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先休息会儿,妈去把猪喂了!”赵素珍道。
许桦点头答应。
只见母亲提着塑料桶,用压井压了半桶水,再倒进半袋猪饲料,用手在里面搅拌,变成糊糊状。
她提着桶来到猪圈旁。
两只猪饿了一天,闻到香味,顿时人立而起,仰着圆圆的鼻子,迫不及待的直哼哼。
母亲拿着葫芦瓢,把猪饲料挖进猪槽里,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
之后收花生、收衣服、搬柴火,准备烧火做饭。
“妈,我烧吧!”
“行!”
灶台是父亲垒的,砖石糊上泥巴,上面烧火,下面落灰,冬天的时候可以把红薯埋进去烤着吃。
做饭的锅很大,半圆形的大铁锅,架在灶台上,黑黝黝的泛着光泽。
“晚饭想吃什么?”赵素珍系上围裙问。
“妈做的,我都爱吃!”许桦回答。
“就你嘴甜!”
赵素珍被逗笑了,对儿子道:“今天给你做蒸蛋吃!”
先刷锅倒水,淘米蒸馒头,然后拿出一个空瓷碗,打两个鸡蛋进去,加入盐跟葱花,放在篦子上蒸。
忙完这些,母亲去切番茄黄瓜,做凉拌黄瓜吃。
夕阳西下,日渐黄昏。
厨房内的光芒格外暖人,白色的水蒸气向上弥漫。
父亲许守河回来了。
村里电工并不需要坐班,平日里很清闲,但每到月底收电费,就需要一家一户上门收取,有的家里没人,还要到处找,非常忙碌辛苦。
许桦望着父亲,比记忆中要年轻,他身材不算高大,但给人一种安心宽厚的感觉。
“怎么样?好了吗?”许守河伸手摸他额头。
“好了!四海叔给开了药,说吃完就没事了!”许桦笑着说。
父亲松了口气:“那就好!这次多亏你四海叔,下次见了可得好好谢谢!”
母亲这时走过来,把馒头筐摔在桌子上,冷着脸道:“回来的时候遇见你爹了,我说了欠钱的事,他提都不提,只说麦收了让我们自己还,敢情咱家的钱不是他开口借的?都是些什么人啊!”
父亲神色尴尬:“我会再问的!”
“指望着你,黄花菜都凉了!”
父亲被母亲数落,一句话也不还嘴,只是憨厚的笑着。
许桦看到这一幕,也不禁笑了起来。
哪怕生活再苦、再艰难,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就是欢乐圆满的。
上一世,父亲在维修电路时,意外触电身亡,母亲独自一人抚养他长大,因为劳累患上重病,最终也撒手人寰
他成了没有家的孤儿,一个人在外流浪,那种孤独感是最难捱的。
父亲洗手帮忙端饭,母亲冷着脸不理他,估计还要等几天才消气。
晚饭摆好了。
主食是馒头,菜是自家做的豆瓣酱,还有一小盆番茄黄瓜。
那碗黄橙橙的蒸蛋,放在了许桦身前,上面浇了几滴香油,散发着诱人香气。
许桦给父母一人挖了一勺,然后才埋头吃饭。
饭菜虽然简陋,但他吃的很香。
一夜无话。
第二天早上,吃过早饭,父亲骑车送他去上学。
他在乡里上初中,距离家比较远,平日都住在学校,只有放假才回来。
父亲骑得是凤凰牌自行车,还是当初娶母亲时买的嫁妆。
他骑得很稳当,许桦坐在后面,感受着地面在脚尖飞快略过。
沿途遇到村民,纷纷跟他打招呼。
“守河,去哪啊?”
“送孩子上学!”
“家里灯坏了,啥时候过来看看?”
“五叔,回来我就过去!”
父亲脾气很好,村里谁家电路有问题,喊一声就会过去帮忙,所以在村里人缘很好。
车子驶过崎岖的小路,来到乡镇公路上。
到了这里就好走很多,偶尔有汽车驶过,但大部分还是自行车。
越往前走越是热闹,今天恰逢市集,马路边摆着各种摊贩。
衣服鞋子、瓜子零食、玩具风筝、日用品等……人群拥挤,热闹喧嚣。
穿过市集,再往前走不远,就到程桥乡中学了。
许桦跳下自行车,道:“爸,我自己进去就行,您不用送了!”
“行,那我回去了!”
“路上小心!”
“嗯,有事给家打电话!”
许守河掉转过头,骑上自行车,重新返回村里。
许桦目送他离开,转身走进学校。
程桥乡中学。
整个乡唯一的一所中学,破旧掉漆的绿色大门,里面是一片黄土广场,光秃秃的没有一棵树,风一吹便扬起大片尘土。
大门的正前方,伫立着一栋三层小楼,是学校唯一的教学楼。
上面挂着‘教书育人,博学明理’八个字。
整个乡都知道,这里是差生聚集地。
周围乡镇,但凡家里有条件的,都会把孩子送去城镇学校,那里条件跟资源是这里的无数倍,学习环境也是天差地别。
这所58年就建立起来的学校,就像它此时衰败破旧的样子,丢在角落里无人问津。
初二年级五班。
许桦循着记忆,来到自己教室。
语文老师正在讲课,台下一半学生在睡觉,另一半也心不在焉,还有四五个空位,应该是逃学出去玩了。
“报告!”许桦喊了一声。
语文老师看他,不耐烦的挥手,连话都懒得问。
许桦扫了眼教室,来到第五排左边。
“许桦,你干嘛去了?”
已经记不得名字的同桌,趴在桌子上问他,许桦回答道:“生病,回家休息!”
“带什么吃的没?我快要饿死了!”
“没有!”
“切!”
同桌翻了个白眼,趴在桌子上继续睡觉。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语文老师自顾念着课文,应付着课堂的差事,也不去管下面学生是什么样子。
许桦找出课本,翻开书页。
他发现除了首页签名外,其他地方都是新的,还有几幅抽象的动漫画作。
许桦无奈笑了下。
按照原本的轨迹,他整个初中就是这么混过去的。
到了中考时,总分760,他只考了三百多分,勉强达到最低录取分数线,但没有学校收,最后是家里拿钱补得分数,才进入县城高中。
高中环境好一些,他也开始学习,但因为基础很差,第一年高考没考上。
复读一年,第二年勉强考上大专,可以说是一塌糊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