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徐纪文简直不做他想,除了楚王爷,他再想不出王府里还有别人能让指挥使叫声爷了。八一中??文网w≤w≠w≥.≈
徐纪文欣喜若狂,半空中悬着的那颗心扑通落了下来,过会儿进入定要好好表现。
他稍稍伸出手,在怀里摸了一下,小印还在,太好了,证明身份可就靠它了。
徐纪文有一方青田石小印,乃是他十岁生辰那年父亲送给他的。那小印不同寻常,与普通印章不同,它还配有一块印盖,是同一块青田石分成两段,由名家雕刻而成。
印盖和印章自然可以扣在一起,而且紧密不易松开,只有用上巧力,再旋上几分方能打开。而印盖和印章扣在一起时,又全然看不出来衔接之缝隙,浑然一体,正是一块上好的石佩。
徐纪文自从得了这方小印,简直宝爱的不行,日日带在身上,时不时还拿出来显摆一下,京里不少人都知道。
没想到,这方小印此刻竟成了他证明身份的唯一证据,真是大幸。
徐纪文摸着小印的突起,心下又把爹爹谢了几遍。可他随后猛然想起了一个问题,却使他当下的心即可又提到了嗓子眼。楚王,不会误认为他是吴王派来的探子吧?
为什么不可能,他可是给吴王世子当了好几个月的陪练呢!再加上,吴王明里暗里监控忠勤伯府的事,闹的沸沸扬扬,若是楚王怀疑吴王和自家联起手来,故布疑云,他可怎么说得明白?
冷汗一瞬间又冒了出来。
然而,容不得他多加思索,那白面侍从去而复返,抬手请了指挥使入内。指挥使进去不过说了三句话的功夫,到底还是轮到了徐纪文。
屋里飘着龙涎香的味道,徐纪文记起大哥说过的话,辽王爷正是爱用此香。
徐纪文心里微微定了定,向里间走去。这是一间书房,指挥使正站在案前。谨遵着规矩礼仪,徐纪文不能直视楚王。于是,他只在离着指挥使几步远的地方站定,下跪行礼。
“何人?”大礼行完,一个浑厚的声音从案后传来。
应该就是楚王了,徐纪文想,?他本想直接把话说个清楚,而不是被动地等着楚王和指挥使盘问,可他还是留了个心眼儿,先回道:“回王爷的话,草民郑牧。”
无人出声反驳,是不是说,真的就是楚王了呢?不然,谁人又敢生生受下“王爷”这个称谓呢?
徐纪文心中一喜,而站在一旁的金指挥使,嘴角也微微抽搐。
“出身报来。”楚王又道。
果然是这样,编造的身世和容貌都让人起疑了。这样整好,徐纪文心想。
“回王爷的话,草民有两重身份,不知王爷想听哪一重?”
楚王闻言低声笑了一句,道:“这倒有意思,且都说来听听。”
徐纪文心中微定,开口道:“草民是胶东人士,曾拜沂山拳堂门下习武六年,因长兄去年摔断了腿,家中经济无以为继,便辗转来到楚地,做些生意。路遇王府在光化城中选拔侍卫,便凭一身武艺来了武昌。此乃第一重。”
徐纪文一口气将这番伪身份的说辞道来,顿了一下,没有出声。
楚王果然又问道:“第二重呢?”
这回倒是轮到徐纪文轻轻地笑了笑,抬起头来,一双眸子灿若明星,朗声道:“回王爷的话,这第二重便是,在下乃是忠勤伯四子,徐氏纪文。因不忿吴王所作所为,自御河潜逃出京,来到楚地后听闻王爷有鸿鹄之志,特来投奔。”
这次楚王真的差点又笑出了声,属于少年人的那股冲劲在这位十六岁的忠勤伯四子身上显露无疑,那样的赤诚,那样的直率,让人欢喜又羡慕。
这一切的一切自是牢牢掌握在楚王手里的,既使今日再忙,与林书岚相谈再晚,楚王也没忘了这位徐小四爷。于是,和前不久才提拔到右指挥使位置上的金越,合起来演了这出戏。
不过,也是真的不好让徐纪文现自己的用意,免得又引起了误会,当下,便继续演起来。
“鸿鹄之志?呵呵。先不说这个了,先说本王并未见过忠勤伯四子,如何相信你的话?”楚王忍着笑意,问道。又转头对了金越:“卿可曾见过?”
“回王爷,未曾。属下只与忠勤伯世子有过一面之缘,觉得容貌间略有些相像。”金越也绷了嘴,小心回禀,不敢露出端倪。
这位徐四爷可谨慎着呢,进了门还唯恐不是王爷,先言语试探了一句,才放心说话的。
“那可怎么办?谁认识徐四爷?总得证明不是?”楚王道。
金越听出了王爷话里似有若无的笑意,可徐纪文倒没听出来,他只想着,小印果然派上用场了。
他从怀里掏出小印,双手托了起来,道:“此乃在下父亲赐给在下的生辰礼,还请王爷过目。”
“呈上来。”楚王见他还有证身之物,颇有兴致,又见他还跪在地上,便道:“站起来吧。”
徐纪文谢了王爷,又把小印拆开交给了金越,由他呈了上去。
楚王看了几眼,这青田石的小印确实是不可多得之物,看样真是比真金还真的徐四了。
不过他还是说道:“既然如此,为着忠勤伯府世代英良,本王是相信你的,可也会派人彻查,且稍安勿躁。不过,本王还有一问,你为何要舍弃风头正盛的吴王,来偏远的楚地投靠吾呢?”
楚王没有问他为何觉得自己会加入夺嫡,却跳过这一问,直接问他为何弃了吴王,选择自己。
“回王爷,在下曾与吴王世子做过陪练,对于吴王府的行径,也略知一二。吴王对外颇有狠绝之名,并非有人诽谤,而是事实。”徐纪文沉声道。
“吴王世子本性尚算纯良,可吴王却看他不惯,嫌他做事瞻前顾后,妇人之仁,曾一度让他拿活人当靶,练箭,更是想把他也变成心狠手辣之人。然世子毕竟年幼,被逼无奈曾找在下哭诉,在下因此得知此事。后来,在下又无意中得知,那些被当活靶之人多是得罪过吴王的罪臣。那些臣民被吴王诟陷获罪,若是流放,吴王多会趁机把人劫走,带回去肆意侮辱泄愤,之后再行诛杀。”(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