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中华上下五千年全知道 > 第三辑 天下为家之始

第三辑 天下为家之始(1 / 1)

●大禹治水“禹域”安

在尧舜担任首领期间,黄河流域经常发生水灾,良田沃土、房屋牲畜,都被滔滔洪水所淹没,许多百姓流离失所。舜接替尧担任部落联盟首领后,把治水的鲧流放到羽山,将治水的重任交给了鲧的儿子禹。

禹是一个十分贤良的人,他没有因舜惩罚了他的父亲而心生嫉恨,欣然担起了重任。

禹总结父亲治水失败的教训,认为治水前首先要对地势有所了解。干是,他带领一批助手沿着黄河做实地考察,察看山川水势。他们踏遍了九州大地,终于查清了地势,探明了河道。禹于是决定采取开渠排水、疏通河道的方法,把洪水引到大海里去。

治水工程开工后,禹和众人一起劳动,他戴着箬帽,拿起锹,带头挖泥挑土,不顾风吹雨打,不怕艰险劳累。他一年四季吃住在工地上,身上沾满了泥水,看起来像只熊,于是有了“禹化为熊”的传说。

禹在工地上干了13年,曾经三过家门而不入。第一次,他带人修渠路过自家门口,听到屋内刚出生的儿子正哇哇啼哭,他是多么想亲一亲自己的骨肉啊,可想到治水任务艰巨,还是噙着泪水离开了。第二次经过自己的家时,儿子已会叫爸爸了,妻子在门口见到他疲倦的神情,心疼地劝他回家歇几天,禹摇摇头说:“不行啊,水没有治好,我不能回家。”禹第三次经过家门口时,儿子已会走路了,跑来拉着爸爸的手让他回家。禹是多么想跟着儿子回家,可最终还是放弃了。他亲了亲儿子,转身大步流星地奔向了工地。

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事迹鼓舞了人们,经过13年的努力,禹终于带领大家疏通了河道,把洪水引入水道,给洪水安了一个“家”。于是,咆哮的河水被驯服了,昔日被淹的土地变成了粮仓,人民筑室而居,又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因禹治水有功,舜就把部落联盟首领的职位传给了他。后人感念这位治水英雄的功绩,为他修庙,尊他为“禹神”。中华大地也被称为“禹域”,意思是说,这里是大禹治理过的地方。

●舜禹成禅让绝唱

舜的帝位是尧禅让的。在舜晚年的时候,禹完成了治水的大业。于是,舜带着妻子到外地出游去了,他效仿尧,让禹在他走后接替他的职位。那时有个习惯,老首领让贤以后,为了让新首领行使权力,早日树立威信,使民众的心逐步转移到新首领身上,老首领要离开都城,去过普通人的日子。

舜死后,禹按照华夏部落联盟的传统,为他举行了祭奠,办理丧事,守孝三年。虽然禹的势力已经很大,还是按照部落联盟的传统,表示让位给舜的儿子商君,自己住到老根据地阳城去。但是这时的形势已和以前大不一样了,所谓“天下诸候皆去商君而朝禹”(《史记·夏本纪》)。也就是四方拥护禹的氏族、部落的酋长们,都不去朝见商君,而去朝见禹,表示拥护禹做领袖,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禹于是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姓姒氏”(《史记·夏本纪》)。我国历史上的第一王朝——夏王朝就这样诞生了。从此,父亡子继的家天下制度便取代了任人唯贤的公天下制度,禅让成为了绝唱。从时间上来推算,这是在公元前2100年至公元前2000年之间的某一年。夏后即夏王,古书中称的夏后氏,就是指以禹为首的姒姓夏族。

●涂山大会铸九鼎

大禹在巡视期间,看到多数部落首领对他毕恭毕敬,可是也有的部落首领并不把他这个领袖放在眼里。

一次,禹在涂山开部落首领大会,会上各部落用自己贡献出的铜铸成了九个大鼎,九个大鼎象征九州。每个鼎上铸着各州的地理出产、珍禽异兽,然后将九鼎运至宫中,号称是镇国之宝。各部落首领定期向禹王进贡时,都要向九鼎致礼,这就是“九鼎之尊”的典故。拥有九鼎的禹王,当然也就成了九州大地的主人。这九个鼎流传下来也就成了封建国家政权的象征。同时,铸鼎的故事告诉我们,禹时手工业和冶炼技术已得到了发展。

夏禹开始在部落联盟中拥有无上的权力,九鼎的铸成,使他有机会把这权力强化和神圣化,使它更加巩固,以便把各部落统一在一起。

●启继位天下为家

在禹统治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产品有了较多剩余。由于粮食产量有所增加,人们学会了酿酒。手工业也有了飞跃的进步,人们在劳动过程中学会了冶铜。用铜打制的器皿比较坚硬,而且柔韧性比较强。由于产品有所剩余,人们相互之间又需要对方的物品,因此产生了商品交换。

禹越来越老,按照惯例该选部落继承人了。禹也曾想按照部落内部原有的禅让制度,通过选举的方式把首领的位置让给有贤德的人。大家一致推荐掌管刑法的皋陶。皋陶为人厚道,为公甘愿牺牲自己的一切。可是不久皋陶死了。大家又推举皋陶的儿子伯益,伯益就是当年与大禹一起治水的益。伯益治水时,吃苦耐劳,献计献策,在百姓之中威望很高。而且,伯益辅佐禹管理部落联盟的事务已10年有余。但此时的大禹已有了私心,他想把自己的位置让给自己的儿子启。可是他不好随便破坏祖上传下的规矩,就想出一计,决定给伯益一个虚名,真正的实权交给儿子启。渐渐地,启在百姓心目中树立起了威望。

后来,禹在东巡的时候死在会稽,伯益为他举行丧礼,挂孝、守孝3年。3年的丧礼完毕后,伯益效仿大禹的样子避居起来。当年大禹为舜举行葬礼后曾将继承人的位置让给舜的儿子,而舜的儿子没有继承帝位,而是让给了有才德的禹。伯益也假意将王位让给大禹的儿子启。可是伯益万万没想到,启一点也不客气,登上了王位。各部落首领也纷纷前来朝贺。古代“禅让”制度就这样被破坏了,这是私有制出现后的一种必然现象。从此,父子、兄弟相传的王位世袭制度确立了。禹传子,家天下,这是中国历史上的又一次重大变革。

伯益正在等启来请他继位,没想到美梦成空,伯益十分恼火,率领兵士攻打启。启早已做好了防范准备,没有费多大力气就将伯益杀死了。

启建立了夏以后,站稳了脚跟,划天下为“九州”,“九州”的官员称为“九牧”。启让九牧去管理九州,九牧不是过去的部落首领,他是国王派去的地方长官,必须绝对服从国王的旨意。

在经济上,夏开始征赋,作为财政上的开支费用,又配备了军队。从此,真正意义上的国家诞生了。

●启钧台大会诸侯

启灭了有扈氏以后,为了进一步巩固其统治地位,便仿效其父夏禹当年“涂山大会”的办法,下令各地诸侯、方伯前来钧台(今河南禹县南)相会。各地诸侯、方伯一方面是感禹的功德,一心拥护夏王朝;另一方面有扈氏的下场也是前车之鉴,不敢不来。于是都沿袭涂山大会之例,根据各地所出的土特产,备办了朝贡物品,先后到钧台来朝见。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钧台之享”。启为了要显示天子的威仪和夏王朝的富有,一改禹生前节俭朴实的作风,除了一般的会见礼之外,还特设“享礼”。

“享礼”就是在接受诸侯、方伯们的朝见和进献的礼物时举行祭礼,然后设酒食大宴群臣,吃山珍海味,喝香甜美酒。相传禹时有一个小臣子叫仪狄,用米造出一种醇香甘美的酒,进献给禹,禹喝了后虽觉香甜可口,但又感四肢无力,昏昏欲睡。于是告诫群臣说,酒不能喝,否则一定会有喝酒误事而亡国的国君。尽管禹在当年已下了“禁酒令”,但因酒既可以助兴,又能显示出粮食的充足,所以启还是以酒来款待诸侯。

在夏朝初期,青铜仍是一种贵重金属,用作器物使用还很少。启为了显示天子的富有和豪华,用了青铜鼎、彝尊等器来盛肉和装酒。还用了大量精美的陶、竹、木器。有这样丰盛的酒食和琳琅满目的精美食器,使得不少诸侯、方伯大开眼界。而且在饮宴过程中,还有乐舞助兴。

启喜欢乐舞,他的律臣们知道后便在民间访得一些新颖的歌舞,编成之后,取名为“九辩”、“九歌”和“九韶”,说是从天上神仙那里学来的。于是在钧台大会诸侯时,启特意演奏了这些乐舞。

●太康昏庸丢王位

启去世后,就立他的儿子太康为王,但太康并不是个好人,他终日沉湎于酒色之中,不理朝政,治国不遵法度,赏罚不明。他的手下大臣和他一样,也个个是酒色之徒。国势一天比一天衰落,朝纲松弛,诸侯不服,朝廷的命令没有人听,有些诸侯野心勃勃,就想篡夺朝廷大权。

太康的五个弟弟在这种情况下,痛苦地离开了自己的国家,到别的国家避难去了,临行时,他们一边流着泪水,一边唱着一首歌,这就是后来流传的《五子之歌》。

当时诸侯国中有一个国家叫有穷国,有穷国国君叫后羿,这后羿就是历史上传说的那位精于射击的猛男人。传说他5岁的时候和他的父母一道到山间去玩,后来丢失在山上,他一个人在深山里长大。

由于他日日在山间攀援,手臂长得像长臂猿一般,身体灵巧得也像只猴子。他为了生存,就学习射鸟捕兽。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他的射击技术精湛无比,成了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射击之王。20岁以后他下了山,凭着他勇猛过人的胆略和盖世无双的射技,他很快成了一方诸侯之王。

夏的朝政松弛之时,正是后羿全胜之时,后羿迁往穷石,后来在这个地方建立都城。但后羿也只是个粗鲁无文之辈,只懂射击,对于治理国家却毫无办法,他手下有一批很能干的人,如武罗、伯因、熊髡等,但这些人后羿渐渐都不予重用。他不重用好人,那些小人可就得势了,这其中有一个人就是寒浞。

寒浞专门喜欢在背后进谗言,惯于使奸计,古书上说他“行媚于内而施于外,愚弄其民而虞羿于田”,就是这个人,日后坏了后羿的大事。

后羿和寒浞都想篡夺夏室,当太康整日不理朝政时,他们就在找机会攻打夏室。有一次,他们打听到太康到远处打猎,立即起兵,从几路出发,攻打夏都,并且派兵埋伏在太康回来必经的路上。后羿率领大兵占领了毫无防备的都城,他们在城里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太康带领一批人打猎回来,一路上兴高采烈,手下人提着许多打到的猎物。太康坐在车上,还拥着两个歌女。他们走到一条山路上,静无声息,突然间,在树林中、草地里冲出来无数的人,一个个手执弓箭,太康知道大事不好,连忙派人去抵挡,自己驾着车子偷偷地从小路上溜走了。

就这样,太康手下的人死伤无数,太康自己只得流落他乡,后来也就郁郁而死了。

●少康中兴复夏朝

太康的弟弟仲康见哥哥忧郁而死,自己又不能返回王都,便自立为夏王,继续在外流亡,等待复国的时机。仲康由于连年流亡在外,身患重病,加上心情不愉快,很快就死了。他的儿子后相又戴上了那顶徒有虚名的王冠,寒浞怕后相以后的势力壮大,回来复兴夏朝,就派大儿子浇带兵去杀了后相。

后相被杀后,相的妻子缗正怀有身孕,缗是从墙洞里钻出才得以偷生的,并在母族有仍氏部落那里生下了相的遗腹子少康。少康从小聪明,并通过母亲知道了祖上蒙羞和家族的惨祸,他立志要发愤图强,复兴夏室,以雪前耻。

光阴似箭,少康转眼间长到20岁了。为复兴夏朝,他学习各种本领,做着复兴基业的准备。最初,他在外祖父那里管理畜牧业,同时也抓紧时间学习带兵打仗的本领。不料,一年夏天,少康是夏后相的遗腹子的消息传到寒浞那里,使寒浞大为震惊,他本以为夏氏后人已被灭绝了。听到这个消息,寒浞顿时心神不安,他知道不除掉少康,以后就有可能成为心腹大患。于是,寒浞立即派儿子浇带领一班人马,前来捕杀少康。

少康预先得到消息,赶紧逃到虞舜的部落有虞氏那里,躲过了浇的追捕。当时,有虞氏的首领叫思,一向对后羿、寒浞的暴政不满,又见少康气度不凡,大有夏人先祖的遗风,就让他在部落里担任庖正(管理膳食的官),学习管理财物的本领。这样,少康就变成了一个文武双全的人。后来,虞思看到少康为人忠实可靠,办事精明强干,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并把一块叫做“纶”的地方交给他管理。八壹中文網

纶地方圆10里左右,地方虽小却土地肥沃,气候适宜,且有500人归他管辖。因而,他把这片土地作为报仇雪耻、复兴夏室的基地。他广施德义,广招贤人智士,广纳被寒浞的统治逼得走投无路的百姓。夏朝遗臣伯靡曾在后羿手下任职,后羿死后逃到有鬲氏(今山东德州东南)处,积聚力量,并和少康取得联系,准备配合攻打寒浞。少康和伯靡乘寒捉频繁用兵,内部矛盾加剧之机,终于发起复国之战。少康采取先除其羽翼,后击其首的方略,先率有虞氏大军突然扑向过地,去攻打浇的军队,一举灭了浇。又命其子季抒领兵于戈地击败独军,杀死了覆。寒浞两冀被剪,伯靡即率有鬲氏军大举进攻寒浞的巢穴,大败寒浞的有穷氏军。

由于寒浞篡权后,对臣子和百姓从未布恩施德,且滥施酷刑,朝野上下无不怒愤填膺。那些原来帮助后羿灭夏的人和被寒浞灭掉的斟寻、斟灌的旧部,这时都集中起来,帮助少康打击寒浞,最终灭掉了寒浞父子,重新夺回了夏家王朝。

少康即位后,注意吸取太康失国的教训,对内实施德政,与民共苦,与民同乐。对外妥善解决与周围其他部族的关系,使四方安定,国内祥和,就连过去与夏处于敌对状态的一些部族也都前来朝贺和表示臣服。从而使得政权稳定,国势强盛,这就是史书上所载的“少康中兴”。

●暴力昏庸的夏桀

夏朝最后一个君主桀的名字叫履癸,“桀”是后人给他起的谥号。他是一个文武全才天子,传说他赤手空拳可以搏斗虎豹,又能把弯曲的金属钩用手拉直。但他不会治理国家,而且性格暴虐。他甚至发明了一种酷刑,称为“炮烙”。就是在铜柱上涂抹膏油,下面燃烧炭火,命令犯人赤足在铜柱上走过,犯人滑下去就掉到火炭上被活活烧死。

大臣关龙逄劝阻桀不要施行暴政和酷刑。桀对他说:“你只知道别人的危险在眼前,却不知道自己的危险也在眼前。”于是将关龙逄用炮烙处死,这倒使得关龙逄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留下名字的忠臣和直臣。

桀的王后妹喜喜欢听绸缎撕裂时发出的声音,桀就命宫女在她身旁不停地撕绸缎。据传,桀的富有和奢侈也是空前的:肉可以堆积得像山一样,用来装酒的池塘可以行驶船只。有莘部落的首领伊尹警告桀这样下去可能会亡国。桀大怒反驳:“人民有君主,犹如天空有太阳。太阳亡,我才亡。”于是全国人民诅咒他:“这个太阳什么时候才会灭亡,我们宁愿跟你同归于尽。”

●商汤求雨甘霖降

商汤因其勤政爱民,也深得老百姓的拥护。有一年夏季,汝河沿岸大早,为了向苍天祈雨,成群的百姓光着脊梁,头顶香炉,伏在旷野,不少人被晒得中暑而死。

汤看到这幅惨景,伤感地落下泪来。他向苍天祷告说:“苍天啊,你发发慈悲,拯救万民吧!如果是我得罪了上苍,我情愿去死,请不要为难人间的百姓。”说完,他让随从在一个高台四周堆满干柴,自己坐在台上,又向苍天发誓说:“如果上天仍不降雨,就是我得罪了上苍。那么,我就用我的生命为百姓换来一场雨。”说完,他便让随从点火。可火刚刚燃起来,平地却刮起一阵大风,接着乌云密布、电闪雷鸣,一场大雨从天而降,片刻工夫便将火浇灭。百姓们喜得甘霖,都激动得欢呼雀跃,或跪在泥水里向汤叩拜,感激汤的圣人之德。

●鸣条大战夏桀败

大约在公元前1766年左右,商汤正式兴兵攻伐夏桀,揭开了鸣条之战的帷幕。战前,商汤学习当年夏启伐有扈氏时的做法,举行了郑重的誓师活动。在誓师大会上,他发表了一篇义正辞严、大气磅礴的训词,一一列举夏桀破坏生产、施行暴政、残酷盘剥欺压民众的罪行。申明自己是秉承天意征伐夏桀,目的是为了拯救民众于水火之中。同时商汤还严肃宣布了严格的战场纪律和作战要领。这番誓师和当年的《甘誓》实有异曲同工之妙,极大地振奋了士气,鼓舞了斗志。

然后,商汤选良车70乘,武士6000人,联合各方面的军队,采取战略大迂回,绕道到夏都以西,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突袭夏都。

商汤大军压境的消息终于传入夏都,传入夏桀的耳中,一直沉溺于醇酒美人温柔之乡的夏桀这时才如梦初醒,方寸大乱。百般无奈之下,他只得仓促应战,统帅一批早被歌舞升平生活消磨尽了战斗力的将士,去抵御商汤的进攻。于是两军在鸣条(今河南洛阳附近,一说在今山西安邑一带)地区相遇,展开了一场生死会战。

在决战中,商汤军队奋勇作战,一举击败了夏桀的主力部队,夏桀败退归依于属国三腹(今山东定陶东一带)。商汤乘胜追击,攻灭了三服。夏桀穷途末路,率少数残部仓皇逃奔南巢(今安徽寿县南),不久病死在那里,夏王朝宜告灭亡。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一个路过的璃月人 从斗罗开始的双料特工 御兽巡天 龙珠之我能看到战斗力 克苏鲁:请成为诡异之王 原神:我不是旅行者朝勤暮拙 看的见男孩的自我修养 我只想在DC世界过平静的日子 我在木叶练国术 捡了个女鬼俏媳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