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州小凌河南女儿乡,这片原本只是城郊的土地这两个月来却是人来人往,大片穿着灰色军服的人来来回回,彷佛比锦州城里还热闹。?八一中文网w≠w≥w≥.≥8≠1≠z=w≈.≥c≥o≈m
这里之所以能够出现这么多的北洋新军军人,那是因为赵东云把第三混成协的司令部设在了这里,同时也是第三混成协主力部队驻扎地。
锦州这地方,谁都知道它的战略位置非常重要,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属于必守之地,但是从历史上来说这锦州就没守住过,为什么?因为守锦州的话很容易被敌人彻底包围,一旦被包围的话,易守难攻这四个字就会变成插翅难飞,纵观历史的清军和明军的历次交战以及后世两党内战时,守锦州的部队下场都很苦逼,基本都是被全歼啊。
赵东云虽然古代历史家对这些战例不算熟悉,在这个时代里也不算什么级将帅能够随随便便就能够决定胜败,然而他虽然不算什么名将但依旧继承了原身的大量军事知识,同时这两年里他也没放松,大量研读当代的军事理论书籍,除了大量研究德文和英文系列的军事书籍外,甚至为了研究拿破仑的战争理论,他还自学了法文。
当别人只看见赵东云才二十多岁就成为一协统领时,却是很少人能够看见赵东云几乎每天都在读书,赵东云甚至在研究德国现代参谋制度时,还顺手翻译了好几本德国的军事著作。赵东云在北洋体系内快崛起,并不是依靠那些来自后世的记忆,更多的是依靠他自身的能力。
赵东云来到这个世界后,是接受了原来身体的记忆,这些记忆是深深刻在赵东云脑海里头的,再加上赵东云的一些后世观念以及这两年所研读的大量军事理论,说实话在这个时代的中国,单纯在军事理论上能够过赵东云的还真找不出来几个来。
现在的赵东云怎么说呢,是个属于纸上谈兵的高手,说起理论来一套一套,不过具体经验就没有多少了,至于说身为名将的天份老实话赵东云自己也不知道有没有,反正现在赵东云是看不出来自己有成为名将的天份。
对于这种的人你不能指望他宇宙爆率领七千大军就大破十万俄兵,但是却可以相信他在一些理论战术上做出合理的安排。
比如在锦州的布防上,赵东云虽然不是什么名将,但是也一眼看出来锦州这鬼地方一个搞不好就会让自己插翅难飞,所以从一开始他在锦州布防的重心就不是防守,而是撤退!
刚到锦州的时候他就派遣了两千余人的兵力驻扎松山,为什么啊,就是为了保住退路啊!
除了在松山布置重兵掩护右翼保障退路外,另外赵东云又是派遣骑兵深入小凌河以东进行巡逻侦查,防止可能到来的偷袭。
至于对锦州城本身的防守,说实话赵东云并没有多上心,他甚至放弃了在大小紫荆山这个战略要点布置重兵的想法,同时也放弃了在锦州城外围守城的做法,而是把兵力都收缩到了小凌河西岸,也就是女儿乡一带,只是在锦州城里部署了少量兵力而已。
这样做的原因其实也简单,因为如果把兵力都布置到大小紫荆山和小凌河东部的锦州城的话,那么守固然是轻松了,但是俄军要是来一个包围穿越,那赵东云估计就得在锦州城里自杀殉国了。
反正七千兵力怎么守也是守不住了,干脆就放弃外围阵地,甚至连锦州城也不要了,直接利用小凌河来防守,打一个河滩防守战,把炮兵部署到锦州南郊的高地上,把步兵和机枪沿着小凌河西岸部署,俄军如果想要正面渡河突破的话,赵东云有信心打掉他几千人。
如果俄军比他想象的还要谨慎,不惜耽误十天半个月去绕行的话,那么赵东云就自认倒霉,二话不说直接带着部队就退往宁远州建立第二道防线。
到时候看情况,如果俄军兵力少,那么赵东云就高喊为了国家和民族和俄军打上一仗,如果俄军五六万人跑过来,赵东云顶多也就是守上几天然后又是一路向西直奔山海关而去。
赵东云估摸着,等自己跑到山海关的时候,这时间怎么也过去了十天半个月了吧,北洋新军动员度就算再慢,那时候估计援兵也来了。
如果那个时候朝廷还在吵开不开战,援兵迟迟不来的话,就别怪他再一次转身逃跑把山海关扔给俄国人了。
总之来这辽东,他就不是来和俄国人拼命的,所以能不打就不打,就算真的战争爆了,那也是量力而行,打得过就****一票,打不过直接战略转进,至于国土失陷之类的事不在他考虑范围之内。
这听起来也许很窝囊,但现实就是这么残酷的,要是给他十镇新军,他赵东云二话不说直接挥军奉天,关键是他有吗?
他没有!
他只有一个第三混成协,手下兵只有七千,炮不过十六门,机枪三十挺而已!
所以他在来到锦州的第一天开始,就没想过要死守锦州,所以才会出现把第三混成协的大
本营驻扎在小凌河西岸,并放弃对大小紫荆山、小凌河东岸等重要城区的防守。
因为第三混成协大本营驻扎在女儿乡,也就导致了这片锦州郊区出现了诸多人气,好几千大兵待在这里,让周围都是成为了巨大的军营,同时也吸引了诸多农家来贩卖青菜果蔬等物。
第三混成协上下那么多人,吃的主粮虽然是由北洋常备军军部统一从关内调拨过来的,不过鸡鸭猪羊这些却是从当地购买了,再加上士兵们的自性购买,竟然也让军营附近形成了一条小集市。
当初北洋军抵达锦州城的时候,开始人们还害怕这支军队和那些旧军一样军纪恶劣,但是乡民们看了几天后现这些假洋鬼子们竟然秋毫不犯,别说烧杀劫掠了,就算是购买军粮果蔬都是按照市价给银,这时间略久后才是让附近民众放下心了。
“大人,时间差不多了!”临近傍晚,李三敲门后进来,对着正在埋头书写文件的赵东云轻声道:“该去李家赴宴了!”
赵东云也不抬头,直接道:“嗯,准备好,我换好衣服就过去!”
宴请赵东云的是锦州李家,虽然从官场层面来说区区一商家赵东云平时是不空去搭理的,但是赵东云现在可是住在人家庄园里头,这主家宴请自然不好拒而不去。
第三混成协的司令部原本也是设在临时军营里头,不过那帐篷住着实在不舒服,加上那时候刚好锦州李氏邀请,所以赵东云就是干脆把司令部搬到了李氏庄园里头。
当然了,早期的北洋军还是很守军纪,购买军粮是按照市价给银,这租用富商的院子自然也是给钱的,反正第三混成协也不缺那点银子。
不过话有说回来了,那李家也是不在乎那点租金,他们邀请赵东云到自家庄园来住也是另有目的。
锦州李家,据传明朝的时候就已经是当地士族了,在清廷开放东北后,李家招募了大批流民到辽东各处屯田,让李家资产大幅度上涨,一度在东北各地拥有田产上万亩之多,并且和诸多传统地主不同的是,李家不仅仅满足于传统产业,而是在十几年前开始就涉足洋务产业,开办货栈商铺收购豆油,贩卖洋货等,并且还在上海投资办了个缫丝厂,并且获利颇丰。
这个李家实际上和赵东云所在的赵家颇为相似,都是传统的士绅地主家族,而且也是属于开阔了眼界并进入实业界的家族,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已经从传统的地主家族转化为财阀家族。
去年李家通过鼎盛银号的洪旭维介绍,投资了上万两银子到福元机器厂,成为了福元机器厂的股东之一。
而赵东云呢,他不仅仅是北洋高层军官,第三混成协统领,他同时也是福元机器厂的大股东。
有了这么一层关系后,他们才会主动邀请赵东云住到自家宅院里头,不是因为赵东云是北洋高层,而是因为他是福元机器厂的大股东。
“赵大人,你可是我想象的还要年轻得多啊!”当代的李家家主李迩坚是个高高瘦瘦的中年男子,估计也就四十来岁,穿着传统的马褂。
他旁边作陪的是他的嫡长子李子泉,年约二十五六,这人和他父亲不同长的却是有些肥胖,和他不算太高的身子搭在一块,翘起来就跟个木桶一样。
不过此人虽然其貌不扬,但是言语却是非常得体,他父亲李迩坚的话刚落下呢,他就接上道:“可不是嘛,刚开始赵大人您进来的时候,我还以为看错人了呢,像赵大人如此年轻的三品大员,国朝里可是找不出几个来啊!”
可是他们不知道的是,他们认为这是在恭维赵东云,但是听在赵东云耳中却是不太舒服,为什么?因为赵东云不喜欢听见别人说他年轻有为之类的话,他更愿意听见别人说他成熟稳重。
赵东云的年纪过轻本来就是他继续往上爬的重要障碍,这年纪小一辈也导致他在段祺瑞、王英楷、冯国璋等人面前一直都是只能以晚辈自居,在具体任职上也因为年纪过轻导致诸多非议。
好在他去年就成了婚,如果还没有结婚的话估计非议就更多了。
赵东云平时穿成熟稳重的服饰,留着八字胡须,说话也是刻意停顿缓慢,为就是掩饰他的年轻。
所以李迩坚父子说他年轻有为,就让赵东云心里不太舒服了,不过赵东云也不至于就此改变对李迩坚父子的印象。毕竟在世俗观念里,年轻有为是好事,可没有几个像他这样因为年纪过轻而愁的。
所以赵东云就呵呵两声,也没直接就他的年纪话题做出什么语言上的回应,反而是直接改变话题:“这一次还得多谢李先生仁义,不然赵某可就得继续餐风饮露了!”
身为北洋高层军官,手握七千大军的赵东云可没有兴趣和去李家父子玩什么谈话的艺术,所对年龄话题感到不爽的他就是直接转过话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