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科幻小说 > 黑科技就该这么用 > 第273章 繁星空间站,进化!

第273章 繁星空间站,进化!(1 / 1)

别看空间站是一个舱一个舱搭建起来的,就觉得建造它跟“搭积木”一样简单。

其实不然。

就连国际空间站和繁星空间站“这么小”的空间站都不是简单的“搭积木”,里边涉及到了各方面的计算和设计,更别说巨大的“千米级”航天器了。

“百米级”的国际空间站都有将近一千立方米的加压空间,哪怕“千米级”的航天器采用傻瓜式的叠加法都有将近一万立方米的加压空间。

国际空间站四百多吨的质量乘以十就是四千多吨。

而实际情况可能会更大,比如再乘个十,那就是十万立方米的加压空间和四万多吨质量。

国际空间站已经是人类肉眼可见的光点了,用上特殊的相机镜头,不用望远镜也能拍摄比较清楚的“袖珍”照片,千米级航天器估计直接肉眼能看见清晰轮廓,用相机甚至能拍到一些细节。

而这么巨大的结构,这么重的质量,想在太空组装就得考虑结构的“超大尺度效应”、“构型变化效应”与“太空失重环境”的相互作用。

一旦处理不好,就会产生极其复杂的“耦合动力学现象”,然后威胁到整个航天器的安全。

甚至这都不是简单的航天器本身安全问题。

这么大的玩意要是在轨道上解体了,很可能会发生连锁反应,然后把轨道上90%的航天器都给干掉。

最重要的是这些碎片会在轨道上形成一条垃圾环带,严重影响之后的航天发射任务,可能一不小心就会变成垃圾融入它们。

这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其次,还是因为质量和结构都太过庞大,显然无法通过单次火箭发射和入轨展开的方式构建,也就是说,之前用来建造国际空间站和繁星空间站的“搭积木”方法行不通。

而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开源和节流。

一方面是通过“轻量化”的设计,尽可能在保证航天器强度的前提下,降低质量,从而降低发射成本。

另一方面是就开发新的重型运载工具或者新型空天运输方案。

总的来讲,要攻克这两个难题就需要将航天动力学中的三大研究对象,也就是轨道、姿态、结构进一步整合,再与控制学科深度交叉。

做好了这一步,才算是为“超大型空间基础设施”的建造奠定理论和技术基础。

具体这个千米级航天器内部应该怎么设计,那是设计部门的事,但最重要的是……几千上万吨的材料怎么运到太空里去?

当时还不知道未来几年会发生什么的科学家们想了几个办法,按照技术难度由低到高依次为——重型火箭、空天飞机、太空电梯。

重型火箭什么的,不管是建造国际空间站还是繁星空间站,这它们倒是有用武之地,但哪怕是土星五号、长征九号、sls火箭这样载重超过百吨的超重行火箭,对于千米级航天器来说都远远不够。

空天飞机,这个怎么说呢,它可以重复的利用,并且起飞和降落都非常方便,但它的缺点就是运载力不行。

虽然重复利用和使用方便可以弥补单次运力的不足,可空天飞机的机舱没办法做大,严重限制空间站模块的大小。

就像火箭的整流罩大小,在5米直径的长征五号出来之前,繁星先后两个空间实验室的直径才3.3米,后来长征五号火箭出现之后才建造了直径4米多的繁星空间站。

而自由联邦那边有10米直径的超重型火箭土星五号,所以能发射最大直径6.7米的天空实验室航天站。

越大的空间站,装载的试验设备更多,可供宇航员活动的区域也更多,但空天飞机的货舱天然比不过火箭,所以用空天飞机来建设模块化的空间站肯定不划算,空间大小绝对局促。

要是千米级的空间站只有5米直径,那……难看不难看出先两说,利用率的高低也不讨论,这种形态在轨道上就是一条“绳子”,地球的引力绝对能让它解体。

除非空天飞机只是运载材料,然后让航天员直接在太空里一点一点把巨大的空间站焊出来!

这就又涉及到太空施工的问题了,同样是一大难点。

而太空电梯就有意思了。

如果说在材料运输上,重型火箭和空天飞机都是往技术方面做突破,那么太空电梯就是在“基础科学”上做文章。

理论上来说,只要人类能制造出一种强度极高的“绳子”,然后在其尾部装上配重块,站在赤道往太空上抛。

如果配重块落在地球同步轨道上,届时地球的自转就会像扔铅球一样把这根绳子绷直,然后,人类就可以顺着这根绳子直接爬到太空。八壹中文網

人类能爬上去,自然能带着一个直径几十米的巨大舱室爬上去,那样人类就有巨大直径的航天器了。

嗯,理论上。

其中最难的地方就是能不能找到一个强度超级高的物质,如果这种物质有了,建造太空天梯的基础也就有了。

除此之外,太空电梯的建设还有很多问题要克服。

比如共振问题。

还有在“应力”作用下,同步轨道处最容易发生的断裂问题。

以及为了减小“月球摄动”和“降低太空电梯风险”而不得不加的配重块,这块配重块的运输成本也是问题。

并且地面赤道“地面站”的选址也有问题,要考虑“常年风力低于2级”、“无积雨云”、“季风环流”,甚至是“缆索断裂”极端情况等问题。

如果原材料的运输一切顺利,接下来还要考虑能源问题。

第一种比较成熟也比较靠谱的,就是太阳能阵列。

每时每刻,太阳都会沿着一个球面均匀的往四周辐射能量,人类则可以利用这些辐射能力。

不过人类利用太阳能的技术还比较低级。

就拿国际空间站的举例,其实它的舱室本体并不算太大,但为了保证它的用电,它需要巨大的太阳能阵列,甚至舱室本身的太阳能板还不够,需要安装特殊的桁架来部署面积巨大的太阳能板。

繁星的空间站拥有后发优势,太阳能技术有所增长,但要是能拍摄照片,它的太阳能板绝对比舱室本体显眼。

还是大。

要是这样的太阳能电池阵列想给千米级航天器供电,那阵列面积一定是“铺天盖地”的。

当然,也可以不用太阳能阵列的方案,那就是使用高等级的可控核聚变。

只不过它需要“50年”才能研发出来。

当然,这都是以前的顾虑了。

以前的超重型火箭不划算,那是因为它不能复用,用一次就扔,10米直径的整流罩太浪费了。

空天飞机“不好用”,那是因为它的货舱尺寸太小的,根本运不了大尺寸的航天器构件。

但实用科技可以把这两项技术结合一下,造出可以复用的超重型火箭,再增加一下尺寸,那就是超超重型火箭。

也就是正在研发中的超级火箭发射系统,直径20米的巨无霸。

用它来运送零部件,绝对所向披靡。

太空电梯的事倒是也有考虑,因为做“绳子”的材料已经有眉目了,就是石墨烯。

不过要造出太空电梯需要的“绳子”还得再努努力,所以干脆就先用超级火箭助力千米级航天器计划了。

并且太空电梯在太空轨道上的“配重”也需要先打个样,千米级航天器就不错。

所以就有了现在公布的千米级航天器计划。

说是这次的千米计划,其实也是分阶段的。

繁星空间站现有的“五十米”规模依旧是第一期,第二期不用“复制粘贴”了,而是改名叫“三百米”。

这个“三百米”规模是加上第一期“五十米”的。

第二期计划的第一步是增加空间站的对接口,这一步还用不到超级火箭,升级版的可复用长征五号就可以。

到时候会发射一个带有飞船停泊设施的试验舱,它有4米直径的舱体,总长的16米,中间部分有对接口,可以对接到核心舱的“后边”,跟核心舱形成“t字”结构。

这个特殊试验舱的两边都有节点舱,但这种节点舱只有对向的两个对接口可供航天器停泊。

比如木鸢号空天飞机和奔月级飞船。

当它们对接到这个节点舱上之后,它们的舱室就贯通了,且相距不到3米,加上奔月级飞船的生活舱阻隔也才7米,比之前要穿过整个核心舱才能搬运东西方便多了。

有了这个舱室,空间站可以同时停泊四艘航天器。

再加上核心舱原本的舱剩余泊位,可以说很灵活了。

之所以个舱室还有实验功能,纯粹是空着也是空着,与其做成纯粹的拓展停泊口,不如加点实验机柜,还能多做几项实验。

之后二期工程的第二步就需要超级火箭了,因为它要运大件。

也就是观众看到的空间站“大圆圈”。

它是可折叠的旋转模拟重力舱,展开之后直径能达到100米。

大圆圈的舱室不是贯穿的圆环,而是四个10米长的独立弧形舱室,由四根圆柱型伸缩通道连接在中心转轴上,然后彼此之间有长短不一的合金管做连接,让它更牢固。

这种旋转模拟重力舱最多可以提供0.4g的模拟重力,不到地球重力的一半,跟火星的重力差不多。

它是缓缓旋转的,虽然转快了能提供更高的模拟重力,但安全性会降低,所以只能缓缓旋转提供0.4g的模拟重力。

不过别看0.4g的模拟重力不大,但对于宇航员来说已经可以了,最起码他们能找找在地球的感觉,能稍微正常的吃饭、睡觉、洗漱、上厕所了,锻炼身体的效率也会高一些。

而且这比月球的0.16g重力要好不少。

这种旋转模拟重力舱运输的时候是折叠的,折叠起来的直径是18米,四个单独的弧形舱段差不多能围成一个有断口的圆环,正好可以塞进超级火箭20米直径的货舱里。

它的展开是半自动的,基础结构可以自动展开,加固用的合金管需要航天员舱外行走进行连接和固定,这对穿着厚重舱外航天服的航天员来说是个不小的工程。

这种旋转舱在二期工程里有两个,一个正转,一个反转,等两个完全展开完毕之后会一块开启。

再往后就是二期工程的“工业区”了,包括生产制造模块和维修保养模块,它们的共同特性就是——大!

它们的直径也是18米,但是跟折叠起来有很多“空隙”的旋转模块不一样,它们不展开,它们本身就是直径18米的大圆柱体。

像是略微小一圈的超级火箭飞船,也像大了很多圈的天和核心舱。

之所以搞这么大,除了轨道生产制造模块需要大空间之外,维修保养模块更需要大空间。

相对于要分隔成出不同生产制造区域的生产制造模块,维修保养模块就是几十米长,十八米直径的“铁皮筒”。

它一侧的舱壁能打开,内部是直径14米的“大肚子”,能装下各种航天器。

像“奔月级”飞船这样直径5米,全长10米的“小家伙”,它同时能装下好几艘,更别说比它小的各类型卫星了。

维修保养模块关上大舱门可以形成加压空间,航天员可以穿着轻便的维修专用工作服对设备进行检修,比穿着厚重的舱外航天服在舱外进行作业好了很多倍。

到时候“奔月级”飞船可改装为太空垃圾收集船和故障航天器牵引船。

前者专用收集太空垃圾给轨道制造模块送素材,后者牵引故障航天器来维修保养模块进行维修保养。

“工业区”后边就是轨道加注站了,一组一组的球形燃料罐被金属结构固定,集合起来的直径会超过30米。

因为目前在轨的航天器需要的燃料种类比较多,所以球形燃料罐的数量也比较多,而且怕出意外,一个个的隔开也好操作。

万一某个燃料罐泄漏了,直接关掉连接其他燃料罐的通道就可以,并且修复起来也相对容易。

因为可控核聚变反应堆还无法用到航天器上,所以二期工程还是用太阳能板提供电能,它们都集中在工业区。

哪怕实用科技的技术很先进,但它的太阳能阵列展开之后还是非常巨大。

由于二期工程的主体是个长300米中轴结构,最宽处是两个直径100米的大轮子,工业区的大型太阳能阵列展开之后能达到400米,“翼展”会瞬间会超过长度。

这么一来,它看起来就像是某种怪异的飞鸟了。

嗯,长300米,翼展400米的巨大机械飞鸟,在地面就可以目视到轮廓!

繁星空间站一期工程进化成二期之后就是这样!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死境重生 飓风战魂之毁灭与创造的双生子OO叶言 我的天赋不太正经陆压杜如松 死亡设计师 绝世魔神养成系统 我的天赋不太正经 大秦:从银河开始护佑诸天 末世三瞳 四合院:投奔贾家被辱,日子红红火火 飓风战魂之毁灭与创造的双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