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7章 兴科举(1 / 1)

对于刘宏而言,教育是关乎于整个国家和民族根本的大事,他不会允许任何人将手伸进去。

仔细看完内阁呈送上来的关于教育建设的奏呈之后,刘宏也开始暗自思索起来。

自刘宏登基之初,他就给自己定下了一个目标,改革发展、推行科举,然后使大汉的荣光散播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而今,各项改革基本已经完成,大汉的军权也完全掌握到了自己的手中,教育的普及也稳步前行。

再加上,这些年每年一度的考核,已经成为了朝廷和天下学子公认的一种取材手段,科举一事已经是水到渠成了。

思索片刻之后,刘宏取来纸笔,开始书写起了关于科举的一些章程与规定。

例如在过去,一个学子,在考核之时,只有在文章合格之后,才能够进一步接受其他学科的考核,然后朝廷再依照其他学科的成绩,进行相对应的任命。

而今,刘宏却对这一方式,进行了拆分,文章考核由过去的必备项目,成为了一个单独项目。

文章写的好的,也可以做官,但只能做一些文学类与教育类的职务。

其余的工、农、医、建筑、水利等依旧如过去一样,依照学子的考核成绩,进行分配。

不同于后世的科举八股取仕,刘宏所制定的科举,只是在原有分类考核的制度上,进行了规范化与正式化,将科举定性为大汉的主要取材手段。

至于之前与考核并存的察举制,刘宏也并未撤销,而是进行了限制,各级官员仍旧可以向朝廷推荐人才,但是这些被推荐的人,必须进入三所学院进行学习,待成绩合格之后,才能进行任命。

当然,有文举,自然也要有武举,如今的大汉,是文武并驱的状态,朝野内外,文官和读书人的地位高,可是武将和习武之人的地位也不低。

他可不想因为科举,搞得大汉的人们,变成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

对于武举,相对来说就比较简单了,除去身体素质和军事谋略之外,最主要的就是搞好政治思想即可。

不过,不同于文举的从民间选拔,武举最好还是要从自己人当中举行才好。

依照刘宏的设想,首先就是要先行建设几所军事学院,对那些学员进行一段时间的教育,然后在进行考核选拔,这样才能保质保量,维持军队的整体稳定。

想到这里,刘宏命张让取来了一份大汉的舆图,开始圈定军事学院的修建地址。

如今,随着航海业的发展,大汉的军队也逐渐发展出了陆军与海军两支部队。

虽然目前大汉仍旧是以陆军为主,但是未来却还是需要以海军为主的。

随后,刘宏相继圈出了东莱、阴山以及日南这三个沿海城市,作为海军学院的建设地址,每个学院每期的学员名额,为一万人。

至于陆军学院,刘宏经过一番思索之后,分别定在了金城、长沙以及燕赵(保定)这三个城市。

随后,刘宏扭头将关于文举与武举的章程,递给了一旁的张让:“去,让内阁拟个具体的章程出来,然后昭告天下!!”

“喏!!”

张让恭敬的接过两份章程,而后躬身退了出去。

接到刘宏传令的几位阁臣,在看到天子关于文举与武举的章程之后,倒也没有多说说什么。

自从人们都习惯了考核制度跟御林营的存在之后,他们就知道,这两件事情,早晚会被提上日程,而且还是不可逆转的那种。

毕竟这是涉及到全天下文人与武人利益的事情,任何人也不敢唱反调。

如何能够在这两件事情之中,为自己谋取更多的利益,才是他们应该思索的事情。

军事学院和武举,内阁插不上手,但是科举的话,总需要一个相应的组织衙门和考官吧?

毕竟这可是面向整个大汉数十万乃至上百万学子的大事,其中的利益之大,可想而知。

随后,经过内阁几位阁臣的商议,同意了天子大兴文武科举的章程,并同时附加了一条决议,那就是增设一个独立于六部之外,专管科举的衙门,并且挂名于内阁之下,由六位阁臣,轮番担任科举衙门的主官。

对于内阁的这份提议,刘宏认真考虑了一下。

虽说这样一来,会增加内阁的权重,但也能在最大程度上,增强朝廷对地方的掌控力。

当了大汉天子这么多年,刘宏也明白了一件事,一个政权的稳固,从来都不在制度,而在于执行的人。

就算自己定制的制度如何的高效完美,到最后,还是要看最终的执行人如何执行下去。

一些所谓的制度,最多也就是让那些企图破坏规矩的人,多上一些顾虑而已。

经过一番权衡之后,刘宏遂将这个衙门命名为文选司,并在其之上,增加了一个皇室监察司,由后宫派出专人,负责科举当中的考题发放以及场地维护。

很快,刘宏与内阁经过一番讨论与研究之后,在八月一日这一天,正式颁布了关于科举与建设军事学院的事情。

并决定,于建宁十年的三月,开始正式推行科举取士制度。

消息一出,顿时引得天下学子的一片沸腾,尤其是那些出身低微的学员,更是兴奋的手舞足蹈起来。

尽管有着一些大家族的子弟,对这个科举制度表达了不满,可是他们的不满在万千学子面前,却是溅不起一丁点儿的浪花。

再者,天子虽然正式推行了科举制度,但却并未废除察举制,那些世家子弟,仍旧可以通过举荐进入仕途,无非就是需要到三所学院当中进行学习罢了。

与此同时,枢密院与御林营也开始为着筹建海军、陆军的军官学院,开始忙碌了起来。

与此同时,远在世界另一端的罗马,也陷入了一片忙碌之中。

不同于大汉忙着兴建改革,罗马这边各个行省的贵族官员们,却是忙着挥舞着手中的金币,购买着大汉的丝绸、瓷器、茶叶与各种商品。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我是赵刚,我为自己代言 纨绔小子闹唐朝暴走的唐鱼 大明逆贼 铁血天骄 三国之大楚天下 攻掠天下余观鱼 明末贼王 军师之王 大明:我成了道士皇帝 大顺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