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明皇子高爔传云间士 > 第21章 心肺复苏

第21章 心肺复苏(1 / 1)

沈度是谁?明初书法家,华亭县小官镇人。他的一手好字,极受永乐皇帝赏识,誉其为“我朝羲之”,后拔擢入翰林院。

他本负才学,凭着一手好字,仕途就此飞黄腾达。他的那手好字,也就是著名的台阁体,又叫作馆阁体。

厉害的是,自此以后开科取士都要求答卷使用台阁体,否则就算你满腹经纶,也只能名落孙山。搞得读书人,都去写千篇一律的台阁体了,后世对此诟病不已。

沈度因为母逝丁忧在家,闲来无事喜欢来顾瞻书坊坐坐,不想在此碰到了高希。

”我看你不必拘泥普通人的学习进度,大可学得快一些。回去和你家先生商量一下,看看可否参加明春的县试。今后有事,可以到沈宅或顾瞻书坊来找我。“

虽然初次谋面,沈度很欣赏这个小伙子,也一眼认定高希将来必定前途无量。

旁边的袁老板和伙计,心中俱是“咯噔”一下:乖乖隆地咚,翰林老爷亲口说,让你有事去找他。不得了,了不得啊!

到了沈度这样的官位,这种话定然是不会随便向别人说的。

”多谢沈先生!“高希深施一礼,不悲不喜,一点也没有结交上达官显贵的谄媚或兴奋,沈度都看在眼里。

主仆二人离店,那个势利眼伙计连忙赶过来相送,点头哈腰,一脸殷勤,与刚才判若两人。

高希忽然想起了前世热剧《还珠格格》中,紫薇斥责容嬷嬷的那句经典台词:有人当奴才,心地仍然高贵,那不可怜;有人当奴才,从骨头到血液全变成奴才,那真的好可怜!

主仆二人出了顾瞻书院没多远,高希听到有人叫他:”高兄,高兄!“

高希寻声望去,原来正是早上在城外碰到的百户阎红玉和小旗袁寿。

“哈哈,果然是你!这才半天功夫,又见面了!”袁寿快走几步上前,热情地拍了拍高希的肩膀。

袁寿性格直爽,说话声音浑厚有力,举止豪放,眉宇间英姿勃发,一眼望去就是行伍之人。

“袁兄、阎兄,你二人这是要去哪里?”

“买了点吃食,正要回营。”阎红玉答道。

“高兄还没吃饭吧,现在正好是饭点,不如随我们一同去营地吃如何?”袁寿热情邀请道。

高希这才注意到他二人身后,还跟着田二,就是那位被他用心肺复苏术救活的兵士。

田二手上提着好些刚买的酒食,两手正不得闲,又想和恩公高希打招呼,便只能尴尬地叫了一声“高公子”。他是小兵,自然是跟着两位小领导出来当跟班,提东西的。

高希看看他们,不解地问道:“你们这是?”

“嗨,高兄,营地伙房做的东西,就是猪食,没办法吃。我兄弟二人就自己出来买点吃食,正准备回营地,不想在此碰到了你!”阎红玉笑眯眯地说着,显然遇到高希他很高兴:“高兄,去营地坐坐如何?”

“好,走!”高希回答也很干脆。

实际上,此时高希心中很是纳闷:金山卫辖下的一个千户所,怎么就能随随便便邀请一个平头百姓去坐坐呢?

到了营区大门,果然有两个士兵正在看守。两人远远地见了袁寿,眼神很恭敬。

田二快步跑过去打招呼,显然是说有外人要进营地。

然后,就见跑过来一个小校,询问了高希和平安的姓名,然后发给两人一人一块腰牌,嘱咐出门时必须缴回,又告知进入营区,不得随意走动,需要有百户阎红玉陪同等等。

“行了,滚你娘的蛋,唠唠叨叨没完了。这点规矩我还不知道?这规矩还是我爷爷定的呢!”袁寿不耐烦地推开那兵士,大大咧咧地领着众人进了营地,那两个守门小校只能打哈哈。

这袁寿现只是小旗,为什么敢这么“嚣张”?

因为他爷爷叫袁海,洪武十九年(1386年)建立金山卫的时候,就跟着安庆侯仇成来金山卫了。

他爷爷是金山卫的创始元老之一,而且得了金山卫前千户所世袭副千户的职位。

也就是说,作为袁海的亲孙子,袁寿今后注定将世袭这个职位,他就是这个前千户所将来的二把手。

但此时一望可知,袁寿对现状很不满意,几口水酒下肚,他的话就多了起来。

“高兄,你说说看,这好好地一个千户所,兵饷总是发不足,兵士吃不饱、穿不暖的,还要忙着种地,家里还有老婆孩子,你说这兵怎么练,倭寇来了怎么办?”说着,一碗水酒一口下肚。

“刚才路过几处营房,我看环境还挺整洁,布置井然,想必领导管得挺严”。高希说道。

“领导?”阎红玉正将一只鸡爪咬在嘴里,听到这个新鲜词根本不懂,含糊不清地问道:“领导是什么?”

“哦,我是说长官管得严,管得好!”

“那是,这前所的千户正出缺呢,现在是松江守御中所的袁副千户在代为治军。哦,袁副千户就是他爷。”阎红玉用手一指袁寿。

高希这才想起来,这袁氏一族甚是了得,与金山卫渊源极深。

金山卫方志中有记载,袁氏从袁寿的爷爷袁海算起,自洪武十九年(1386年)起就镇守金山卫,直到袁海的十世孙袁永源。袁永源袭金山卫中千户所副千户这一职位时,已经是天启元年了,也就是公元1621年。

好家伙,这袁氏一族兢兢业业守护金山卫至少二百三十五年的光阴。到了1644年,满清就要入关了。

“我们这些当兵的,最怕袁千户,哦,还有侯同知来此巡视练兵。练完了,兄弟们都要脱一层皮。”阎红玉还在津津有味地啃那只鸡爪。

“那有什么用,你看看这些兵士,一个个无精打采的样子!”袁寿指了指正好端菜上桌的田二。

高希打量了一下田二,一身打了补丁的短衫,人很瘦弱,满脸菜色,显然营养不足、没吃饱。

高希拿起一只鸡腿和一块饼,递给田二。

田二咽了一下口水,却不敢接。

“高公子给你,就拿好了!”阎红玉大声说道。

田二接了饼和鸡腿,连声道谢,唯唯诺诺地退了出去。

“我是想好好练兵,但没钱、没人、没权啊!”袁寿大有满腔抱负无法施展的郁闷。

明太祖朱元璋搞出来的这个卫所制度,初衷很好。

无事的时候,军士就自己种地、自给自足,同时进行必要的军事操练,也是说寓兵于农、守屯结合。这样一来,国家财政无需负担庞大的日常军费,所以朱元璋才说“吾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

有事的时候,卫所的官兵又可以被调动和组织起来,负起保家卫国的责任。

看起来很美!

现在才是永乐七年,像金山卫这样的远离北方边境的卫所,已经有了衰落的端倪。

袁寿眉头微锁,抬手指着空旷的营区抱怨道:“高兄,你看看,空荡荡的。难得今早拉出去一帮兵士跑一跑,回来就散了,都回家伺弄田地去了。唉......”

“也不能怪他们,兵饷老是拖着,家里的田地再荒了,谁给他们饭吃?”阎红玉无奈地接了一句。

其实拖欠兵饷,兵士吃不饱饭,军户主要精力放在了屯田上以应付艰难的生活开支,根本无心操练,属于普遍现象。

金山卫设有七个千户所,按照正德年间《金山卫志》的记载,金山卫的兵力编制是13357名。但事实上,卫城建立之初的总兵力大概只有5000名,照理说应该增兵才是。

后来确实对金山等地实行过4丁以上者征1人补充卫所兵力的政策,还陆续抽调福建的福兴、漳州、泉州府的男丁补充过来。就这样,到正德年间,金山卫的总兵力也才7981名。

虽然没有用足编制,但总兵力近8000名,似乎也不少了吧?扯淡!

现在,就在袁寿、阎红玉和高希喝酒的当下,金山卫的实际总兵力也就是5000来人。更严重的问题在于,真实战力顶多也只是表面上军士人数的维持。

最近一次关于“囤戍比例”的指示,还是在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发出的,朝廷要求卫所军士“以十分之七屯种,十分之三守城”。

换算一下,金山卫真正训练打仗的士兵只有1500人,其余3500多人都忙着种地去了。也就是说,勉强能打仗的士兵人数,大概只占到兵力编制的十分之一多一点。

前所千户出缺,代管前所训练的中所副千户袁彬,虽然是一个治军有方的将领,但也只有他来巡视、训练的那几天,整个营区才看起来像点样子罢了。

军士们天天愁吃饭问题,又领不到足额的兵饷,这兵还怎么带?

千户出缺,副千户李毅根本压不住。袁彬只是代管兵士操练,况且这两年的身体也大不如前。

袁寿,现在只是一个小旗,手下才十个人。他爷是想让儿子在军中历练历练,日后好接班。

袁寿满腔抱负,但看看卫所兵事日益糜烂,一时又使不上劲,只能牢骚满腹了。

“来来来,红玉,和我摔一跤试试!”喝了几口、酒酣耳热,袁寿脱去外衣,露出短袄来。

“袁兄,你这是想诚心整我呢!我认输,算你赢。”阎红玉可不肯放弃面前的酒食。

他家是典型的没有任何背景的普通军户,靠着几分军功,做到百户。和袁寿这个未来的领导关系不错,日子过得要比一般兵士好一些。

今天这顿吃食,也算是难得改善伙食,都是袁寿做东。他此时哪里还有心思练摔跤,先吃饱肚子再说。

“来来来,高兄,你和我个头差不多,咱俩切磋一下。我看你蛮单薄的,让着你些便是了。”袁寿满脸红光,似要借着酒劲和身体对抗,宣泄胸中郁积的不快。

“好,我陪袁兄玩玩。”高希也不含糊,脱了外衣扔给一旁侍立的平安。

倒是平安急了:“少爷,你身子弱,比不了袁公子,别比试了。”

“哈哈哈,什么比试不比试的,就是兄弟们耍着玩罢了。别啰嗦!”高希说道。

高希当然比不了袁寿,虽然俩人身高差不多,但高希这躺了十八年的病秧子,虽然现在已经没了疯病,身体毕竟还薄弱,怎么可能和袁寿这样身强力壮的旗官比试呢!

高希心里当然清楚:没得比。

不过在前世,他可是健身房里的资深训练达人,搏击、摔跤没少练。

既然蛮力比不了,那么就智取呗!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铁幕德意志 偷看我日记,曹操制霸三国陆彦 朕都登基了,到底跟谁接头 进击的武大郎 我:大明战神朱祁镇 天启:大明难救,续命吧 大离守夜人 1937全球速递 镇世逍遥王 混在北宋当皇帝赵洹宋微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