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南国升龙城一战后,由于荀瑜采取了怀柔的政策,整个安南国南方的城池,很快就投降归附了。原本计划赶在秋天来临之前,平定安南国的,现在看来根本就不需要那么久的时间。
按照荀瑜上报的战报,荀宁也很自然而然的批准了荀瑜的要求,那就是让安南国原有官吏来治理本地。之所以要这么做,除了要安抚本地世家以外,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安南之地,距离汴梁城实在是太远了。
如此地区,虽然不能用穷乡僻壤来形容,但是用天涯海角来,却是最不为过的。如果派遣官吏来这里做官,那么十之八九那些官吏是憋着一肚子火来的。毕竟,这里实在是太远了,在汴梁城官吏的眼里,来这里做官,就相当于是贬谪发配了。
荀瑜的建议,自然是引来了荀宁的称赞。当然,为了保证此地的发展,荀宁还是从广西行省调了一些兵马和官吏前来协助。毕竟,广西行省距离安南国之地很近。
荀瑜留在安南国之地进行安抚数月以后,他方才回归汴梁城,此时此刻,已是建武五年十月了。武英殿内,荀瑜将准备好的最新版大宋地图呈递到了荀宁的面前。
荀宁接过地图,展开一看,原本安南国在地图上,已经标注成为了安南行省。
“此一战,太子、宋恒皆是功高劳苦,今日武英殿,朕会设下酒宴,为那些有功之人庆贺!”荀宁合上了新版地图,“来人啊,将此版地图印制十万份,发行于全国各地,让世人看看,昔日的汉唐之地,在朕的带领下,今日重回大宋疆土了!也要让后世人知道,昔日的安南国,就是现在大宋的安南行省了!”
“是!”
兵士铿锵有力的回答,使得武英殿每个人都非常激动。
这种激动,一直持续到晚上的武英殿宴会,当然直到宴会结束,这种激动都还存在着。
这一年,荀宁的新宋,完成了自己的第一个目标,那就是平定安南国。十月份往后的日子,一切行政事务,自然是繁杂不堪的。这之中有喜有忧,喜的是,太子荀宁的妻子康国公主,怀了身孕;忧的是,北部边疆,这些日子似是出现了不安稳的状况。
当然,荀宁最终只是派遣了大将,前去驻守北疆了,他现在的主要精力放在了后续革新上了。
这一轮革新酝酿的非常久,直至建武六年三月份,荀宁才最终敲定了自己准备的方案。这份方案没有经过曹林等人的过目,甚至是荀宁都没有和曹林等人商议过。原因很简单,荀宁知道这份方案的核心内容,必定会引来曹林等人的反对。
百姓能否富裕,完全取决于百姓的生产力,而生产力从哪儿来?那自然是,取决于百姓手中的土地。这种土地,并不像是往常的那种土地。
事实上,在此之前,荀宁曾经隐晦得提醒曹林等人,要对土地这一块内容动刀子,结果倒好,曹林等人非但没有领悟到,反而给荀宁又重新制定了一套与民争利的新法。对于这一点,荀宁自然是不满意的,因而他再次否决曹林等人方案后,就决定自己制定规则了。
荀宁非常清清楚,自己的第三轮革新的要害之处在哪里。他也明白,为什么曹林等人会没有领悟到,并不是他们对此没有想法,而是这个事情,涉及到了整个天下,以他们的能力,是无法驾驭这种事情的。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大宋建武六年三月十五日,朕敬告皇天厚土,特颁大宋新政革新第三轮,如下:第一点,核查全国田亩数量,丈量土地面积,登记各家各户田产数额!”
三月十五日,大宋皇城垂拱殿内,傅文书的声音,传遍了整个朝堂。当建武新政第三轮革新要点和规则公布第一条的时候,整个朝堂立刻炸开了锅。
“什么?皇上要丈量田亩?这可是一项极大的工程啊!姑且不说,丈量过程中,会不会涉及到隐瞒、私报等情况,更要考虑拥有田产的富户会不会阻挠啊!”
“是啊,皇上,此举不可!这不仅仅是一家一户的事情,而是整个天下,数千万人的。若是稍有不慎,立刻就可能会引发民变!光丈量田亩一条,就会引发很多事情的,这些事情,暂时无法明说,更不要提登记各家各户的田产数额了。”
“怎么?你们在质疑朕?”朝堂上的吵闹声,被荀宁这么一喝,便是立刻压了下去。荀宁言罢,缓缓起身,站在龙案前,扫视了一番整个朝堂上的众人,百官们立刻安静了下去。
荀宁当然清楚,为什么这些人会反对自己这么做。原因很简单,这些人背后家族的田产数额,都是极为不准确的。
大宋对田地的赋税,都是按照田亩数量来制定的。简而言之,数量越多,赋税越高。以一个假设为例,一亩田产需要缴纳一钱银子的税,那么一千亩,就可能缴纳上千钱。这些钱,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没什么,但是对于那些富户,却是极为心疼的。
因而,富户们的田产,实际上都是有所隐瞒的。
现在,荀宁发布这样的一个新政,实际上就是要扯下很多人的遮羞布。一旦,田产被丈量,那么官府就有理由前来收税了。如此一来,富户的钱就得掏给国家了。
人心都是自私的,没有谁会心甘情愿的将钱无缘无故的掏出来。即便是那些口口声声说为了大宋繁荣昌盛的官吏们,也是如此。
因而,当荀宁公布完第一点革新要旨的时候,整个朝堂上就像是炸开了锅一样。若不是荀宁的威严足够,恐怕今日的场面他就压不下去了。
事实上,荀宁这么做,其实就是在为国家创收。他要搞清楚,整个大宋到底有多少田亩,百姓又有多少人。
这些问题,一旦搞清楚了,荀宁就有可能实现下一个目标:耕者有其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