。如果华军的战斗力和安南军不相上下的话,那他就可以一鼓作气,杀入华国了。二十万对三万,这注定了又是一场惨烈的厮杀。在汉尼拔的军阵之上,三百多面牛皮大鼓同时开始沉雷般轰鸣,声达百里,野兽无踪。汉尼拔的仆从军队开始以整齐的方阵,向谅山城推进。安南士兵早已被吓破了胆,都躲在城墙下面,瑟瑟发抖。汉尼拔的仆从军队是每二百人为一个方阵,配备两架大型云梯,一架投石车。五个方阵就是一个独立的作战单位。称之为一个军。在西方世界中军队的编制单位很早就称呼为军,或者是军团。当然,这个军的兵员比现代部队的一个师还少,比团又稍稍多一些。谅山城中等规模,汉尼拔为了保证一击必胜,出动了四个方阵,发动进攻。同时在四个方阵的后面又各有方阵准备接应,或者是轮替进攻;另外,汉尼拔还准备了四个方阵,随时出动阻击华国的援军。还有,汉尼拔还准备了三千嫡系策应各个方向。剩下的大军由他的副将狮心王查理率领,部署在谅山和河内之间的广袤平原上,如果前方战斗不顺需要撤退,狮心王查理立刻接应,以免出现一溃千里的大败局。可以说,汉尼拔的部署已经将各个方面的问题都考虑进来了。充分的展现了作为著名军事统帅的素质。大战开始了。首先是十余架投石车开始往谅山城抛射火球,三秒钟之后,整个谅山城陷入了一片火海。哭喊声,哀嚎声,呼救声,响彻云霄。紧接着,汉尼拔的仆从军开始对谅山城发动四面围攻。汉尼拔相信,三万残兵,加上三千华军,他可以不用两分钟就攻克谅山城。投石机的抛射还没有结束,汉尼拔军就开始蜂拥的发动进攻。但是,当汉尼拔军扶着云梯冲到城下的时候,城头上的华军士兵开始往城下泼洒滚油,施放火箭,瞬息之间,谅山城下一片火海。汉尼拔军的士兵在火海之中乱窜乱跳,乱喊乱叫。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大汉:我自年少万兜鍪 三国:寸德未建,即被立储 乱世武夫 人在三国写日记,坐收渔人之利 朱厚照的大明生活 假太监:从伺候贵妃沐浴开始 父皇,请退位 镇国万岁:我真的只想当昏君 超品姑爷 假太监:从混在皇宫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