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刀丛佛影 > 第68章 六七、圣僧受崇 石虎南游

第68章 六七、圣僧受崇 石虎南游(1 / 1)

第二天的运势。有的梦特别灵验,比如:将要做官了就会梦见棺材,将要发财了就会梦见大粪,你说这是为什么呢?”

殷浩想都不想,张口就来。他说:“官位本来就是腐烂恶臭的东西,所以即将做官的人,才会因此而梦见死尸和棺材;钱财本来就是粪土,所以将要发财的人就会梦见粪便。”

考问他的那些人听了不禁拍案叫绝。于是一传十,十传百,当时的人都将他的此番言论当做是至理名言。晋朝廷的太尉、司徒、司空三个最高府衙都征召殷浩为官,可殷浩都给予推辞,一律不就任。后来征西将军庾亮征召他,大概是惺惺相惜吧,他才应招,担任了庾亮的记室参军。殷浩年少时与桓温齐名,表面上两人亲密无间,暗中却一直在争强斗胜,谁也不服谁。两人很想分出个高下来,这天,桓温就主动找到殷浩,当面锣对面鼓,直截了当地问殷浩:“你我相比,你认为咱俩谁更优秀突出呢?”

殷浩也不客气,当面给了桓温一个下马威。殷浩回答道:“我与你交往也不是一天两天了,谁好谁赖,孰优孰劣,非常明显啊!难道非要让我明说出来吗?”

桓温说:“当然要说出来,一定要决一雌雄,分出高低来,你就说咱俩谁更胜一筹吧?”

殷浩当仁不让,他说道:“如果让我在你我之间选择的话,我宁愿做我自己。”

这样,桓温只好气呼呼地走了。谢尚听说殷浩擅长清谈,特意去拜访他。殷浩没有做滔滔不绝的议论,只是给谢尚阐述了一些道理,说了几百句话;不但谈吐举止有风致,而且辞藻丰富多彩,很能动人心弦,谢尚感觉很是震惊。谢尚全神贯注,倾心向往,不觉汗流满面。殷浩从容地吩咐手下人:“拿手巾来给谢郎擦擦脸……”335年正月,后赵改年号为建武,实行国内大赦。后赵王石虎借鉴石勒的教训,简政放权,早日让自己儿子“亲政”。下令让太子石邃处理、决断尚书奏事,只有祭祀郊庙、选任地方官员、征伐、刑杀方面的国家大事由石虎亲自处理。石虎喜欢营建宫室。他嫌原来的宫殿规模小,便修建了鹳雀台。哪知鹳雀台刚建成,就倒塌毁坏了一角。他认定是一个“豆腐渣”工程,便二话不说,实行了就地“问责”,未经“拘捕”、“审判”等法律程序,就直截了当地杀死了负责建造的典匠少府任汪。又让人重修,规模比原先扩大了一倍。石虎很喜欢自己的太子儿子石邃。石虎问侍中、太尉、尚书令夔安和司空郭殷道:“你们看朕的太子能力怎么样呢?”

夔安和郭殷答道:“皇帝英明,太子聪慧英武。”

石虎哈哈大笑:“是啊,朕真是难以明白:司马氏怎么放着这样的福分不好好珍惜,竟然要父亲杀儿子,哥哥杀弟弟?你们说说,朕有什么理由要杀石邃呢?自己的亲骨肉却要互相残杀,真他妈的不可理喻。”

于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石虎兴奋之下,封石邃的保姆刘芝为宜城君。这个保姆刘芝就开始干预朝政,接受贿赂。于是很多想升官发财的人,都跑去巴结她。现在该提到圣僧佛图澄了。当初,后赵国主石勒因为天竺僧人佛图澄预先就能够得知事情的成败,并多次得到验证,便恭敬地侍奉他,并在很多时候恭敬地称他为“圣僧”、“大和尚”“和尚”一词,又作“和上”,原来是从梵文译过来的,它的意思就是“师”。可见“和尚”本是一个尊称,要有一定资格、道行高深、堪为人师的僧人才能够称“和尚”,不是任何僧人都能如此称呼的。这个称呼也并不限于男子,出家女尼有资格的也可以称“和尚”。但是后来习俗上这个词慢慢演变成对一般出家人的称呼,而且一般当作是男僧人专用的名词,这和原来的字义是不合的。“和尚”前边加了一个“大”字就更不是一般的僧人了!石勒只在小范围称呼佛图澄为“大和尚”,当时这个名头并不怎么响亮。石虎即位后,侍奉佛图澄更为恭谨。这天朝会,石虎宣布,封“大和尚”佛图澄为护国法师、丞相、法王。给佛图澄划出土地百顷,建造丞相府邸。安排丫鬟仆人各一千人,吃穿用度,一律锦衣玉食,比照王侯标准供应。大和尚佛图澄对这些职位都没有接受。佛图澄说:“出家人四大皆空,要这么多的头衔干啥呀?和尚只以普度众生为天职。浮名浮利如浮云,陛下不必为老衲的名誉地位费心了。再者老衲住惯了寺院陋室,每天过午不食,严格执行僧侣戒律,有时一天一顿饭,有时数日甚至一顿饭也不用吃。给老衲建造那么广大的府邸,提供那么多的人力物力有啥用呢?”

石虎一看佛图澄如此坚决,便说:“既然大和尚不要这些高官厚禄,也罢。那就这样吧:大和尚不应该跟一般小沙弥一样穿布衣袈裟,应该穿绫锦。自今日起还要乘雕辇。到朝会的日子,大和尚要由太子、各位公卿扶持上殿,到了朝堂门口,掌管朝仪的人唱名说:‘大和尚到!’,朝堂的所有大臣都要起身恭敬相迎。在朝堂之上设置专门座位。由司空李农早晚问候圣僧的起居。这几点儿,请大和尚千万不要再推辞了。”

佛图澄摆了摆手,还是不愿接受的意思。石虎说:“大和尚一向劳苦功高、功勋卓著,要是一般的人如果对国家有这样大的贡献,早就封侯封王,良田万顷,妻妾成群,子女满堂,金银珠玉,堆积如山了,正因为是出家人,清心寡欲,啥都不要,才更让朕和满朝文武于心不安。就这样吧,朕大胆替你做主了,你就别再推辞了。”

佛图澄想想这些,很可能对弘扬佛法有帮助,又不算出格,也就勉强同意了。石虎高兴地说:“哈哈,这还差不多。”

石虎同时下诏各族人等均可信教,佛教因此在中华大地上更加昌盛。于是,佛图澄住到襄国净土寺里,司空李农每天代表皇上前往询问大和尚的起居情况。每日问安。太子、公卿每五天朝见他一次。每次朝会时,佛图澄坐着八个人抬着的辇,身前身后由太子、公卿们簇拥着,一齐走向朝堂。进入大殿的时候,主管礼仪的官员高呼一声:“大和尚到!”

除石虎外,大小文武百官都要向佛图澄行礼问好。然后佛图澄在皇帝为他特设的席位上落座。在诸位大臣当中,他是唯一可以坐着参政议政的特殊人物。国内人受朝廷尊重佛教的影响,大多崇尚佛教。佛图澄所在之处,无人敢朝着那个方向吐口水。更没有人敢冲着佛图澄所在的方向小便。大家争着建造寺庙,削发出家。很多人一提起石虎,就对他的暴政恨得咬牙切齿,恨不得将石虎碎尸万段。好像这个皇帝只有一个缺点:残暴;只有一个优点:特别地支持佛图澄弘扬佛教。其实,在他上任初期,还是干过一些好事儿,有过善政的。石虎上台后,采取了一系列加强统治的措施。首先是加强农业生产。十六国时期,北方战乱不断,农业生产遭到破坏,粮食供应成为统治者能否维持统治的关键问题。为此,石虎采取各种方法屯集粮食。他先派官员带领百姓开展屯田,发展农业生产。他委派典农中朗将王典带领一万多人的队伍去海滨开垦农田,于是从幽州东到白狼,赵国大肆开展了屯田运动。屯田之外,石虎还非常注意屯粮,备赈灾荒。将收集到的粮食,依傍河岸建仓储存,减少百姓转运的劳烦。在粮食短少情况下,还想出了让犯罪人以粮赎刑的办法。并将这些粮食储存起来,等到灾年,下令开仓向农民供种,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在受灾害严重的地区,农民可以免一年劳役,以便有时间从事田间劳动。同时,针对原来将罪犯当作劳工让他们大修冶炼、形成民怨载道的情况,石虎下令:“从今以后,凡是罪犯需要发配边地的,都要由皇帝定夺,不得随便发配。只要不是亲手杀人,故意杀人的罪犯,都一概赦免,让他们戴罪立功,转化为农业生产的劳动力。”

发展粮食生产。此外,为确保农业生产,石虎仿效历代皇帝,亲自在桑栏梓园耕籍田。还对地方官吏不重视农业生产,不从事田地农桑种植劳作者予以贬斥。长乐、卫国的守宰就因不开耕地、不修农桑受到了贬职的处分。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石虎还注重整顿吏治,进一步推广儒家思想,使之成为统治的思想基础。儒家思想从汉武帝开始成为统治者的正统思想被历代尊崇。十六国政权中仰慕汉学、推荐儒教者不少,石赵政权就是其中之一。石勒在位时,曾设置大小学博士,推广儒学。石虎即位,重新设置国子博士、助教,下诏命郡国立《五经》博士,又遣国子博士到洛阳抄写经书,继续弘扬汉族文化。从三国曹魏开始,吏部选官皆以九品官人法为基础。石虎对之沿用不改,并进一步加强。在他看来,“魏始建九品之制,三年一清定之,虽未尽弘美,亦缙绅之清律,人伦之明镜。”

为此,即位之初,他就下令吏部以九品官人法选拔官吏,然后由中书省、门下省宣布名单,被宣布者方可任用为官。石虎下诏严令惩罚那些贪赃枉法、徇私舞弊的选官之官,保证九品官人法的严格执行。他罢免了舞弊枉法的吏部朗中魏奂为庶人,任用亲信做吏部朗中以整顿吏治。针对当时豪强逞势、贿赂公行的状况,石虎选殿中御史李矩为御史中丞,整顿豪强百官。夔安聪敏而才能卓越,十分贤明,不仅在行政事务上卓有见地,将后赵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而且在军事指挥上也独树一帜。后赵太祖石虎对夔安的军政才能皆十分赞赏,一直予以重用。把国内林林总总的事务安排就绪之后,后赵王石虎突然心血来潮,带着十几名亲兵卫队来到南方巡游,十几天功夫就来到了长江岸边。手下的游动骑兵十多人跟随石虎到达长江,与历阳城隔江相望。这天,历阳太守袁耽跟往常一样,优哉游哉地坐着大船在长江里跟属下钓鱼。突然,手下惊呼一声:“大人,您看,怎么会是石……石……虎呢?”

“啊?”

袁耽大吃一惊,他抬头一看,距离他不到百米,果然有几个人在长江边指指画画,谈笑风生。其中那个胡人高鼻深目,长长的胡须,不是石虎又是谁呢?袁耽一看,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上。嗯,是他?袁耽揉揉眼睛,看了又看,又问了好几遍手下人,最后终于认定:对,确实是他,果然是他——石虎。怕什么来什么啊,我的娘哎,你怎么不打个招呼就来了呢?袁耽赶紧命令手下:“往南开船,赶紧!赶快逃命!”

你看人家石虎,就像走亲戚一样,在晋朝控制的历阳城下,指指点点,谈笑风生。就像在自家的家门口或者自家的炕头上,又吃又喝,有说有笑——你这不是欺负人家袁耽胆子小吗?你这样潇洒从容,你也丝毫不替人家袁耽想想啊!再转过头来看袁耽,就十分可怜了——他战战兢兢,如履薄冰,颤颤巍巍,哆里哆嗦,回到历阳城里之后,一面吩咐手下小心戒备,命令手下白天黑夜一律城门紧闭,没有命令不得打开城门。一面赶紧具表上奏朝廷。袁耽在奏章上说:“大事不好!大事不妙!十万火急。在历阳发现石虎带领骑兵,突然兵临历阳城下。请朝廷救急!”

可能是因为袁耽慌了神傻了眼吓破了胆,奏报上竟然忘了说对方骑兵的数量。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清末文抄公 霸府 大明皇太子 重生王妃路子野 一跃成皇 唐奇谭猫疲 大明皇太子凌己 水浒话事人杂号小兵 红楼:林府崛起 一跃成皇一木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