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小豆丁学了一会儿包粽子,就发现实际上这看似简单的事情还是有一点点难度的。尤其是年龄更小的苏雪雁,手的握力和手指的长度都限制了她抓握的程度,包粽子更容易松散开来。
而苏玄鹤虽然握力是足够,但是他并没有掌握包粽子的诀窍,即便最开始粽子包得像模像样,但是慢慢就会漏出来里面白色糯米,其实就是没有窝出来那个“折角”。
在分别折裂开三片和四片粽叶之后,虽然苏青鸾没有说什么,不过一向勤俭的杨氏却受不住了,把两个小家伙往灶房外面赶:“虽然粽叶不是那么金贵的东西,不过也禁不住你们当玩具玩儿吧!”
苏青鸾失笑,把惨遭弟弟和妹妹“蹂躏”的粽叶放在靠近外面的位置,“这不过是裂开了两条缝,其实还可以用,只不过需要和一片好一点的完整粽叶相互配合而已。”
杨氏把切好的野菜下入稀饭里面搅和,回头笑道:“之前你这丫头还说要给弟弟妹妹养成好的习惯,不能太过于娇惯他们,我看数来数去,最能娇惯他们的就数你这个当阿姐的。”
只要苏玄鹤还有苏雪雁想要去做什么,苏青鸾有空会自己带着他们去做,没有空也要想办法,而且像是今天这样两个孩子在灶房捣乱,苏青鸾也几乎不会生气。
苏青鸾笑着摇摇头:“他们这么大的时候正是什么都想要做一做的年纪,既然咱们家有这么些条件,不怕弄坏这么一点粽叶,让他们学着动动手总没有什么坏处。”
之前家里面包饺子或者包包子的时候,这两个小家伙若是看着好奇,想要动手,苏青鸾也会弄出两块面团给他们,教给他们怎么擀面皮,怎样包饺子,包包子。
当然,这两个小家伙包出来的成果肯定是各种“充满想象力艺术”,苏青鸾干脆把他们两人的“艺术作品”单独放在一层,蒸出来之后不管是面塌了或者是馅儿流出来了,都给他们自己吃。
原本杨氏是想要自己接收这些“残次品”的,不过在苏青鸾看来,自己做出来的东西,即便是不那么好看,吃起来也是香喷喷的。
更何况,和面还有和馅儿都是苏青鸾做的,有了这两步打基础,不管弟弟还有妹妹的包子饺子做得如何奇形怪状,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味道方面不会差到很离谱。
果不其然,当时两个小家伙看到自己的“成品”,一点儿都没嫌弃地吃了个精光,甚至比平时杨氏或者苏青鸾做的时候吃的还要多一些呢。
不过归根结底,包饺子或者包包子的面皮具有延展性,即便是“露馅儿”了,随便也能找补回去。但是粽叶却完全不一样,没有弹性和延展性不说,稍微弄不好整张粽叶都会开裂,相对而言比包包子还有包饺子难度大了很多,所以两个小家伙总是失败。
一次两次的失败还能用兴致遮掩过去,长久下来,两个小家伙的“兴致”就被磨灭得差不多了。所以杨氏一赶他们,他们就乖乖出去了,没有太多留恋的心思。
苏青鸾笑着摇摇头,继续手里面的活计,很快,三十只可以放满一整锅的粽子包完了。
这三十只是甜口粽子,苏青鸾接下来要包咸口粽子。考虑到花溪村平素粽子的口味都是甜口,以前也都是沾了白糖或者空口什么都不沾,只在糯米里面放入一颗大枣,所以苏青鸾咸口粽子准备的比较少。
即便她是咸党,她也明白,对于食物味道的惯性还是能够在短时间内起到决定性作用的,今年可以当做“咸粽子”试吃的一年,不过绝对不能做得太多。
毕竟这种新口味,无论如何,接受也要一定的时间。更何况,咸粽子里面加入了咸蛋黄和咸肉,这些相对而言都是更容易腐败的东西,所以更需要在这种没有任何保险措施的年代尽快吃完。
所以苏青鸾很谨慎,蛋黄咸肉粽子只包了不到二十个,而且还是严格计算了各家送粽子的数量之后,才决定的数量。
把两锅粽子都包完了之后,杨氏那边招呼她吃完饭。
“阿娘,我把这粽子都煮上,再去吃饭!”苏青鸾把粽子整齐码放在两个平素用来煮汤的大锅中,小心地放在灶台上——灶台里面的火还没有熄灭,是苏青鸾方才刻意让杨氏不要熄火的。
杨氏听到苏青鸾的声音,把碗筷都摆好了,走到灶房这边:“诶唷,你那个粽子早一会儿晚一会儿又如何?反正待会儿只要一两个时辰……”看到灶房里面的动静,杨氏愣了愣,“你在锅里面放的是什么?石头?”
杨氏好奇地走过去看了看:“诶,这不是我冬天渍酸菜的时候的压缸石吗?”杨氏说着忍不住凑过去闻了闻。
苏青鸾失笑:“阿娘您放心,我都洗刷过很多遍了,不会有什么诡异的味道的。”这几块压缸石是苏青鸾请苏广福特意搬来的,不仅是形状规整扁平,而且表面十分光滑,是经过常年河水冲刷的那种光滑。
这样的石头表面上没有细小的沙土或者尖锐的棱角,无论是作为压缸石或者是现在煮粽子压在上面的石头,都十分不错,当时苏青鸾为了找到符合心意的石头,可算是花了好久的功夫呢。
“这石头我看你之前也用过,说是煮东西会更加软烂。”杨氏想到之前那个凉拌肚丝,的确是口感劲道,但是却没有平素那种吃一口半边牙齿都要废了的感觉。
苏青鸾点点头笑道:“就是这样,若是想要粽子口感软糯弹牙,还是要花点儿功夫的。”想了想,她又说道,“对了,阿娘,今天晚上阿爹去弟弟那个屋子,你带着妹妹去我那里睡吧?”
“为什么要搬房间?”杨氏不明所以,“而且我们去了你那里,你睡什么地方,总不能打地铺吧?”
“恐怕我今天是睡不成了,今天要通宵看着这灶火。”
苏青鸾把锅子里面小心地放满清水,直到水面没过石头,才盖上锅盖。另一口锅里面也是如法炮制,随即苏青鸾又分别在两个炉膛添了些柴火,才拍拍手上的锅灰:“阿娘,我们吃饭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