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众人再次安静下来,城主孔尹修拍手道:“良辰已到,开宴吧!”
两排侍女从门口鱼贯而入,为众宾客送上菜肴和美酒,孔尹修举起酒杯,高声说道:“今日辞旧迎新,高朋满座,实乃乐事也,诸君,为我西宁府贺!为我天苍国贺!”
众人高举酒杯,一同祝贺:“为我西宁府贺!为我天苍国贺!”
这一下气氛就开始热闹起来,众人开始轮番向府主敬酒庆贺,楚云梦则仗着年纪小,还轮不到他敬酒,开始品尝起桌上的美食。
“刘贤弟,这道金雪鲈鱼可是西宁本地的特色美食,此鱼以十年龄为最佳,岁短则不够肥美,岁长则肉质肥腻。”
“只有城外老渔民才能在腊月之时从江中钓出,白鳞金边,甚是好看,因此取名金雪。此鱼只需用江水蒸熟,佐以酱汁足矣,保你回味无穷。”
钱乐在一旁介绍着桌上的美食,楚云梦看着盘中雪白的鱼肉,夹起一块,蘸了些酱汁放入口中,果然是肉质鲜美,入口清甜,夹杂着酱汁的咸鲜,的确是难得的美食。
“钱兄,小弟这一次真的是来对了,否则如何能够品尝到如此美妙的美食,看到清儿姑娘这样曼妙的美人儿啊!”
钱乐也是故意打趣道:“先说好啊,清儿姑娘为兄我可是仰慕已久,不许与我争抢。”
旁边的边顺倒是一脸嗤笑:“钱乐,人家清儿姑娘可没正眼看过你吧?倒是对书院的苏毅青眼有加,再说了,你比得过孔轩公子?”
钱乐也反过来嘲笑边顺:“我说边公子,你还真别笑话我,孔小姐对苏毅那不也是朝思暮想吗?你可是一点机会也没有啊。”
边顺冷哼一声,再不答话,看上去好像是钱乐戳到他的痛处一样。
一旁的楚云梦看着他们演戏,心中满是好笑,这哥俩自然是知道对方身份的。
同为石康国的秘谍,却又不能太亲近,于是只能在外人面前表现得像两个喜欢斗嘴的普通朋友。
从两人心声来看,他们早已做好分工,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目的自然是为了让钱乐更早地与楚云梦建立好关系。
也罢,反正你们的做法正合我意,作为主角就勉为其难配合你们一下吧。
“哎,两位兄台,你们又何必如此,我是发现了,钱兄仰慕清儿姑娘,边兄则是仰慕孙小姐,刚好两人又有共同的竞争对手,何不联合起来,互为助臂?”
楚云梦貌似“好心”的出起了主意。
“刘贤弟的意思是,我们俩可以联合起来,一起对付苏毅?”
边顺若有所思,似乎有些心动。
“两位兄台,你们现在已经在两位姑娘心中落后于那苏毅了,若是再不联合起来,万一哪位姑娘被苏毅捷足先登,岂不是要后悔一辈子?”
“再说了,你们两位又没有什么仇怨,仰慕的又不是同一个女子,何必这么针锋相对呢?”
“事先声明啊,小弟我初来乍到,对两位姑娘绝对没有什么非分之想,小弟也有自知之明,绝对是比不上两位的。”
楚云梦此时就差把两只尖角插在头顶,屁股后面的小尾巴都快藏不住了。
那位素未谋面的苏毅苏公子啊,你就为我的卧底事业牺牲一下吧,反正目前看来,你的胜算还是挺大的。
听到“捷足先登”这四个字,钱乐和边顺眉毛都皱起来了,显然是想到了某些可怕的可能性。
于是在楚云梦的不断怂恿下,“打倒苏毅,抢回妹子”三人组就此成立了,楚云梦也“顺理成章”的成为了两人的亲密好友。
觥筹交错间,三人的氛围也逐渐变得融洽而热烈了起来,只是怎么看都有点狼狈为奸的意味在里面。
“对了,钱兄、边兄,我一直听你们说苏毅,却从未见过此人,这位苏公子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楚云梦对这个苏毅确实有些好奇,这位兄台有点主角模板的意思了。
青楼花魁(甚至有可能是隐藏的boss)仰慕他,城主家的千金也仰慕他,而且是书院院长的长子,听说还长得一表人才,文采出众。
这种人放在别的小说里那不得是妥妥的主角啊,哦,这本书主角是楚云梦,那没事了。
对于“哥不在江湖,但江湖上到处都是哥的传说”的这一类人,楚云梦觉得还是要多问一些情报。
毕竟咱现在可是“打倒苏毅,抢回妹子”三人组的(自封)组长,是要制定战术的人,不知己知彼怎么行。
“哼,不过就是读了些许圣贤文章,会写些酸句破诗罢了。”
“一个以容貌蛊惑女子的小白脸而已,有辱斯文。”
钱、边两人一脸轻蔑,仿佛对苏毅的这种无耻行径非常鄙视,只是心中的酸水都快要从嘴里喷出来了。
“这王八蛋文采是真的好!嫉妒!”
“这小白脸怎么能长得比我帅!嫉妒!”
楚云梦凭借着自己强大的意志力才能忍住不笑出声来,看来这苏毅的确是个翩翩公子,有机会倒是要见见,看看是不是真的人如其名。
“今日苏公子没来赴宴?”楚云梦又问道。
“那小子好像是在闭关,苏院长是这么说的,”钱乐想了想,回答道。
“说是碰到了学问上的识障,如果参破了,学问就能更上一层楼,娘的,这是老头子在给他儿子脸上贴金吧?”
边顺也在一旁讽刺道:“就是,我就不信什么识障的说法,这帮子读书人话花花肠子多的很,互相吹捧的时候什么话都敢说。”
“读了几本书就敢说自己读书破万卷,练了几天字就敢说自己下笔如有神了。”
“明明写的诗狗屁不通,连我都看得出来,结果还有人给他叫好,说什么此诗言语虽然粗鄙,却有另一番寓意在其中。”
“我呸,就这样的打油诗,我三岁写的都比他好。”
边顺貌似对读书人没有太多好感,不断吐槽着。
楚云梦倒也赞同他的这些说法,真材实料的读书人自然是有的,只是沽名钓誉的“假学士”更多,难免不让人怀疑所谓的“文人风骨”到底代表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