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五代群英 > 第一百二十八章 柴荣即位

第一百二十八章 柴荣即位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却说赵匡胤带兵回朝,于路无话。行了多日,早到了汴梁城外。匡胤扎下营寨,至王府见了柴荣,把始末根由说了一遍,柴荣大喜。次日周主坐朝,文武齐聚。赵匡胤在朝门外候旨,有黄门官进朝启奏,周主即宣匡胤见驾。匡胤领旨到金阶朝拜已毕,口称:“万岁,臣赵匡胤奉旨领兵剿叛,高行周自刎,现已将他的首级取来缴旨。”

周主传旨:“将高贼首级取来朕看。”

承御官奉旨将首级取出,放在盒内转到驾前。周主定睛细看,果是真实。但见他面目如生,颜色不改。周主冷笑道:“高行周啊高行周,不想你也有今日!你往日的英雄气概哪里去了?”

言未已,只见那首级二目圆睁须眉乱动,把口一张,呼的一声风响,喷出一股恶气来。吓得周主往后一仰两腿一登,牙关紧闭双眼直翻。两边内侍惊慌无措,连忙扶住齐叫:“万岁爷苏醒!”

叫了好一会不见醒来。没奈何,连着龙椅抬进宫中,扶持寝卧龙床。急召太医院医官诊视,下药调治。周主服药之后,直至半夜方才苏醒。周主被高行周首级怨气所冲,致成重疾。残冬已届,周主勉强支持,亲飨太庙,自斋宫乘辇至庙廷,才行下辇。由近臣扶掖升阶,甫及一室,已是痰喘交作,不能行礼。只得命晋王柴荣恭代,自己仍退居斋宫。夜间痰喘愈甚,险些儿谢世归天,幸经良医调治,始得重生。越日就是广顺四年元旦,周主又复强起,亲至南郊,大祀圜丘。自觉身体疲乏,未能叩拜,只好仰瞻申敬,草草成礼,礼毕还宫,御明德楼,受百官朝贺,宣制大赦,改广顺四年为显德元年。内外文武百官,加恩优赉,命妇并与进封。周主经此一番劳动,疾愈加剧,以此臣下不能进见,终日忧惧,众心惶惶,及闻晋王典掌内外事权,人心方安。却说后周朝里,郭威还有一个外甥,叫李重进。李重进不仅年龄比柴荣稍大几岁,而且早就手握重兵,战功卓著,很早就有了自己的班底和显赫的威望。此人心高气傲,绝不肯屈居人下,郭威为了确立柴荣的继承人身份,每次正规场合当着朝臣的面,都要命令李重进向柴荣下跪朝拜, 李重进心中不服,可又无可奈何。柴荣总握内外兵柄,每日在府中办事,人心少安。忽由澶州牙校曹翰,入都见荣,拜谒已毕,即与柴荣密言道:“大王为国储嗣,当思孝养。今主上寝疾,大王不入侍医药,镇日在外办事,如何慰天下仰望呢!”

柴荣不禁大悟,便留翰居府,代决政务,自己入侍禁中,朝夕侍奉。郭威病重。他自己知道难以恢复,便嘱咐养子柴荣说:“当年我西征时,看到唐陵被全部发掘,原因无外乎里面藏有金银。”

“我死后,给我穿纸衣,用瓦棺,立刻下葬,墓不要用石头,用砖修就可以了,不要派人丁、出钱雇佣工匠,安葬后,招募附近百姓三十家,免除他们的徭役,让他们看守陵墓,不要修地下宫室,不要守陵宫人,墓外不要石羊、石虎、石人、石马。只需要刻一块石碑,告诉世人,这里没有钱。”

“如果你违背我的话,我将不会赐福给你。”

公元954年正月,郭威任命晋王柴荣为全国武装部队总司令(“即以王判内外兵马事”),同时火速任命户部侍郎王溥为宰相(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任命镇宁军节度使郑仁诲为枢密使,以此二人作为柴荣日后亲政的文武首辅。人事任免安排妥当之后,郭威速诏中央殿前禁军总司令(殿前都指挥使)——外甥李重进入宫,当面向柴荣行跪拜之礼,确定君臣名分,并嘱咐李重进用心辅佐柴荣,共保江山。当天,郭威咳喘不止,口吐鲜血,不能言语,待至深夜,一命归天,终年五十一岁,葬于嵩陵。郭威死后的庙号为太祖。郭威一共在皇位上坐了三年,从正月里称帝,正好又在正月里病逝,终年仅五十一岁。史载郭威有“一后三妃”四任正室,分别是柴氏、杨氏、张氏、董氏,此外还有皇甫氏、刘氏、李氏等嫔妾。相比于开国创业,郭威在情感和私生活方面更为传奇,原因是他的四位后妃在嫁给他之前都嫁过人,有的还不止嫁过一次。第一位柴氏。她原是后唐明宗的嫔妃,明宗去世后,被后唐闵帝裁撤出宫发遣回乡。回乡途中,柴氏遇见了卖狗肉的郭威【详见一百零四章】,两人一见倾心,于是排除干扰结成夫妻,时年郭威24岁。第二位杨氏。她曾两次嫁人,两次守寡。杨氏年轻时,以美貌而被选入后梁赵王宫中为姬妾。后来赵王死于宫廷政变,杨氏流落民间嫁给平民,但没几年第二任丈夫也死了。此时,郭威闻听杨氏美而贤,在杨氏之弟的极力撮合下结为夫妻。郭威称帝后封她为淑妃。第三位张氏。她出身于官宦世家,父亲在后梁赵王手下任职。前来平乱的军队禆将看到张氏的美貌,带回太原老家做儿媳妇。后来,张氏丈夫去世。而此时身在太原的郭威便娶了张氏。在郭威起兵反汉时,张氏和羁留在东京的郭威其他家属一起被斩首。郭威称帝后追封张氏为贵妃。第四位董氏,以侧室身份嫁给郭威。她原是一个底层小吏的女儿,战乱中曾与家人失散,十三岁时回到亲人身边,由大哥做主嫁给一位后晋官员为妻。后晋灭亡后,她的丈夫被掳身亡。郭威带兵路过洛阳时将寡居的董氏聘纳为妾。郭威称帝后,将董氏册封德妃。遗憾的是“一后三妃”都没有给他生下一个儿子,嫔妾给他生了两个儿子:青哥(郭侗)、意哥(郭信)。由于起兵反汉,刘承祐把留在汴京的郭威亲属杀了个精光,其中就包括张贵妃、青哥和意哥,还有柴荣的家室孩子等。郭威绝后,而柴荣本身非常优秀,能力强,年轻有干劲,手下还有能征善战的一大批兄弟。郭威选择这样一位没有血缘关系的接班人,也是他的传奇一面。却说北汉主刘崇闻周主弃世,心中大喜,与文武议道:“郭威篡刘家天下,每欲复仇,恨无其力。今郭威已死,我欲取中原,恢复旧业可望矣。”

乃遣使臣将金帛财宝结好契丹,借兵复仇。契丹得了金宝,大喜,即差耶律奇为元帅,杨襄为先锋,起精兵二万,往北汉助援。耶律奇、杨襄领旨,即日起兵,到晋阳会兵。北汉主见契丹兵至,即拜白从辉为元帅,张元晖为先锋,命长子承钧与亲军使丁贵等同守晋阳。自领大兵二万,与契丹合兵,离了晋阳,向潞州攻打。潞州古称上党,号称“天下之脊”,是连接山西和中原的重镇。打个比方,潞州就如同一根扁担,一头挑起山西,一头挑起中原,其位置就如同辽沈战役时的锦州,战略价值不言而喻。潞州守将李筠,听说北汉主借契丹兵来征中原,忙与众将商议战守之策。大将穆令均说道:“主帅勿忧。北汉若有兵来攻打潞州,末将不才,愿领精兵出城杀贼,务要生擒刘崇,献于麾下。”

李筠闻言大喜,传令点兵,准备迎敌。哨马报入北汉营中,刘崇便与张元晖计议道:“潞州兵素来怯弱,易与为敌。汝可领兵一万,于巴山原埋伏,候敌兵到来,乘势夹攻,可获全胜。”

张元晖领兵而去。又点辽将杨襄,领部下精兵五千出战,只要败,不要胜,诱敌人来,自有方略。杨襄领令而去。刘崇亲领大兵接应。 次日,潞州城内炮响城开,冲出一队人马,来到阵前。只见穆令均顶盔贯甲一马当先,手执长枪冲出阵前,大骂:“背国反臣!焉敢犯我边界?好好退兵,饶你一死;若执迷不悟,叫汝片甲不回。”

杨襄大怒道:“休得多言。”

拍马舞刀直取令均。令均举枪相敌。两下金鼓齐鸣。二人战上十余合,杨襄虚晃一刀,诈败而走。令均不舍,随后追来。只听一声炮响,张元晖伏兵齐起,从刺斜里杀来,杨襄兜马回身,两下夹攻。穆令均措手不及,早被张元晖一刀砍于马下。北军乘势追杀,南兵死者甚众。那些残兵败入城去,将城门紧闭。张元晖与杨裹收兵还营。李筠见穆令均阵亡,又折了许多人马,忙令牙将刘瑗、王真坚守城池,一面差人星夜到京告急。 世宗得表大怒,与众臣商议,要御驾亲征。群臣奏道:“刘崇结连契丹攻打潞州,陛下初登宝位人心未定,岂可亲征?只命大将往救足矣。”

世宗道:“不然。刘崇欺朕年少新立,乘丧动兵攻打潞州,朕安得不亲往乎?”

皇帝的决定几乎遭到了群臣的一致反对。大臣们的担忧也不无道理:如此重大的战役,皇帝亲临前线,万一有什么不测,国本动摇,后果不堪设想。可是胸怀大志的柴荣却乐观地认为:刘崇目空一切,飞扬跋扈,欺我国新丧而志在必得,必定骄横自满,轻敌冒进,他也一定想不到我柴荣敢于御驾亲征,我若出其不意,亲临前线,必能一战而定,大获全胜。不过即使世宗这样自信,群臣依然不依不饶地劝阻柴荣亲征,其中最起劲的就是那位神奇的不倒翁——宰相冯道。作为五代中的官场老油条,冯道侍奉了四个朝代九位皇帝(如果算上耶律德光短短两个月的中原任期,就是5个朝代十位皇帝了),位居宰相高位,始终不倒,称得上是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神仙人物。所以,冯道能成为“城头变幻大王旗”的五代中唯一一支坚挺的蓝筹股,是有他的道理的。可是现在,居然连老油条冯道也敢于忤逆龙鳞,直言犯上了。这天,冯道不知道吃错了什么药,决定无论如何也要劝止世宗亲征,于是,就有了下面这段载入史册的对话(“道前事九君,未尝谏诤。世宗初即位,刘旻攻上党,……,道乃切谏。”

):“千金之子,坐不垂堂。陛下以万众之尊,亲临不测之地,臣窃以为不可也。”

世宗道:“唐太宗得天下,凡有征伐,未尝不亲临,唐太宗尚如此,况于朕乎?”

冯道奏道:“不知陛下能为太宗否?”

世宗道:“刘崇以十二州之地,兵力单弱,其所倚仗者,不过藉契丹以为救援;以朕士马之众,兵甲之强,破刘崇就像大山压鸡蛋一样容易。”

(“刘旻乌合之众,若遇我师,如山压卵。”

)冯道道:“未审陛下能如山否?”

柴荣:我勒个去!领导很生气,后果很严重。连一向圆滑的冯老油条都敢这样摸老虎屁股,柴荣当时在国内的威望也就可想而知了。柴荣一怒之下,干脆将冯神仙一撸到底,罢了他的相位,打发他给太祖郭威修陵墓去了(“冯道为大行皇帝山陵使”)。柴荣决心已下,不容动摇,即刻鸣炮点将,号令三军。目标潞州,出发!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