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
贺知章身体前倾瞪大眼睛,一脸的不可思议,还好不是第一次见,否则高莽真以为这老头要打人。
贺知章又看向门帘边上的老者,当对方略带苦涩地点了点头时,贺知章颓然向后倾了一下。
失神片刻,贺知章才喃喃道:“如此说来,天运司已经知情了。”
高莽摇摇头道:“晚辈只调用了自己的人,所以天运司不知情,当然,只是暂时。”
贺知章眼中闪过一道神光,“暂时”二字,大有文章啊。
高莽继续道:“在幽州城外的秘密基地,我们缴获了一本账册,巧不巧的,账本记录了刘志诚商行的交易清单,顺着这条线索,我们派人前往长安,几经查看,终于查到了某位贵人的头上。”
高莽看着贺知章的眼睛,一字一顿道:“鄂王,李瑶!”
把刘志诚扶植起来的贵人,正是鄂王李瑶。
是鄂王发现了刘志诚的异能,从而收入麾下。
是鄂王暗中赞助了刘志诚,为他开设商行掩饰身份。
还是鄂王派人出面,说服那位致仕的兵部员外郎,把女儿送给了刘志诚。
若非如此,刘志诚又怎么会对鄂王死心塌地,不惜聚众造反,盗取武承嗣尸首,冒死来配合鄂王的大计。
房间里陷入一片死寂,片刻贺知章才压低声音怒喝一声:“这个鄂王,好大的胆子!”
只是鄂王吗?
高莽心里好笑,单凭一个鄂王,能驱使得动张守珪,能说服崔希逸?
单凭一个鄂王,能深度介入天运司和暗影司,阻碍调查?
单凭一个鄂王,能嫁祸给寿王,打得武惠妃和李林甫溃不成军?
单凭一个鄂王,就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行谋逆之举?
高莽看向贺知章,淡淡道:“贺老,咱们再讲一讲您的学生,太子李瑛的故事吧。”
幽暗的灯火下,贺知章脸色也晦暗了下来,木然点了点头。
“太子李瑛,是圣人的第二个儿子,皆因长子庆王李琮年幼时面容被毁破了相,失去了储君资格,所以在开元三年,李瑛被册封为皇太子。”
“只是可惜,李瑛的生母赵丽妃乃是歌女出身,身份卑微,无法给予太子任何臂助,太子反因出身而遭人诟病,日渐被圣人所不喜。”
“彼时,圣人开始宠幸尚为才人的武惠妃武芸儿,逐渐疏远了赵丽妃及其他后宫嫔妃,武芸儿因此被王皇后和其他嫔妃所嫉恨,此后的几年里,圣人和武芸儿所生的二个儿子一个女儿,相继离奇夭折,而当李琩出生后,武惠妃甚至不敢将儿子留在宫中,而是送到宁王的府上寄养,如此战战兢兢将李琩抚养成人。”
“武芸儿认定三个孩子的死,王皇后,赵丽妃,还有鄂王的生母皇甫德仪是幕后黑手,便展开疯狂的报复,导致王皇后被废,而太子的生母赵丽妃也因惊吓过度加之皇帝的冷落,于开元十四年郁郁而终。”
“随着武惠妃的崛起,寿王李琩的长成,圣人越发喜爱寿王,而对太子越发反感,数度动了废掉太子的念头,但都被大臣们给阻止。李瑛毕竟是李唐正统,又有文臣的支持,加之鄂王李瑶和光王李琚的帮衬,一时间太子之位倒也无虞,然而就在去年,李瑛却悲观了。”
高莽顿了一下,继续用不带感情色彩的语气道:“去岁,武惠妃谋划着让寿王和弘农杨氏联姻,一旦联姻成功,意味着寿王将得到关陇世家的支持,势力将更大,和太子敌对的李林甫日益受到皇帝倚重,甚至有可能拜相,李瑛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大概他已经推演出,自己的太子之位,终将被寿王所取代。”
贺知章失神地看着高莽,忍不住打断道:“这些,这些都是玉真公主告诉你的?”
高莽本来要否认,但想了想还是让师姐背这个锅吧,便点了点头。
他所说的这些涉及到皇家秘辛,大概连贺知章都所知不详,他这个外人若是没有皇家人告知,又怎么可能知道这么多?
“是像温水里的青蛙一样被煮杀,还是奋起反击,这是摆在太子面前的抉择,”
高莽继续道,“太子最终选择了后者,决定奋力一搏。我相信太子作出这个决定的时候,内心一定是悲凉的,也是悲愤的,他足足当了二十年的太子,怎么可能甘心拱手让出太子之位,就此任人宰割?”
高莽看向对面神情呆滞的贺知章,不禁暗叹了一声,缓缓道:“您要听的另外一半故事,便是从这里开始。”
太子李瑛的放手一搏,同时也是在复仇,直接将矛头对准了杀母仇人武惠妃,还有李林甫。
大概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获悉了利用死尸制造阴兵的秘密,便生出一个大胆的想法。
为何不能利用李唐朝臣和皇帝对武周余孽的忌惮,炮制出一场惊天阴谋来?
李瑛毕竟当了二十年的太子,拉拢了一些势力,扶植了一批党羽,加之鄂王和光王的协助,还有张九龄裴耀卿两位宰相为的支持,早已在大唐境内编织出一张巨大的势力网。
这张网络上的所有人,不管是出于恩义还是出于利益,都甘愿为太子所驱驰。
所以太子找来摩尼教徒,秘密制造出阴兵,又利用漕运将阴兵运往各处,先是投放了少量,试探朝廷的反应,也是为事件的发酵留出时间。
果然,阴兵的出现引起朝廷的注意,也惊动了天运司,尤其是小山城外数千阴兵的聚集,更是震动了皇帝。八壹中文網
之后太子开始在全国各地投放阴兵,引起大唐百姓的恐慌,舆论汹汹,朝廷想压也压不住了。
紧接着,太子命人散布谣言,从武则天的家乡并州文水县开始,扬言阴兵乃是武则天的阴灵召唤,意在武则天忌日那一天,推翻李唐的统治,重塑武周江山。
随后妖人刘志诚造反,扬言圣主武承嗣托梦于他,册封他为复国大将军,顺带着把武惠妃也给拉下水。
至此,大唐上下所有的舆论矛头都对准了武惠妃为代表的武周后人,乃至李林甫和寿王李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