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大明小公爷 > 第645章 要钱给钱,要粮给粮

第645章 要钱给钱,要粮给粮(1 / 1)

本文首发站点为:塔读小说app,欢迎下载app免费阅读。

到了元朝之后,蒙元朝廷将人分为四等: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在科举时实行分配名额制度,选乡试合格者300人,每种各75人,录取时也是每种25人,以此来压制南方士人在科举方面的优势,维持朝廷中各方势力的均衡。

即便在这种政策的加持下,南方士人还是突破了樊笼,没办法,南方士人文化底蕴太强了。

可以这么说,经历了多次战乱,九成以上的士人精英阶层都迁到了南方,有良好的基因,有优秀的读书传统,有深厚的家底,读起书来跟玩一样,不像北方的百姓先要把肚皮填饱,然后再考虑读书。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一有战乱,相对富裕和聪明的士人阶层,首先想到的是趋利避害,逃到一个相对安全的地方,从来不会有家国情怀,就好比现在很多富人会移民一个道理,跑到一个相对安全的地方,不会被战火波及,这样他们的财富不会化为乌有。

凭借科考优势,南方士人再次占领蒙元的朝堂。

到了明朝时,在建国初期,江南士族根本不承认朱元璋的统治,他们甚至支持张士诚跟朱元璋争天下;后来还出了南北榜,这种比较极端的事情。

南方士族之所以要在朝堂争取主导权,是为了确保江南地区士族的经济利益!

北方战乱频仍,民不聊生,南方相对稳定,繁荣昌盛,自唐朝时,“赋出天下,江南居十九”,到了元朝,“天下财货,无不仰赖于江南”。可以这么说,江南地区的赋税是朝廷最重要的收入,没有之一。

历朝历代,对江南之地大都采用重赋,以确保国家用度。江南士族源源不断向朝廷输送官员,就是为了改变这种局面。要么在朝廷中鼓吹降低江南赋税,要么上下其手,联合起来欺瞒朝廷。除此之外,这些官员还会成为江南海外贸易的保护伞。

自古以来,海贸之利让人眼红,为了独吞这块利益,江南的士族和官员勾结在一起,费尽心机,欺上瞒下,为了钱,这些人无所不用其极。元朝、明朝的倭寇,有很多都是这些士族豢养的手下,也有一些士族和倭寇勾结,共同劫掠其他地方的百姓。

塔读小说app更多优质免费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蔡姓老者和他身边的五人,是江南士族安排在南京城中的代表,专门负责打理南京城中的各类事务,比如搞个阴谋诡计、串联官员给江南士族争取点利益。

这次出手对付梅殷,目的有两个,一是给朱棣身上泼脏水,让天下人“看清”朱棣的面目;二是为了报复梅殷。

朱元璋上台后,最大的助力是淮西勋贵集团,为了平衡朝局,朱元璋也征召了全国各地的读书人进入朝堂,也开始有意培植浙东集团与淮西勋贵集团抗衡。

在借用胡惟庸案和蓝玉案将淮西勋贵杀了个通透后,朱元璋反手又用治贪腐的招数,把一些重要的浙东集团官员给收拾了。

不过好在江南士族的后备队伍强大,可以利用源源不断的科考往朝廷中送人。

南北榜案就发生在这一时期,洪武三十年的科举考试,北方士子无一人金榜题名。落第的北方士子联名上疏,跑到礼部鸣冤告状,状告考官偏私南人;更在大街上沿路喊冤。

朱元璋下旨派侍读张信、侍讲戴彝等12人,重新阅卷,在落第士人的试卷中,每个人各挑十份审阅,结果负责重新阅卷的张信等人,得出了相同的结论。

北方士子对这个结论无法接受,认为这些官员沆瀣一气,“偏私南人”。

这个结论也引起了身为统治者的朱元璋的警惕,虽然他利用反腐败这杆大旗,干掉了很多浙东集团的骨干和核心,但朝廷中,南方籍贯的士人占了进士的七成。如果再任由这种情况发展下去,总有一天,整个朝堂都会是南人的天下。如果真有那么一天,谁会保证,这些官员在制定朝廷政策方面,不会对南方呈偏倚侧重之心?

平衡之道,才是帝王所需要的,任何一家独大的局面,都是帝王所不愿意看到的情形。

塔读小说app更多优质免费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于是乎,朱元璋手起刀落杀了一批考官和复核官员,连同这一届的状元,也送到了菜市口。又亲自上阵策问,录取了六十一名北方人。

这件事的始作俑者,就是蔡姓老者!

蓝玉案发生在洪武二十六年,浙东集团的很多官员受到牵连,要么被送到了菜市口砍头,要么被发配边疆,可以说浙东集团元气大伤。

洪武二十七年的科考,蔡姓老者就想做这件事,但当时的大环境不允许,只能往后拖延了一届。为了尽可能的让主考官员录取南方士子,蔡姓老者就利用了当时的主考官刘三吾。

刘三吾这个人,为人慷慨坦荡,不设城府,自号“坦坦翁”。

这种人,说好听点,就是正直无私,贤良方正;说不好听点,就是脑子一根筋,容易被人利用。

在阅卷时蔡姓老者买通了一些抄卷官,让他们在抄写北方士子的试卷时,增加一些犯禁之语,亦或者错别字。这样北方士子就会被踢出一甲和二甲的名单中。因为一甲和二甲都是留在京城的六部中行走,三甲“同进士出身”的人,都是外派到地方做官,左右不了朝廷政策。

在后来复核阅卷时,蔡姓老者更是买通了挑卷人,让他们选了一些文理不佳的陋卷给复核官员。

虽然通过一系列操作,把南方士子有惊无险地送进了六部,但对朱元璋搞出了南北榜,也让蔡姓老者感到心惊,因为他很清楚,一旦南北榜成为制度,那么南人想主导朝堂的打算就会落空。

所幸,转过年来,朱元璋就驾崩了,这让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南北榜就此搁置,直到朱高炽上台后,才旧话重提,把科考取士的比例定在了南六北四。

塔读小说app,完全开源免费的网文小说网站

要知道,每一次皇位更替,都是一次洗牌,朱元璋的继任者朱允炆,身边围绕着很多江南士族的人。

果然朱允炆上台之后,不负蔡姓老者所望,开始重用黄子澄、齐泰、方孝孺这些南方官员。

在黄子澄、方孝孺这些人的劝说下,朱允炆降低了江南地区的赋税,没有继续推行南北榜,这些巨大成果让江南士族振奋不已。

然而好景不长,朱棣起兵靖难。

为了维护朱允炆的统治,江南士族倾尽一切支持朱允炆,因为他们心里很清楚,如果朱棣上台,到时候皇位发生更迭,那么朝堂上的各种势力必然重新洗牌,朱棣肯定重用靖难武勋,而不会重用南人……

于是乎,但凡朱允炆开口,江南士族是绝不含糊,要钱给钱,要粮给粮,他们只希望朱允炆能够打败朱棣,继续坐在皇位之上,为江南士族谋福利。

万万没想,朝廷的军队居然败给了靖难军队,这让江南士族无法接受!

朱棣上台后,以黄子澄、齐泰、方孝孺为首的建文帝核心人员,全部被送上了天,导致江南士族在朝堂上的实力,又是元气大损,大打折扣。

这些人思来想去,把朱棣能得天下的原因,归结到了梅殷头上。

为什么?因为建文四年,朱棣带兵长驱直入攻打南京时,梅殷带领朝廷仅剩的四十万大军北上,陈兵淮安,抵挡朱棣的大军。而朱棣打到扬州时,梅殷却按兵不动,放任朱棣进攻南京,导致建文帝失败,生死不明。建文帝的失败,让江南士族投入的无数粮食和白银和物资,都打了水漂……

塔读小说app更多优质免费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梅殷背这个锅,一点都不冤,毕竟当时如果他能出兵的话,可能会改写战局。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海啸大明 开局拯救老李,我成为幽灵传奇 从金黄市走出的训练家 抗战之小军医 楚杰周娥儿 在游戏里完成复国大计 第二世球王 王牌谍影 世子的崛起 海贼之开发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