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7章皆大欢喜(1 / 1)

刘明遇有粮食,而且有非常多的粮食,特别是高产的土豆红薯以及玉米,除了玉米之外,像土豆和红薯都不易储存。

最为关键的是,刘明遇没有办法把粮食运到中原,陆路运输陆上耗费非常大,几千万灾民,就会活活吃跨刘家军。

刘明遇所说的话,崇祯皇帝一直也在反思。

事实上,崇祯皇帝也认同刘明遇的观点,大明养士出了问题,三十年间,耕地不可能减少六亿多亩,减少的土地都被隐瞒起来了,朝廷的税越收越少,自耕农越来越少,朝廷的财政越来越亏空。

在成祖时期,一年朝廷的税收是三千一百万石粮食以上,而且卫所兵给朝廷上交了二百三十四万石粮食,这样以来,朝廷的收入就多达三千四百余万石。

现在崇祯朝,凭良心说,地盘远没有成祖时期更大,也丢了哈密,辽东,不过问题是,现在的财政收入折算成粮食,差不多只有成祖时期的四分之一。

卫所兵不仅仅不能反哺朝廷,朝廷想用他们,还要提供粮草,这就更加坑了。

崇祯皇帝没钱,要不然也不会给刘明遇一个瀛国公,崇祯用爵位来弥补刘明遇,其实这非常不公平的。

按照刘永顺的战功,是不是要封爵?

马成功的战果,可不比当初刘明遇要小,是不是同样也要封爵?下面的刘家军将士也需要他去赏啊,他要是不赏,一次两次没事,第三、第四次谁会卖命?

崇祯皇帝躺在床上,眼睛睁大,盯着漆黑的天花板,他失眠了,这半个多月以来,他一直考虑刘明遇的提议。

皇亲国戚他真没有办法动,他也知道这些人有钱,比如福王,朝有记录的就有黄金两万两,银子十万两,再加上他多年的经营。家产几百万两银子就轻松有的,如果算上田地的财产,上千万两银子也有的,可是他若是动了这些藩王,这些藩王还不能闹翻天?

至于士绅,这一块也没法弄。

一动,恐怕他就不明不白的驾崩了。

不要以为崇祯就是傻子,天启皇帝暴毙,往事历历在目,刘明遇可以看出问题,曹化淳也反应过来,没有理由他看不出来。

崇祯要自救也不见得就一定不行,全面军阀化和藩镇化,利用军阀压制文官,就像现在刘明遇这样。

但是,明朝客观的舆论环境,他什么都不能做,唯一能做的就是等死了。

崇祯皇帝思来想去,看着身边躺着的周皇后,长长的叹了口气。

周皇后其实也没有睡着,这段时间以来,崇祯皇帝茶饭不思,辗转难眠,她何尝不知道?

“陛下?还没睡?”

“朕睡不着啊!”

崇祯长长叹了口气道:“朕不知道该怎么做了,刘卿所言,让朕给他一百万民,可是这样做,只怕去了建奴,又起藩镇!”

确实是,如果刘明遇反了,谁能制住他?

光施恩,有用吗?

李隆基对安禄山难道不好?要权给权,要钱给钱,结果还不是一样反了?

现在的刘明遇,会不会以后的安禄山?

刘明遇虽然给崇祯皇帝出了三个主意,事实上,崇祯根本就别无选择,他只能尽可能的利用自己的优势,利用俗套而老套的手段,利用联姻的方式,把刘明遇变成自己人。

可是变成自己人有用吗?

杨坚还是周宣帝的岳父呢,还不是照样夺了自己外孙的天下?

李渊还是杨广的姨表兄呢,还不是该反照样反?

正所谓人心隔肚皮,躺在一张床上的夫妻,也会同床异梦。

崇祯皇帝思来想去,决定赌了。

刘明遇要一百万人,他给了。

虽然建奴已经不成气候,那就把辽饷停了,辽饷以后不收了,百姓的日子会好过一些,总不会再造反了吧?

……

内侍的抑扬顿挫的声音在大殿内显得非常洪亮:“奉天承运皇帝制曰:门下,公卿之守,明德敬上,台司之置,早纳理常,故汉以宫府,魏设阁部,皆上秉军国,下治百僚,总庶政以繁钜,治六军之宽严……太子太师、文华殿大学士、兵部尚书、蓟辽督师孙承宗,朕之肱骨,国之良实,临危不惧,督率全军,劳苦功高,加太子座师,封辽阳侯,赐蟒服锦带,赏雪花银万两,黄金五百两……”

崇祯皇帝不得不加封孙承宗为荣国公,这场仗虽然是刘明遇打的,但是,孙承宗却是刘明遇的顶头上司,也就是蓟辽督师孙承宗的部下。

可以说,孙承宗是躺赢。

此时听着正式颁布的圣旨,众臣望着孙承宗有些酸了。

孙老头的运气太好了。

天启三年,孙承宗首次督师蓟州,然后,提拔任用了祖大寿、袁崇焕、满桂、赵率教、何可纲等一批将领。

虽然说袁崇焕督师不利被凌迟处死,可是赵率教、满桂、包括何可纲等将领皆是先后战死,为国捐躯。

崇祯二年,他总督大明京城内外二三十万明军,反击建奴的军务,麾下出了卢象升和刘明遇这样的奇才。

现如今,刘明遇收复沈阳,大破建奴,这仗跟孙承宗没什么关系,可问题是,孙承宗再次躺赢。

大明的文官想要封爵实在太难了,比武官更难。

秦汉有“非军功不得封侯”,明朝是“凡爵非社稷军功不得封,封号非特旨不得予”。李善长犹如汉之萧何,对明朝建立功勋卓著,没有李善长很难有朱元璋的明朝,所以才被封公爵。相比李善长的功劳,刘伯温肯定略逊一筹,只能退而其次成为伯爵之首。

之后明朝,唯一军功封爵的三位文臣:一是三征麓川、平定苗乱的王骥,被封为靖远伯,二是从军三十年三出塞外夺取河套的王越,被封为威宁伯,三是平定宁王叛乱的王阳明,被封为新建伯。这三个文臣都是奇才,都立下不世之功,却都只被封为伯爵,可见明朝对文臣封爵之严苛。

侯恂此刻望向西北方向,心中默默祈祷起来,他自从看着天雄军崛起,虽然他在天雄军崛起之初,给了卢象升不少方便。

特别是天雄军的职业军官,这都是当时侯恂利用兵部侍郎的职务之便,他从历年来,战功卓著中的基层军官中抽调了三百多人。

这样以来,加速了天雄军的职业化和正规化建设,而且对于各种装备,也就有求必应,事实上天雄军的今天,也不全是刘明遇的支持。

比如说,天雄军的红色戎装,就是明朝制式的鸳鸯战袄,以及头盔、披风,棉甲等装备都是侯恂给他开的后门。侯恂确实是想拉着卢象升,帮助自己,但是,卢象升对他的要求,可是不理不睬。

此时侯恂对卢象升也是恨得牙齿痒痒,太不地道了,吃我的我粮,拿了我的好处,结果,翻脸不认人。

现如卢象升任宣大总督,管辖宣府、大同、山西、河南、山东五巡抚、五镇,成了管辖实力仅次于蓟辽督师的督臣。

接着,就是赐卢象升尚方宝剑,封中宁侯。

除了卢象升之外,雷时声、李重镇、杨世恩等天雄军三大参将也皆为封赏,他们正三品参将,直接破格升为副总兵官,继续跟随卢象升。

刘明遇以为此时应该轮到他了,结果不是啊。

刘家军第二旅旅长戚元弼,海军陆战旅的旅长冯延栋,因击退西夷,收复大员,从原来的正三品参将,晋升龙虎将军正二品。

冯延栋也是晋升定国将军从二品。

第五旅旅长马成功,破建奴有功,收复沈阳之功,累计晋升昭武将军,正一品。

第四旅旅长刘永顺,破建奴有功,收复沈阳之功,累计晋升建威将军,从一品。

参加的第五旅、第四旅以及亲卫旅十五个团长晋升昭勇将军,正三品。

再接着是中枢内阁、五军都督府、兵部、户部等大批官员。

如果说户部有调运粮草的沾边功劳,可吏部则更扯淡了吧?

但是,吏部人家也是有理有握,擢升刘明遇,为国选材,有大功……

刘明遇听得昏昏欲睡,也可怜王承恩了,他足足念了半个时辰,还有长长的圣旨正在宣读。

就在刘明遇神游体外的时候,旁边监军王勇的推了推刘明遇:“公爷……谢恩!”

“啊!”

“快谢恩!”

刘明遇从王承恩手中接过圣旨,关键是他压根没有听到自己封了啥,他急忙扫了一眼圣旨,只见上面写着:国之柱石,封瀛国公,晋辽宁经略安抚使,赠名马宝刀金甲,赐尚方宝剑,三品以下贪官、叛将可先斩后奏,妻杨氏封为国公夫人,正一品诰命,赐凤冠霞帔……

在这个时候的辽宁,与后世的不太一样,就是以前宁就是大宁,辽则是辽东,也就意味着,从原来的大宁,再到辽东,都是属于刘明遇的经略安抚区域。

要说现在刘明遇的地盘有多大?差不多是长城之北,整个内蒙、宁夏北部、甘肃、哈密、以及后世的辽宁的三分之二,仅沿海山海关、宁远沿线仍旧属于关宁军。

此时的辽宁经略安抚使区域虽然大,可问题是,在朝廷的大佬眼中,辽宁仍旧属于化外之地,特别是整个辽东,几乎千里没有人烟。

不仅天气恶劣,呵气成冰,野兽成群,更是容易受到蒙古和建奴的袭击,虽然说刘明遇这一次打下来了沈阳城,可捷报上写得再漂亮,可以得到真实情报的人还是不少,也有不少人得知,沈阳城就是刘明遇放弃的。

不过,刘明遇没有料到的是,崇祯皇帝给刘明遇的移民不是一百万人,而是整整五百万人,四川泥石流山体滑坡,造成一百五十余万人无家可归,江西洪涝灾害造了三百多万灾民。

朝廷无力赈灾,正巧刘明遇要人,在官府的动员下,这些人就打包给了刘明遇。

刘明遇也没有存着小心思,以每个人一石粮食的兑换方式,从大宁和辽南向京城运输五百万石粮食,其中大宁方向是一百万石麦子,五十万石玉米,还有五十万石豆子。辽南方向向两百万石麦子和一百万石大米。

当然,五百多万石粮食不可能一下子运输过去,这需要差不多十个月的时间才能完成,当然,随着粮食的启运,灾民和流民,则在官府的引导下,前往滨州或华亭。

这些粮食采取汇通的方式,也算是皆大欢喜。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这作业咋写 大明重开一万次开局吸功大法朱祐极 逍遥驸马爷 复辟大明 朕要做千古一帝 新吕布战纪 逍遥驸马爷楚峰 任意门开局点化祖龙 大唐第一皇子雁北归 天唐锦绣公子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