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问题:后宫美女多如繁星,为何王昭君不幸被选中?
事实上,这个问题不难回答。≧≥≧八一中文w≤w≤w﹤.<8≤1﹤z≦w≦.com《后汉书·南匈奴传》这样记载“时呼韩邪来朝,帝敕以宫女五人以赐之。昭君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翻译过来就是:当时,呼韩邪单于来长安求婚,皇帝赐他五个宫女。而王昭君因入宫多年,皇帝没给机会面见,心中积满悲怨,于是一怒之下,主动请求出嫁匈奴…
如此看来,王昭君之所以要出塞,是赌气而行,与画师毛延寿无关。然而,这里就要涉及到第二个问题:王昭君主动出嫁匈奴,跟毛延寿的死有关吗?
我认为此两者有很大关系。众所周知:中国历史,向来都有替皇权开脱,美化政治的毛病。这最明显的特点,就是从夏朝以来,昏君沉溺美色、误国殃民,往往到了士大夫那里,就成了红颜误国。基于这个替君王开罪的光荣悠久的传统思维,我认为:后人将皇帝误将美女王昭君送给呼韩邪单于的罪过,推到毛延寿身上,事实上就是编辑一个毛延寿索贿的故事,替皇帝开脱!
第三个问题,王昭君出塞,汉匈之间五十年无战事,替国家立下了汗马功劳,是这样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一两句话很难说清楚。的确,王昭君出塞,汉匈无事数十年,这其中有一部分是王昭君的功劳。但是她那份功劳,被文学作品无尽地夸大了!为何其他那么多的和亲大汉公主都没有留名千古,偏偏只有王昭君创造了一个个美丽的传说呢?
归根到底,是王昭君碰上了好时代!先,王昭美的确长得很美,美得惊动了汉朝皇帝,心里仿佛受了千般委屈,不得不忍气吞声。所以她能被呼韩邪父子吹捧。最重要的是:王昭君背后倚仗着家厚雄厚,实力强势的汉朝娘家!难道不是吗?呼韩邪为什么主动上门求婚?那是因他心里怕。怕啥时候不小心得罪汉朝,且还可能连汉朝皇帝都不知道怎么回事,汉朝驻边大将就让他变为郅支单于第二。所以为讨好汉朝,向汉朝表诚心,为防不测,他必须表态愿意做个好女婿…
现在,呼韩邪本也就想当个安份的女婿,没想到汉朝如此厚道,竟把第一美女王昭君送给他。为报答汉朝的浩荡皇恩,回国后的呼韩邪单于马上写了一封书“请中央政府把边境驻军都撤了吧,让战士们回家种田,守边的任务就交给我呼韩邪!我们匈奴人愿世世代代替汉朝守边。汉匈友谊,万古长青”
汉廷就此事开会讨论。几乎所有人都同意呼韩邪单于表忠心的做法。只有一个叫侯应的郎中提出了异议。侯应给汉元帝刘奭的上书洋洋洒洒,列出了十条反对理由。最终说的刘奭幡然醒悟。
刘奭派车骑将军许嘉去传自己的口谕,向呼韩邪解释:单于的厚意,我们皇帝心领了。不过,汉朝的边防军还是不能撤掉。请单于不要多心,这主要不是用来防匈奴,而是防中原那些流氓突然越境出去,骚扰你们…呼韩邪单于一听,明白了。
故事的结局很老套,不久,呼韩邪单于封王昭君为宁胡阏氏,两人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后来又有了爱情的结晶,王昭君替呼韩邪王生下一子伊屠智牙师,封为右日逐王。
呼韩邪单于是幸福了,可就苦了王昭君。两年后,呼韩邪单于死了,按匈奴习俗,王昭君不得不又嫁给呼韩邪单于的长子复株累若鞮单于,又生下了两个女儿女。美丽而忧伤的王昭君,就像压在天平上的一根稻草,保持着两边砝码的平衡——她让汉匈近六十年和平无事!
烟花般的女子,消沉了美丽的青春;枯黄的薄纸上,只留下惊艳的目光与无穷的歌咏。以卑微之身,撑住了汉朝盛世徐徐落下的帷幕,纵使花容尽去,葬身他乡,那又何妨?因北风狂乱中,传说已化为不老的传奇…
一个偶然的政治事件,改变了一位绝世美人的命运!千年以来,诸多文豪留下无数诗词歌赋,都在替王昭君鸣不平。然而柏杨先生却一语道破天机:王昭君之所以主动出塞,是因他彻底看透了宫廷命运,所以伺机挣扎出笼。正因她那成功一搏,不仅挽救了自己,且也创造了千古不朽之传奇…
所以王昭君若地下有知,他应感谢国家、感谢刘奭、感谢呼韩邪单于。感谢刘奭放了她,感谢呼韩邪单于深深眷恋着她,让心中的怨与爱永远不朽,绝不泯灭…
当年,是左伊秩訾向呼韩邪单于建议降汉,才得到了今天这般安定的局面。但此后左伊秩訾自恃有功,不免骄纵,引起呼韩邪单于不满。左伊秩訾害怕惹祸,就率领自己部下千余人降汉,被封为关内侯,食邑三百户,佩其王印绶。这次呼韩邪单于来朝,与左伊秩訾相见。邀请他一起回匈奴大草原。但被左伊秩訾拒绝。
1月,19岁的皇太子刘骜行冠礼。赐列侯嗣子五大夫爵位。天下为父后者一级爵位。
2月,御史大夫繁延寿去世。朝臣多推荐冯奉世之子、冯昭仪之兄、大鸿胪冯野王继任。但石显却与冯家父子有怨。当年,石显曾想攀附冯家,在刘奭面前极力推荐冯野王之弟、谒者冯逡,说可以做侍中。结果刘奭召见冯逡,冯逡极言石显专权误国,刘奭不禁恼怒,将其斥出,同时将冯逡降为郎官。石显闻知,当然快意,但与冯氏从此有仇。此次当然要力阻冯野王成为三公之一的御史大夫。
石显便对刘奭这样说“现在九卿之中,的确无人能胜过冯野王。但冯野王可是冯昭仪的亲哥哥啊!臣恐后世之人会说陛下偏私,专用后宫亲属呢”就这样打消了刘奭的念头。3月,太子少傅张谭被任命为御史大夫。
3月,著名循吏、南阳、河南二郡太守、被百姓亲切称为“召父”的召信臣被任命为少府。
3月14日,汉元帝刘奭下诏:恢复汉惠帝的寝庙园、汉文帝之母薄太后、汉昭帝之妻上官皇后的寝园。
斩杀郅支单于,有人欢喜,有人却不是滋味。至少有两个人就提不起劲来:其中一个是宫中红人石显,另一个则是丞相匡衡。
匡衡跟陈汤较上劲,事实上双方也没听说有什么过节,问题出在另一个人身上:陈汤的上司甘延寿!
事情是这样的:甘延寿出征讨伐郅支单于前,宫中有个实权人物将他看中,仿佛料定他是潜力股,主动跑上门来要给他说亲:我把我家姐姐嫁给你,咱俩做个亲家,您说中不?然而甘延寿两话不说,直接吼出一句:不行!
一下子,那人脸就黑了,只好灰溜溜地走了。亲家没做成,竟做成了仇家!甘延寿实在牛!普天之下无人敢得罪的人,他竟眼不眨心不跳,顶天立地,气势昂扬地把人家给得罪了。甘延寿得罪的那个人,正是汉元帝刘奭身边最红的人——中书令、大太监石显!
可石显要修理甘延寿,关匡衡什么事呢?回答是:这事关系大着呢!
匡衡是怎么爬上来的?是大司马史高提拔的。当初,大司马史高被萧望之压得动弹不得,只好求助石显,终于把萧望之集团搞掉。尽管说史高现在已死了,但他的集团还在,他的继任者还得继续与石显合作。事实上,你不合作也得合作。石显既能搞死萧望之,搞死几个声望远不如萧望之的人,那还不是小事一桩?终于看出来了吧:是石显想整甘延寿,于是就让丞相匡衡一起配合他!配合得好,则前途光明;配合不好,连你一起收拾!所以说,匡衡做小人,是被逼的。在匡衡无比幽深的内心远处,谁也不知道:他对石显埋藏着一种什么样的怨火!
石显和匡衡怎么整甘延寿,心中早已有底。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否定甘延寿的战功!而要否定甘延寿,只好连带陈汤也一起否定了!可甘延寿和陈汤的战功,是摆得上桌面的呀,怎么石显和匡衡想否定就能否定呢?事实上对丞相匡衡来说,这事一点也不难!
具体怎么说,怎么做,石显只能看着。因他是中书令,当时的中书令只能管宫中之事。关于甘延寿和陈汤的功绩怎么评定,得由管政事的外朝丞相匡衡来操作。匡衡和御史大夫讨论了一下,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做为突破口,一棍子将甘延寿和陈汤搞死!
先,甘、陈两人出征前曾假传圣旨,这是大罪;其次,陈汤很贪财,逛了一回西域,把西域各国的珠宝全部掠夺一空,违反了军纪,这同样是大罪。两件加起来,就算不杀头,也得蹲一辈子的黑狱!
当郅支单于的人头被送回来时,皇帝刘奭说要在长安城头悬挂十天。那时匡衡就十分反对。很明显:一旦把郅支的人头挂出来,就等于承认陈汤有功,自己下步棋就难走了。但刘奭活了大半生,从没见过那么大的好事,谁也拦不住他,还是把郅支单于的死人头挂出来了…
看得出,刘奭对甘延寿、陈汤,心里充满着怎样的一种情感啊!一想到这,匡衡的眼皮就开始跳。他必须在甘延寿、陈汤的部队回到长安之前,将二人的罪状罗列确立下来!否则等到他们回来,大家都急着庆功,这整人的计划也就黄了…
于是,匡衡命令司隶校尉:通知沿途的地方政府,逮捕甘延寿、陈汤的部下,严加审问,编辑罪状…一开始,陈汤还十分纳闷。自汉朝开国以来,从没见过对外开战胜利归来时,有如此被修理一说。陈汤想想,突然拍脑袋叫了一声:哦,有人眼红了!
要解开这个死结,只有请皇帝亲自出面了。于是陈汤急修书一封,送往长安。陈汤写得很短,却很有威力。概括起来就是:臣陈汤与部将与敌作战于西域,奋不顾身,终于斩下郅支单于的人头。可为什么我们在回来路上,不见地方政府效迎,还要喝倒彩,乱抓部将,拷打审问,这到底是什么道理?
急书马上送到皇帝手上,刘奭一看:咦,有这等奇怪的事?于是马上给沿途地方政府下了一道死命令:必须立即释放所有逮捕人员,同时为胜利之师举行盛宴…这已是第二次了。刘奭就这样把石显、匡衡的整人计划搞砸了!
于是,陈汤和甘延寿的部队顺利返还长安。接下来刘奭要做的,就是给他们评定功绩,以便封爵。如不出意外,他俩肯定要封侯;至于封多少户侯,还得开会讨论…
一听说刘奭要给陈汤和甘延寿封侯,石显先就急了!他是真急!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事业值得我们去奋斗一生。有一种事业,穷石显一生奋斗,仍然玩得不亦乐乎。那是什么样的一项事业,值得石显乐此不疲?事实上,那不是别的,就是整人!
石显是以整人家的,他必须将此事业做大做强、做精做美。然而没想到在整甘延寿这事上,他真碰到对手了。而这个对手不是别人,正是汉元帝刘奭!
一直以来,石显都把刘奭当傻子来忽悠,怎么突然在对甘延寿和陈汤事件上,刘奭的脑袋像开窍似的,变得与从前不一样了?不过,既已将整人当成了毕生奋斗的事业。做事业嘛,可以输掉别的,就是不能输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