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口才是本钱,幽默是力量 > 如簧巧舌——让口才成为一种艺术

如簧巧舌——让口才成为一种艺术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语言是一门综合性的学问,战争离不开枪炮,沟通离不开语言。脸热心跳、张口结舌、辞不达意是一种表现;落落大方、侃侃而谈、应对自如是另一种表现。好的语言如同好的色彩,易让人感受到你的气质为人,有效发挥沟通的作用。油嘴滑舌、夸夸其谈、哗众取宠不算口才好,说得到位、得体、巧妙,才算是掌握了这门学问。“高帽”虽然好,尺寸需合格与人交往时,恰当地给对方送上一顶“高帽子”,不仅可以获得好人缘,还可以使双方在心理和情感上靠拢,缩短彼此间的距离。有一天早晨,苏格兰都柏林的一位牙医里奇·费伦特接待了一位新的病人,当这位病人指出她用的漱口杯、托盘不干净时,他真的震惊极了。不错,她用的是纸杯,而不是托盘,但生锈的设备,显然表示他的职业水准是不够的。当这位病人走了之后,费伦特医生关了私人诊所,写了一封信给阿格尼丝——一位女佣,她一个礼拜来打扫两次。他是这样写的:“亲爱的阿格尼丝:最近很少看到你。我想我该抽点时间,为你做的清洁工作致意。顺便一提的是,每周2小时,时间并不算少。假如你愿意,请随时来工作半个小时,做些你认为应该经常做的事,像清理漱口杯托盘等。当然,我也会为这额外的服务付钱的。”

第二天,他走进办公室时,他的桌子和椅子,被擦得几乎跟镜子一样亮,他几乎从上面滑了下去。当他进了诊疗室后,看到从未见过的非常干净、光亮的铬制杯托放在储存器里。面对工作不力的女佣,费伦特医生可以指责她,但这样做只会引起她的怨愤,当然,医生也可以另请一名女佣,但新女佣也未必会比阿格尼丝做得更好。于是费伦特医生选择送对方一顶“高帽”,为了这个小小的赞美,女佣工作得更加卖力认真,那么,她用了多少额外时间呢?一点都没有。要注意的是,给人戴“高帽”也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所谓的“拍马屁”、“阿谀”、“谄媚”,都是技艺拙劣的高帽工厂加工的伪劣产品,因为它们不符合赞美和恭维的标准。高帽尽管好,可尺寸也得合乎规格才行。滥做过重的高帽是不明智的。赞扬招致荣誉心,荣誉心产生满足感,但人们发现你言过其实时,常常因此感到他们受到了愚弄。所以宁肯不去恭维,也不宜夸张无度。某公司有位A女士,漂亮且聪明,而且嘴巴很甜。她的上司非常爱漂亮,又会搭配衣服,稍一动手,就变出很多看似一套套的新衣服。而那位甜嘴巴的女士,却成为了这位上司的苦恼。因为,每天早上一到公司,对方那种令人不舒服的赞美就涌入耳中,“哇噻!经理!又买了一套新衣服,对不对?颜色好漂亮喔!穿在您身上就是不一样。”

隔天一见面,又来了:“看看看!又一套了,很贵喔?还有项链、耳环,也是新的吧?我就缺这个本事,不会像您如此会打扮。”

不仅如此,她还当着客户“恭维”上司,说辞几乎都是:“在我们‘经理’英明的带领之下,我才有今天的成绩,好多人都问我跟我们‘经理’多久了?其实也没多久啦,但是大人大度,肯教我嘛!对不对!”

上司终于被她的过分“恭维”及不诚的眼神弄烦了,只好告诉她:“不是你没看过的就是新衣服,我的衣服有的五六年了,只是保养得好,配来配去就不一样啦!你一嚷嚷,人家以为我多浪费,怎么天天买新衣,以后请别再说我的衣服啦!”

这位甜姐儿给上司送的高帽就很不得法,首先内容千篇一律、毫无新意,其次她的赞美给人的感觉就是不真诚。触犯了这两条送“高帽”的大忌,她的领导会喜欢才怪。那么怎样才能完美地送出赞语呢?(1)赞美要有独到之处赞美战术是人们经常使用的,针对某个特定的人,可能有一些赞美是他经常听到的。这些赞美往往是针对他的最突出、最明显的特点的,如外表看来比实际年龄更年轻、外表漂亮英俊、气质不凡等,这些赞美之辞,对他而言已听到很多次,已成习惯,再听到同样的赞美,其效果会遵循报酬递减定律,最后被他解释为常规的交往程序,而不再具有特定的意义,甚至还会认为你对他没有更深入的了解。因而,要把赞美的效果推向极致,你应该尽可能使自己对对方的赞美新颖些,与对方经常听到的赞美有所不同。新颖的事物总是优先引起人的注意,这时的赞美才能真正起作用。但既强调赞美的真诚基础,又要尽量新颖,这就需要你细心观察对方,深刻了解对方,赞美的内容由外及内,发现他不易为人发现的优点。这种发现显然需在大量的、深刻的交往中才能完成。(2)赞美不可过多过滥在一段时间里,你对同一个人赞美的次数越多,那么赞美的作用力也就越低。比如故事中的A女士,她不停地赞美上司,她的赞美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反而会让人觉得肉麻。因而,尽管人们需要赞美,但赞美不能毫不吝啬地随便给予。如果你过于频繁地赞美某人,你极可能被对方误解为以虚誉灼人的献媚者,甚至对你产生警惕、反感。社会心理学家阿伦森的人际吸引水平变化规律说明,我们总是喜欢那些对自己的赞美不断增加的人,将自始至终都赞美自己的人和起初贬低自己但逐渐发展到赞美自己的人相比,我们更喜欢后者。强调要注意赞美的频率,也就是说要慎重地给予赞美。(3)赞美最好间接送罗斯福的一个副官,名叫布德,他对颂扬和恭维,曾有过出色而有益的见解:背后颂扬别人的优点,比当面恭维更为有效。这是一种至高的技巧,在人背后称赞人,在各种恭维的方法中,要算是最使人高兴的,也最有效果的了。如果有人告诉我们:某某人在我们背后说了许多关于我们的好话,我们会不高兴吗?这种赞语,如果当着我们的面说给我们听,或许反而会使我们感到虚假,或者疑心他不是诚心的,为什么间接听来的便觉得悦耳呢?因为那是赞语。德国的铁血宰相俾斯麦,为了拉拢一个敌视他的属员,便有计划地对别人赞扬这个下属,他知道那些人听了以后,一定会把他说的话传给那个下属。赞美别人,最重要的是让人乐于相信和接受。所以在送人赞语时要多动动脑子,把“高帽子”弄得过白过滥,俗不可耐,不但会糟蹋自己,也会让别人倒足胃口。沟通从称呼开始称呼,是待人接物时说出的第一个词,它也是进入社交大门的通行证,称呼得体,可以拉近双方的距离,称呼不得体,就会引起对方的不快,使双方陷入十分尴尬的境地。过去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年轻人骑马赶路,眼看已近黄昏,可是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正在着急,忽见一位老汉从这儿路过,他便在马背上高声喊道:“喂!老头儿,离客店还有多远?”

老人回答:“五里!”

年轻人策马飞奔,急忙赶路去了,结果一口气跑了十多里,仍不见人烟,他暗想,这老头儿真可恶,说谎骗人,非得回去教训他一下不可。他一边想着,一边自言自语道:“五里、五里,什么五里!”

猛然,他醒悟过来了,这个“五里”,不是“无礼”的谐音吗?于是拨转马头往回赶。追上了那位老人,急忙翻身下马,亲热地叫声:“老大爷!”

话没说完,老人便说:“客店已走过头了,如不嫌弃,可到我家一住。”

这个故事所以流传很广,是因为它说明了一个朴素的道理:与人交往中,称呼是个大问题,称呼好了,对方自然会高兴,但如果称呼不当,那就麻烦了。例如故事中的年轻人,他就因为对老人的称呼太无礼,结果被老人教训了一顿,但当他礼貌地称呼老人时,老人也改变了态度,亲切地邀请他做客。那么,怎样称呼才算得体呢?这要根据对方年龄、身份、职业等具体情况和交往的场合,以及双方关系来决定。(1)亲戚之间的称谓。亲属之间,对长辈应以亲属称谓相称,如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姑姑、舅舅等。称呼长辈的姓名、职务、身份、职业等都是不礼貌的。对平辈,可相互用亲属称谓或加排行序列称谓相称,如哥哥、妹妹、二哥、三妹等;夫妻之间可以姓名相称,俩人在一起时,可用昵称,但不宜在父母面前、孩子面前和公开场合使用。(2)熟人之间的称谓。对关系较密切的熟人,可大致仿照自己亲属的性别、年龄、身份等来确定相应的称呼,还可以“姓加亲属称谓”、“名加亲属称谓”、“姓名加亲属称谓”称呼,如“李奶奶”、“杜叔叔”等。在一些正式、公开的场合,可以称呼熟人职务、职业,也可以“姓加职务、职业称谓”、“名加职务、职业称谓”、“姓名加职务、职业称谓”相称。如“汪厂长”、“李处长”等等。年纪较大、职务较高、辈分较高的人常对年纪较轻、职务较低、辈分较小的人称呼姓名,这种称呼明快直爽。反之,年纪较轻、职务较低、辈分较小的人对年纪较大、职务较高、辈分较高的人直呼姓名,则是没有礼貌的表现。朋友、同学、同事之间,因为相处长了,称呼可以随便一些,可在姓氏前加“老”、“小”、“大”等,如“老丁”、“小陈”等。(3)对陌生人的称谓。对陌生人的称谓,一般来说可以用以下几种方法:一是用通称。可根据人的具体年龄、性别、职业等情况称“同志”、“朋友”、“师傅”、“先生”、“小姐”等。对男人一般可以称“先生”,未婚女子称“小姐”,已婚女子称“夫人”或“太太”,若已婚女子年龄不是太大,叫“小姐”,对方也决不会反感。而称未婚女子为“夫人”就是极不尊重了。所以,宁肯把“太太”、“夫人”称作“小姐”,也决不要冒失地称对方为“夫人”、“太太”。一般说成年的女子都可称“女士”。二是可以亲属称谓相呼,可根据对方的性别、年龄等情况,以父辈、祖辈、平辈的亲属称谓相称,如“大伯”、“阿姨”、“老爷爷”、“大娘”、“大嫂”、“大姐”等。称呼对方“大嫂”还是“大姐”时,必须谨慎从事,因为对方婚否不好确定,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称“大姐”比较稳妥。另外,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生活习惯,造成了各种方言,所以还要特别注意方言间称呼的异同。几个年轻人结伴到承德避暑山庄去旅游。这天他们从避暑山庄出来,想去八王庙,为抄近路,两个小伙子上前去问路,正遇上一个卖雪糕的姑娘。一个小伙子上前有礼貌地叫了声:“小师傅!”

开始这姑娘没有答应,小伙子以为她没听见,又高声叫了一声。立刻激怒了这位姑娘,她嘴上也不饶人,气呼呼地说话:“回家叫你娘小师傅去!”

两个小伙子还算有涵养,压了压火气,没有发作。本来是有礼貌地问路,反倒挨了一顿骂,这是为什么?后来他们才知道,当地农民把和尚、尼姑称为师傅,难怪那位姑娘发脾气。像这种用错称呼的情况并不罕见,所以到外地时,应对当地的民俗情况略做了解,最好是根据不同的职业称呼对方,不管遇到什么人都口称“师傅”,就很容易闹出笑话。称呼人要因人而异、因地而异,沟通都是从称呼开始的,得体、有礼的称呼会让你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更受欢迎。批评和赞扬一样必不可少生活中,批评和赞扬一样必不可少,因为缺点每个人都有,要想与某人的关系更进一层,除了一般的关怀和赞美外,还要善于对他的缺点提出善意的批评,这样往往能赢得他的信任,甚至将自己视为他的知己,但要注意的是,批评对方时,措辞尽量要委婉,如果你的批评太刺耳,说不定会使他站到与你敌对的立场上去。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属下向林肯总统打听敌人的兵力数量,林肯不假思索便答:“一百二十万至一百六十万之间。”

下属又问其依据何在,林肯说:“敌人多于我们三四倍。我军四十万,敌人不就是一百二十万至一百六十万吗?”

为了对军官夸大敌情、开脱责任提出批评,林肯巧妙地开了个玩笑,借调侃之语嘲笑了谎报军情的军官。这种批评显然比直言不讳的斥责要好多了。其实,许多时候批评的效果往往并不在于言语的尖刻而在于形式的巧妙,正如一片药加上一层糖衣,不但可以减轻吃药者的痛苦,而且使人很愿意接受。批评也一样,如果我们能在必要的时候给其加上一层“外衣”,也同样可以达到“甜口良药也治病”的目的。尽管大家都知道药物能治病,但吃到苦药仍感觉难以下咽,坦率地提出批评即使不因此招人怨恨,至少也难以受到欢迎。所以批评一个人之前,你不妨先赞扬他一番,直说得他心花怒放,这时你再指出他的白璧“微”瑕,相信他就会比较乐于接受了,此法长孙皇后就曾试用于唐太宗,效果很不错。魏征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谏官,唐太宗想做的很多事情都被他谏止了。于是,唐太宗便觉得很不舒坦,不能忍受。有一次,他退朝回到宫中,余怒未息,说:“总有一天,我要杀了那个乡巴佬!”

长孙皇后得知皇上要杀魏征,便急忙换上朝服,给皇上道贺,太宗不解,便问其故,长孙皇后说:“我听说主明臣直,魏征忠直,正因为陛下是明主,这难道不是一件该庆贺的事情吗?”

唐太宗听罢不由得转怒为喜,魏征的脑袋自然也就保住了。后来,魏征病死,唐太宗还流着泪说道:“以铜为镜,可以整理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看出兴衰;以人为镜,可以知道得失。现在魏征死了,我失去了一面好镜子啊!”

长孙皇后实在是一个很有头脑的人,她先赞颂皇上英明,让太宗大为高兴,接着再委婉地指出太宗不应该滥杀谏臣,太宗听着顺耳,自然应允。由于可以看出“良药”未必要“苦口”,把“良药”包上“糖衣”,治病的效果反而会更好一些。注意,批评的目的不是贬损别人,也不是打击别人,而是帮助别人改正缺点。为了达到预期的目的,就必须掌握批评的艺术。(1)就事论事,别提过去有些人一批评别人就喜欢算旧账:“对了,你以前做过××事,还做过××事。”

“顺便说一说上次你……”这样算总账的方式,在母亲骂孩子时,也是很常见的。但这种责备的方式,可以说是毫无效果。就挨骂而言,算老账,必然会觉得对方是没有足够的道理,才扯出历史。不仅不会反省,甚至想反驳说:“既然如此,当时为何不说?”

或想道:“原来他早就对我有成见。”

批评他人时,不应把“局部”的过失上升到“全部”,甚至上纲上线,比如:“你这个人真卑鄙!”

“你干什么都粗心大意!”

“你总是不长进!”

这一类的批评令人反感,对方会认为你是在找一些鸡毛蒜皮的事小题大作,借机打击报复。更不可“株连”到人格上,一旦被批评者遭受人身攻击,自然而然地将采取敌意的防御措施。在这种情况下批评已经全然变质,甚至演化为双方的对抗。(2)迂回点化,曲线救国不直接批评对方,而用打比方、举例子的办法提醒对方,促使对方解除疑虑或恐惧,提高认识,改正缺点。例如你想让孩子把自己的房间整理好,就不妨跟他说:“房间要是整整齐齐,你就可以在这儿招待朋友。找衣服、录音带、书本的话,也会很快找到。”

有时无声的行为更甚于有声的批评。有一个大老板开办了许多大商店。他每天都到其中一家商店看看。一天他发现一个顾客在柜台前等着买东西,谁都没注意到他。售货员站在柜台的另一边正在聊天。这时,这个大老板没说一句话,迅速站到柜台后面,给顾客拿了要买的东西。他的行动是对售货员严厉的批评。(3)语气亲切,勿武断生硬有什么样的态度就有什么样的用语。如果态度诚恳,语气也必定会亲切,让人听了心里舒服;如果态度生硬,自以为是,别人也就不会买你的账。有的人批评人时总喜欢用“你应该这样做……”“你不应该这样做……”仿佛只有他的看法才是正确的,这种自以为是的口吻只会引起别人的反感。可见批评人颇具学问,批评得当,对方会非常感激你,批评不当,便会自取其辱。所以批评别人时,应在善意的批评声中透出人情味,这样才能更好地达到我们预期的效果。有话好好说与人沟通互不相让,就会使要解决的事情一拖再拖,这对双方都没有好处。但如果你能遵循和睦的原则,万事以理沟通,那么事情就会得到圆满而快速的解决。某律师嫌房租太高了,要求减低一点,但是他晓得房东是一个极固执的人。他说:“我写给房东一封信说,等房子合同期满我就不继续住了,但实际上我并不想搬家。假如房租能减低一点我就继续租下去,但恐怕很难,别人住后也曾经交涉过都没成功。许多人对我说房东是一位很难对付的人。可是,我正在学习如何待人这一课,所以我要在他身上试一下,看看有无效果。”

“结果,房东接到我的信后,便带着他的租赁契约来找我,我在家亲切招待他。一开始并不说房租太贵,我先说如何喜欢他的房子,请相信我,我确是‘真诚的赞美’。我表示佩服他管理这些房产的本领,并且说我真想再续住一年,但是我负担不起房租。”

“他好像从来不曾听见过房客对他这样说话。他简直不知道该怎样处置。随后他对我讲了他的难处,以前有一位房客给他写过40封信,有些话简直等于侮辱;又有一位房客恐吓他说,假如他不能让楼上住的一个房客在夜间停止打鼾,就要把房租契约撕碎。他对我说:‘有一位像你这样的房客,心里是多么舒服。’然后不等我开口,他就替我减去一点房租。我还想多减点,我说出所能负担的房租数目来,他二话不说就答应了。”

“临走的时候,他又转身问我房子有没有应该装修的地方。假如我也用其他房客的方法要求他减房租,我敢说肯定也会像别人一样遭到失败。我之所以胜利,全赖这种友好、同情、赞赏的方法。”

与人争论,就如同斗鸡,双方越斗越猛,对解决问题却毫无益处。故事中的律师如果也像其他的房客一样,把房东狠狠地批评一顿再要求减租,结果会怎么样呢?房东一定会反驳律师,说自己的房子有多么好,有多少人等着租赁,两人也会因此闹得不高兴,当然房东绝对不会减去一分钱的租金。幸好律师使用了一种聪明的办法,他先赞美了房东的精明能干,接着又表示了对房子的喜欢,最后再说自己觉得房租太贵,在这个过程中,房东完全对他解除去了戒心,因为两人的谈话始终在一个友好的气氛中进行,没有任何争执。律师得到了他期望的结果——房东减少了租金。美国前总统威尔逊说过:“假如你握紧两只拳头来找我,我想我可以告诉你,我会把拳头握得更紧;但假如你找我来,说道:‘让我们坐下商谈一番,假如我们之间的意见有不同之处,看看原因何在,主要的症结在什么地方?’我们会觉得彼此的意见相去不是十分远,我们的意见不同之点少、相同之点多,并且只需彼此有耐性、诚意和愿望去接近,我们相处并不是十分难的。”

贝鲁特是一家企业的所得税顾问。有一次,为了一笔关键的8000美元,他和一名政府的税务稽查员争论了两个小时。这8000美元实际是应收账款中的死账,没法收回来,所以不该征所得税。可那位稽查员却执意要收。那位稽查员傲慢、冷酷,而且固执。越和他争执,他就越顽固。贝鲁特知道这样争执下去,是不会有结果的,于是,他改变了策略,他开始想法称赞这位稽查员,他说这件事比起其他要处理的重要而困难的事情,真是不值一提。贝鲁特说自己对税务问题的研究大多是来自书本上的死知识,而稽查员的工作经验丰富,知识全是实际工作经验的总结。他真羡慕这样的工作,那会学到很多知识。这些话使稽查员在椅子上坐直了,长时间地谈论他的工作,并说起了他的孩子。当时的紧张气氛一下子就缓和了。到临走时,稽查员告诉贝鲁特他要考虑一下这个问题,几天以后再答复。三天后,稽查员给贝鲁特打来了电话,那些所得税他决定不征了。在这个例子中,贝鲁特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先后用了两种方法:与人争辩和有话好好说。使用前一种方法时,那位稽查员变得越来越顽固了,而使用后一种方法时,稽查员却被软化了,他不用拼命坚持自己的立场,最后贝鲁特取得了成功,稽查员放了他一马。与人交往中,如果你在情绪激动时和人争论一场,你的气也许会随之消失,但你那种挑战的口气、敌意的态度,会使他赞同你的意见吗?如果贝鲁特自认有理,与那个稽查员争论不休的话,那最后可能是另一种结果了。我们绝不可能用口头的争斗改变任何人的思想,绝大部分的争论,都会使对方更加坚持自己的立场。而且即使你偶尔获得了争论的胜利,那你也得不到别人的服气和好感!所以遇到难缠的人和事,不妨对对方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相信一定会取得令你满意的结果!得意事不要挂嘴边在社会交往中,很多人都容易犯一个错误——夸耀自己。他们总认为自己的一切都胜过别人,于是每遇亲朋好友,就迫不及待地大肆吹嘘自己的经验、心得,却不知这样常令一旁的好友不知所措。一位女士的宝贝女儿,从哈佛毕业回国之后,在特区一家金融机构供职,每月数万港元薪水。这位女士当然相当自豪,她面对亲朋好友时,言必称女儿的风光,语必道女儿的薪俸。偶然被女儿发觉,极力制止母亲,说总夸自己的女儿、突出自家好,人家会有什么感受,不要因此伤害了他人。女儿的话在情在理。可见在叙述自我时,要防止过分突出自己,切勿使别人心理失衡,产生不快,以致影响了相互的关系。英格丽·褒曼在获得了两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后,又因在《东方快车谋杀案》中的精湛演技得最佳女配角奖。然而,她领奖时,一再称赞与她角逐最佳女配角奖的弗伦汀娜·克蒂斯,认为真正获奖的应该是这位落选者,并由衷地说:“原谅我,弗伦汀娜,我事先并没有打算获奖。”

褒曼作为获奖者,没有喋喋不休地叙述自己的成就与辉煌,而是对自己的对手推崇备至,极力维护了对手落选的面子。无论谁是这位对手,都会十分感激褒曼,会认定她是倾心的朋友。一个人能在获得荣誉的时刻,如此善待竞争的对手,如此与伙伴贴心,实在是一种文明典雅的风度。以上故事告诉我们,为了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你的一言一行都要为对方的感受着想,学会安抚对方的心灵,不可以使对方产生相形见绌的感觉。与此同时,自己的心灵也会因此安然自慰,而有一个极好的心情。经常可以看见一些人大谈自己的得意之事,这是不好的。对方不仅不会认为你是“了不起”的,你甚至会被对方认为是不成熟的、卖弄过去好时光的人,所以,尽可能不要提自己的得意之事。不谈少谈得意事,特别是在失意人面前,请牢牢地闭上你的嘴巴,然而,每个人都想被认为好、被评价得高一点。明知不可谈得意之事,但却情不自禁地大谈特谈,这是人性中比较麻烦的一面。所以,完全不谈得意之事当然不可能,但同样是谈得意之事,不妨注意一下谈的方式。尤其要注意的是,你的得意事,千万不要在失意人前提及,免得让人产生自己被比下去的感觉。有一次,一位先生约了几个朋友来家里吃饭,这些朋友彼此都是熟识的。他们聚拢来主要是想借着热闹的气氛,让一位目前正陷低潮的朋友心情好一些。这位朋友不久前因经营不善,关闭了公司,妻子也因为不堪生活的压力,正与他谈离婚的事,内外交困,他实在痛苦极了。来吃饭的朋友都知道这位朋友目前的遭遇,大家都避免去谈与事业有关的事,可是其中一位朋友因为目前赚了很多钱,酒一下肚,忍不住就开始谈他的赚钱本领和花钱功夫,那种得意的神情,在场的人看了都有些不舒服。那位失意的朋友低头不语,脸色非常难看,一会儿去上厕所,一会儿去洗脸,后来他提早离开了。人人都会经历人生的低谷,人人都会遇上不如意的时候。这时,在失意的人面前炫耀自己的得意之处,无异于把针一根根地插在别人心上。既伤害了别人,对自己也没有什么好处。因此提醒你,与人相处,切记不要在失意者面前谈论你的得意。如果你正得意,要你不谈论不太容易,哪一个意气风发的人不是如此?所以这种做法也没什么好责怪的。但是谈论你的得意事时要看场合和对象。你可以在演说的公开场合谈,对你的员工谈,享受他们投给你的钦慕眼光,就是不要对失意的人谈,因为失意的人最脆弱,也最多心,你的谈论在他听来都充满了讽刺与嘲弄的味道,让失意的人感受到你“看不起”他。当然有些人不在乎,你说你的,他听他的,但这么豪放的人不太多。因此你所谈论的得意,对大部分失意的人是一种伤害,这种滋味也只有尝过的人才知道。一般来说,失意的人较少攻击性,郁郁寡欢是最普遍的心态,但别以为他们总是如此。听你谈论了你的得意后,他们普遍会有一种心理——怀恨。这是一种钻进心底深处的对你的不满,你说得口沫横飞,却不知不觉已在失意者心中埋下一颗炸弹,多划不来。失意者对你的怀恨不会立刻显现出来,因为他无力显现,但他会透过各种方式来泄恨,例如说你坏话、扯你后腿、故意与你为敌,主要目的则是看你得意到几时,疏远你,避免和你碰面,以免再听到你的得意事,于是你不知不觉就失去了朋友。当你有了得意事,升了官、发了财或是一切顺利,切忌在正失意的人面前谈论。就算在座没有真失意过的人,但总也有景况不如你的人,你的得意还是有可能让他们反感,人总是有嫉妒心的,这一点你必须承认。在人际交往中,应当不谈或少谈得意事,至少在别人未提得意事之前,自己也不要谈,免得让人产生炫耀的坏印象。拉近彼此的距离人们在初次交往时,由于彼此关系生疏,很容易冷场、沉默,出现令人难堪的局面,所以对于刚刚相识的人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找到共同话题。暑假时,李磊的姐姐将男朋友带回了家,有一天姐姐有事要出门,就拜托李磊陪陪未来姐夫。姐姐走了以后,两人就坐在客厅里默默无语。姐夫先打破了沉默:“你明年就参加高考啊!”

“对!”

两人又沉默了,李磊想了想问道:“你们一直在这里住到假期结束是吗?”

“啊,这个,不一定!”

沉默再度降临,实在无法忍受这种尴尬的气氛,李磊只好装作很困的样子,回到房间去睡觉,将未来姐夫一个人丢在客厅里。交谈中发生沉默、冷场的情况大体有三种原因:一是问题提出后需要思考,或者有什么干扰不便继续交谈。遇到这类情况,一方或双方可以耐心等待,不必打破这种正常沉默。二是由于时间限制或主意改变,对方不想再谈下去了,往往会以沉默不语来暗示。这种情况,就要准确判断,适可而止,及时告辞,一般不要让对方为难,不要只是“一厢情愿”。第三种沉默是由于双方相互不了解,不知怎样谈才比较得体,或是问题难办,使人越发拘谨,影响了交谈顺利进行。这种谈过几句就冷场的现象经常在与陌生人初次交往的过程中出现。很多人之所以不愿与陌生人交往,其主要顾虑就是怕无话可说,或是话不投机。遇到这样的沉默就要巧找话题,打破沉默。其实李磊可以和未来姐夫谈的话题有很多,比如姐弟俩的趣事、家里的情况,甚至也可以聊聊网络游戏、武侠小说……只可惜他们都没有找到共同话题,只好漫无边际地闲聊几句,把场面弄得既冷清又尴尬。怎样巧找话题,打破沉默呢?那就要从具体情况出发去考虑了。如果是完全陌生尚未相识,那就要察言观色,找话试探,寻求共同点,抓到共同点就是抓住了可谈的话题。如果是因为话不投机,出现难题,那就要高姿态,求同存异,或是检讨自己的不妥之处,表示歉意,如果对方有什么顾虑,或者沉默的原因不明,那就没话找话说,随便找个话题,引起对方的兴趣,说个笑话、谈点趣闻都可以活跃气氛。从具体情况出发,可以选择采取这样的方法:(1)在相同或近似的因素上找话题有位朋友谈了他亲眼目睹的一个场面。一次他外出住旅店,一个先他而住的旅客已悠闲地躺在床上看电视,一个后他而住的旅客休息片刻,沏了一杯茶,边品茶边研究起那位先来者:“师傅来了好久啦?”

“比这位客人先来一刻。”

“听口音不是大连人啊?”

“噢,山东枣庄人!”

“枣庄是个好地方啊!我读小学的时候,就在《铁道游击队》连环画上知道了,3年前去了一趟枣庄,还蛮有兴致地玩了一遭呢!”

听了这话,那位枣庄客人马上来了兴趣。于是,这两个人便从枣庄和铁道游击队谈开了。那股亲热劲,不知底细的人还会以为他们是旧友重逢。接着他俩互赠名片,一起进餐,很快还谈成了一笔生意,睡觉前双方居然在各自带来的合同上签了字……他们的交谈成功,就在于找到了共同点。双方的共同点、接近处正是进行交谈的突破口。(2)你想了解什么就问什么、谈什么在初次交往中,各自都有一定的意图,那就可以依据你的意图,提问求答,你想了解什么就可以问什么。但在这样做的时候要注意两点:不要形成一串的盘问,不要探听对方的隐私。最好的做法是你想了解对方的什么情况,你就先谈自己的什么情况,你扩大自己的开放区域来促使对方扩大开放区域,这样就容易找到许多可谈的话题。如你想了解对方的业余生活,可以问对方:平时有什么兴趣爱好?业余时间喜欢做点什么?但是很可能对方只说了“喜欢旅游,听听音乐”这么一句话,就不再说了,那你就谈谈自己的业余爱好,谈得具体、详细一些,这样就会引发对方的谈兴,使交谈趣味相投。(3)可以就社会热点问题进行交谈陌生人双方刚一接触,纯属个人生活的事情不宜多谈,但可以对时下人们所共知的社会现象热点问题谈谈看法。如果对方还不知道,可以稍做介绍。比如近期影响较大的社会新闻、电影、电视剧和报刊文章等,都可以作为谈话的题目和接近的媒介。(4)从眼前和身边的具体景物上找话题面对面的直接交流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双方共处同一个环境。实在无话可说的时候,也可以从目光所及的景象中和身边存在的物品上寻找话题,引出兴趣。如对方在沉默时随手翻了一本书,你就可以有意地问:“这是本什么书?这么厚?看样子,你一定喜欢读书吧?现在,很多青年人都热衷于看电视、听音乐、唱卡拉OK、聚会闲谈,这些都是有益的文化生活,但绝不能因此而忽视了读书……”这样交谈就会进行下去,并且会谈出一些很有意义的内容。从窗外的景象、天气的变化、房间的陈设、对方的服饰等,这些眼前的景物上也很容易找到可以交谈的话题。其实和陌生人交往并不难,重要的是要敢于张嘴,说出第一句话,即使出现冷场也不要紧,只要你主动地寻找话题,你会发现人际交流中有很多源头和契机,抓住它,你就可以成功地化解陌生,并取得以后交际的成功。以谬制谬,巧妙说服以谬制谬,即归谬法。就是首先假设对方的论点是正确的,然后按照对方的逻辑推论出一个明显的荒谬的结论,从而证明对方的观点是虚假、荒唐的。它就像一面放大镜,能够清楚地照出对方的谬误。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人们常常会遇到蛮横无理、强词夺理的人,为了占据优势,他们甚至会说出一些很荒谬的理由来狡辩。这时,用他们荒谬的理论去形成一种理论,反过去制服对方,即让他们以己之矛攻己之盾,从而使对方荒谬的理论不攻自破。四川泸州某养殖场向贵州某孵化厂订购一批良种鸭仔,双方议定价格后签定了合同。合同规定:由卖方代办运输,货到后如数付款。不料卖方在运货中管理不善,致使这批鸭仔在中途死去几千只。由于合同上未提及损耗之事,卖方便借机要买方报损,死鸭活鸭一块儿如数付款。买方经办人自然不依,说:“我们是养殖场,不是烤鸭店,死鸭仔怎能要活鸭仔钱?”

卖方说:“合同上不是说货到如数付款吗?难道死鸭仔不是鸭仔?”

这么一问,倒把买方说话人问僵了,一时没了词。正在这时,该养殖场场长走了过来,笑着朝着卖方那位说话人说:“哎,同志,请问你家几口人?”

“五口。”

对方脱口答道。“哪五口?”

场长又问了一句。“一老母,夫妻俩,俩孩子。你问这个干什么?”

“你父亲,祖父母呢?”

“早死了。”

“难道他们就不是你家中的人了吗?”

“唔?……”对方一听,自知理亏,只好承担损失,一场干戈就此平息了。这场纠纷理亏在何方,明眼人一看便知,卖方硬钻合同的空子,实属无赖行为。而买方的养殖场场长“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将“皮球”反踢回去,让对方“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实乃高明之举。以谬制谬有两种方法,一个是对对方的逻辑和结论不做正面反驳,而是把它作为前提加以演绎和引用,引到一个显而易见的荒谬的结论上去,再由结论的荒唐从反面证明对方的荒唐。另一个便是模仿对方的推理方法,使戏味升级,从而达到制服对方的效果。高玉宝的小说《高玉宝》里有这样一则故事,说的是恶霸地主周扒皮在长工们辛辛苦苦地为其干了一年之后,要想得到工钱,还必须回答三道题。三道题答对了发给工钱,答不对,按数扣除。其实,他哪里是三道题,而是无理取闹,故意刁难。其一是要长工到墙头上去种地,如不能种就扣除三分之一工钱;其二是把屋里的地搬出去晒一晒,办不到扣三分之一工钱;而其三更为荒谬,问问他的脑有多重?答不上来还要扣除三分之一工钱。就这样,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知算计了多少老实巴交的穷苦人。然而猪肥了有人杀,这一年又新来了一位长工,他照样为周扒皮辛辛苦苦地干了一年。过年了,想要领工钱回家,这时周扒皮又故伎重演,照样提出了以上三件事,这长工爽快地答应了。然后对周扒皮说:“好吧,上墙头种地可以,不过你得先把牛给我牵上去,你若牵上去我就能种。”

周扒皮听了后,张了张嘴没说出什么。但接着他又说:“那你把屋里的地搬出来晒一晒吧?”

这长工二话没说,拎起镐头爬上了房,上房后就扒房子,周扒皮急了:“我让你把屋里的地搬出来晒一晒,你为什么扒我的房子?”

长工说:“不扒房子怎么能晒地,你能搬的话给我做一做,让我看看。”

说着继续扒房子。周扒皮急忙阻止:“算你对,算你对,”长工才停止扒房子。然而周扒皮还不甘心,马上又搬出他的第三道题对长工说:“那你说我的头有多重,说对了给你钱,若说不对要钱,没门。”

这长工不慌不忙地说:“三斤六两。”

周扒皮狡猾地一笑说:“这你可错了,明明是四斤二两嘛,你怎么说三斤六两,这工钱不给了。”

说罢洋洋得意地要走。这时,只见长工拿把菜刀,一下子把周扒皮拉过来说:“我说三斤六两,老爷说四斤二两,老爷不相信,割下来称一称,”说罢就要动手。这时周扒皮就像被捆宰的猪似地嚎叫起来:“算你对,算你对,给你工钱不就得了吗!”

于是,长工拿着工钱兴高采烈地回家过年了。上述事例是周扒皮以超出客观规律外的谬论,来刁难长工,因为如想达到目的不是违反客观规律就是伤财害命,而人是有一定道德和法律约束的,违背这些约束就要受到责罚。周扒皮就是抓住人们这一心理弱点来害人。然而后来的长工恰恰反其道而行之,用逆向型思维和以谬制谬的大胆行动促使周扒皮在爱财惜命的前提下,不得不甘愿服输。当然这样的事情如今已不太多,甚至不可能出现,但生活中人与人交往时,语言上的蛮不讲理和争辩时的抬杠斗气还是常常出现的,所以怎样掌握好以谬制谬的技巧,在一定场合还是有一定作用的。在现实生活中,同样可以使用以谬制谬的方法来讲道理,从而达到劝导、说服别人的目的。王某考上了研究生后不久,就喜新厌旧,见异思迁,想要抛弃自己的结发妻子。朋友们纷纷劝说他,他却振振有词:“我已经今非昔比了,我的地位改变了,和从前的伴侣没有爱情了,为什么不能去寻找真正的爱情?”

一个同事很气愤地说:“如果一个人的地位变了,就和从前的伴侣没有了共同语言,就没有了爱情,那么,假若你从硕士升到博士,之后再做了副教授、教授,那是不是每次都要寻找一次‘真正的爱情’呢?”

王某哑口无言。很显然,这位同事按照王某荒唐可笑的思路得出了一个非常荒谬的结论,从而有力地反驳了王某荒谬的诡辩。以谬制谬之所以能在讲道理时取得明显的效果,首先就在于说话者能够准确地抓住对方谈吐中的语言错漏或荒唐、谬误之处,接着又能巧妙地运用设喻、设例等方式,选用更大的错漏或荒谬的说法,并以之作为进攻武器去迎击对方,使自己变被动防御为主动进攻。一般来说,在选取更大错漏或荒唐的例子时,应该选取带有强烈夸张色彩的例子,这样才能使进攻更具渲染力。在措辞和语调情感上,应该持有“嘲弄”对方的态度,避开正面去说理批驳或一本正经的解说,在喜、笑、怒、讽中,把对方话里的错漏、谬误等揭露得淋漓尽致,让对方的谬误原形毕露。用商量的口气和别人讲道理每个人都不喜欢别人用命令的口气对自己说话。如果你想要别人按照你的意思去办事,在跟别人讲道理的时候就要尽量采用商量的语气。有时,尽管你是站在发号施令的位置上,但要想让别人心悦诚服地接受你的命令,就不能采用命令的语气。一个盛夏的中午,在一个建筑工地上,一群工人正在阴凉处休息。监工走上来,呵斥工人说:“你们明知道工期很紧,吃完饭了还在这里磨洋工,还不快去干活!”

工人们平时就很害怕这个监工,虽然不情愿,但还是起身去工作了。当监工走开的时候,工人们就又停下休息了。如果那个监工能够和颜悦色地对工人们说:“工友们,现在工期很紧,要辛苦大家了,希望大家能够牺牲一点休息的时间,尽量赶一赶工期。早点收工,大家就能早点回去洗澡、休息。大家看怎么样?”

这样一来,即使天气再炎热,工人也会站起来开工的。而在处理相同的问题时,查尔斯·斯科尔特就采取了很恰当的办法。有一天,查尔斯·斯科尔特经过受他管理的美国钢铁公司的一家钢铁厂。当时正是中午,他看见几个工人正在抽烟,而在他们头上,正好有一块大牌子,上面写着“禁止吸烟”几个大字。一般的管理者通常会走上前去,指着那块大牌子,对工人说:“你们难道不识字吗?这里不许抽烟!”

但斯科尔特没有这样做。他走向那群工人,掏出口袋里的雪茄,分发给每一个工人,然后用商量的语气说:“你们能不能到外面去抽这些雪茄呢?”

工人们立即就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掐灭了手里的香烟,并且以后再也没有在工地上抽过烟。他们也都更加敬重斯科尔特了。如果你遇到斯科尔特这样的总经理,看到你违反了公司的规定,却没有严厉地制止你,而是送你小礼物,还用商量的口气委婉地规劝你,你会不感动、不从善如流吗?当你要和别人交涉时,最好能先委婉地说明事实,然后再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这样别人就能心平气和地倾听你的讲述并接受你的意见。汤姆刚搬到一个新地区,发现邻居养了只大猎犬,平常总是放任它在附近乱晃。虽然这只猎犬性情温驯,不过,自己的小孩看见,总会感到害怕,除了待在自己家院子里,哪里都不敢去玩。为了不伤和气,只好去猎犬主人家拜访,说明来意。“您好,我是您的邻居汤姆,我们想和你商量一些事情。你的狗很健康、非常活泼,不过我们家小孩看到就会害怕,不敢出门玩,我怎么讲都没用。所以想请你帮个忙,下午五到六点,暂时让你的猎犬待在家里,这样我们家小孩就可以出来玩。六点后,我会叫小孩回家吃饭,之后你的猎犬爱去哪里晃,我们不会有任何意见。希望你能体谅这种情况……”这位邻居听完汤姆的话之后,点点头,表示按汤姆的话去做。汤姆之所以能让邻居接受他的意见,是因为他首先赞美了邻居的小狗,赢得了邻居的好感,然后说出自己家的孩子害怕小狗、不敢出门玩的事实,最后提出完整的不损双方利益的解决方案。从始至终,他都在用商量的语气和邻居交涉,所以最后和邻居达成了共识。如果汤姆一开始就抱怨邻居让自家的小狗在街上乱跑,吓得自己的孩子不敢出门玩耍,接着要求邻居把狗拴好,那么,邻居很可能非常不高兴地拒绝汤姆,搞得大家不欢而散。因此,在说服他人时,你应该首先陈述事实,让对方了解自己的来意,然后再用商量的语气提出自己的意见,才能使对方心悦诚服地接受你的意见。如果一开始就不客气地讲出自己的意见,让对方马上接受,对方会产生逆反心理,立刻想着怎么反驳你的话,而不想接受你的意见。这样一来,双方不但很难达成共识,还有可能破坏良好的关系。如果你想要别人遵照你的意思去办事,就应该采用商量的口气。比如说:“你看这样做好不好呢?”

假如你要秘书帮你写一封信,在把你所要写的大概意思讲清楚之后,你应该再问一下:“你看这样写是不是妥当?”

当秘书把信写完了并拿给你看,你发现信的有些部分不是很妥当,需要修改,你最好这样说:“这些地方如果这样写,你看怎么样?”

虽然你是站在发号施令的角度,但如果你懂得没有人喜欢听从别人的命令,并且使用商量的语气去指挥别人做事,最后的效果一定明显好过使用命令的语气。还有另外一种情况,在听了别人说话之后,你发现其中有一点是你自己不大同意的,这个时候,如果你立刻对那一点提出异议,尽管你只是不同意其中一点,但对方却会感觉自己的意见被你完全否定了,因此就会很不高兴。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一定要记得预先说明哪一点、或者哪几方面,是自己完全赞同的,然后再指出自己与对方意见不同的只限于几点。这样,对方就很容易接受你的批评和修正,因为他知道对于主要部分双方的意见是完全一致的。另外,即使你不同意的地方是对方意见的主要方面,你最好还是首先指出你所赞同的对方意见中的部分,哪怕它是最不重要的一点。这样,无论你的意见和对方的意见的差距有多么巨大,冲突有多么厉害,我们都要表现出一切都可以商量的姿态,并且让对方相信,无论怎样艰难,大家都可以得出比较接近的看法。在和别人讲道理的过程中,采用商量的语气能够消除对方的抵触情绪,最后成功地打动、说服对方。投其所好引导对方与你谈话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引导行动。积极的情感,比如喜欢、愉悦、兴奋,往往产生理解、接纳、合作的行为效果;而消极的情感,如讨厌、憎恶、气愤等,则会带来排斥和拒绝,所以,若是你想要人们相信你是对的,并按照你的意见行事,那就首先需要给予人们喜欢的东西,否则,你的尝试就会失败。巧说话要有把猫说成虎的本事,要使别人对你的态度从排斥、拒绝、漠然处之到对你产生兴趣并予以关注,就需要最大限度地引导、激发对方的积极情感。“投其所好”实际上就是一个引导和激发的过程。这种过程的表达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常见的主要有以下几点:(1)发现对方的“闪光点”。要善于赞扬别人,善于从理解的角度真诚地赞美别人。而且要富于洞察力,善于发现对方美好的一面。(2)寻找对方的“兴趣点”。在与别人交谈时,往往会遇到这种情况,对方不是在听你说,而是在做或在想别的事情;或者是嘴里应付着,眼睛却注意着别处;或者是转移话题,跟你瞎扯……遇到这种情况,你就应该尽快放弃你的话题,寻找他的“兴趣点”。所有在西奥多·罗斯福庄园里同他亲自谈过话的人都赞叹他知识渊博。“无论是西部牧马人,还是纽约政治家或外交家来到这里,”特德福特写道,“罗斯福都善于找到同他交谈的话题。”

怎么能做到这一点呢?很简单。罗斯福在等待来访者的时候,常坐到深夜,阅读可使那位客人感兴趣的材料。罗斯福知道,要想找到打开人心扉的钥匙,必须同他谈他最向往的东西。威廉·费利斯文学教授童年时就掌握了这一点。“我8岁那年,一次到姑姑家做客,”费利斯写道,“晚上来了一个中年人。他同姑姑寒暄了几句,注意力就转到我身上。那时,我特别喜欢军舰。他给我讲了许多有关军舰的有趣故事。他走后,我高兴地说:‘多么好的一个人!他对军舰多么感兴趣呀!’而姑姑告诉我,他是法学家,军舰他不怎么感兴趣。‘那他为什么总是跟我谈这个?’我问道。‘因为他是一个真正有修养的人。他看出你对军舰感兴趣,就谈这个呗。这能引起你的兴趣。他努力使你喜欢他。’”费利斯接着补充道:“我永远记住了姑姑的这一真知灼见。”

那么,在业务活动中采用这种方法能否获取好处?让我们看看伊斯特曼的经历。柯达公司的老总伊斯特曼发明了胶片以后,才能拍摄电影。他的发明为他带来了巨额财富,并使他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商人之一。尽管如此,他仍然像平常人一样渴望得到别人的称赞。伊斯特曼曾在洛克斯达捐造“伊斯特曼”音乐学校和“凯伯恩”剧院,用来纪念他的母亲。纽约某座椅制造公司经理伊里森,想得到该剧院座椅的订单,于是他就和伊斯特曼约会见面。一位工程师告诉伊里森说,伊斯特曼正埋首于桌上堆积的文件之中。听见有人来,他抬起头朝来者方向说道:“早安!先生,有什么事情吗?”

经介绍后,伊里森说道:“伊斯特曼先生,当我在外面等着见你的时候,我很羡慕你的办公室,假如我有这样的办公室,我一定很高兴地在这里面工作,你知道我是一个内在本分的商人,从来不曾见过这么漂亮的办公室!”

伊斯特曼答道:“你使我想起一件几乎忘记了的事。这房子很漂亮是不是?当初才盖好的时候我极喜欢它,但是现在,有许多事忙得我甚至几个星期坐在这里也无暇看它一眼。”

伊里森走过去用手摸壁板,说道:“这是英国橡木做的,不对吗?和意大利橡木稍有不同。”

伊斯特曼答道:“对了,那是从英国运来的橡木。我的一个朋友懂得木料的好坏,他为我挑选的。”

随后伊斯特曼领着伊里森参观了他自己当初帮助设计的房间配置、油漆颜色、雕刻工艺等。当他们在室内夸奖木工时,伊斯特曼走到窗前,非常亲切地表明要捐助洛克斯达大学及市立医院等机关一些钱,以尽心意。伊里森热诚地称许他这种慈善义举的古道热肠。两个人接着谈了许多生活中的、工作中的、商业中的事,伊里森总是适时地表达着自己的赞叹。他们的谈话远不止5分钟,伊里森不仅得到了那笔座椅合同,还与伊斯特曼成了好朋友。在建立良好关系的过程中,实现双方兴趣上的一致是很重要的。如果双方喜欢同样的事情,彼此的感情就容易融洽。推而广之,在其他的事情上,彼此也就愿意合作了。所以人际交往中,你应该尽量找出对方最感兴趣的事,然后再从这方面去接近他们。伊里森就是很聪明地做到了这一点,如果一见面他就提出自己的来意的话,那伊斯特曼就会公事公办地和他谈判,那样一来要得到这笔订单就要花费不少力气。但当伊里森投其所好地提起伊斯特曼的办公室设计时,对方就开始把他当朋友一样招待,最后还爽快地答应了他的请求。这都是因为伊里森找到了伊斯特曼感兴趣的话题。“动之心者莫先乎情”,情动之后心动,心动之后理顺,而理顺之后,事情自然会朝着你期望的方向发展了。每个人都有某一方面的兴趣,如果你能够在对方感兴趣的话题上打动对方,那么不管你要做什么,你都已经成功了一半,投其所好,给其所要,这就是社交高手的成功秘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