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彻世纪的歌声!”
《永爱》发布第三天的早晨,纽约时报用这个标题刊登了这首歌和洛泉的相关报道。
首先报道开头先是用专业的角度去分析洛泉这首歌用的是什么样的唱法,也点明了难度多么之高,洛泉技术多么恐怖。
新闻这样写道:“在大众的一贯认知当中,洛泉都以她无与伦比的音乐才华和宛如神眷的美貌吸引着所有关注,但事实上,她的嗓音的天赋与唱功的技术仍然是现役女歌手中顶尖的水平。
只不过前两者太过耀眼,让人们忽略了她除了才华与相貌以外,也拥有着常人所难以企及的技术,这一点其实在她发布《listen》时就可以看出端倪。
而《iwillalwaysloveyou》是她歌手生涯里程碑式的作品,情感、技术、旋律在这首歌中都达到了极高水平,并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
目前的美国流行乐坛,应该是找不出比这更优秀的歌曲了,未来或许还有,但应该也将会出自洛泉之手!”
作为一个权威媒体,纽约时报的言论看起来就像是一个狂热粉丝的发言,虽然前面的分析没有什么问题,但后面的话就显得太过主观了。
不过如果真讨论一下的话,网民们思索了一下,发现还真是这么一回事,别说美国,就算是在全世界这十几年内出的歌曲里面,也难找得出一首能和《永爱》相提并论的作品。
这还是和世纪初那些乐坛前辈相比较得出的结果,她们已经是音乐盛世最后的那点精华了,个个都是天后级的歌手,从歌迷向来喜欢厚古薄今的情感来说,本应该无情碾压后辈,但在洛泉面前,这些天后根本占不到半点优势。
当局面变成这样的时候,谁更优秀也就不言而喻了。
至于现在已经开始崭露头角的新人女歌手,和洛泉完全不是一个次元的,说难听点就是不配进行比较。
所以,虽然纽约时报对洛泉的称赞力度相当之高,但事实似乎和它们说的也没有太大的区别。
紧接着,世界新闻报、泰晤士报、法新社乃至时代杂志等知名媒体也都对《永爱》进行了新闻报道。
这些世界综合性的报纸通常是很少会对一位歌手的一首歌进行报道,除非这首歌的影响力已经到了影响世界的地步。
事实证明,《永爱》确实已经拥有了这样的影响力。
推特热搜趋势上,有关《永爱》的词条已经挂了两天半了,相关推文多达五十多万,是名副其实的热度爆炸。
新世纪以来最优秀的流行歌曲(事实上惠天后翻唱的这首歌是用的灵魂风格,不过这里是一个泛流行的概念)之一可不是说着玩玩的,很少有歌曲能如此地触动人心,《永爱》做到了这一点。
能打动人心的作品,只需要一个小小的推手就能火起来,更何况还是背靠环球这样的大资本,加上洛泉自己也是流量大户,这就做到了1+1+1比10还大的局面。
如果说推特的热搜只是歌迷、粉丝兴奋讨论的话,那各大媒体的争相报道就意味着主流世界的认可,也意味着洛泉的这首歌彻底出圈了。
说起来也挺幽默,其实洛泉在上传完《永爱》后紧接着就上传了《自新大陆》的音频,但引发的讨论还不到《永爱》的十分之一,环球公司那边也没有购买这首歌的独家版权。
作为音乐,《自新大陆》的艺术价值绝对是比《永爱》更高的,但可惜时代已经不是古典音乐叱咤风云的时代了,况且就算是几百年前,古典音乐也只是贵族这样的少数派享用的艺术,和普罗大众其实没有太多的关系。
高雅和通俗,永远都是一个几乎无法调和的矛盾关系,不管是音乐还是画作,能做到二者合一的永远都只有那么零星两三个。
还好,洛泉这次深谙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指导方针,既然她做不到用一个作品迎合两个群体,那干脆就一次性拿两个作品出来,一个迎合高雅,一个迎合通俗。
这样一来,热度和地位都有了保障,方案几乎完美。
当然,只是几乎完美,任何事都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哪怕是在铺天盖地地赞美大潮中,也仍然能听到不和谐的声音。
当各个媒体对洛泉作出了高度评价以后,《永爱》的知名度立刻水涨船高,半天不到数字销量又涨了三百多万,实体专辑的预售量也达到了四百五十万,数据之夸张堪比她的《成年礼》。
这首神专可是倾全日本的宣传手段,加上灾难阴影之下日本人民对希望的追求所创造出来的唱片销量奇迹,前无古人,也将后无来者。
就算是让洛泉自己再进行复刻,也是万万做不到的。
当然,以上只是洛泉自己的想法,人永远都不会知道风云际会之时所爆发出来的能量有多么巨大。
正所谓为时来天地皆同力,一曲《永爱》直接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收听浪潮,三天不到线上购买量逼近千万大关,播放量也早早地就奔着五亿而去了!
都以为《成年礼》的成绩已经是不可复制的奇迹,结果两年不到洛泉就给来了个加倍,也再次印证了那句至理名言:只有洛泉才能打败洛泉。
取得了如此骄人的成绩后,兴奋的歌迷也在网上开始她取称号了,在经过多重筛选之后,“美国第一嗓”脱颖而出,成为了洛泉在国外网上知名度最高的称号。
之所以是美国第一嗓,主要也是美国歌迷数量比较多的缘故,虽然洛泉是在日本出道,后来又久居国内,但发布的拥有世界级知名度的歌曲都是英文歌居多。
billbaord上她的歌几乎全都在榜,前阵子又刚横扫了格莱美,美国歌迷数量也是因此达到了顶峰。
这帮新粉丝肯定没有学到偶像谦虚温和的一面,一上来就给洛泉搞了个这么大的名头。
虽然洛泉现在名气一时无两,实力也是肉眼可见的变态,但想承载起美国第一嗓这个名头还是有些虚的。
可能也是她作为华夏人谦虚、谨慎的性格在作祟,如果是一个美国人的话,遇到如此好的局面,这个称号说不定直接就欣然接受了。
不过洛泉虚归虚,但也没有发推特让粉丝停止造谣。
毕竟,这么牛逼的称号谁不喜欢,况且真要是辩一辩的话,她和国外那些天后比起来优势可不小。
不过其他歌手还没有对这个称号有什么意见,洛泉的粉丝倒是先起内讧了。
推特上除了美国的歌迷,同时也有日本的歌迷,这个群体的数量也是相当庞大且忠诚的,美国第一嗓出来以后,日本歌迷直接发问:
“为什么是美国第一嗓,泉酱又不是美国人,要取外号也应该是华夏第一嗓更合适啊。”
一个问题直接牵扯三个国家的粉丝群体,很快,华夏粉丝也申请参战。
谦虚向来是华夏人的美德,但在网络这个谁也看不到谁的世界,华夏网友直接就狂得没边了:
“什么华夏第一嗓,直接世界第一嗓,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我们华夏很大方,不会给洛泉设置这么多的条条框框。”
随后,三国粉丝就洛泉的归属又展开了激烈讨论,因为洛泉的交换生马上就要当到头了,接下来就要回日本继续学习。
所以日本的粉丝相当得意,认为可以独占洛泉至少两年时间。
而美国粉丝则是不以为然,他们觉得自己这儿有全世界最好的资源,以后不管是出新歌还是拍电影,都会将这里当做第一宣发地区,来美国的时间绝对不会少。
但华夏的粉丝却是最淡定的一方,因为他们知道,洛泉无论在外面取得了怎么养的成就,最后都会回来。
虽说国内的娱乐圈对她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吸引力,不过谁让这儿是她的家呢,所以环境再不好,她也是肯定会回来的。
况且现在娱乐圈也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两年以后说不定就焕然一新了,到时候洛泉如果回来,绝对大有可为。
虽然这个言论很站的住脚,但网络上想要说服与自己有不同意见的另一方,无异于对牛弹琴,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三方各持己见,互不相让并不打算在洛泉未来的归属上松口。
有意思的是,这三方粉丝大战的时候,偶尔还能看到几个韩国的粉丝出来劝说,同时也补充了一句:“其实从长相到基因的分析,洛泉是韩国人的可能性也是非常大的。”
如此言论自然是立刻遭到其他三国粉丝的谴责,称这是极其不要脸的行为…………
国外热闹非凡,国内也颇不平静。
洛泉新歌再次引起世界范围内的轰动,微博、智乎热搜上了不少次,也引发了相当多的的讨论。
抛开那些已经听腻了赞美之词后,这次的声音里面多了一些新鲜的东西:
“洛泉的歌曲是否对英文太过偏颇了一些,感觉这种殿堂级的歌曲都是英文歌,我心永恒是这样,告别时刻是这样,现在永爱也是这样,洛泉能作几首类似的中文歌吗?”
这个问题可是妥妥的诛心之论,一个处理不好那直接就是不爱国、jing美的帽子扣过来了,洛泉这样的混血儿尤其怕这种。
不过嘛,以洛泉出道以来的表现,说这种话的非蠢即坏,所以没多久就被正义的网友给喷到删帖了。
但是节奏起来以后,还是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那么问题来了,洛泉到底是不能还是不想呢?
事实上,洛泉早在去年就用《小河淌水》回答了这个问题,可惜互联网的记忆都是健忘的。
但洛泉其实早就已经有所准备了,在发《永爱》的时候就想到了会面对了诸如此类的提问,而她也很快在b站动态进行了回复:
“我发《永爱》的时候其实就想到了可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大家也不用太担心我,我对这方面其实看得挺开的,毕竟十四亿人基数这么大,总会出几个sb。
抱歉,我粗俗了,不过我也不打算改。
至于大家想听的中文歌,其实早就写好了,只不过还没有遇到合适的时机,原本是想在大一点的晚会拿出来,这样听到的人多,大家接受度也更高,不过现在时机已到,也不用等哪个晚会了,今晚就发,歌曲的名字叫做《九儿》,创作是有背景的,不过我卖个关子,大家可以去搜索一下。”
洛泉的回应,先是痛骂了一顿带节奏的人,别看她现在天天在家当素质主播,一句脏话不说,但老粉丝都知道,刚出道的洛泉那可是相当刚烈,经常在微博和黑粉对骂,以至于她的第一个微博账号也是在那段时间被冲没的。
不过也是从这以后,洛泉在网上的形象温和了许多,说话也不怎么直接了,变得夹枪带棒、绵里藏针,成为了真正的大阴阳师。
虽然明星骂人不好,不过洛泉这次,可以说骂得一点毛病没有,哪怕是在微博,也依然赢得一片叫好声。
而接下来,自然又到了大家最喜欢的洛泉回怼环节。
除了文字,洛泉同样也喜欢用作品去面对质疑,每次节奏越大,她拿出来的作品也就越优秀。
以至于曾经有粉丝还设想过,估计骂她质疑她,然后使她快速吹歌。
不过这个想法实施起来难度比较大,因为大多数人刚骂了几句,账号就被封禁了。
其他人看到是这么个下场,也就绝了这样的念头。
说实话,这次的节奏其实真不算大,远不如洛泉早期遇到的那些节奏,现在的她,已经是练成了金刚不坏神功,只要自己不作死,几乎可以说刀枪不入,万邪不侵。
不过这个小节奏也不能算是一无是处,至少是给了她发歌的由头。
而粉丝们在搜索了九儿这个词条以后,发现这个人名还颇有些来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