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李冥带着晓梦到来,伏念丝毫没有放松,反而更加紧张了起来。
以他对李冥的了解,李冥不是蛮不讲理的人,可这次受伤的毕竟是他的妻子晓梦,他也不知道李冥究竟是什么态度……
“儒家、墨家、阴阳家、名家、还有一位疑似兵家的将军,后面那几人看服饰是齐国人,看来应该是齐国王室派来的人。”
“儒墨两家应该跟农家没什么关系,他们前来有可能是为了自家的道义,也有可能是门内潜伏的人员怂恿,可以先放一放。”
“名家到底与青龙计划有没有关系还不好说,阴阳家一半对一半吧,毕竟,他们的主要目的是苍龙七宿,青龙计划他们应该知道些什么,但参没参与就不好说了。”
“至于那位疑似兵家的将军,看盔甲样式应该是楚国人,那么他大概率跟青龙计划有关系。”
“齐国的这几个人,不用说也有一定关系,最起码他们跟农家田氏有所关联。”
无数思绪在心中浮现,既然,想要动农家,那么当然要搞清楚谁是敌人,谁是朋友,谁是可以拉拢的。
想要给晓梦报仇,仅一个田氏哪里够,更何况,田猛袭击他们,恐怕更多是昌平君的授意,不是李冥看不起田光,而是仅凭一个田光,他还没有这么大的胆子敢公然挑衅道家。
而昌平君则不同,昌平君此人算得上一代枭雄,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能在十几年前就看清天下局势,并着手开始布置种种计划,几乎将整个天下都算计在内的人,怎么可能会惧怕道家。
这次的袭击,恐怕是昌平君已经察觉到了什么,才会如此着急的让人除掉李冥。
经过此事,李冥也重新将目光投向了昌平君,他原本并不打算现在就动昌平君。
昌平君是他留给秦国的一块绊脚石。
之所以说是秦国,而不是嬴政,那是因为,嬴政,李冥是打心底里佩服,主观上也愿意相信,嬴政不会杀有功之人,历史上的嬴政也的确如此。
可嬴政死后又该如何?
谁能保证,赵高、李斯不会像历史上那般,再次将胡亥扶上皇位?
只要胡亥登上皇位,天下必将再次大乱,道家需要足够的筹码,保证能重新下注。
什么筹码?
当然是“大好人”昌平君留下的一些底牌,昌平君一死,他留下的那些计划,安排,道家略施手段,就可以转化成自己的力量。
道家又如何知晓昌平君的安排呢?
手段很简单,因为,昌平君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中兴楚国,他的一切计划必然都会围绕这个目的进行。
用结果反推过程,再加上道家的一些布置,得到昌平君留下的部分底牌,自然是轻而易举。
若是,嬴政能将秦朝的隐患消除,扶苏能顺利继位,那么道家自然会主动上报,清除秦国的最后隐患。
若是不能……
现在,昌平君竟然主动出手,那就怪不得李冥主动出击了。
既然,你不想活,李冥还能惯着你不成?
这次围剿农家,更大的原因,就是为了引出昌平君手下的部分势力。
李冥很确定,农家是青龙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核心部分。
原因非常简单,陈胜吴广都是农家的人,未来的汉高祖刘邦也是农家的人,农家的圣地大泽山,又跟历史上陈胜吴广起义的大泽乡如此相像。
如此的多巧合碰在一起,那就不再是巧合了。
加上这个世界可是存在神奇的望气之术,谁知道这些人是不是昌平君主动收拢,藏匿在农家。
只等时机合适,这些人将会成为推翻秦朝的主要力量。
而历史告诉李冥,这些猜测很有可能是真的。
若不是项羽自己“脑残”,真正能坐拥天下的人,恐怕就不是刘邦了。
农家若真的被道家灭了,那昌平君的这些布置都将化为乌有,所以,农家他不能不救。
正是抱着这样的想法,李冥果断将这些猜测尽数告诉了北冥子、逍遥子、赤松子。
毕竟,想要让道家发动天人道令,必须要得到这几人的同意。
若不告诉他们原由,仅凭李冥的力量怎么可能发动天人道令。
至于,白云子长老收到的那封信,不过是勾起道家众弟子怒火的工具罢了。
真正的计划,几人早就商议好了,包括会有人前来调和这场争斗,也早就在几人的预料之内。
而且,除了道家对农家动手之外,身在秦国的昌平君也早已身处重重包围之中。
能在秦国国都动用如此力量包围昌平君的人,那还用说吗?
不然,真的以为仅凭一卷策论,就能让嬴政答应李冥的请求吗?
那可是齐国所有王族的性命,再好的策论,再没有得到验证之前,不过是一卷竹简罢了,如何能买到整个齐国王族的身家性命。
更何况,按照秦国的计划,齐国是有投降的可能。
……
李冥走到众人身前行了一礼后,说道:“诸位的请求,道家可以答应,但我们有两个条件,诸位若能答应,我们愿意与农家谈一谈。”
听到这件事的受害人都松口了,楚南公等人皆是喜上眉梢,只要能谈,一切都好说,就怕道家不顾一切,拼着两败俱伤,也要灭了农家。
他们可不想为了农家跟道家翻脸。
伏念连忙问道:“不知鲲鹏子掌门有何要求?”
李冥跟逍遥子、赤松子,隐晦的对视一眼,三人眼神中同时闪过一丝喜色。
“计划成了!”
“我们的条件很简单,第一,若和谈成功,农家内所有的典籍,我们道家都要抄录一份,并且农家要为这次天人道令的所有花费买单,而且,不论结果如何,田光都必须死!”李冥不容置疑的说道。
楚南公听到第一个条件后,率先上前一步,表明了阴阳家的态度:
“道家的第一个条件,我们阴阳家答应了,若农家不愿意,阴阳家愿与道家一起对付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