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朝为官之后,由于黄棣年岁偏大,人生阅历比较丰富,最重要的是其人品高洁,言谈举止稳重,行为做事方正,因此颇得皇帝青睐。不几年时间,就从翰林院外放地方,历任通州通判,滨州知州,造福桑梓,为富一方。其间多次获皇帝嘉奖,表彰其为“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典范。随后几年官运亨通,节节高升,从地方回归朝廷,历任鸿胪寺少卿、光禄寺少卿、钦天监监正等职位。虽官职不高,为正五品官员,但黄棣仍兢兢业业,克己奉公,诉讼程序公平,化解矛盾高效,加之其性格恬淡,举止儒雅,并与内外之臣相处融洽,上下级关系共荣和谐,得到方方面面的一片赞誉。又因与皇帝一同喜好黄老之学,通晓阴阳八卦,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所以周边形形色色之人,不管敦厚长者,还是奸诈小人,对其都礼仪有加,面称高士,背称卧龙,尽显高洁雅士风采。后来在几次国事商讨中,因其对道家要义领悟深刻,往往能联系生活实际,微言大义,并能活学活用,在许多国家大事上有独到见解,很多真知灼见颇受皇帝首肯和待见。最终高任同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兼枢密使,成为股肱大臣,皇帝的左膀右臂。朝中每遇到一些急难愁盼之事,皇帝常招见朝中重臣与其一起谋划商量,拿出万全之策。一日边关传来捷报,与敌国战事大获全胜,朝野上下一片欢腾。散朝后,皇帝留下几位股肱大臣一同商量军机大事,一直临近傍晚,才商议完毕。当天由于边关战事胜利的缘故,皇帝兴致颇高,留下几位大臣一同用餐,一表示犒赏,二表示庆贺。其中皇帝就钦点了黄棣作陪在自己旁边,给予最高礼遇。酒酣耳热之际,皇帝与群臣闲聊,皇帝笑着问黄棣:“黄爱卿,听说当年你中举之前,常以卧龙自居,可否有此事?”
黄棣小心答道:“回皇上,果有此事。”
原来黄棣尚为儒生时,虽有魁天下之大志,无奈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增益其所不能,使其遭受九场科考失败之厄运,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后,方才紫微高照,好运连连。当然,这对于每一个成功人士来说,这都是必经的一条路,也是必上的一堂课。因此,对于大器晚成的黄棣来说,当面对这些失败时,倒是逆来顺受,处之泰然。不管世事如何变幻,自己仍然夙兴夜寐,刻苦攻读。可左邻右舍的那些市井小人,他们为人处世的哲学却常常是嫉恨你有,讥笑你无,见黄棣一连九场科举逐一败北,从而常常对黄棣冷言冷语,讽刺挖苦。黄棣对此倒也不放在心上,仍心若旁骛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日出而作,日入攻读。头悬梁,锥刺股,我行我素的徜徉在四书五经,诗词歌赋的海洋里。当然,黄棣的心里却也明镜似的,知道这些人都在看自己的笑摊。无奈,谁让自己此时身处背运,虎落平川被犬欺,犬落平川被鹅欺,此时纵有冲天傲气,但还需十年寒窗苦读,脚踏实地从基础做起,正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历经天华有此景,人间正道是沧桑。就在他高中状元前一年,他家乡的谯门,忽一日被风雷所击,黄棣闻之,心中不免一阵悸动。原来他们老家有一句俗语,叫“火烧财门开,钱财飞进来”,黄棣心想,财门,也是才门,也许中举就在这第九次的今科,想到此,不由诗兴大发,赋诗一首:风雷昨夜破枯株,借问天公有意无。莫是卧龙踪迹用,放教头角入亨衢。当时他写这首诗,用卧龙自比,也是事出有因。只因他们老家的整个山形地脉全是南北走向,北高南低,而唯独黄棣所在的这个小山村,前面毗邻一条涓涓小河,后背依靠一座巍峨大山。本来这山形地貌倒也司空见惯,到处都有,但奇就奇在这座大山鹤立鸡群般,不似其他大山是南北走向,却偏以东西走向横卧在崇山峻岭之中,就像一条卧龙横亘其中。且小山村就坐落在整个大山的半山腰,也就是卧龙半卧的怀抱之中,真可谓山川长毓秀,地脉远钟灵。无论是从传统堪舆学的角度,还是从环境美学角度,均是宜居之地。当时有一风水高人路过此地,认为这是戌山辰向出宰相的风水,并随口吟出这样两句:人杰地灵紫气来出将入相福赢门当时黄棣尚年幼,风水先生的讲解也只是听了一个囫囵吞枣,半知半解。风水先生认为这个地方之所以能出宰相,是其山脉主干坐落在三大干龙的山脉上,并且山前有一道小河,如风水讲究的过峡处必须细,窄,低,短,这条小河样样均占,再测其脉又占戌字,为单清。再看这山脉上有星阁楼殿,晨有龙雾气,晚有阴龙池,主星必入中宫,而阴阳交合之水又合于后方,观察朝拱穴结正中,并有精光闪烁,故推测不久将来,此地一位俊才必高居宰相之位。风水先生说完后,还回头向当时的黄棣笑着说了一句:“而这个宰相现在也就这么大小,这位小哥双瞳在身,将来定将飞黄腾达,只是现在还需好好磨炼,再接再厉。”
也许是说着无意,听着有心,当时在场的一位能言善辩者,也是黄棣的一位远房长辈,闻之,便摇头晃脑解读附会为风水先生是用卧龙来比拟于黄棣,引得众人哈哈大笑,只当是一场玩笑罢了。虽然在场的左邻右舍把这件事只当是一句玩笑话,可在黄棣幼小的心灵里却埋下了深根,并在努力发芽,成长,期待将来能开花结果。因此当时幼小的黄棣常暗下决心,努力进取,用卧龙自比来给自己打气鼓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