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武振大宋苏瑜荀宁 > 第两百三十三章 保命符

第两百三十三章 保命符(1 / 1)

“另有安排?”听完荀宁所说,孙永神色一怔,他知道自己这一次请战的意愿又是落空了。当然,作为臣子,孙永可不敢直接询问接下来荀宁会给自己安排什么事情。毕竟,以荀宁的脾气,什么事都有可能发生。

“曹林,陈拾整军备战,这兵马粮饷器械等一应物资,你会同户部、兵部等一众官吏,仔细研究一下,然后拿个具体的方案交给陈拾,好让陈老将军安心作战!”荀宁将目光看向了曹林,“此次陈老将军出征,朕会亲自为他践行!”

“谢皇上!”陈拾抱拳拱手,眼神之中充满了激动之情。

等到下了朝,荀宁在回内宫的路上,荀瑜便是紧随其后,今日朝议,荀瑜又诸多的不解,因而他要趁此机会问一问父皇荀宁:“父皇,儿臣以为,这一战本不需要陈老将军出战的啊。为何,他一提出来,您就应允了?毕竟,陈老将军上了年纪,难道真的因为他有廉颇之勇?”

没错,朝中众臣没有人敢问为什么,偏偏荀瑜敢。原因很简单,从常识的角度出发,陈拾的确不能上战场了。

“你说的这个问题,朕岂能不知?但是,朕权衡再三之下,还是决定让陈老将军前往雁门关。”荀宁停下了脚步,随即驻足在宫里的长廊之上,远眺汴梁城,“但是,陈拾不能不去。”

“这是何意?儿臣不解!”听着荀宁的话,荀瑜顿时面露疑惑,“难不成,真的只有陈老将军能对抗辽国?这也不对啊,孙永、曹林等人都能统帅兵马?为何不用他们?甚至是,镇守在外地的刘稳,都能打得过辽国兵马啊!”

“这不是能不能打得过的问题,而是敢不敢打的问题!”荀宁一语中的。今日朝议,他纵观垂拱殿上的众多文武大臣,上百人之中只有陈拾敢于请战。这就很说明问题了!

要知道,出兵雁门关,就意味着能够建功立业,甚至是封赏王侯。要不然今日孙永也不会放下右丞相的身姿,甘愿去当一个先锋。然而,就是在这么个机会下,朝中大臣却只有陈拾站了出来。这很明显,并不是没有建功立业的机会,而是大臣们有所疑虑。

这种疑虑源自于自己对辽国兵马的恐惧,毕竟曾经的宋辽战争,大部分时候都是大宋战败的,这种恐慌的情绪,蔓延到每个人的心中,使其产生了畏战怯战的心里。因此,正如荀宁所讲的那样,面对辽国兵马,从来都不是能不能战胜的问题,而是武将们敢不敢打的问题。如果敢的话,那么朝中大臣就应该是一窝蜂的请战,而不是单单只有一个年迈的陈拾。

说得更为直白一点,当下的大宋最需要的是一场对辽国兵马的胜利来提振士气,只有这样,才能解决众官畏惧辽国的心理。

“儿臣明白了!”听了荀宁的解释后,荀瑜思索了良久,他便是不由得叹息了起来,“真是良将难得啊!”

他这句话自然是在夸赞陈拾,荀宁闻言,便是摆了摆手,示意荀瑜不必多想:“前些日子来汴梁城求援的种师道,他是个帅才,敢打敢做,朕有意将他留给你。待你即位以后,朕只有一个要求,此人绝不可杀。有他在,那就是大宋的一道保命符!”

“儿臣明白了!”荀瑜再次躬身,对于种师道,他曾经多多少少听荀宁提起过,只是从来没有见过荀宁像今日这般郑重,“我记得种师道现在就在武英殿与一众兵部属官讨论着雁门关的形势,我这就去看看!”

荀瑜言罢,便是向荀宁告辞,很快他就来到了武英殿之中。此时此刻,众多大臣虽然已经下了早朝,但是每个人却是异常的忙碌。因为所有人都知道,皇上又要打仗了,整军备战,那是少不了的了。

“傅文书前些日子来看过,说兵部的很多折子,还是要跟往常一样,拟定方案以后,交给右丞相孙永审阅。要不然,这中间出现了什么纰漏,谁也不敢保证。”

“唉,皇上又要打仗了,这接下来兵部、户部又要开始忙了。不过话又说回来,也真是难为陈拾老将军了,面对辽国大军,恐怕也只有他敢与之战。”

“谁说不是呢?自从世家被灭,豪族被屠以后,大宋的人才就进入了一个青黄不接的时期。你要是让那些青年将领上战场,那非得断送大宋江山不可。不是能不能打得过的问题,而是敢不敢打的原因。只有敢打,才可能打得不过。不敢打,就算是兵马比辽国多三四倍,那也是无济于事的。”

武英殿中,属官们一边忙碌着,一边议论纷纷。好巧不巧,荀瑜听到了有人发出与荀宁相似的感慨。顿时,荀瑜便是不由得对那名属官高看了一眼。

“种师道将军在不在?”

荀瑜进了武英殿后,众人向其问礼,荀瑜抬手示意众人不必客气,便是直截了当的寻找着种师道。

“殿下,臣在这里!”

“你随我来!”荀瑜见着种师道答应了一声后,便是向其招了招手,示意他与自己一道去往东宫。

种师道见状,不由得愣了一下,但是很快就答应与之到了东宫。

东宫内,很多属官都在忙碌着早朝相关的事情,荀瑜将种师道请到了自己的书房,命人斟茶,便是开始了叙话:“我身为太子,但是很多事情都不如你们。父皇极力向我推荐你,说你将来必定会成为大宋栋梁!”八壹中文網

“皇上过誉了,臣读写太子关心!”

种师道抱拳拱手,表示感激。

“今日找你来,主要想多了解一下关于雁门关的事情,虽然你几日前曾经在朝堂上说起过,但那很多时候你都是在阐述事实,并没有表达自己真实想法的机会。”

荀瑜的话中意思很明显,那就是在问种师道,该如何解决西北边患的问题。

这个问题,荀宁曾经思考过,荀瑜也思考过,但是并没有什么好的结论。然而,眼前的种师道却不一样,他镇守西北,对那里的风土人情非常了解,因而如何解决西北边患问题,种师道反而是最有发言权的。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大周帝婿 大唐御史:女帝饶命 灵魔颂曲 朕就是昏君杨广 大明锦衣逐日武士 开局就当皇帝 秦帝烽烟 朱元璋穿越崇祯风醉天下 一品儒商 极品小太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