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疯言谬论才是人间清醒 > 第14章 名为谎言的真相

第14章 名为谎言的真相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接到邀请后,我联系了受访对象的心理医生,得到的信息是:她失去了真实感。

我:“您刚才说,不确定自己是不是生病了,这是什么意思?”

她:“字面意思,我无法确定自己是不是感冒了。”

我:“从症状无法判断吗?”

她:“我也不确定是不是有症状。”

我:“抱歉我不太理解您的意思。”

在刚开始见面时,我与她的所有对话都像这样,在一堆“人被杀就会死”的废话中寻找线索。直到她讲述了整件事情的起因,我才明白这一切原来并不是所谓的“幻想症”,而是她自身无法判断“真与假”的界限。

她:“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在刚工作那年,应酬太多了。公司里一大帮子人下了班不回家,非要搞什么团建聚餐,要不就是唱歌,这是我最烦的事情。”

我:“很多公司都是这样,自以为所谓的团建活动能促进团队的发展,其实80%的员工都极度讨厌这种事。”

她:“是的,我只是来挣钱的,没事闲的谈什么感情啊。但我遇到的情况更恶心:他们只是为了有机会勾搭新来的员工。似乎在他们的脑子里,在新员工面前聊一些自己曾经的风光,或者讲一些全是下半身的没品笑话,就能获得荣誉似的。”

我:“一群可悲的人只能用可悲的方式来获得可悲的自我认可。”

她:“没错,因此我只好找各种借口来逃避这些事,比如生病、家中有事等等。刚开始这个办法很好用,但久而久之,那群所谓的领导就开始质疑,问我为什么总是在团建的时候有事,是不是在刻意逃避。”

我:“假话终归是假话,但我非常理解您的做法。”

她:“后来我辞职了,换了另一家公司,终于没了团建。但发现我的领导总是在我快要下班时安排工作,而且经常在没有预先告知的情况下通知周末加班。于是我就继续用假话逃避,但结果是一样的,次数多了总会被发现。”

我:“您为什么不直接拒绝呢?”

她:(带着嘲笑)“今天是礼拜六,你为什么要从城市的另一边赶过来听我说这么多废话呢?”

我:“因为领导安排...”

她:“那你为什么不直接拒绝呢?”

我:“......”

她:“好了,说回正题。在我换了很多工作后,终于找到了解决办法:在找借口之前,先让自己相信。”

我:“您明知是借口,怎么会相信呢?”

她:“给所有的借口都编一段对应的经历。比如家中有事,那么我就需要为这件事编造一个起因,之后是事情的发展过程,最后才是导向该借口的结果。”

我:“也就是说,您会让借口有理有据?”

她:“是的,其实这是一个盲目自证的低级做法,但我会预先为借口铺垫很多。”

我:“预先铺垫?您怎么预先知道什么时候需要用到什么借口?”

她:“这就是我的方法的高明之处了。我会预先判断可能的场景,比如聚餐、周末聚会、加班,或者是遇到讨厌的人等等。之后,把所有这些场景需要用到的借口,都编出一段对应的经历,然后和可能会涉及到场景内的人提前铺垫。”

我:“您能说的简单一些吗?”

她:“其实很简单,还用那家公司举例。我会提前和领导铺垫,我妈是个爱打麻将的人,几乎每天晚上都要玩到很晚,小时候因为这件事,我爸还无数次跟她发生过激烈的争吵。就像聊天一样,把这个话题说出去就好了。”

我:“这有什么意义呢?这只会让公司里的所有人都知道,您母亲是个爱打麻将的人。”

她:“妙就妙在这里!提前铺垫!假如现在,领导打电话让我加班,我就可以直接说:真不巧,我妈在打麻将的时候跟邻居发生了争吵,闹得警察都来了,我正在处理这件事。当然这只是举例,我所有的借口都比这个要精巧,而且铺垫的时间更长。”

我:“明白了,在别人眼中,这些借口是理所应当的。”

她:“对,我不需要自证,他们会自己证明这些借口的真实性。”

我:“可我不明白,这和您现在无法分清现实与虚假有什么关系?”

她:“这是个双刃剑。这方法太好用了,以至于除了工作之外,我在生活中遇到的任何需要借口的场景,我都会这样做。因此我几乎会给所有认识的人,都预先铺垫对应需要用到的借口的经历。”

我:“等等,那这就说明...天哪!”

她:“明白了?我的生活是无数个巧妙的谎言构建起来的。我之前说过,先让自己相信,才能让别人相信。”

我:“所以,您现在无法区分自己的那些‘经历’,究竟是谎言还是现实?”

她:“没错。”

我:“但这似乎...请原谅我的质疑,在我看来这并不会造成什么影响。”

她:“那是因为你还没有陷入到这个泥潭里。试想下,我坚信自己的母亲是一个沉迷打麻将的废物,而我父亲则是一个脾气暴躁且经常与人发生口角的莽夫,而我患有二型糖尿病,曾经自己开过一家公司,因为股东的背叛而不得不破产...”

我:“这...确实很可怕。”

她:“这只是表象,更可怕的地方在于,我无法分别刚才所说的那些经历当中,究竟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

我:“您不记得哪些是编造出的经历吗?”

她:“记得,但无法分辨。还是那句话:让自己先相信。”

我:“所以您自己无意中对自己完成了催眠?”

她:“是的,当然心理医生的说法更加专业,什么潜意识什么的,但意思是一样的。”

我:“很像我看过的一部小说中写的:水是剧毒的。”

她:“我也喜欢那部小说。”

过了几天,我受她委托拜访了另一位比较有名的心理医生,把谈话的记录交给他。医生只是瞥了一眼,就摇摇头。

医生:“很难。”

我:“医学上没什么好的手段吗?”

医生:“治疗方法有很多,但这件事的难点不在于治疗方法,而在于她自己。”

我:“为什么?”

医生:“患者从开始编造经历并让自己相信开始,到现在已经有七八年了。用通俗一点的话来说,她这段时间的人生是在谎言上建立起来的。像一座高楼,你想把地基拆掉,就必须拆掉上面的楼层。”

我:“她拜托我,请您帮忙。”

医生:“我的治疗方法和她现在的心理医生一样,不会有什么变化的。让我想想,我总觉得病根不在她的谎言上。”

大概三个月之后,我再次见到了她。

她:“这次邀请您过来,是想谢谢您的帮助,我基本上已经好了。”

我:“您不用客气,全靠陆医生,他是专家。如果方便的话,您能讲讲治疗过程吗?我只是好奇而已。”

她:“嗨,这又不是什么秘密。除了常规的心理治疗外,医生让我离开熟悉的环境,所以我去了一个陌生的城市呆了一个月。回来后,基本上就没什么问题了。”

我:“就这样?”

她:“就这样。”

我:“这...太神奇了。”

她:“因为在那里没有我在乎的人,也没有我在乎的事,所以也就不需要借口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