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不要因为章惇遇到谁撞谁就把他看作一头莽牛。】
众人:他们没有这么看过,只有你自己如此看。
还在三司工作的章惇继续冷着脸,向着他的上司无限靠近。
【对于章惇的这次进攻,朝廷里基本上没有人支持他,但章惇有他独特的眼光,抛开夷人内部仍然混乱是个好时机之外,章惇还抱着一个念头:
虽然那两个东西不是好东西,但夷人不能私自杀害大宋的官员,哪怕是把人绑了送到他这里,让他一刀砍了都行。
战局一铺开,整个静湖路都是大地震,章惇三路出击取得初步战果,夷人纷纷逃窜。
但其他人还是不看好,觉得只是暂时性的胜利,因为治理夷人不是大宋残留的问题,是无论哪个朝代都固有的矛盾。
等到大军一走,夷人回来,接下来又是这般。
然后,就有人开始上书请求调换章惇换人去磨,他们比起暴脾气的章惇更加能磨功夫。
因为这件事,王安石和宋神宗爆发了信任危机,倒不是因为这件事为诱因,不过,这一次不是宋神宗的问题了。】
毕竟,宋神宗和王安石这对君臣都有大问题。
宋神宗悄悄松口气,好不容易终于不是他的摇摆不定出问题,难道是介甫脾气还能更坏一点?
现在的他已经知晓王安石有多拗,吵起架来压根不管他是不是皇帝。
更气人的是,每次一拍两散还发现王安石是对的,他还得去道歉请人回来,作为皇帝也是怪尴尬的。
因此,这次自觉翻身的宋神宗挺直腰板,就等着脾气又臭又硬的王安石服软了,脸上还露出迷之微笑。
【王安石识人用人是有很大问题的,前边说过,本来的士大夫和他水火不容,他代表着新兴的势力,这一次和宋神宗之间闹得灰头土脸还得说到一个人——邓绾。
王安石手底下没人,但事已经要人去干,培养来不及,邓绾是礼部试第一名,才华肯定是有。
王安石用人用到只要是向他靠过来的,都先用一用,知道他是真的缺人,但也是真的不行啊,别人手底下是良莠不齐,他手底下是牛鬼蛇神。
邓绾刚开始做官在大西北,那环境肯定和他老家成都没得比,然后听到王安石变法的消息立马觉得机会来了。
他开始向王安石示好,没多久就被调回去,然后宋神宗也是个藏不住事的人,直接说王安石、吕惠卿深得他心啊。
邓绾:这还等什么啊?官家都说了自己的喜好,我难道还不投其所好吗?】
【然后,他对王安石爆发了极大的热情,什么‘退见安石,欣然如素交’,什么‘以臣所见宁州观之……诚不世之良法,愿勿移于浮议而坚行之’。
王安石那会儿正是变法起步最艰难的时刻啊,邓绾搞这么一出谁不得有所触动啊。
邓绾想着仕途可是稳了,但没想到等任命等来一纸诏书又回大西北。
邓绾立马开始嚷嚷,他很豁得出去,说这是耍他玩嘛。
有人问他想要当什么官,他也是直言直语。
听着很是粗鄙,和推崇的高洁不一样,但别说,邓绾还真不是脑子有毛病,因为这个任命不是王安石下的啊,显然反对派是要把他当作典型来打压。
邓绾明白要真是受了,灰溜溜的回大西北都不是最坏消息,日后有的是小鞋穿,所以才有众人眼里‘不要脸’的一番说辞。】
呃……
还别说,是有点才智在身上的,也豁得出去。
【邓绾的杀伤力还不算大,大的是接下来这个人—唐坰。
唐坰一开始是王安石提拔上来的人。】
宋神宗都忍不住看向王安石了,这是什么看人的眼光啊,能够叫天幕如此郑重介绍杀伤力,那绝对不是一般人啊。
其他人则是在心里幸灾乐祸,只有部分想的多的人:如果只是背刺王安石,应该不算什么稀奇事吧?
毕竟天幕早有透露,王安石身边大部分都是墙头草而已。
他们心里生出一股不妙来。
【唐坰进入官场不是正儿八经的科举,是接他爹的班。
宋神宗初登基时年纪不大,加上朝廷那都是好几朝的老臣,也是不顺心,唐坰给皇帝上书时还把胡亥拉出来一顿说,说胡亥被赵高控制亡国并不在于强硬,而是他太软弱。
这话宋神宗自然听得顺耳。
再就是针对推崇新法,唐坰那也是直接道杀了韩琦和司马光等反对的大臣自然可行。
咳咳,这话听着残暴但还真是一个思路,不过宋神宗和王安石还没失心疯到这个程度,只不过觉得这小子说话很叫人舒服啊。】
反对派一片沉默,舒服什么?
看来官家您也不是没有过这种想法啊,只不过知道这不行而已。
宋神宗严肃着,绝对不心虚,现在一心虚又得被这群知道得寸进尺的臣子们逼迫。
【然后,唐坰就开始发达了啊,宋神宗和王安石那是给他赐进士出身,到崇文馆校书,成了馆阁人员,就等着下一步的提拔啊。
这速度,羡慕多少人啊。
而且这些事情都是在几个月时间内完成,可就这么几个月的时间,唐坰就暴露了。
王安石发现他目的性太强,做事太自私,所以他决定先冷却他一下。
但也没把人调走,没有贬官。
说良心话,一国宰相放缓一个人的升官速度有什么问题吗?
而且几个月的时间内已经是平步青云。
但升米恩斗米仇,唐坰他察觉到王安石的冷淡后,比农夫和蛇里面恩将仇报的蛇咬得还要快,转身就给王安石上了20多道弹劾的奏折,比反对派还要愤慨啊。】
宋神宗立马把唐坰pass掉,人品堪忧啊。
就是反对派也没多高兴,他们是很想看改革派狗咬狗,但唐坰他的作为实在是很拉低逼格啊。
别的不说,你一个都不是正经科考进来的官二代,被王安石这么提拔,别人只不过冷淡你而已,不想着弥补和寻找自身问题,转过身就要咬人,他们都不敢交好啊。
【二十多封的奏章被宋神宗扣下来了,同时他对唐坰的尹轩跌到了谷底,一般人到这里也就结束了,但要不人家唐坰能够在史册留名呢。
有一天上朝的时候,唐坰突然站出来了,跪在大殿里要求宋神宗升座,他要正式上奏。
宋神宗一下子知道他要干什么,就想着说换个日子大事化小,但他低估了唐坰的疯,他根本不能用常人的思维去揣度。
唐坰发疯宋神宗也不能真强行把人弄走,说到底他上谏那是他本职工作,第一句话就直接说他要说说某些臣子的不法之事。
嗯,他并不单单只是针对王安石。】
其他人亲耳听着不祥的预感成真,脸色不太好,同时也侧面感受到唐坰的不正常,你不是因为王安石不满吗?干什么把他们也放在打击范围内啊?
【唐坰然后是说了句“王安石到御座前听取札子”,一下子把所有人都干懵了。
王安石本人都不知道唐坰在发什么疯,而且你要上奏你上奏就是,哪里有把他这个宰相单独拉出来听训的啊?
况且,以前宋朝也没这个规矩啊。
唐坰每次的爆发那都是叫人害怕的啊,他直接开始怒吼,“你王安石在官家面前都如此,到了外面更是可想而知啊。”
这话指责太重,王安石没办法只能站出来。】
宋神宗没觉得唐坰有多尊重他这个皇帝,就按照现在所说,他才是蔑视皇帝的那个人吧。
他才是皇帝吧,他都不会叫宰相像是学堂的学生被训一般站在那,唐坰他倒是拿着鸡毛当令箭啊。
其他人开始瑟瑟发抖:唐坰他好像真的不太正常啊。
【前面吕海他弹劾王安石已经够严重了吧,但也不过是十条罪状,但唐坰呢,他一直说,说出来六十多条。】
众人:晒干沉默,努力思考以前有没有得罪过唐坰。
六十多条罪状,怕是先把罪状列出来再把王安石填上去吧。
【说说威慑力比较强的几条吧。
第一就是王安石连同吕惠卿等人专权擅职,天底下只知王安石不知皇帝;
第二,王安石烦人,传统的士大夫也烦人,一个个面对王安石只知道保持沉默,文彦博等高官全都是胆小如鼠;
还挺公平的,谁都骂得跟孙子一样。
第三,王安石的家奴、爪牙仗着王安石四处惹事、跋扈嚣张,加上御史台的一些人,俨然就是一个王安石小团体,宋朝就要毁在他们身上。
别的不说啊,王安石还真得根据第三条好好查查手底下的人。】
一片寂静,好家伙啊,不单单是炮轰王安石,这是冲着他们所有人来的啊。
王安石是反对改革派领袖,文彦博是当时反对派的大佬,御史台那也是一群说死人不偿命的,唐坰无差别攻击啊。
【唐坰不知道是真的豁出去了还是脑袋可能太沉浸在自己世界里,读完六十多条的罪状,直接抛下折子潇洒的走出去了……
是的,就这么走出去了,一群人都还没反应过来,值班的也是这么多年没见过这种人。
大殿内留下来的谁心情都不好,王安石更是不用说,破了官场的记录,在官家面前被骂个狗血淋头还没还嘴。
反对派也不好过,文彦博都被带头骂,唐坰显然谁的人都不是。
宋神宗心里搞不懂了,他是皇帝还是唐坰是皇帝,他在这被迫升座,听着唐坰用他的名头砸王安石,陪着时间听了一大堆,中间好多次喝止唐坰停下来人家都不带搭理。
最后喋喋不休说完还冲着他说了句‘陛下不听臣言,不得久居此座’。
宋神宗脑瓜子嗡嗡响啊,当皇帝这么几年虽然不说顺心,但也没到不听谁的话就连皇帝都当不成的地步啊。
唐坰的威力恐怖啊,朝堂上没有他不炮轰的人,没有他投靠的人。】
反对派觉得唐坰对他们还是嘴下留情了,谁能想到他对着官家都是那一副死样呢。
其他朝则是不能理解,唐坰说半天没说到点子上啊,换做是他们那,还走出去?
皇帝不当场把人砍了都是脾气好。
王安石被说脾气拗,居然还乖乖听他在那训斥?
换做是别人,早就一拳头挥上去,叫你在那狗叫。
不过,朝代不一样,没有比较性。
【唐坰是骂爽了,但他是谁都得罪的彻彻底底,三方的怒火下来,决定唐坰的政治生涯。
然后唐坰就开始贬谪之路了,先丢出京城吧,到了湖州当别驾,然后一发不可收拾,去广州军资看仓库,到吉州酒税当科员,最后直接返璞归真成为平民。
倒不是说唐坰不能发火,不能炮轰大佬,但问题是他的愤怒来得莫名其妙,就因为王安石暂时不提拔他?
他的目标也是没有,就是过过嘴瘾把朝堂上的人骂一遍,是具体炮轰新法,还是针对王安石?是看到了大宋政治的弊端,还是指点新法的不足?
都不是,他的行为逻辑就是王安石冷淡他,所以他要发疯创死所有人。
爽是爽了,但后面的结局也看到了。】
没想到如此质朴的理由啊。
人家王安石暂时不提拔你不是很正常的嘛,你爹都不能如此提拔你吧。
一个个开始回忆,是不是手底下也有这种稍微不顺他的意就记恨的人,得早做准备,不然有样学样,他们脸都得丢尽。
【这些事都是发生在王韶熙河开边以及章惇荆湖平乱期间,王安石的形象再一次在宋神宗心里动摇,所以他才会选择非王安石嫡系去取代。
不过好在两个人中央扯皮的时候,章惇也不是什么呆子就待在那不动,章惇不断进军,他和王韶一样都明白,只要他在短时间内打出漂亮的成绩,就能牵制住上头按照他们的方向走。
仗打赢了什么都好说。
按照王安石的计划,自然是河湟西夏辽国,但也得看人家辽国愿不愿意啊。
宋朝真正的危机从来都在东北,辽国偏偏又在那个时候蠢蠢欲动,巡境的士兵都过了宋辽的边界。
而宋朝那时候有什么应对呢?
什么都没有,河湟那边开打牵制住西夏,根本支援不了北边,而北边的战斗力更不用说,宋朝已经用岁币买平安买安逸了,百年无战事,人怕是都生锈了。】
这话一下子叫王安石没法再淡定,说到底,辽国才是心腹大患,可按照天幕所言,没几年辽国就又会重启战事。
其他人也顾不得什么反对不反对,可别叫靖康之耻提前到他们这里,那真是遗臭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