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 患(1 / 1)

毛遂看到宋伯回来时,没等他开口解释便猜到了大概。他哎呀一声,狠狠一跺脚,远远地朝宋伯吼道:

“你怎么让他给跑了?!”

宋伯腿上受了伤,被人搀扶着一瘸一拐地进来。他因没有完成主人交代的事内心本就忐忑不已,如今见主人恼怒,不由地更加惶惧。毛遂话音刚落,他奋力挣脱旁人的搀扶,扑通一声伏在地上,连声谢罪。

毛遂却顾不得和宋伯搭话,转身即朝马厩奔去。就在刚才的一瞬间,他的脑子里闪过好几个李斯可能会去的地点。无论如何,他必须要在李斯采取实质行动前把他给揪出来!

事前他并不是没有想到李斯掉头返回邯郸的可能,只是他低估了李斯营救嬴政的决心。可恶!他明明那样推心置腹地劝诫过了!难道他与李斯十二年的交情,还敌不过李斯与那小子一月余的师生之情?

想到这里,毛遂攥紧拳头,手背上青筋暴起。

果然还是因为那小子是秦国宗室.......李斯已经打定主意要入秦了么?早知如此,当初就应该.......

毛遂猛地刹住了脚步。两只虎目瞪得犹如铜铃,闪烁着金属般的寒光。

应该怎样.......

多年前的记忆不期然地在脑中复苏。稷下学宫拥挤的下寮食舍中,他拿开用来占位的青铜剑,将自己吃过的空碗盘一个个叠起来,给晚来的舍友李斯腾出了一个吃饭的位置。那时候他们刚刚通过荀子的第二轮考验,还差最后一步就能如愿成为荀子的弟子。毛遂和李斯是一组搭档,当时他挺庆幸不必与李斯为敌。也许是过于放松了,他不小心当着李斯的面将真心话说了出来。

“其实为兄还颇为担心会与你为敌。不过这样看来的话,倒是没有什么可担心的了。”

他记得自己说完这句话之后,李斯隔着一摞儿碗碟眨了眨眼,露出了似笑非笑的神情。

“哦?毛兄的意思是斯很可怕吗?”少年清澈的嗓音里满是调侃的语气。

那一刻,毛遂恨不得咬掉自己的舌头。

“我那是承认你的实力。只有能力与我比肩的人才有资格成为我的搭档吧。我们俩搭档的话,难道不是天下无敌吗?”

他说的是实话,他从未想过有朝一日会用自己的佩剑指着朝夕相处的好友。所以当荀子的最后一个考验来临时,毛遂面对突然拔剑相向的李斯,脑子有一瞬间的空白。

人之性恶。我不杀人,不等于人不杀我。

毛遂浑身冰冷,寒意混杂着灼热的愤怒,随着沸腾的血液从身体的每一个毛孔蒸发出来。他盯着友人温润的面孔,惊觉自己从未看透身边这位同食同住五个多月的楚国人。他寒毛倒竖,既不相信眼前的一切,又在心底咬牙说道,若对方真要动手,自己也绝不留情!

之后的事情发展,证明毛遂不过是虚惊一场。毛遂记得自己在儒家石室中仰头大笑,心里别提多痛快。然而事隔十二年,已经身为赵国上卿的毛遂再度想起往事,却没有了当初那份爽快的心情。

毛遂紧蹙眉头,想要甩掉什么厌恶的东西似地使劲摇了摇头,阻止自己继续想下去。他来到马厩径直牵出墨枭,正要跨马而出的时候,家宰匆匆忙忙地赶了过来。

“主人!平原君请您速去相府。”

毛遂心里一沉,料定必与赵姬母子有关。他扯动缰绳,脚后跟在马腹上轻轻一踢,驱使着骏马往外而去。

当他一路疾驰来到平原府,发现已经有一名贵客早他一步到了,那人正是信陵君魏无忌。毛遂踏入鹿鸣堂时,平原君正和信陵君小声说着什么。两人见毛遂进来,都不约而同地望向他。毛遂总觉得两人的目光带着某种深意,仿佛冰层下的暗流涌动,使他感到很不舒服。不过他没有表现出来,像平常那样朝两人行了礼,沉默着坐到了下首。

毛遂曾是平原君的门客,与平原君的关系也比其他同僚要来得密切。因此他坐下后也懒得再说那些客套话,而是径直问道:

“平原君何事相召?”

平原君面色凝重,他最近似乎只剩下这种表情了。在毛遂的注视下,他拿起坐席边的一封简牍递了过去。

“毛卿先看看上面的内容吧。”

毛遂迅速将文字扫了一遍,同时因巨大的震惊而瞪圆了双眼。原来那上面禀报了秦王赢稷驾崩,以及秦廷欲迎回异人留在邯郸的妻儿。

“这是咸阳间者先行发回的密信。估计秦国使节将在明日清晨抵达邯郸。一旦文书递交到王上手中,恐赵姬一事有变。”平原君定定地注视着毛遂,将他的担忧说了出来。

“平原君认为,王上会下令释放赵姬母子?”毛遂问道。

平原君沉默着,仅以极小的幅度点了点头。此时,旁边的信陵君开口了。

“赵王恐惧秦国的报复,想必会按照秦国的要求将赵姬母子送回。”

毛遂将双手拢入袖子,眼中跳跃着危险的火花。

“昔日吴王夫差将越王勾践放回国,勾践不忘在吴国为奴时的屈辱,卧薪尝胆十年,终于灭吴复仇。可见做事若不斩草除根,必定后患无穷。嬴政在邯郸出生长大,赵姬带着他过了几年东躲西藏的日子。这对母子在邯郸吃过不少苦,嬴政能轻易忘记么?何况他们现在又被平原君关入大牢,屈辱更甚从前。嬴政是异人的嫡长子,日后若为秦王,一定会对赵国大加报复。大概就是因为这个缘故,方士才会向平原君暗示嬴政是赵国最大的威胁。毛遂斗胆建议,既然王上已经下令将二人秘密处死,不如一做到底,绝不能放虎归山!”

平原君闻言,露出犹豫的神色。他叹了一口气,有些为难地说道:

“本君与毛卿想法一致。然而燕国正伺机攻打赵国,若赵国不交出嬴政,一旦赵燕开战,恐秦国背后偷袭。”

毛遂不以为意地挑了挑眉,咧嘴笑了起来。相比平原君的愁眉苦脸,毛遂似乎根本没把平原君担忧之事当作一个棘手的难题。

“燕国之所以攻打赵国,是因为燕相栗腹极力劝说燕王的缘故。而栗腹之所以要攻打赵国,是因为想得到赵姬。如果赵姬死了,栗腹便失去了攻打的理由。就遂所知,栗腹从来不是一个醉心于军功的人物。此人贪财好色,我们只需要在赵姬死后,遣人携带重金入燕贿赂栗腹,他自然会打消攻赵的念头。至于秦国,正逢国君新丧,新君绝不会在丧期发兵。”说到这里,毛遂侧目看向信陵君,“平原君和信陵君皆是天下知名的贤公子,有号召诸侯的能力。借信陵君之力,六国再起合纵亦非难事。只要燕赵不起冲突,我国加强对秦国的防备,秦国鉴于之前邯郸之战失败的教训,亦不会因为区区一个质子而对赵国发难。”

平原君闻言,稍稍舒展了眉头,微微颔首。倒是信陵君摇了摇头,提出了质疑。

“燕王认为赵国国力衰弱有机可乘,他轻易被栗腹说服攻赵,说明本身即贪图赵国的土地。即使栗腹打消了攻赵的念头,燕王也未必会收回成命。如今燕国大军汇集,正如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若燕王执意攻赵......”

“这也不难。”毛遂身体前倾,语气颇为自信,“我们秘密处决赵姬母子,对外宣称二人失踪。秦国必遣使责赵。到时平原君可向秦使透露,燕相出使赵国时是如何觊觎赵姬美色。昌国君乐间送来的人证尚在乐乘将军府中,平原君再将此人送到咸阳,让对方在秦王面前好好描述一番燕相是如何为了一己之私,欲起全国之兵夺取一妇人的。如此一来,秦国必怀疑赵姬母子的失踪与燕相有关。只要秦燕两国局势紧张,燕王防范秦王还来不及,哪里还敢出兵攻赵?”

“不愧是毛卿,好一个嫁祸之计!”平原君拊掌叹道,“只是本君担心,一旦王上收到秦国的文书,会对赵姬母子的处决犹豫不决。”

毛遂眯起眼睛。他想到李斯此时应该在为营救嬴政而奔走,他既然没有来找平原君,极有可能去了建信君府。无论如何,为了赵国存亡他绝不能让李斯将嬴政救走。

他蹙起眉峰,眸光坚定,像是下定了某种决心。

“唯有趁秦国使节尚未到达邯郸,现在立刻前往大牢杀掉赵姬母子。”毛遂加重语气一个字一个字缓缓说道,低沉的嗓音透着武人特有的杀伐果断,“还请平原君将这个任务交给毛遂。”

平原君微微一愣,眉间凝上了一层厚厚的冰霜,目光直直落到毛遂的眼底。

“毛卿可想清楚了?私杀囚犯是重罪,何况毛卿杀的是秦国王孙。事后王上为了向秦国有个交代,恐怕不会轻饶你。”

毛遂闻言,立刻从坐席上起身。他伸手取下腰间佩挂的断水剑,双手托剑过头,单膝跪了下来。

“六年前毛遂为国请死一战,今日初心不改,愿持宝剑为国除患。”

一句话将在场的三人都带回了那场惨烈悲壮的围城之战。尤其是平原君,听闻此言更是思绪翻涌,难以平静。那日他站在三千门客面前,亲手将自己的断水剑赐给毛遂的情景历历在目。他又想起李谈,那位和毛遂一起请为死士的青年。国士以身报国,他能补偿的不过是将李谈之父封为李侯罢了。

平原君眼中含泪,上前搀扶起了毛遂。

“毛卿果真乃忠义之士!昔日毛卿文定赵楚联盟,武退秦军三十里,雄姿英发,豪气干云。今日见君之壮心,不减当年!”他顿了顿,目光闪烁,“毛卿且放心去吧。若有万一,卿之母亲妻儿,本君会好生照顾。”

毛遂身体一僵,仿佛万箭穿心般痛苦地阖上双眼。他毛遂能做到不负国,却做不到不负家。抛家弃子、为国纾难,也许这就是身为赵国人的宿命?长平的硝烟早已散去,而活着的赵人不得不背负起长平四十五万将士的血海深仇。恍惚间,他的耳边响起邯郸城外的撕杀声,他看到无数壮士在他的面前倒下,鲜血染红了赵国的土地。他又想起自己站在城楼之上,目送着赵括白马银甲,率领赳赳龙虎军踏出邯郸城的城门。

“等我归来再请毛兄到这翠玉楼里,叫上李斯,三人喝个痛快!”马服君最后一句话如犹在耳。

毛遂猛地睁开眼睛,眸光一冷,敛去了所有情绪。

他不愿再耽搁分毫,和平原君简单交谈几句之后便揖首告辞。毛遂退后几步刚要转身离去,不料信陵君叫住了他。他回头看去,不期然地瞥见信陵君正与平原君交换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刚踏入这间屋子时的不适感卷土重来,毛遂压抑着焦躁的情绪问道:

“信陵君还有什么事要交代么?”

说实话,他只希望信陵君说一些无关紧要的客套话。然而事与愿违,信陵君的样子犹如上门告知讣告的使者,浑身散发着沉痛的气息。他欲言又止的样子既给人一种小心翼翼的感觉,又让人觉得暧昧不清意有所指。这无一不挑战着毛遂的忍耐极限。就在毛遂压抑不住,想要开口再问一遍的时候,信陵君终于打破了沉默。

“毛卿知道长平之战,赵国战败的原因么?”

毛遂神情一凛,不知信陵君为何在这个关键时刻提到长平之战。他朝信陵君投去质问的目光。

长平之败,难道不是因为白起......

信陵君仿佛知道毛遂在想什么,他点了点头,随即又摇头。

“诚然是武安君之计,然而真相绝非外界所传的佯作败退、诱敌深入,而是在情势极为不利的情况下将计就计,反其道而行之。”信陵君神情严肃,眉间隐约现出一个浅淡的川字,“毛遂曾在稷下求学,应该认识荀卿的另一位弟子,韩国公子韩非吧?”

“!”

仿佛有什么东西在耳边炸开。毛遂缓缓吐出一口浊气,彻底转过身正视信陵君,灼热的目光几乎要在信陵君身上烧出两个洞来。

“还请信陵君告以实情。”

===========================================================

急促的脚步声渐渐远去,直到它完全消失之后,平原君才把目光从室外移回,落到安坐于席的另一个人身上。

“若非无忌贤弟,为兄恐怕至今还不知长平之战的真相。”他的声音有一丝怅然和悲戚。

“全赖门客之力,多掌握了一些情报罢了。”

信陵君这句话绝不是谦虚。他还在魏国时,有次陪魏王博戏,北部边境传来消息,言赵军进犯。魏王忧惧,信陵君宽慰说,那不过是赵王田猎罢了。后来传回的最新消息果然如信陵君所言。原来信陵君有一位门客暗中掌握了赵王的情报,但凡赵王有什么动静,信陵君都能事先知道。

诸如此类的事情不一而足,以至于魏王都颇有些忌惮他这位年纪最小的王弟。

此时,平原君听到信陵君那句语气淡然的话,无言地扯了扯嘴角。他赵胜门下亦有数千门客,单论数量与魏无忌不相伯仲。若论质量.......哎,不提也罢。

另一边,信陵君亦陷入了自己的思绪。自客居邯郸以来他最为信赖的心腹朱亥,于四年前毫无征兆地突然消失了。事后他派了无数门客调查寻找,最后竟发现朱亥的背后隐藏着一个意想不到的人物——韩国公子非。

信陵君熟悉各国宗室,此前对公子非的印象却极为有限。他原本只知公子非乃口吃之人,因其母出身卑微,公子非自小在韩宫备受冷落,极少在国家典礼中露面。这位默默无闻的公子长到十七岁时,出人意料地成为了大儒荀卿的弟子。四年前,公子非获得出师资格返回韩国。恰好在他离开稷下的前一个月,信陵君的近侍朱亥悄无声息地离开了邯郸。

就在信陵君担忧朱亥是不是出了什么事时,一名刚来不久的韩国门客告知信陵君,他觉得朱亥的相貌像极了韩国公子非的某位仗身。

信陵君听罢只是笑了笑,全当是偶然。待派往各地的门客们传回进一步暗查的结果后,信陵君在炎炎夏日出了一身冷汗。

回想与朱亥结识的种种,信陵君呆坐原地,良久不语。他自认为礼贤下士虚怀纳谏,对朱亥信任有加,几乎言听计从。竟不料自己在不知不觉中,成了韩非手中的提线人偶。

也许连侯赢和如姬也与韩非......可惜二人均已自杀,可说是彻底地死无对证了。

信陵君每思及此,常脊背发凉,汗毛倒竖。

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丑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作者注1)。

韩非出于荀子门下,亦非人也?

可怕,实在可怕!信陵君虽未亲眼见过公子非,但他越是了解此人的过往便越觉得此人是至寒至冷的存在,毫无人类该有的温度和感情。只要有必要,世间万物都可当作他的棋子。

“无忌贤弟不是说,公子非先助秦,后助赵,实则存韩么?他长年立于暗处默默无语,却将各国玩弄于股掌之上。可见此人心机深不可测,可怕之极!”

平原君的声音乍然在鹿鸣堂中响起。信陵君终于回过神来,下意识地看向说话人。

“公子非回国后依然不受韩王重用,空有一身才学而不得用,犹如和氏抱璞泣血。若是哪一天他弃韩奔秦,秦国岂不是如虎添翼,到时赵魏两国就危险了。”平原君紧锁眉头,继续说道。

信陵君几乎在最后一个音节落地的同时做出了回应。

“胜兄过虑了,即使韩王终生不用公子非,公子非亦绝不会入秦。”

“贤弟为何如此确定?”

信陵君的目光轻飘飘地扫过面前的男人,淡淡说道:

“魏王不用无忌,无忌会因此而入秦么?赵王不用胜兄,胜兄会因此而入秦么?若你我皆不会入秦,那么公子非亦不会入秦。因为他和你我一样,生于公室,家国一体,责任重大。比不得平民百姓,悠悠然游走于四方。”

平原君闻言哼笑一声,带着少许自嘲的意味。

“那么咱们来说一说平民李斯。李斯似乎没有回齐国,如果他是转头回邯郸了......贤弟认为,毛遂不巧遇到李斯的话,还杀得了嬴政吗?”

“那就要看当事人为国除患的决心了。”

接下来,鹿鸣堂陷入长久的沉默中。不知从哪里飞来一只乌鹊,落在室外的公孙树上,呀呀叫个不停。

室内的二人不约而同地抬头往廊外看去。

秋日晴空万里,不见一丝阴霾。

注1:出自《孟子·公孙丑上》。意为“没有同情心,不是人;没有羞耻心,不是人;没有谦让心,不是人;没有是非心,不是人。”孟子在这一篇章中阐述人性本善,与荀子主张的的人性本恶相对。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这个历史聊天群有亿点怪 二道贩子的逆袭 我居然是刘备 三国之扬帆起航 汉末边将 皇叔谈恋爱先打钱 大明乱游记 山河故宋黑心小海狸 我相公是真的很腻害 重生三国之天朝威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