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回城那事 > 5

5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第五章

投桃报李 为回城煞费苦心

绝望服毒 于凤琴险把命殒

最近几年,抽调知青回城的情况,几乎每年都有。只不过是抽调人员多少、采取什么形势所不同罢了。知识青年陆续回城这个大趋势已经形成、且无法改变。从一九六八年所有初、高中毕业生全部上山下乡开始,以后历届毕业生都要走这条道路。城里工矿企业没有接续力量,招工对象只能放在知青身上。不断有知青回城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敖杆大队知青也同其他大队、公社知青情况一样,最近又有知青被抽调回城了。

女知青于凤琴在学校上学时是班里学习,委员。她性格深沉,平时不怎么爱说话,学习上肯下功夫。不管是语文,数学都是班级里的尖子。上山下乡后,正赶上敖杆小学校缺一名代课老师,大队安排她当老师,下乡以来一直给学生代课。市教育局准备抽调一批知青充实教师队伍,曾担任过教师的知青成为首选。于凤琴回城应该是水到渠成。然而,事事难料,于凤琴出事了!

初春的一天拂晓,一辆急驶的马车奔跑在敖杆大队去往红旗公社卫生院的沙石路上。老贫农纪老大玩命地挥舞长鞭赶车,“驾、驾”一个劲地吆喝着。三套骡马绷紧绳套,抬着头、喘着粗气、都蹬开四蹄,跑出最快速度。躺在车上、盖着棉被,披头散发、紧闭双目、脸色发青、咬紧牙关的正是知青于凤琴。

坐在马车上看护于凤琴的是大队长的儿子、拖拉机手小刘。马车很快到了卫生院。医生走到于凤琴近前,还未等检查就闻到一股刺鼻的农药“敌敌畏”气味。医生一边组织抢救,一边询问患者喝了多少农药、过了多长时间、呕吐过没有?小刘都说不清楚。只是说,当发现她时,就已经是这样了。

经过医护人员给于凤琴洗胃、催吐等全力抢救,于凤琴总算闯过鬼门关,苏醒过来。大夫训斥她说:“你幸亏喝的农药量小、发现及时,不然你的小命可就没有了。下回可不能这么干啦。”

大夫回头来又对小刘说:“以后你们家里也得注意点,把农药放好,家里人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你们也得注意着点。”

小刘连连点头。忙着给于凤琴擦拭脸上、身上的呕吐物,打扫病房卫生。

于凤琴呆滞的眼睛望着房顶,眼珠一动也不动。她眼里含着泪水,一声也不吭。于凤琴还能说什么呢?她连死的事情都做的出来,还需要再解释什么吗?她是在与命运抗争,她是在为实现回城目标以命相博。别人可以说不知道是怎么回事,难道你小刘和你的一家人不知道吗?

于凤琴是个内向的姑娘,从打上山下乡那一天起,她就没有树立起扎根农村的思想。她所想的是怎么才能早日回到城里、回到父母身边。只是没有表露出来。她也不敢有丝毫流露。她之所以愿意去小学当代课老师,是想脱离同学们扎根农村这个热烈氛围。时间长了,怕自己的思想情绪表露出来和同学们扎根激情格格不入,让大家瞧不起自己。如果不是这样,她怎么会甘心情愿地去小学校当这个孩子王呢?

小学校生活和知青们的生活完全是两码事。于凤琴除了吃饭睡觉和知青同学们在一起,其他时间都要与老师和小同学们打交道。涉及到的大多是学习上的事情。即便回知青点有闲暇时间,也很少与大家交谈,她还忙着背课呢。一来二去,她被同学们逐渐淡化。相之间来往越来越少。大家有什么事情也不找她商量,好像有她没有她都一样了。这就促使于凤琴养成独来独往的习惯。

大队长小儿子在小学校读书。正是于凤琴教的那个班。于凤琴知道这个孩子的背景,平时对他就有所关照。去年选举知青回城,大队领导是有决定权的,她是亲身经历过的。如果有人替自己说话,帮助自己上位,有可能就回城啦。她想和这些掌权人拉近关系,觉得特别难,也没有正当理由去接近他们。找班长郑方同帮忙吧,他身边围着那么多人,他肯帮助王欣、杨丽丽、李蒙蒙,也不会帮助你于凤琴的,你在他心里头没有一点位置。也只能靠自己的努力了。

有一天,学校放学了。大队长小儿子走在最后。日常他和同学们打闹总是被别人欺负,连女孩子他都打不过。你没有能耐就老实点呗,可他倚仗老爸是大队长的势力,总爱撩拨别人。前面有几个女同学踢口袋玩,他凑上前去,上去一脚把口袋踢飞。女同学一轰而上,把他摁倒,就要开揍。于凤琴端着课本和粉笔盒走出教室,正看到这一幕,大声喊道:“你们干啥呢?还不放手!”

女同学们听到老师的喊声,看老师向他们这边走来,慌忙放开大队长小儿子,撒丫子跑了。

于凤琴走到近前,放下手中的东西,扶起这个淘气的孩子,拍打干净他身上的尘土,掏出手绢给他擦脸擦手。告诉他快点回家,不要惹事。小学校和大队部紧挨着。后墙就是学校前院。大队长从后窗户向外倒茶根,正好看见女学生要打他娇惯的小儿子,他正着急,忽然听到于老师的喊声。他就没动声色。一直观察老师把儿子送走。

大队长从未留意眼前这个知青女教师。也许是于凤琴过于平常。她长的个子不高、身材瘦弱,相貌平平,还戴一付近视眼镜。平时很少与人搭讪,也没有人太注意她。要不是小儿子受委屈,大队长也不会注意到她。通过刚才的观察,大队长联想到这个知青女老师要是小儿子的姐姐、或者是嫂子那该有多好啊。尽管个人条件差了些,人家可是城里的知青啊。要是认她个干女儿,好像不靠谱,自己家有两个女儿呢。这样会让乡亲们说闲话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和大儿子成亲,如果能成,什么问题都解决了。

大队拖拉机手就是大队长的大儿子。平坟的时候佯装胃疼逃离现场的就是他。小刘逃避平坟并不是因为他胆子太小,而是农村封建迷信思想作怪。这样的事谁都不愿意干。这个小伙长得还是挺标准的。个头不高不矮、身体不胖不瘦、五官端正,为人处事也很和善。在大队开拖拉机,不下地干农活,可以说是个农业工人。家庭条件优越,父亲是大队长,有权有势。在农村娶个媳妇不成问题。

媒婆给小刘说过几回亲,不是他没看上人家姑娘,就是他爸妈没看上姑娘的家庭。人家这样好的条件,干嘛不精挑细选。大队长想让于凤琴做儿媳的想法,并没有直接告诉大儿子。他只是跟小刘说知青于老师对小儿子不错,让他有空去学校找于老师表示感谢,看于老师有啥困难,咱们帮忙。

一天晌午,敖杆大队小学校响起哨子声。学生们把书本迅速装进书包,听到老师下课口令后,背起书包回家了。于凤琴送走学生们回教室收拾书本等教具。就在这时,拖拉机手小刘走进教室。大队的拖拉机日常就停靠在大队部院子里,今天小刘没活儿,就在队部等着昕学校哨子响,好去找于老师。别看俩人工作位置相距甚近,但从未有过接触。偶尔碰面,也就是打个招呼。

今天小刘来这儿,于凤琴有点吃惊。小刘走到她近前,看她的表情,有点不好意思地说:“于老师,我来找你没有别的事儿。我小弟在班级里让老师操心啦。碰到事儿的时候,老师没少照顾他。前几天学生要打他,老师叫住打他的学生,我爸都看见啦,特意让我过来谢谢老师。你们城里人到我们农村不容易,今后你有啥困难别抹不开说,只要我们家能做到的,我们愿意帮忙。”

于凤琴听完小刘的话,心情非常兴奋。她的脸色就像京剧里的变脸一样,瞬间由白色变成红色。面部表情由吃惊转变为高兴。她开始还以为自己什么地方做的不周,人家来兴师问罪,现在看是好事临门。她看着小刘笑着说:“刘师傅,你太客气了,照顾、教育学生是老师的职责。你小弟虽然淘气但很聪明,我很喜欢他。今后我一定重点帮助、教育他,让他成为班级里的优秀生,请大队长放心。等我有事为难的时候,一定求你家帮助。”

小刘一看这个于老师看上去是个冷面孔,实际上是个热心人,就接着说:“你放心吧,不管你有啥难事,我家肯定帮忙。”

他俩你一言、我一语,谈唠非常投机。只不过心中所想有些不同罢了。

小刘和于凤琴第一次接触以后,相互间都留下一些好印象。两个人都有相互来往的意向。有了这种想法,俩人来往便多了起来。有的时候于凤琴借送孩子回家之机,到大队长家坐一会儿;有的时候小刘以给弟弟辅导功课为理由请于老师到家里。时间晚了,留于凤琴在家里吃饭。

开始时,于凤琴说啥不肯。她想到同学们问起来,无法应对。后来她发现,不管是男同学还是女同学在社员家吃饭的情况时有发生。她猛然想到,我在大队长家吃顿饭能有啥说道?应该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情,你们想去队长家里吃饭,人家还不请你呢。渐渐地小刘家吃晚饭时热情婉留她,她也就盛情难却了。吃了一回就有第二回,时间长了,于凤琴就成了大队长家中常客。于凤琴也没有白吃他家的饭,放假回家回来时,也给他家带些日用品和小孩子的玩具。小刘和于凤琴之间相互得到进一步了解,也产生了男女之间那种情感。

俩人刚接触的时候,小刘对于凤琴没有啥感觉。村里人给他介绍的对象里比于凤琴长得好一点的真有那么两个,他都没有相中。对于凤琴没有动心也是情有可原。随着时间推进、相处长久,他感觉于凤琴虽然内向,但通情达理;虽然不善言表,但处事有方。做好事从不张扬,受委屈也不怨天忧人。她是一个有知识、有品味的女性。这一点,农村姑娘无法比拟。于凤琴对小刘并没有入心入脑。她只知道小伙子长得挺帅,说话办事很稳当,和他在一起的时候总是有一种安全感。将来有事求助于他,自己能张得开口,估计他也能鼎力相助。

中秋节快要到了。小刘的姐姐、姐夫回家来探望父母。“姑爷上门、小鸡丢魂”,小刘的母亲准备了一桌丰盛晚餐。大家正在等待人齐了开饭的时候,于凤琴陪着刘家小儿子来了。大家见老师驾到,全体起立。客套几句后,于凤琴见炕桌上摆的满满登登的菜肴,情知是招待姑爷,起身就走。无论小刘怎么留、小刘娘怎么劝、小刘姐怎么让,她都没有停止向外移动的脚步。

可于凤琴走出屋门没有几步,被迎面走过来的大队长叫住了:“于老师,我到学校找你吃饭、你不在,正好你过来送孩子,一定吃完饭再走,我有话跟你说。”

大队长的话使于凤琴有些迟疑,但还是想推辞。就在这时,小儿子跑过来,拽住老师的胳膊就往屋里拉。于凤琴使劲争脱孩子的手,想尽快离开。可孩子的手紧紧地攥住她的衣袖,就是不撒开。小嘴撅得老高,不停地喊叫着:“老师别走,你走我就不吃饭啦!”

于凤琴一看这阵仗,只得留了下来。

这顿招待姑爷的晚餐,倾刻之间变成招待老师的晚宴。大人们轮番劝酒,小孩子攥着酒壶给老师倒酒。刚上桌时,于凤琴说不会喝酒,不想喝。其实她真是不善饮酒。可好汉架不起三劝,慢慢的就开喝了。酒这个东西,从来不沾酒的人没有体会,你要一口不喝,也就那么地了,一但你开了口,把那个辣劲挺过去,你就不在乎喝多喝少啦。于凤琴就是这样。开始的时候还有些思想负担,小磨洇油地一小口、一小口的抿。她想着尽快聆听大队长教诲,可喝着喝着就放开了。特别是大家一致夸赞于老师教导有方、孩子进步快变化大,把于凤琴说的心里头美的没法。

人的心情要是好,对酒的把控能力就差。不胜酒力的于老师有些喝多了。但她头脑十分清醒,还没有忘记大队长的话,就开口说道:“队长啊,您老不是有话要说吗,我想听听。”

大队长一听,哈哈大笑着说:“我是想跟你说,以后再见到我,不要老是队长队长的叫,叫叔就行了。”

于凤琴听完后,情知大队长没有啥说的,也就点了点头。

酒足饭饱,于凤琴告辞,大家把她送到大门以外。小刘见她走路有些不稳当,就一直相送。俩人边走边谈,天渐渐的黑了下来。星斗悄悄地爬上天空,把蓝天布满星光。微微暖风扑面而来,让人心旷神宜。俩人都是年青人,免不了谈前途理想。小刘说:“我不想当个农民,莳弄土地一辈子。我要认真学习技术,不仅会开拖拉机,还要会修拖拉木机;不仅在队里开,还要到公社、县里开。我要开汽车、开轿车,当一个技术过硬的好司机。”

于凤琴听小刘说自己的志向,感慨万分。她怎么也不会想到一个农村小学六年级毕业的小伙子,能有这么远大理想。她借着酒劲也说出自己愿望:“不瞒你说,我是想当个好老师。但我想家、想回城当老师。那里的环境好。我这点知识,教小学生还可以,教中学都不行。我还要买书、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当一个高等级学校老师。”

两个年青人越唠越投机,不知不觉来到知青点门口。

于凤琴拥了一下房门,见门已经插了。她大声呼喊着:“开门”,屋里边传来脚步声。小刘见有人接应,就回家去了。开门的杨丽丽一脸的不高兴,出言不训地说道:“有地方喝酒就没有地方睡觉啦?这么晚才回来,谁愿意给你开门?”

她说这话的意思谁都能听明白。要搁平时,于凤琴忍气吞生也就过去了。可今天她喝完酒心气正高,没受这一套,回怼道:你没上外边喝过酒、吃过饭、回来晚过?谁说你啥啦。再说我让你来开门了?你不开,有的是人开门。”

杨丽丽一听心想,于凤琴这是攀上高枝,把我们不当回事啦。今天我就治治她。说了一句:“好吧!你等着别人开吧。”

随手把门关上插好。

其实,于凤琴与大队长家交往密切谁都知道。女同学们心知肚明,没有人肯说破。于凤琴的敲门声、她俩对话大家都听见了,没有人吱声。于凤琴见杨丽丽关门,不让自己进屋,火冒三丈,双手砸门叫喊道:“你再不给我开门,我就去找郑点长,找大队!”

杨丽丽已经豁出去了,我就是不给你开门,看你能咋地。别的女同学怕把事情闹大,慌忙跑过去把门打开。于凤琴进屋后还要和杨丽丽理论,大家一再劝说,好歹把事态平息。

这件事情的发生,对于凤琴的触动很大。原本她是想暗厢操作,不想让更多人、特别是同学们知道她和大队长家的关系好。以便日后大队长帮助自己说话,别人无可厚非。可世上哪里有不透风的墙,她的作为早已被众人知晓。本来以为大家知道这层关系,自己有了仗势,同学们会高看她一眼,可现实不是那么回事,人家该咋对你还咋对你,不但没有对你高看一眼,还有点挤兑你的意思。这可怎么办呢?她想来想去,没有想出道道。现在看来同学里没有人能给自己出主意了。还是找小刘想想办法。小刘知道后,答应她找老爸想办法把这件事儿摆平。

大队长城府较深,办事老练。他没有去知青点说这件事儿,也没去找点长郑方同。他找到李书记,把知青于老师给孩子补课、在他家里吃完晚饭晚了点、回知青点后不让进屋的事情说了一遍,请书记给做做工作。在李书记眼中,于凤琴是一个比较老实的女知青,听说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就答应大队长一定解决好这个问题。李书记找郑方同,让他抽时间给女知青开个会,把问题弄清楚。如果真是这样,今后要避免类似情况发生。

郑方同没有多想。他知道这样的事儿太可能发生了。他首先检讨自己有责任,没有管理好知青点,并请书记放心,今后不会再出现这样的局面。郑方同利用晚饭时间给知青们开了会,把这件事情作为会议议程中一个议题,不点名的对同学回来晚了不让进屋的做法提出批评。并指出相互之间要多体谅、多关心帮助。开完会以后,大家没有再难为于凤琴。

自打于凤琴夜归受阻这件事情发生以后,于凤琴去大队长家里似乎变得正常化了。和小刘的恋爱关系日渐明朗起来。两个人相约甚密、相见频繁。时不时在一起谈天说地、展望美好前景,有时谈唠很晚。小刘主动提出要和于凤琴搞对象。于凤琴未加可否,只是说等自己回城后再定。

于凤琴这个说法,可不是忽悠小刘,等回城后就变卦。从心里说话,于凤琴对这个小伙子很是中意。就个人条件的一堆一块、外部形象来说,自己配不上人家。要是其他条件都对等,这样的小伙她是追不到手的。人家也不可能和你处对象。然而小刘是真心实意想娶于老师这样的媳妇,决不是一时冲动。两个人越处越好,从相互拉拉手到拥抱接吻,情意缠绵,有点谁也离不开谁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于凤琴和小刘感情发展还算是平稳。可有一件事儿的发生,打破这种平静生活。有一天学校放学,小刘来找于凤琴,跟他透露了一个信息。县里有个修建飞机场的战备工程招聘拖拉机手,小刘通过老爸的运作被工程指挥部选中。再过几个月就要去上班了。修完飞机场后,有可能就留在城里。

于凤琴听说后非常高兴,对小刘说:“太好啦。等我抽回城里,咱俩就登记结婚。”

小刘看于凤琴高兴的样子就试探着说:“如果你抽回城里,我没能留城,又回到农村,那可怎么办哪?”

于凤琴稍微迟疑一下,很没有底气地说:“该结婚也得结婚。你放心吧,我不会忘记你的。”

就在这个当口,放学回家的小刘弟弟气喘嘘嘘跑过来,对他哥说:“爸让你回家,有事找你。”

哥俩告辞回家了。

原来,大队长去县里办事,碰见一个县教育局老熟人。唠嗑时提到最近教育部门要抽调知青回城任教。条件是在农村担任代课老师、且没有其他问题的必保。代课老师名额出现不足,在其他知青中优中选优。听到这个消息后,大队长有些慌张。自己未来儿媳妇是符合回城条件的。如果人家回城了,还能和我儿子结婚吗?煮熟的鸭子别再飞了。所以他急召大儿子商量这件事情。

小刘和弟弟回到家后,听父亲把这个消息一说,打心里头替于凤琴高兴。可听老爸仔细分析起来,不禁有些发愁。这个于老师虽然对自己非常满意,但回城后能否有变化谁也叫不准。怎样才能把这个婚姻固定下来,最好的办法就是结婚。那于老师能同意吗?不同意该怎么办?爷儿俩最终商量出一个方案,由小刘去具体实施。

晚上,小刘说为庆祝他到县施工指挥部上班,请于老师到家里喝酒。于凤琴欣然应允,如约而至。大家喝的都很高兴,于凤琴也喝了不少酒。小刘送她回知青点。当走到小学校附近的时候,小刘说要告诉关于她的一个大喜事儿。于凤琴以为是调侃她,想是俩人多呆一会儿,就对小刘说:“外边太冷,咱们去教室说去。”

这正中小刘的下怀。俩人进了教室,拥抱了一会儿,双双落坐。小刘说:“恭贺你要回城了。你走之前有两件事情必须做一件才能如愿。要不然你就走不了啦。”

于凤琴说:“哪儿有回城的消息,我怎么不知道呢?你别在这儿逗闷子啦,有啥事情快说吧!”

小刘把听到的消息原原本本跟她说了一遍,而且这个消息他已经得到证实。于凤琴高兴坏了,几年来朝思暮想的愿望即将实现,她紧紧地抱住小刘不肯撒手。把小刘勒得一时喘不过气来。小刘让她把手松开,问她:“让你做的事儿你还没答应我呢。”

于凤琴这才意识到还有下一个节目,轻轻地把手放开。

小刘说出第一件事儿,于凤琴就蔫巴了。小刘的意思是说,你要回城可以,咱俩得先在农村登记结婚。如果你不这么做,你就回不了城。我爸爸跟县教育部门和公社领导都说好了,你不结婚是不批准你回城的。再说了,全大队贫下中农谁不知道你和我搞对象?眼看就要结婚了,你回城了,让社员们怎么看我爸爸,让他的脸面往哪儿搁?你回城,贫下中农和知青们要给你作鉴定的,他们能往好的方面给你写吗?

于凤琴听到这些,顿时如五雷轰顶。她想到,我现在和你结婚,不是走了王欣的老路了吗?一但因此回城受到影响,那会悔恨终生的。在农村结婚肯定不成。她恳求小刘说:“咱俩这几年相处,你是了解我的,你保我回城,我永远忘不了你。等我安顿好以后,我一定回来和你结婚。我求求你啦。”

小刘听了于凤琴哀求的这些话,心里很不是滋味。但是他太想和于凤琴长久的在一起了。照理说,于凤琴回城自己不为难她,是完全可以做得到的。可现在的问题是,让她这样走了,自己心里没有底。于是他说:“你要是真心和我好,不结婚可以,那我们现在就来洞房那事儿,就算我俩提前结婚了。”

说完就抱住于凤琴。于凤琴瘫软地倚在他的怀里。当小刘要解开她的上衣扣子的时候,于凤琴猛然挣脱他的怀抱,嘴里说着:“不行、不行,你不能这样做。”

小刘一边说:“你要不做可就回不了城啦!”

一边还要去搂抱于凤琴。于凤琴拥开小刘,夺门而出,向知青点跑去。

不知道是初春的夜晚寒风抖俏,还是于凤琴心里凉透。她浑身颤抖着、跌跌撞撞地跑回知青点。青年点大门、屋门都没有关。屋里的油灯闪烁。透过窗户,借着油灯亮光可以看到女同学们都没有休息,好像在议论着什么。于凤琴没有直接进屋,她躲在门后大口喘着粗气,想平复一下激荡的心情。

这时屋内大声说话传进她的耳窝:“这回抽回城点名要的是代课老师,于凤琴是回不去了。和大队长公子马上要登记结婚,人家能让她回去才怪呢!”

这个说话的声音像杨丽丽。她是从哪儿听说的?听马向锋说的,马向锋听谁说的?肯定是郑方同。接着又有一名女同学说:“于凤琴回不了城,指标不能作废,咱们知青点还能顶上去一个名额。”

听到这里,于凤琴最后的一点幻想彻底破灭。她连贴墙站立的力气都没有了,瘫软的坐在地上,一时间好像什么都不知道了。

“嘭”的一声关门声把于凤琴惊醒。同学们关门熄灯睡觉了。没有人发现有于凤琴这个人的存在。昏厥醒来的于凤琴彻底绝望。和小刘在农村结婚、或者和他提前上床是会悔掉她的一生的,死了她也不想做。即便是做了也不见得就能回城。怎么办呢?去找李书记说明情况,不行。弄不好这件事儿是他们提前沟通好的;去找郑方同也不行,刚才从杨丽丽话音中可以分析出来,郑方同已经知道此事,说不定大队那些人都跟他商量好了;去上公社告他们更不行。小刘说过,上边的关系他们都早已疏通好了。

于凤琴心里边一点缝儿都没有了。可以说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都是自己作的,想回城想疯了才走到这一步。今后怎么还有颜面见爹娘,怎么还有颜面见世人。于凤琴不想活啦!只有结束生命才能一了百了。她突然想起女厕所里还有一瓶没用过的“敌敌畏”,就踉踉跄跄奔过去,拧开瓶盖,一口喝了下去。随手把空瓶丢进粪坑。

走出知青点大门,于凤琴不知道上哪里去好了。她没有目标的在旷野里走着。忽然胃部剧烈疼痛起来。这种疼痛是她短暂一生中从来没有发生过的,也是她无法忍受的。她有些后悔了,而且是越来越后悔了。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我不能死,起码说现在不能这样不明不白的死,那会给生者留下诸多罗乱,也会给自己留下骂名。想到这里,她用右手紧紧地捂住胸口,拼命向大队部跑去。天快亮的时候,于凤琴昏倒在大队部门前。

于凤琴在教室与小刘分手以后,由于是夜晚光线太暗,小刘没有看清她的表情。只听见急匆匆离开的脚步声。他出去追赶,人早已不见踪影。开始时他只想到于凤琴可能是生气啦,就没有多想什么。锁上教室门就回家了。可到家以后他怎么也睡不着觉。他反复回忆和于凤琴日常交往。于凤琴从来没和自己发过脾气,话不投机的时候她就不吱声了。可今天晚上她的反映太大了,尤其是她说那几句话的时候声调都变了。还有每次分别时,都等着我送她,这次自己先跑了。连个人影都没有见到。

学校离知青点那么老远别出啥事儿?小刘越想越不放心啦。也觉着不对劲了。他急忙穿衣下地,出去寻找。他先跑到知青点,见大门没有关,敲打屋门问于凤琴回来没有?里面回答昨晚没回。这一下小刘可毛了。他急忙跑到外边寻找。青年点附近都找遍也没有找到。他找累了,累的满头大汗。他们日常去过的地方也都找遍,最后只剩下小学校。他又快步向小学校奔去。当他看到大队和小学校轮廓的时候,天已经放亮。

快到大队门口的时候,小刘隐隐约约看到大队门前有一堆黑物体,急忙跑过去放眼细看。是于凤琴卷缩着躺在那里。小刘赶紧把她抱在怀里,大声呼喊着:“于老师你咋地啦?快来人啊,于老师不行了!”

他边喊边抱着于老师往大队部跑。正要赶车出去拉土的纪老大一看这情形,忙把自己盖的被子拿过来,放在马车上。被子一半铺在底下,把于老师放好,另一半被子盖在她身上,小刘上车看护。纪老大操起马鞭、坐上车辕,随着一声“驾”的呼喊,马车跑出大队部。

马车很快到达医院。纪老大一直等到医护人员把于老师抢救脱离生命危险后,赶车回敖杆大队。他没有去土甸子拉土,直接回大队部。因为涉及知青问题,他要向李书记汇报这件事儿。李书记今天去公社开会,去队部取自行车。撞见纪老大赶车回队部。纪老大刹住马车,把早晨的经历向书记细说一遍。李书记问纪老大于凤琴为什么喝药自杀?纪老大也说不清楚。李书记是个政策性很强的人,他考虑事关重大。知青出现这样的问题可不是闹着玩的。他抬腿上马车,告诉纪老大接上郑队长,一起去公社卫生院。

接到郑方同后,仨人来到住院部。小刘见书记和点长来了,有点惊慌失措。李书记直接来到于凤琴病床前,询问到底发生什么事儿啦,为什么会这样?于凤琴只是两眼淌着泪,什么都不肯说。李书记从于凤琴那里什么也没有问出来,就把小刘叫到外边,历声问道:“你小子跟我说实话,到底把于老师咋地了。你要不说实话,我这就把你送到公社派出所,让公安来整治你。”

小刘本来也不敢跟书记撒谎,就把事情经过说了一遍。最后说:“叔啊,我就想吓唬吓唬她,我不是故意的。”

李书记听完生气地说:“这是闹着玩的吗?没出人命,出了人命你就得偿命!你现在赶紧配合郑队长好好劝劝她,可不能再出事啦。等我开会回来再收拾你。”

出乎小刘意料的是,当他回到病房,于凤琴脸上没有了泪花,显得平静许多。

李书记和小刘离开病房后,只剩下郑方同和于凤琴俩人。于凤琴就像见到亲人一样,把自己一肚子的苦水全部倾诉出来。她说:“你是我的班长、点长,现在又是队长,我知道你瞧不起我。我就是想回城,我有错吗?这么一来,我回不了城啦,我还活着有什么意思,不如死了算啦。”

郑方同认真瞧了一眼这位曾是班级学习,委员的老同学,特别不理解地说:“于凤琴啊于凤琴,你这几年思想变化太大了,你怎么会这样想呢?都怪我整天忙着生产队的那点事儿,对你们的关心太少了。你怎么就回不了城了?回城这个趋势是哪个人能阻挡住的吗?你是代课老师完全符合回城条件,回城是必然的,没有人能比拟。即便是出了岔子,你用这种方法也解决不了问题。信我的话,不要再干傻事啦。李书记去公社开会,就是去领指标,等他回来你一切都明白了。”

于凤琴听完郑方同的话,焦躁的心情才算稳定下来。

中午,李书记开会回来。进病房后,他从背包里拿出两张招工表递给郑方同说:“这两张招工表有于凤琴一张,她是板上钉钉了,另一张表交给你们自己评选,条件是热爱教育工作的女知青。评出人选填好后交给我,过两天我就上报。如果选不出来,咱就只能报于凤琴一个人了。”

郑方同乐呵呵接过报表,表示不辜负书记厚望,一定把回城知青选好。李书记交待完,就要坐马车回敖杆。于凤琴忙说自己没有事儿啦,要跟着一齐回去。征求医生意见后,大家一同坐着纪老大的马车回敖杆大队了。

两天以后,郑方同组织知青顺利地选举出一名回城的女知青。和于凤琴一起登上回城的汽车,她们投入到新的工作岗位,开始了崭薪的生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