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滔滔有些凄怆的声音传遍整个垂拱殿,此时此刻,她的面庞之上,没有了昔日的威严,有的只是悲凉,正如这大宋的江山一样,日薄西山。
垂拱殿中,所有的官吏都沉默了,眼前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了,因为人心叛变。汴梁城已经被围了一段时间,外面的守军无法突破荀宁的封锁,而城中的兵马也没法跟荀宁打。坐以待毙之下,禅位是最好的选择。既然是禅位,那么表面工程就得做足。
三辞三让,最后就是祭天告地,将禅让一事公诸于天下。此事,对于荀宁来说是极为利好的。因为这样子一来他可以获得皇位继承的合法性,而不是人们所看到的那样,起兵造反。
人们身后的历史都是由人书写而成的,历史上真正发生了什么,具体到什么程度,后世人是无法知晓的。但是所有人物的形象,却能被人们口口相传而记录下来。
现在荀宁起兵造反,围了汴梁城,也许在现阶段的十几年里,人们对此会有很深的印象。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只会记得大宋天子禅位于荀宁一事。
“太皇太后,就这么做了吧!”朝中的大臣再次拱手,他们的神色之上,此时此刻已经没有悲欢,有的只是淡漠。
大宋已经亡了!
“哀家……自知有罪于大宋天下!”高滔滔泪眼婆娑,她已经哭了一个下午,眼泪都差点儿哭干了,“爱卿,你们为何如此绝情啊!满朝文武,竟然无一人为皇上撑起天下!”
高滔滔说罢之后,就抱起了赵煦,转头就从垂拱殿的侧门离开,只留一众大臣在那里议论纷纷。所有人的面色都非常淡漠,即便是司马光也是如此。
“司马相公,现在可如何是好啊?太皇太后,似是生气了!”
“唉,天下变乱,王朝更迭,这一刻,谁也救不了大宋,太皇太后这是太伤心了。”
“既是如此的话,便是不等太皇太后多说什么了,咱们直接在城外监造受禅台如何?”
“此举可行!”
这一夜,皇宫里的灯火不曾熄灭,大宋太庙内,高滔滔唉声叹气的声音不断传了出来。
“来人啊,传哀家的懿旨,古礼不可废,哀家同意众臣的三辞三让之事。”
“是!”
三日之后,荀宁大营之内,高滔滔的懿旨和赵煦的圣旨很快就被颁布了出来。其中的意思很简单,那就是大宋天子禅位于荀宁。至于圣旨和懿旨之中对荀宁的诸多评价之词,自是不必多说。事实上,所有人也都明白,这是荀宁派遣曹林迫降的结果。
在荀宁按照三辞三让等古礼之事做了以后,又是过了几日,汴梁城打四处大门皆是打开了,荀宁率兵进城,军容严正,秋毫无犯。兵马方面的事情,自然是交由专门的人去处理了。
荀宁回到曾经的荀家,叫人打扫了一番后,便是进了宫,对朝中大臣进行了一番安抚。当然,做完这些,荀宁又是去拜见了高滔滔。
“太皇太后,别来无恙啊!”高滔滔的寝宫内,荀宁带刀而入,躬身施礼。
今日的高滔滔,不再是一身太皇太后的打扮,而是寻常百姓的穿着,即便是小皇帝赵煦,也是如此。
“荀相公来了。”无喜无悲的声音从高滔滔的口中传出,“你也老了啊!”
这些天,高滔滔经历过很多事情,作为上了年纪的一个老人,此时此刻她仿佛已经看懂了一切。什么天下,什么大宋,什么荣华富贵,到头来入土为安后,一切都是空的。
高滔滔没有一夜白头,但是鬓角上的白发,却依然清晰可见。当然,身体上出现这种现象的不仅仅是高滔滔,还有荀宁。
如今的荀宁,也已经接近四十岁了,常年的征战以及工于心计,他的样貌比之常人看上去更沧桑一点。
“如果我的寿元还有三十年,那我就用三十年的时间,让大宋成为世人瞩目的皇朝。我想,我应该能做到吧!”
“罢了,罢了!来人啊,把东西给荀相公吧!”
高滔滔起身,摆了摆手,随后长叹一声,便是有宫女手捧着托盘来到荀宁的面前。
托盘上是一方玉玺,玉玺全身是玉石雕刻的,在它的一角处,镶嵌着黄金。
“金镶玉?国玺?”
荀宁双手颤巍着从托盘中端起玉玺仔细打量了一番,他的眼神之中充满着火热,有了这方玉玺,皇位的传承,合法性就得到了证实。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荀宁当然知道眼前的国玺的珍贵之处,这是一方传国玉玺,有了它,就意味着,荀宁登基称帝,将会被世人所认可。当然,这也饱含了荀宁的责任。作为皇帝,他必须以天下为本,万民为本,事实上这也是荀宁的信念。
“臣,荀宁,接玺!”
荀宁跪了下来,双手伸出,宫女便是将托盘放在了他的手中。
“好生善待大宋子民!明日登基大典,哀家会昭告天下,皇上也会禅位于你的!”
“臣,荀宁,为大宋之崛起,愿效死命!”
荀宁再次发出坚毅的声音,高滔滔不在说话,她背对着荀宁,点了点头后,就走入了内室。
望着高滔滔进入内室的背影,荀宁跪在那里许久之后才起了身,随后他捧着传国玉玺,缓步离开了高滔滔的寝宫。
第二天,众多文武大臣齐聚垂拱殿,正在等待着禅让登基大典的到来。只要时间一到,他们就会带着赵煦前往受禅台,届时赵煦只要念出禅位诏书,为荀宁加戴皇冠,然后亲手将传国玉玺交给荀宁,荀宁就算是登基称帝了。
当然,此时此刻的荀宁,也已经驾着马车,正准备从家里往城外的受禅台赶去。
然而,当荀宁准备好要出门的时候,门外却突然窜出来一个青年将其拦了下来。那个青年模样端正,看上去也是彬彬有礼的样子。
“你是什么人,敢拦镇南王殿下的马车?”
“在下国子监学子傅文书,有一句话想问镇南王殿下。”
马车内,荀宁听到了外面的动静,他便是伸出了头,仔细打量着那名青年。青年秀气的模样却透露着一股胸怀大志的气质,在他的脸上,除却稍微的稚嫩以外,荀宁看到更多的是一种成熟。
“你想问本殿下什么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