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朱由郴对工匠的重视,工匠们不仅仅工资高,还享受到了较高的社会地位!
目前在汉中府,身份地位决定娶老婆的难易程度。
第一,官员。这一点毋庸置疑,当官的或多或少都掌握一定权利,权利可是稀缺品,无法轻易购买,自然是不愁娶媳妇。
第二则是士兵!
朱由郴给士兵的福利待遇特别好,就算战死了,全家人都衣食无忧,孩子长大了还能安排工作!
第三就是各种工匠了!
尤其是掌握特别技术的工匠,不仅工资高地位极高!还可以见官不拜!
第四就是商人,商人虽然不入流,但是有钱啊。
第五就是农民了,农民有地,起码吃饭不愁。
目前的红夷大炮可分为两种形式相同的款式,分别是来自不列颠、葡萄牙的“英制红夷大炮”和来自西班牙、尼德兰的“西制红夷大炮”。
最早的“西制红夷大炮”是由万历间年的福建地方所尝试仿制,而“英制红夷大炮”最早由天启年间的闽南工匠所仿制。
徐光启从葡萄牙人手中所购买的第一批红夷大炮为英国沉船上的舰炮,用于宁远城与北京城,型制接近英制加农长炮。
明末引入的红夷大炮实质上应该有四个来源,即不列颠、尼德兰、佛郎机、弗朗机(西班牙)。
红夷大炮最早是在明朝天启二年,是以徐光启为首的西法党通过教会从佛郎机人手里引入的从不列颠沉船上打捞的火炮,被首次叫做红夷大炮,其形制接近英制长炮中的寇菲林炮。
而明末引入的西方火炮显然不仅仅是英制的铸铁长炮。
事实上,因为不列颠与明朝接触甚少,其后明朝所自行仿制的红夷火炮与不列颠国反而没有多大关系。
相对于徐光启为首的西法党对红夷大炮的引入,事实上在东南沿海地区更早的就已经在使用这些欧式纺锤形火炮。
天启元年,协理戎政李宗延言:“雷州府海康县有红毛番大炮二十余位肇庆府阳江县有东南夷大炮二十余位俱堪取用”。
雷州府和肇庆府均在广东,这里所言的“红毛番”即指尼德兰(荷兰),东南夷则指吕宋,吕宋即菲律宾,当时已经沦为佛郎机(西班牙)的殖民地。
早在天启元年,广东沿海已经事实上装备了“红毛番大炮”“东南夷大炮”(吕宋炮)这两种来自荷兰和西班牙的西制火炮。
而同时期英制与西制的纺锤型火炮并没有本质上的差距,只不过在此时的明朝,“红夷大炮”一词并没有被正式使用。
后期才被称为“红夷大炮”。
这就不得不谈起“西法党”的历史了。
明朝中期开始,随着弗朗机舰船(葡萄牙)的到来,中西开始直接交流。
随着弗朗机商船到达明朝的传教士们,也将西方的火器知识带到了明朝。
由于明朝对于撰写兵书、发明火器都给予奖励,因此也使得不少士大夫开始有意识地接触并引入西方火炮书籍。
其中以内阁次辅徐光启最为推崇!
他生于1562年,死于1633年,字子先,号玄扈,谥文定,渎口人(上海),万历进士,官至崇祯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内阁次辅。
1603年,入天主教,教名保禄。
较早师从利玛窦学习西方的天文、历法、数学、测量和水利等科学技术。
毕生致力于科学技术的研究,勤奋著述,是介绍和吸收欧洲科学技术的积极推动者,为17世纪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17世纪初,明军和后金的战事正酣,一批率先学习了西方先进科技的明朝知识分子如徐光启等,将扭转战局的目光投向了西洋枪炮。
1619年,明将杨镐四路丧师,成就了努尔哈赤军事天才的顶峰辉煌的同时,也让在通州练兵的徐光启重提引入西洋枪炮的动议。
他委托一些朋友从蚝镜(澳门)购买了新式火炮,并配备四位炮手,准备一同送往北京。
澳门最初的写法应是“蚝镜”。
蚝镜本是蚝的外壳的一部分,平滑如镜。澳门海湾形似蚝镜,故名之为“蚝镜澳”,简称蚝镜。后来因“蚝”字不雅,改为“濠”。
但在广州,地方官员拦阻了炮手入境,只有大炮被一路送到了北方的边境线上。
这四门大炮是弗朗机人按照尼德兰炮的技术仿制的,所以被明朝人称为“红夷大炮”。
1626年正月,努尔哈赤率领六万后金铁骑大举犯关,名将袁崇焕在宁远以四门大炮中的第二门狂轰后金骑兵,取得了宁远大捷。
后人多传努尔哈赤因炮伤而死,但根据历史记载,他在宁远之役后8个月才去世,并且在此期间远征了蒙古,可以推断并非炮伤。
有人推测,他可能是死于抑郁症,因为宁远之战的失败,对这位军事天才来说,实在是太深的伤疤。
认识到西洋火器威力的明政府破天荒第一次向澳门派出了钦差,并要求他们提供大炮和火炮技师。
但由于双方之间存在的隔膜和猜疑,澳门出发的洋人们总是要经过很麻烦的手续才能到达北方。
尽管如此,到了1630年,一支由100名弗朗机人和200名弗朗机籍蚝镜人组成的炮队还是来到了顺天府的涿州。
此时清军刚刚攻占了良乡,但得知这支精锐火力部队的到来,遂闻风而去。
足以可见清军对于火炮的恐惧性。
这支小小的炮队后来转入了登莱巡抚孙元化的麾下。
孙元化借他们的帮助,开始在山东登州等地铸炮。
登州也因此成为华夏早期火器史上的一个重要地点。
孙化元万历四十年(1612年)举人,从徐光启学习火器和数学,只因热心西学,未能考中进士,遂放弃科举功名,潜心研究西学。
孙元化因恩师徐光启接触到西洋教士和西学。
在徐光启入教后,他确认天主教能“补益王化,左右儒术,救正佛法”后,于天启元年(1621年)在顺天府受洗入教,即邀请洋教士到家乡嘉定开教,遂使嘉定成为华夏天主教活动中心之一。
可惜这样一代火炮专家,死于冤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