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一股强对流天气光顾了这里,台风也如约而至。
台风和强对流天气带来了暴雨,暴雨肆虐在西班牙北部直接造成了山洪。 由于暴雨引发的山洪险些提前结束卡洛斯战争,一场山洪冲毁了卡洛斯派的营地,很多高级军官在睡梦中就被永远地埋在了泥土之下。 卡洛斯和他的孩子们也险些被山洪吞没,还好那匹“皇家骡子”及时叫醒他,并把他们送到了安全的高地上。 皇家骡子是指卡洛斯的“坐骑”,由于卡洛斯不擅长走山路,每次行军都是由一位向导背着,所以又称这位向导为“皇家骡子”。 这场罕见地暴雨甚至吹翻了两艘英国补给船,卡洛斯派的补给恐怕要紧张了。 当然这对于摄政女王来说也不是什么好消息,因为洪水冲了河堤、桥梁,造成了大面积的洪泛区,西班牙政府军的行军速度被大大延缓了。 法国南部大量的农田被淹没,摩泽尔河、马恩河、塞纳河、洛特河、多尔多涅河、加龙河、索恩河全部发生洪水,数十万亩农田被淹,数万人无家可归,上百人直接死于洪水。 里昂、巴黎等重要城市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失,法国的葡萄损失最为惨重,预计明年法国葡萄酒的价格会增加30%。 法国的葡萄先是被高温晒成了葡萄干,之后又被一场大水冲得无影无踪,葡萄园的庄园主们属实是欲哭无泪,早知道还不如直接卖葡萄干了。 强雷暴光顾了鹿特丹,引发了港口火灾。 奥地利,长期干枯的河床,突然迎来了暴雨,水位暴涨的结果就是大洪水。 奥地利是河网密布的国家,这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洪水的破坏力,然而却在另一方面加强了洪水的影响力。 别的国家都是部分地区遭遇洪水,而奥地利是全国到处都在发洪水。 奥地利人按照传统的做法直接将洪水引入多瑙河,然后维也纳就被淹了,街道几乎都被洪水吞没,贫民窟已经被彻底淹没,虽然奥地利官方只承认有两百人遇难,但是不断从贫民窟中漂出的浮尸,就好像一张无情的大手,猛扇奥地利政府的脸。 弗兰茨来到了卡伦山下的维也纳女子学院,他希望多普勒和在这里的科学家们能搬到维也纳城里居住,因为连续的暴雨,已经让维也纳的郊区不在安全,他可不想一下子葬送一批此时奥地利的顶尖科学家 然而他们拒绝了弗兰茨的提议,纷纷表示要和实验室共存亡。弗兰茨虽然不知道实验室里有什么,但还是很佩服他们这种舍生忘死的研究精神。 其实这些教授们不愿意离开是有原因的,还是那个老问题,这个时代搞研究通常都是要自己花钱的,好不容易找了弗兰茨这个冤大头,教授们实在不想放弃得来不易的实验室。 这些人在实验室里进行着,许多弗兰茨还不知道的,各种五花八门的研究,不过其中大多数是毫无用途的。 有人想证明上帝的存在,有人想开发一种眼镜,既能让自己看得清楚,还能晃瞎别人的眼镜... 当然也有一些相对靠谱的研究,比如一位奥地利物理学家准备开发一种飞行器,为了让这种飞行器上天,他造了一张超级大的弹弓..而且他设计的飞行器居然是个飞碟! 此时的奥地利聚集了一大批空想且自闭的学者,而聚集在这里的毫无疑问是其中的翘楚。 多普勒说要为弗兰茨展示他最新研究成果,这让弗兰茨兴奋不已。 因为多普勒居然提到了瞄准镜,这可是战场神器啊,如果奥地利的部队都能配备瞄准镜.... 然而弗兰茨在看到了实物的时候,让他惊掉了下巴,一点都兴奋不起来。 眼前的瞄准镜,与其说是瞄准镜倒不如说是望远镜,居然足足有800mm长,不光是重量增加了,就连装填和携带都不方便。 虽然确实能提高命中率,但是这玩意的实用性也太差了,实在不利于狙击手使用。 之后弗兰茨又尝试了几次,想要按照现代化的设计,将瞄准镜做得小一点,但是似乎并不是像弗兰茨想的那么简单,而且这玩意还没法改变焦距,实用性实在有限,说不定经过长期练习,熟练度提高之后能好一些。 弗兰茨只能给多普勒提提意见,毕竟他对这种东西实在知之甚少,首先它应该有变焦功能,方便狙击手狙杀各种距离的敌人,其次不需要视距太远,只要4~8倍就好,再远也没有专门的枪械支持它,然后尽量做得不要太长,方便携带可以拆装,最后不要反光... 至于具体的研究还是交给多普勒先生和那些专业人士吧。 多普勒的团队在弗兰茨的空调设计基础上,很容易就设计出了廉价的替代品,不但性能好,价格也只有原来的35分之一。 毕竟弗兰茨只知道大概理论,有过很多错误的尝试,再加上聘请的工匠等等,诸多费用合在一起才弄出了七万弗罗林的高价。 比如现在英国最新式的手摇式制冷机,它的成本只有五十英镑,然而它的售价每台居然高达五千英镑。 弗兰茨的空调的第一个用户,自然是教会,劳舍尔大主教在弗兰茨的书房中见过一次之后,便对其赞不绝口。 所以弗兰茨送了劳舍尔大主教一台,这让教堂中每天祈祷的人都变多了。 其实除了今年这种极端天气,空调在奥地利的价值并不大,不过教堂除外,这种地方和空调其实特别配,只要降低一些噪音就好,凉意能让教堂显得更加清幽神秘。 东南亚的天气实在太闷热,劳舍尔大主教本来打算给磅逊买四台制冷机应急的,此时换成了弗兰茨的空调,价格不变,每台五万弗罗林,还附送四台弗兰茨仿制的制冷机。 如此优厚的条件,劳舍尔大主教自然没有理由拒绝,于是乎他欣然答应了。 在这些空调漂洋过海到达磅逊的时候,奥地利人突然发现了一个巨大的问题,那就是这里的煤炭少得可怜,有时候不得不用木头和杂草充当燃料。 可在凉风吹出的刹那.. “我的上帝啊!这真是这世上最伟大的造物,怎么能有这么神圣的气体呢。”由于空调的数量有限,不可能给个人使用,再加上此地的教徒数量众多,索性直接将四台空调都安在教堂之中,当地的官员和教会高层便直接搬进了教堂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