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中华上下五千年全知道 > 第十八辑 繁华过后

第十八辑 繁华过后(1 / 1)

●安禄山无耻拜母

安禄山是唐朝时突厥人的后裔,他年轻时投奔到幽州节度使张守圭部下当兵。为了向上爬,他使出无赖加亡命的功夫,常常骑着马,伙同几个同伴,跑到北边的契丹、奚等少数民族部落里,施用各种欺骗哄诈手段,捉一些百姓来报功请赏。果然得到张守圭的赏识,被封为“捉生将”。安禄山得到了提拔,就有些飘飘然起来。竟然在一次战斗中,不遵守将令而自行其是,结果吃了败仗。边境守将把他押送到京城,交给朝廷处分。那时,正是正直有为的张九龄当宰相,张九龄秉公执法,判处安禄山死刑。李隆基听说安禄山挺能干,就下令释放他。张九龄劝李隆基说:“安禄山违反军令,损兵折将,按军法不能不杀,而且据我观察,安禄山不是个善良的人,不杀恐怕后患无穷。”但李隆基不听张九龄劝谏,还是赦免了安禄山。从这以后,安禄山一步一步地升官,几年后就当上了平卢兵马使。

安禄山很会逢迎拍马,对朝廷派下来巡视的大臣都大献殷勤,并用很多金银珠宝拉拢贿赂他们。那些大臣回朝之后,都在李隆基面前夸赞安禄山。

一次,李隆基召见安禄山,贵妃杨玉环及杨玉环的姐姐韩国夫人、虢国夫人、秦国夫人也都在场。安禄山长得特别肥胖,凸肚子、矮个子。他装出一副傻乎乎的样子,李隆基指着他的肚子开玩笑说:“这么大的肚子,里面装的什么东西?”安禄山不假思索地回答说:“没有别的,只有一颗赤诚的心。”李隆基认为安禄山真对他一片忠心,心里更高兴了,又对他大加封赏。安禄山知道李隆基宠爱杨玉环,就乘机要求拜杨玉环做干娘。杨玉环有点不好意思,自己还不足30岁,而安禄山己经40多岁了,怎么好以母子相称呢。但李隆基觉得很新鲜,大笑着说:“好,联就成全你的心愿,就拜贵妃为娘。”杨家姐妹也觉得安禄山憨态可掬,滑稽有趣,便在一旁喝彩助兴。杨玉环见是李隆基的主张,又是作长辈,也就应允了。安禄山受宠若惊,跪在杨玉环面前,说:“儿臣安禄山祝母妃福体万寿丨”拜了三拜。李隆基与杨玉环坐在一起,笑着说:“禄山,你礼数行差了。拜母亲之前,应该先拜父亲。”安禄山叩头奏道:“儿臣本是胡人,按照胡人的风俗,是先拜母后拜父。”一番话说得李隆基十分高兴,于是认安禄山做了干儿子,并当即加封他为范阳节度使。后来,李隆基又让安禄山相继兼任平卢、河东两地的节度使。从此,安禄山权倾朝野,欲望渐渐膨胀,为后来的安史之乱埋下了祸根。

●安禄山起兵叛乱

安禄山恬不知耻地拜杨玉环为干娘后,李隆基越来越觉得安禄山憨厚可爱了,而安禄山的心思也没有白费。到了公元750年,李隆基封安禄山为东平郡王。这是有唐以来封给胡人的最高爵位。李隆基又下令为安禄山在京城里建造了一座极其豪华的府邸,一切陈设用具都是用名贵材料做成,就连厨房里的炊具都用金银制作、装饰。

李隆基如此重用、信任安禄山,甚至任由安禄山在内宫里随便进出,亲热得就像一家人一样。而安禄山则在宫廷的出人和各种交往中,对唐王朝政治上的腐败以及军事上的虚弱了解得清清楚楚,他向上爬的野心就逐步演变成起兵灭唐的阴险计划。

于是,安禄山秘密开始做着叛乱的各种准备。他不断地扩充兵力,又从边境各族的降兵中挑选了8000人,加以特别的训练,组成“壮士营”,作为发动叛乱的骨干力量。他提拔了史思明、蔡希德等一批将领,任用汉族士人高尚、严庄等为谋士,让他们为自己效力卖命和出谋划策。他畜养了几万匹战马,收集、打造了大量的兵器、弓箭,还用心腹胡将32人取代了不服他指挥的汉族将领。如此等等的各种叛乱准备都在悄悄进行,只等李隆基一死,他就起兵叛乱。

这时,奸相李林甫死了。杨国忠接任宰相,杨国忠没本事,只是仗着杨玉环得宠,才当上了宰相。因此,安禄山很瞧不起杨国忠,不买他的账。杨国忠也就看不惯安禄山,不时在李隆基面前说他的坏话,甚至还多次说安禄山要拥兵造反。但是,李隆基对安禄山信任得很,根本不相信杨国忠的话,还批评杨国忠。

公元755年,安禄山经过10年的精心准备,决定发动叛乱。他假造了一份李隆基的诏书,然后把将士召集起来宣布道:“接到皇上密令,要我立即带兵进京讨伐杨国忠。”将士们大多觉得很突然,但既然是圣上旨意,谁又敢不服从呢!

第二天,安禄山便领着巧万叛军,从范阳出发。从天宝年间以来,唐朝的统治已经腐朽不堪,军队没有丝毫的战斗准备,缺乏战斗能力,再加上那一带本来就是安禄山直接管辖的范围,因此,一见到安禄山叛军的气势,沿路的文臣武将都吓得惊慌失措,有的开城迎接叛军,有的弃城逃跑,有的坐以待毙,被叛军擒杀。叛军几乎没遇到什么抵抗就轻易占领了黄河以北24郡的大片土地。

安禄山叛乱的消息传到了长安,李隆基一开始还不相信,以为是有人造谣。不久,叛军陷城的警报接二连三地送到他面前,才不得不相信。李隆基召集百官大臣商议对策,满朝文武都慌了神,惊吓得什么话也说不出来,只有杨国忠洋洋自得地说:“怎么样,我早就说过安禄山要造反,被我说准了吧。不过,没关系,皇上不必担心,安禄山的将士是不会跟他走的。我保证,用不了十天,安禄山的人头就会被人砍了送来。”李隆基见杨国忠说得那么肯定,心里稍微平定一些。可是,叛军仍在长驱直进,不久就渡过黄河,攻克了洛阳。

安禄山进了洛阳城,迫不及待地自封为“大燕皇帝”,年号圣武。这时,离他范阳起兵,才不过3个月时间。

●马嵬驿士兵哗变

潼关被安禄山攻破以后,长安失去了屏障,老百姓惊恐慌乱,纷纷打点衣物,外出逃难。李隆基也是又怕又急,连忙召集大臣们商议对策。杨国忠提出“逃向四川”的主张,并亲自去找他那三个堂妹,让她们进宫去跟贵妃杨玉环一起劝皇上。李隆荃终于耐不住他们的缠磨,同意去四川逃难。杨国忠秘密宣召大将军陈玄礼,带领他的军队2500人前来护驾。杨国忠赏给将士们大量财物,等到黎明时分,悄悄打开皇宫西门。随李隆基同行的除贵妃和韩国、貌国、秦国夫人及杨国忠夫妻外,只有一些皇子、公主、皇孙、妃殡和亲信大臣。

李隆基一行人走到第三天,傍晚时分来到一个叫马嵬驿的地方。这儿的驿站官员和老百姓也都逃得无影无踪。李隆基等住进驿馆,随行官兵们在外露宿。将士们走了一天,又饿又累,一个个口吐怨言,就连将军陈玄礼也骂杨国忠这个罪魁祸首。那时正有几名吐蕃使者来京办事,路过这里遇到杨国忠,就在驿馆外面谈话。有个军士故意喊:“杨国忠勾结吐蕃,想谋反啦!”士兵们齐声喊起来,有人向杨国忠射了一箭,杨国忠见势不妙,急忙逃跑。几个士兵追了过去,一刀把他砍死了,用枪尖挑着他的脑袋,走了出来,军士们大声喊好。有的人又去杀杨国忠的儿子,把韩国夫人、秦国夫人也杀了。御史大夫魏方进听见喧闹,从驿馆走出制止。士兵们杀红了眼,乱刀砍下,魏方进立刻倒在血泊之中。

兵士们的气还没消,他们围住驿馆,大喊大叫。李隆基拄一根拐杖走出来,问出了什么事。陈玄礼走过来说:“杨国忠要谋反,将士们把他杀了。贵妃不应该再留在您身边,请您忍痛割爱,将她处死吧。”李隆基说:“贵妃深居后宫,她哪里知道杨国忠谋反的事情?”高力士在一旁说:“贵妃当然没罪。但现在杨国忠已经死了,可贵妃却还留在陛下左右,将士们能放心吗?陛下好好考虑一下吧。”他又悄悄附在李隆基耳边说:“当前,只有让士兵们安静下来,陛下才能够平安。”

在士兵们的叫嚷声中,李隆基倚着门框想:难道贵妃真的没有过错吗?就是自己这个当皇帝的,难道对今天的事就没有责任?他这才知道人们对杨家兄妹的积怨实在是太深了,今天,他尽管还是个皇帝,却已经无能为力……李隆基不再犹豫了,他无可奈何地对高力士说:“这件事就由你去办吧!只是不要用刀剑。”高力士说:“这个,奴才晓得!”贵妃杨玉环被高力士用丝带勒死在马嵬驿中,卒年38岁。

这时候,杨国忠的妻子、儿子以及杨玉环的另一个姐姐狱国夫人,已经偷偷逃跑了。他们逃到陈仓县,被县令逮捕起来,也给杀了。

这样,马嵬驿的一场哗变才平息下来。李隆基整顿队伍继续向西南逃难。太子李亨领着随从兵卒往西北逃到朔方,主持军事。后来,李亨即位,就是唐肃宗,他把年号改为至德,尊李隆基为太上皇。

●郭子仪平定叛乱

安史之乱爆发后,李隆基提拔郭子仪为卫尉卿,兼灵武郡太守,充朔方节度使,命令他带领本军讨逆。公元756年,朔方军旗开得胜,一举收复重镇云中(今山西大同),大败叛军薛忠义,坑其骑兵2000人。接着,郭子仪又派别将公孙琼岩率2000骑兵攻击马邑(在今山西),大获全胜。马邑的收复使东陉关得以重开,从而打通了朔方军与太原军的联系,使安禄山下太原、人永济、夹攻关中的军事行动无法实现,从而燕得了战略上的主动权。

捷报传到京城长安,朝廷即命郭子仪回朔方补充兵员,然后从正面战场出击叛军,以图收复洛阳。郭子仪则认为,必须夺取河北各郡,切断洛阳与安禄山老窝范阳之间的联系,绝其后方供给线,才能有效地打击叛军前线的有生力量。依此策略,郭子仪分1万兵马给河东节度使李光弼,李光弼即由太原出井陉口,一连收复7座县城,直奔常山(今河北正定)。史思明闻讯,率5万大军从西包围李光弼于常山,双方展开激战,持续40多天。李光弼消耗很大,寡不敌众,被迫困守。郭子仪急率军东进,火速驰援常山,与李光弼会合,以10万官军与史思明会战于九门城(今河北藁城西北)南,大获全胜。

此后,郭子仪又将计就计,利用史思明求胜心切的心理,采取先疲后打的战略,用500精锐骑兵交相掩护,牵着史思明的叛军疾速北进。待史思明已经人困马乏,郭子仪乘其疲惫不堪之机,返军掩杀,大败史思明,歼灭了他的5万人马。

安禄山忽闻败报,心惊胆寒,急忙从洛阳抽调2万兵马北上增援。又发范阳老巢的精兵万余人,令牛廷蚧南下助战,会合5万叛军准备卷土重来。郭子仪此时驻扎恒阳(今河北曲阳),他见贼兵兵锋甚锐,兵力大增,欲求决战,仍然实行疲敌战术,加紧修缮防御工事,深沟高垒,严阵以待,他告诫手下将领说:“贼兵势大,我军宜贼来则守,贼去则追,昼扬其兵,夜袭其幕,方可取胜。”

史思明5万叛军欲战不能、欲退不可,大大挫伤了锐气。特别是郭子仪的扰敌战术使叛军整日提心吊胆,不得安宁。当叛军被拖到相当疲劳的程度时,郭子仪对李光弼说:“敌已疲惫,我们即可出战。”于是,两位大将在嘉山〔在今河北)摆开了战场。郭子仪指挥沉着,攻防得当,唐军将士个个奋勇争先,直杀得叛军四处溃逃。史思明见败局已定,吓得慌不择路,坠下战马,丢了头盔,连靴子都跑掉了,他光着两脚,拄着一条断枪,逃回博陵。嘉山一战,叛军被斩杀4万多人,被生擒5000余人,损失战马5000余匹,一时声威大振。河北10多个郡的地方军民自发集结武装,支援和响应官军,他们纷纷诛杀叛兵叛将,归迎唐朝。

安禄山丢失河北,则后方交通线被切断。叛军将士家在范阳者都惶惶不安,优虑后退无路。安禄山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恐慌,对他的军师高尚、严庄骂道:“你们叫我反唐,说是万无一失。现在起兵已经几个月了,后路被郭子仪切断,只剩下汴、郑几州,进退两难,万无一失在哪里?”最后,他和谋士们不得已考虑出一个放弃洛阳、撤回范阳的计划。

郭子仪在河北的辉煌战绩,扭转了唐军仓卒应战的被动局面,改变了整个战争形势。郭子仪提出了坚守渔关、挥军北上、直捣范阳的方略。如果朝廷采纳,平定安史之乱已不需要很长的时间。但是,在这个至关紧要的时刻,李隆基听不进郭子仪的正确意见,而对杨国忠的瞎指挥却言听计从。结果造成潼关失守,哥舒翰兵败被杀,京城长安随之陷落,叛军从困境中得以解脱。

公元757年,叛军出现内讧,安禄山被帐下李猪儿杀死。此时,朝廷诏令郭子仪率军直趋京师,又从回纥那里借兵巧万,准备趁此机大举进攻叛军。当年九月,广平王李豫率蕃、汉军队进攻长安。郭子仪与贼将安守忠、李归仁在京西香积寺之北展开了激战,从午时至酉时,斩杀叛军6万多人。贼将张通儒放弃长安,逃到陕郡。第二天,广平王李豫进入京师,城中老幼百万人,夹道欢呼,他们流着泪说:“没有想到,今天又见到官军。”

郭子仪收复了都城长安后,又奉命率军乘胜东进,攻打洛阳。安庆绪听说唐军前来攻城,慌忙派大将严庄、张通儒带领15万大军前去迎战。叛军在新店(在今河南)与唐军相遇,随即展开激战。由于叛军依山扎营,居高临下,形势对庸军非常不利。郭子仪趁叛军立足未稳之机,选派了2000名健壮的骑兵,向敌营冲杀过去,又派了1000名弓箭手埋伏山下,再令协助作战的回纥军从背后登山偷袭,自己则亲率主力与叛军正面交战。战斗打响之后,郭子仪佯装败退。叛军倾巢出动,从山上追赶下来。这时,突然杀声如雷,唐军埋伏的弓箭手像神兵天降,万箭齐发,无数的箭簇像雨点一样射向叛军。郭子仪折回马头,率军又杀了个回马枪。这时,叛军的背后又传来高呼声:“回纥兵来了,快投降吧!”叛军前后被围,左右遭打,在唐军和回纥军的夹击之下,被打得一败涂地。严庄逃回洛阳,同安庆绪一起弃城北走,官军一举收复洛阳。

长安与洛阳相继收复,肃宗李亨欣喜万分,他激动地对人朝参贺的郭子仪说:“虽然天下是祖上传袭给我的,但却如同将军再造的一样啊!”郭子仪谦逊地答道“臣奉旨尽责而已。”

公元758年,李亨命郭子仪同九节度使攻打逃进相州的安庆绪。但由于九节度使互不统属,各路唐军均被叛军击败,负责监军的宦官鱼朝恩把责任都推给了郭子仪,李亨不辨真伪,夺了郭子仪的兵权。此间,由于史思明曾在相州替安庆绪解了围,自认为立了大功,要和安庆绪平分兵权。安庆绪不肯答应,史思明便杀之而并其军,回到范阳,自称大燕皇帝。史思明听说郭子仪被夺去兵权后,于公元759年从李光弼手中夺取了洛阳。但占据洛阳不久,史思明就被自己的儿子史朝义杀死。八壹中文網

公元762年,李亨被李辅国惊吓而死,其子李豫即位,是为代宗。陷于内忧外患之中的李豫在危亡面前,不得不启用郭子仪,他任命雍王李适(即后来的德宗)为统兵元帅,郭子仪为副元帅,又向回纥借兵10万,攻打洛阳。史朝义败走莫州(今河北任丘北)。史朝义的部下田承嗣、李怀仙等见大势已去,遂率部向官军投降。公元763年,史朝义看到众叛亲离,走投无路,上吊自杀。至此,延续了7年零3个月的安史之乱才算完全平定。

●李愬雪夜袭蔡州

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仍然是朝廷的一大祸患。虽经肃宗、代宗、德宗几朝的征讨,仍未能真正肃清,还是有一些节度使割据一方,与朝廷分庭抗礼。

自德宗时期始,淮西节度使吴少诚、吴少阳和吴元济,相继以蔡州为老窝,盘踞淮河上游地区30多年,朝廷管不了,成了国中之国。朝廷多次出兵征讨,但由于将领平庸,而且各部配合不力,并没有取得多少成效,叛军甚是猖狂。李愬上表请示率军讨伐淮西节度使吴元济。李恕是德宗时大将李晟的儿子,本来只是一个下级官吏,但他很有谋略,又善于骑马射箭,是个将才。于是,朝廷任命李愬为唐、随、邓三州(在今河南、湖北一带)节度使,率军出征蔡州,征讨吴元济。

李愬了解到,由于连年打仗败多胜少,官军士气低落,军心涣散。所以,到唐州上任的时候,故意对出城来迎接他的官员说:“皇上知道我懦弱怕事,能够忍受屈辱,所?以才派我来抚慰你们。至于攻城作战,那并不是我的职责。”军士们听说了,知道目前并不打仗,人心安定下来。这话传到了吴元济的耳朵里,他真的以为李愬是个胆小怕事、不敢打仗的人,加上李恕官职卑微、名声不大,就更不把李恕放在心上。

李愬到唐州以后,下令解散原来官员设置的戏班和乐班,不举行任何宴会,自己和士卒同甘共苦。他经常到各个营房去探望,看见伤病的士卒,就亲自端汤送药,进行慰问。军士们见主将这样关心他们,都表示愿意为朝廷出力作战。李愬见军心已经振作,士气日益高昂,而蔡州又比较空虚,于是暗暗下了袭取蔡州的决心。他一面扩充军队,赶造兵器,一面对敌军分化瓦解,优待和重用俘虏。

李愬的部将活捉了淮西勇将丁士良,李愬不但没有杀他,而且叫他当了“捉生将”,去招降其他叛军将领。听说李愬这样优待俘虏,淮西的老百姓纷纷前来投奔,淮西的士卒和将领也不断前来归顺。李愬都亲切抚慰他们,生活上给以妥善安置。凡是从淮西过来的人,李愬都亲自找他们谈话,这样,就把淮西各方面的情况了解得一清二楚,为袭取蔡州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这时候,唐宪宗任命坚决主张平定叛乱的宰相裴度当了统兵元帅,驻扎在郾城,统一指挥平定淮西的军事。李愬见攻打蔡州的条件已经成熟,就制定了个完整的作战方案,派人送到郾城。裴度十分赞赏李愬的用兵策略,说:“要破蔡州,非出奇计不能制胜。”立即批准了这个方案。

十月十五一早,北风骤起,天空浓云密布,接着下起了纷纷扬扬的大雪。李愬传下将令:李祐带领3000敢死队作先锋,他自己带领3000人马为中军,李进诚带领3000人作后卫,立即从文成栅出发。将领们问出兵到哪里去,李愬只是说:“向东开拔!”

黄昏时候,队伍行进到离蔡州城70里的张柴村,把守卫在这里的淮西军全部歼灭。李愬传令部队稍微休整一下,留下500人守张柴村,大部队连夜继续东进。将领们又问到底到哪里去。李愬这时候才说:“到蔡州城,捉吴元济!”大家听了大吃一惊,可又不敢违抗军令,只得带领队伍冒雪行军,当天下半夜到达了蔡州城下。

因为30多年来官军从来没有到过蔡州城,所以淮西军一点也没有防备。李恕等将领在城墙上挖下土坎,攀登上去,精壮士卒也跟着爬了上去。他们把正在熟睡的淮西军守城士兵全部杀死,只留下更夫继续打更。然后打开城门,大队人马一拥而入。鸡叫三遍的时候,吴元济才知道唐军攻进城了,他赶紧带领亲兵,登上内城的牙城进行抵抗。

李愬命令部将攻打牙城,捣毁了牙城的外门,收缴了里面的兵甲器械。天亮以后,官军放火焚烧内城的南门。城里的老百姓平时恨透了吴元济,这时候都争着背柴担草,帮助官军焚烧城门。城门烧毁了,官军又拥入内城。吴元济见大势已去,只好在城上低头请罪。第三天,李愬命令把吴元济装进囚车,押送到京城报捷。

李愬用兵,深谋远虑,胸有成竹,部下无不佩服。

●唐懿宗笃信佛教

公元873年,唐懿宗派遣很多官使到法门寺迎佛骨。朝中群臣力谏懿宗,以劳民伤财和宪宗因迎佛骨而驾崩之由劝阻,懿宗没有听从。懿宗声称能见到佛骨死而无憾,并下旨大造浮图、香辇、宝帐、幡花、幢盖,用金玉、锦绣、珠翠装饰,耗费了许多钱财。迎佛骨仪式盛况空前,从法门寺到京城的300里路上,人马车辆往来不绝。四月初八,佛骨到达京城,受到隆重的迎接,由禁军仗仪卫队作先导,以官乐及民乐伴之,彩棚夹道数十里,念佛诵经之声震动天地。当时的皇帝祭祀天地祖先都不能和它相比。懿宗亲自到安福门向佛骨顶礼膜拜,按佛教仪式举行浩大繁杂的祭奉活动。各州及少数民族地区,还有外国使节等许多人齐来参加。在京城的僧侣得到了很丰厚的赏赐。仪式结束后,懿宗将佛骨迎入宫中,并在3天后将佛骨移置在安国崇化寺。蛇宗下旨从银库中取出大量金帛赏赐给大小官吏,并赦免了一大批囚犯。腊月初八,在举行了隆重的佛教仪式后,佛骨被送回法门寺。

唐懿宗笃信佛教,执政期间广修寺庙,供奉僧侣,促进了晚唐的佛教繁荣,但也加重了人民的负担,致使后来发生了农民起义。

●满城尽带黄金甲

唐朝末年,藩镇割据,宦官掌权,朝廷党争,皇帝昏庸。贵族官僚霸占了大量土地,百姓却没有地种,只得到处流亡。有些地方发生了灾荒,农民靠吃草根树皮过活,官吏却仍旧向他们催逼赋税。农民活不下去了,只能揭竿而起。

公元875年,濮州(今山东鄄城)人王仙芝率领几千人在长垣(在今河南)起义,自称“天补平均大将军”,很快攻占了曹州(在今山东)和濮州。附近农民纷纷加入,起义队伍一下子发展到几万人。

在王仙芝起义军占领的冤句(在今山东)有个私盐贩子黄巢,年轻时曾经到长安应考科举,没有考上。黄巢在长安看到了朝廷的腐败,愤慨地写下了一首《菊花诗》: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表示了自己立志推翻唐朝统治的决心。这时,黄巢看到王仙芝起义,也组织几千人起兵响应。

起义军的声势越来越大,朝廷就提议招降王仙芝。王仙芝准备接受朝廷招安,黄巢一气之下,自己带领队伍作战去了。王仙芝的力量大大削弱,朝廷便不再理会他。不久,王仙芝兵败被杀,余下的残兵就投奔了黄巢。大家推举黄巢为王,号称“冲天太保均本大将军”。

黄巢带领起义军渡过淮河,向官军力量空虚的南方挺进。他们转战了大半个中国,一直打到了广州。然后,起义军挥师北上,一路势如破竹,很快打到了洛阳,洛阳官员马上开城投降了。接着,黄巢又下令向长安进军,走小路攻破了渔关。唐僖宗由几百个士兵保护着,慌慌张张地逃往成都去了。黄巢带领起义军开进长安,百姓兴高采烈地欢迎起义军进城,街道两旁站满了欢迎的人群。

黄巢在长安当了皇帝,国号叫大齐。新政权建立了,但控制的地方却非常小。黄巢一直流动作战,打下的地方都没有派兵把守,他一走,这些地方又被官军占领了。

唐僖宗逃到成都以后,集结军队把长安包围起来。几十万起义军挤在一起,粮食都吃光了。后来,黄巢手下的大将朱温投降了唐朝,唐僖宗又调来了沙陀族酋长李克用的骑兵,击败了起义军。黄巢见形势不利,就撤出了长安,最后退到泰山狼虎谷,兵败自杀。也有人说黄巢出家当了和尚。这次大起义历时10年,从根本上动摇了唐朝的腐朽统治。没有多久,唐朝就灭亡了。

●阿保机建契丹国

在我国东北的辽河上游,有一个以游牧为主的契丹族。契丹族源于东胡后裔鲜卑族的柔然部,是炎帝的后裔。在他们自己的民族语言中,“契丹”这个词是“镔铁”的意思,象征着契丹人顽强的意志和坚不可摧的民族精神。就在朱温在汴京庆祝他阴谋夺权成功时,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开始带着族人走向兴盛之路。其时,不到30岁的阿保机经过部落选举仪式,成为契丹的新首领。他任用汉人韩延徽等,改革习俗,制作文字,发展农商,契丹的力量日益强大。

在连续征讨了周围一些弱小部落后,阿保机一面与唐朝将领李克用互相交换衣袍和战马,结为兄弟,一面又接受了朱温送来的钱币、珍玩,表示友好。公元916年,阿保机称帝。他废除部落联盟旧制度,按照汉族的政治模式建立了契丹国,并仿照汉人的王朝体制,采用皇帝称号,自称“天皇帝”。

建立政权后,阿保机亲自征服了突厥、吐浑、党项、沙陀、阻卜等部落,攻灭了渤海国。阿保机在文化建设上也有所成就,他创制了契丹文字,这种文字用了近300年才逐渐废弃。

后来,阿保机病逝于扶余府(在今内蒙古),继位的是他的儿子耶律德光。耶律德光穿着汉人的衣服接受了百官的朝贺,正式将契丹国名改为辽,将年号改为大同。

●李存勖建立后唐

李存勖小名亚子,是唐末河东节度使李克用(被唐封为晋王)的长子,自幼喜欢骑马射箭,胆识过人,为李克用所宠爱。李存勖少年时随父作战,11岁时就与父亲到长安向唐廷报功,得到了唐昭宗的赏赐和夸奖。公元908年,李克用病死,李存勖袭晋王位。李克用临死时,嘱咐李存勖要完成三件大事:一是讨伐燕王刘守光,攻克幽州(今北京一带);二是征讨契丹,解除北方边境的威胁;三是要消灭宿敌朱全忠。

公元911年,后燕国主刘守光进攻容城(今河北容城北),结果被晋军反攻至幽州城下。刘守光只得向朱全忠求救。朱全忠闻讯,随即带领几十万梁军北上救燕。梁军浩浩荡荡杀奔而来,而赵州的晋军只有少数人马。李存勖知道不能力敌,只能智取。于是他使巧计让朱全忠以为晋的大军已经到来,吓跑了朱全忠的几十万人马。接着,他攻破燕地,将刘守光活捉回太原。9年后,李存勖大破契丹兵,将耶律阿保机赶回北方。经过十多年征伐,李存勖基本上完成了父亲的遗命。

公元923年,李存勖趁后梁朝廷内部为争夺皇位而兵戎相见之机,在魏州(今河北大名北)称帝,是为庄宗,改国号为唐,史称后唐。庄宗本想大举伐梁,一举灭之,不料遇到了梁军的顽强抵抗。接着,后梁命段凝为北面召讨使,发出全部精兵进攻后唐。形势严峻,但庄宗认为后梁国都无兵,此时出兵讨伐后梁胜算较大。出征前,庄宗和儿子诀别说:“成败在此一役,如果失败了,你们就在宫中自绝吧。”

果然,后梁国都当时只有禁军数千人。庄宗于公元923年农历十月直取汴粱,梁末帝知道大势已去,就让近臣杀了自己,后梁灭亡。

●孟知祥建立后蜀

后蜀是孟知祥所建,都成都,盛时疆域约为今四川大部、甘肃东南部、陕西南部、湖北西部。

孟知祥,刑州龙冈人(今河北刑台西南)。孟知祥是李克用的侄女婿,李存勖灭前蜀后,派他去镇守蜀地,亲戚关系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另外,灭蜀的主将郭祟韬早年受过孟知祥的推荐,这时就推举他为镇蜀的最佳人选,也起了促成的作用。孟知祥公元925年受到委派,次年正月到差。当年后唐发生政变,庄宗被杀,明宗即位。此后,孟知祥便和后唐政府若即若离,俨然是割据一方的霸主了。

孟知祥任职只在西川,东川另有节度使董璋。后来,孟知祥兼并了东川。孟知祥和他手下的大臣将相都是后唐的官僚,其中还有从后梁降唐的人员。这批人一般都没有卓越的见识和魄力,孟知祥能够做的,不过是收拾王氏前蜀的残局,使蜀中恢复小康粗安的状态。

孟知祥初到成都的时候,蜀中农民正因苦于前蜀的暴政,群起反抗。孟知祥一面派兵镇压,一面选用比较廉明的地方官,免除苛捐杂税,招集流散的人口,使社会情形逐渐稳定下来。经过了一番经营,蜀中逐渐稳定了。

公元934年,孟知祥称帝,国号为蜀,历史称为后蜀。同年,孟知祥病死,后蜀进入其子孟昶统治时期。

●石敬瑭无耻称帝

后唐明宗李嗣源死后,他的儿子李从珂做了后唐皇帝,是为唐末帝。早在李嗣源在位时,李从珂便与他的姐夫、河东节度使石敬塘不和,等到他登基后,两人公开决裂。李从珂派人进攻石敬塘,石敬瑭便向辽国求救。辽国皇帝耶律德光立刻出兵援救晋阳(今山西太原),把唐军打得大败。耶律德光来到晋阳后,石敬瑭亲自出城迎接,无耻地把比他小10岁的耶律德光称作父亲,耶律德光便正式宜布石敬塘为皇帝。

石敬瑭称帝后,立刻按照原来答应的条件,把幽云十六州送给了辽国。石敬塘对耶律德光感恩戴德,向辽国上奏章,把辽国国主称作“父皇帝”,自己称“儿皇帝”。石敬塘在位6年,向契丹派遣使者43次,唯唯诺诺,如履薄冰,既不敢得罪契丹,又惧怕手握重兵的大将杨光远、刘知远,忧郁成疾,51岁时便在屈辱中死去。

●徐知诰建立南唐

徐知诰,徐州(今江苏徐州)人,原姓潘。6岁时,徐知诰的父亲就在战乱中去世了,他随母亲跟着伯父一起到了淮南。不久,母亲也不幸去世,成了孤儿的徐知浩只好到寺庙里勉强维生。后来,淮南节度使杨行密在濠州(今安徽凤阳)遇到徐知诰,见他聪明机灵,长得也很招人喜爱,于是把他给了属将徐温,徐知诰就做了徐温的养子,改名为徐知诰。

杨行密去世后,徐温逐渐掌握了军政大权,拥立杨行密的次子杨隆演建立了吴国。杨隆演死后,徐温又为杨行密的四子杨溥谋划称帝,因而成为吴国的第一大臣。徐知诰长大后相貌出众、胆略过人,他为人厚道,待人诚恳,人缘也很好,威望高过徐温的其他儿子。徐温的长子徐知训对他异常忌恨,好几次想加害于他,但都因为徐知诰人缘好而化险为夷。徐温让徐知诰做楼船军使,率领水军驻守在金陵(今江苏南京),徐知诰随军出征立下战功后,被任命为升州(今南京)刺史。他勤政爱民,把升州治理得井井有条,徐温看后非常高兴,于是就让他去治理润州(今江苏镇江)。后来,驻守扬州的徐知训因对属下极度欺凌而被大将朱瑾杀死,扬州顿时大乱。徐知浩受命平定了朱瑾的叛乱,徐温便让徐知诰治理扬州。徐知诰凭着他爱民如子的作风赢得了当地百姓和将士的爱戴。徐温病死在金陵后,徐知诰马上行动起来,取得了徐温的权臣职位,最后将杨溥推上了皇帝的宝座,自己掌握朝中实权。杨溥封徐知诰为东海郡王。

公元937年,杨溥被迫让位,徐知浩正式称帝,建国号大齐,以金凌为都城。称帝建国后,徐知诰改名为李异,将国号改为唐,史称南唐。

登上帝位后,徐知诰继续实施仁政,为江淮一带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晋辽开兵后晋亡

公元942年,后晋高祖石敬瑭死,晋出帝石重贵即位。在中原人民反对辽国入侵斗争的压力下,出帝与辽渐有疏远,任景延广为宰相,景延广以反辽为己任。在致书辽国报丧时,景延广一反往日称臣于契丹的作法,称孙而不称臣,辽太宗耶律德光大怒,遣使责问晋国,以出帝不先报丧于辽及不经辽的许可而即帝位皆为非法之举。景延广言于辽国使者:“翁怒则来战,孙(晋)有十万横磨剑,足以相待。”因此,出帝即位之始,晋辽便开兵衅。

晋辽虽然时常冲突,但晋统治者却视战争为儿戏,许多晋臣暗地降辽,如平卢节度使杨光远密召辽国,言中原可取。早已降辽的赵延寿欲依靠辽国取晋代之,也极力说服耶律德光进攻晋朝。

公元944年,耶律德光以赵延寿与赵延昭为先锋,亲自率军南下,攻陷贝州,随后又从雁门关到恒、邢、沧分几路向南推进。二月,晋平卢节度使杨光远背叛晋朝,勾结辽国,在青州(今山东益都)举兵反叛。辽国自马家口渡河攻打郓州,响应杨光远的起兵,但在马家口被晋军打得大败,溺死俘斩数千人,因此不敢东渡,断绝了对杨光远的援救。三月,耶律德光亲自率领10万大军攻打遭州(今河南横阳南),苦战至暮,双方死伤不可胜数。辽国引退,分道北归,所过焚掠,方圆千里被一掠而空。五月,晋派兵征伐杨光远,至十二月青州城中饿死大半,辽国援兵不至,其子胁迫杨光远开城纳官兵,杨光远被杀。同年冬天,耶律德光再次南侵,河北诸州告急。

公元945年,辽兵驻军元氏(今河北元氏),赵延寿仍为先锋。晋辽在阳城(今河北清苑东部)两军交锋,晋军李守贞等利用天气条件,乘大风而奋力击辽,辽因轻敌而大败,是谓“阳城大捷”。

阳城大捷后,出帝以为天下无事,专事游乐,搜刮四方珍奇,多造器玩,大兴土木,赏赐优伶无度,朝廷上下醉生梦死、荒淫无耻,大失民心。

公元946年,辽国指使赵延寿和瀛州刺史诈降后晋,暗送假情报。十月,晋中计,出帝任杜威为元帅、李守贞为副帅,率宋彦筠等诸军击辽。杜威早存卖国的奸心,要求禁军都随大军出发。出帝一心以为出击必胜,允许杜威的要求。因此,开封守卫空虚,只等杜威的出卖。

杜威派密使去见辽主,要求重赏。辽主对密使说,赵延寿资望欠高,怕不够做皇帝,杜威来降,该让杜威做。杜威大喜,决计投降。

同年冬月,晋军至瀛州,州城城门洞开,寂若无人,杜威不敢轻易进取。被切断了粮道和归路后,杜威便与李守贞密谋降辽。辽军因此得恒州,而后南下,派镇国军节度使张彦泽率骑兵2000先取开封。张彦泽长驱直入,出帝作降表,自称“孙男臣重贵”,太后李氏也上降表,自称“新妇李氏妾”。至此,后晋灭亡。

公元947年,耶律德光到了开封,遣骑兵300押石重贵一家男女到辽国。这个亡国奴被安置在建州(在今辽宁),忍受无限耻辱,苟活了18年,到公元964年才死去。

耶律德光进了开封也大杀大掠,开封、洛阳附近数百里间成为白地。又严令晋官刮钱,不论将相士民都得献出钱帛,所得财物并不分给辽军,准备运回辽国。当时,刘知远在晋阳称帝,诸镇和晋旧将多起兵响应。广大民众也群起反抗,大部多至数万人,小部不下千百人,攻破州县城,杀辽所任官吏。耶律德光只得带着晋降官数千人,宫女、宦官数百人以及晋府库所有财物,离开开封北归。

●刘知远建立后汉

刘知远,沙陀族人。刘知远小时候性格很内向,平时寡言少语,体质较弱,经常得病,他的眼睛白多黑少,加上脸色紫黑,给人一种很威严的感觉。由于生活困难,他不得已到一个姓李的大户人家去当上门女婿。在封建社会,这种女婿叫做赘婿,社会地位几乎到了最底层,备受歧视。在一次牧马时,因为马踏坏了寺庙属地的庄稼,刘知远被僧人捆绑起来,打了一顿。刘知远不甘心这样混一辈子,就寻找时机出去干一番事业。不久,他就投到李嗣源的手下当了兵,由于作战勇敢,被升为偏将,和石敬瑭一起共事。刘知远曾两次救了石敬塘,石敬瑭感激他的救命之恩,就重用他,任命他为兵马总管。

石敬瑭作了“儿皇帝”后,想削弱刘知远的权力,于是找了个借口将他调出了京城,后来干脆免除了他禁军统帅的职务。刘知远开始为以后做打算,专心经营河东地盘。石敬塘死后,他的儿子石重贵继位,对契丹态度开始强硬起来。在后晋和契丹的3次大战中,刘知远没有派一兵一卒相救,而是坐收渔翁之利。公元947年,刘知远听从了部将郭威的建议,在太原称帝。但他为了笼络军民之心,宣布用石敬瑭原来的年号,不用石重贵的开运年号,进入洛阳后,他才正式改了国号为汉,历史上称为后汉。

●郭威代北汉建周

郭威字文仲,邢州尧山(今河北隆尧)人,18岁从军。后晋末,曾协助刘知远建后汉,任枢密副使。刘知远做了11个月皇帝就死了,他的儿子刘承祐即位,史称后汉隐帝。郭威时任枢密使,负责征伐之事,并平定汉中、永兴、凤翔三镇叛乱。

隐帝随着年龄的增长,对约束他的杨邪、史弘肇、王章、郭威四位大臣产生不满情绪,便想除掉他们。李太后反对他这么做,刘承祐竟说:“国家大事,闺门里的妇人知道什么。”于是,隐帝将杨那、史弘肇、王章三位大臣杀死后,秘密派人到邺都杀害大将郭威,郭威被迫发动兵变,南下攻打汴京。不久,刘承祐被一起逃亡的宠臣郭久明杀死。郭威入城后,让李太后主持政事,另立刘赟为帝。

公元950年,郭威又率大军前去抗辽,行到澶州时,数千名将士鼓噪起来,将黄旗披在郭威身上,要拥戴郭威为皇帝,当时四周呼喊万岁的声音惊天动地。于是,郭威又率大军返回东京,后汉百官都出城迎接,并劝他登基为帝。郭威接受了他们的建议,自任监国。第二年正月,李太后无奈下诰书,授与郭威皇帝玉符,郭威即位(是为后周太祖),国号周,改元为广顺。后汉从此灭亡。

●周世宗柴荣改革

公元954年,郭威病逝,义子柴荣继位,是为周世宗。柴荣是郭威的内侄,其姑柴氏为郭威的圣穆皇后。柴荣幼时在郭威家住,为人谨厚,深得郭威喜爱,郭威收为义子。柴荣成人后气貌英伟,善骑射,性沉重寡言。公元950年,郭威出任邺都留守、天雄节度使,柴荣为天雄牙内都指挥使。同年底,郭威推翻后汉政权后,柴荣被任命为澶州刺史、检校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柴荣即位后,立卫国夫人符氏为皇后,改元显德。

柴荣继郭威为帝后,在军事、政治、经济上继续进行整顿,加强了封建中央集权。对内,柴荣命殿前都虞侯赵匡胤简选禁军,整顿军队;重用贤臣王朴;诏令抑佛;敕令立监采铜铸钱;颁发均田图;扩建开封外城。对外,柴荣亲征北汉;夺取后蜀秦(在今甘肃秦安北)、阶(在今甘肃武都)、凤(在今陕西)等州;南唐称臣,尽得南唐江北14州60县;北征辽国。公元959年,柴荣病逝,年仅39岁,其7岁幼子柴宗训即位。

周世宗柴荣在位6年,励精图治,兴修水利,革除陈俗陋规,减免苛捐杂税,整顿法制,裁汰冗兵冗将,重建军队,加强封建中央集权,又筹谋统一大业,是五代颇有作为的君主。

●政治不倒翁冯道

唐朝灭亡以后,中原地区相继出现了五个朝代,历史上称为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合起来称为五代。后梁和后周的君主是汉族人,后唐、后晋和后汉的君主是沙陀族人。这些朝代统治的年代都不长,合起来也不过54年。这期间皇权更迭,将相沉浮,但有个人像不倒翁一样,左右摇摆却始终屹立不倒,他就是历史上争议最多的宰相冯道。

冯道是瀛州景城(今河北沧州西)人,河东监军张承业非常欣赏他,就推荐给晋王李克用。冯道十分节俭,居住的军帐是用茅草搭成的,里面没有床席,每天只是睡在一捆稻草上。冯道每天与下人们一起吃饭,使用相同的餐具,没有一点儿造作的样子。

后唐明宗李嗣源在位的时候,44岁的冯道第一次当宰相。在冯道的倡议下,国子监校订了儒家经典《九经》,并组织刻工印刷,这是古代官府印书的开端。明宗病死,冯道又辅佐闵帝李从厚、末帝李从珂。末帝不信任冯道,命他出镇同州。在同州时,有个军吏在官衙门口骂冯道,冯道说“他肯定是醉了”,然后让军吏进来,为他醒酒并设宴招待,一直到了晚上也没有丝毫不决和怨言,不久还升了那人的官职。有一次,冯道请人为他讲解《道德经》,第一句就是“道可道,非常道”。当时规定宰相的名字是必须“避讳”的,也就是不能说“道”字,而要用其他说法来代替。那人战战兢兢地念道:“不敢说,可不敢说,非常不敢说。”冯道哈哈大笑,让他直言不讳即可。

有意思的是,每当冯道离开京城到外地去做官,那么这个朝代也就离灭亡不远了。后唐灭亡,冯道又在后晋做官。辽国入侵,后晋灭亡,冯道又投降了辽国,耶律德光拜他为太师。后来,刘知远建立后汉,冯道又回到中原,尽心辅佐刘知远。后汉灭亡,后周建立,冯道又在后周做官。真是一个“政治不倒翁”啊!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一个路过的璃月人 从斗罗开始的双料特工 御兽巡天 龙珠之我能看到战斗力 克苏鲁:请成为诡异之王 原神:我不是旅行者朝勤暮拙 看的见男孩的自我修养 我只想在DC世界过平静的日子 我在木叶练国术 捡了个女鬼俏媳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