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公开课
赴县实验小学听完课之后,反响非常强烈。也许是农村小学教师第一次走出去听到全县名校教师讲课的原因吧。
说句心里话,立新小学到县城足有25公里。老师们骑自行车去,听完课还得骑自行车回来,也是很艰苦的。中午吃饭的时候,都是自带的馒头,带油饼的都没几个人,更别说去饭店吃饭了。尽管如此,老师们竟没有一个人说苦,也没有一个人说累。当然了,收获也是满满的。
可以看出,一所小学教学工作的健康发展,离不开一位好领导的正确指导。这次听课,足以开阔老师们的视野,让老师们见识了超前的教学方法,也可以看出领导的远见卓识。
听课回来以后,校领导班子就让赴县听课的老师做好讲课准备。对呀,你跑到县城走一趟,回来讲课总该有所变化吧?
赴县听课的教师做了一周的教学准备。然后,三位领导利用一周时间分别听课,最后再开碰头会。因为李牧年岁小,加上参加工作没多长时间,根本没有形成自己教学的基本模式,所以接受新的教学方法相对快些。
程副主任负责听三四年级课。李牧讲的是阅读课文《***》的第二课时。
李牧用深沉的语言把学生带到那恐怖的环境中,用肢体语言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当敌人要枪毙***的时刻,***转过身向外望去,他看到了窗外青山的巍峨、雄伟、壮丽。
阅读课文教学以完成课后问题为主要教学目的,听课人也主要看你是否把课后问题解决了。
李牧竟然提出了课后没有的问题:在这危急的时刻,作者为什么要描写窗外的青山?
有同学站起来回答:“为了革命的胜利,***准备牺牲的决心就像那高山一样坚定。”
也有的同学回答:“祖国山河是那么美丽,***觉得为了祖国美好的山河而壮烈牺牲是值得的。”
正在听课的程主任惊讶地站起来,看着同学们回答问题足足五分钟才坐下。当总结出***为了革命的胜利不怕牺牲的高贵品质以后,程主任微笑着频频点头。
下课以后,一向走路平稳的程主任连听课记录都没有合上,就匆匆地走出了教室。
周一早会上,学校领导决定由三名教师于本周六做公开课。校长把李牧找到领导办公室,其他两位主任都在,校长说:“程主任说了,你的课讲得很好。考虑到你太年轻,人多听课怕你过于紧张影响你的发挥,你准备准备,明天我们几位和三年级老师都去听你的课,锻炼锻炼你的胆量。”
第二天,三年级老师和三位校领导听了李牧的课。没想到李牧还是个“人来疯”,这次讲课比上次讲的还要好,这节课也得到了领导和老师们的一致好评。
过后,几位领导又把各自的建议说给李牧,李牧心领神会,把这些建议牢牢地记在心里。
公开课那天,全体教师听了佟丽艳老师的语文课,周艳春老师的作文课,赵冬梅老师的数学课。三节课各有特点,各有亮点。全体老师都认为这次去县里的名校听名师讲课,对全校的教学工作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这次公开课,老师们听了佟丽艳老师的语文课,周艳春老师的作文课,赵冬梅老师的数学课。三节课各有特点,各有亮点。全体老师都认为这次赴县听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全体老师评课会议上,各位老师各抒己见,对这几节课做了点评。认为严格执行五环(复习、导入新课、传授新知、练课堂习、课后作业),师生双边互动好,解决重点难点的方法多样化,对关键的突破时机抓得准,教师交代知识准确……都给予了充分肯定。
评课时还出了个笑话儿。有位叫王临乙的老师,也不是没听明白,还是理解出了问题。在评赵冬梅的数学课时,他先说:“我说的不一定对呀,如果不对,就当我没说。”接着,他就像讲课似的说出了一种最简单的解题方法。然后说:“我觉得用这种方法最简单,别的方法只做简单交代就可以了。”
程主任皱着眉头说:“你把你的解题方法再说一遍。”
王老师又说了一遍。任程主任迅速地记录着王老师的解题方法。当王老师说完以后,程主任思考了一下,把笔一摔,生气的说:“用你的方法一辈子也解决不了这个问题。”
会场的气氛立刻紧张起来,全场鸦雀无声。为了缓和这尴尬的气氛,郑一吉老师打趣地说:“老王说了,不对就是瞎呲儿。老师们都大笑起来。”
这次公开课最大亮点是佟老师在讲课结束后询问学生:对于本节课的知识,你还有哪些没听懂的地方?(这在80年代初的教学活动中是很少见的);周老师艺术性地指导了写人作文的几种方法;赵老师利用多种形式讲解了解决工程问题的方法。
这次教学活动可以说提高了广大教师的教学水平,形成了讲好每一节课的风气,有力地推动了立新小学教学工作的向前发展。
通过这次教学活动,年轻的李牧老师确实学到了新的教学方法,也积累了教学经验。同时,他也陷入了困惑的思考中:学生理解词语为什么要和教《学参考书》上的解释一字不差?作文指导课上,孩子们怎么可能当堂口述出那么好的文章?能不能引导学生自已研究出解题方法?
育人的道路是没有尽头的。它不是笔直的,也不是平坦的。它总是曲曲折折地伸向远方。走在这条路上的人们难免会磕磕绊绊,甚至跌上一跤。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