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隋朝大老板 > 第412章 谣言四起

第412章 谣言四起(1 / 1)

结束了对高丽的三次征战外,杨广开始对中原各处的乱党进行弹压,那想到不要命的贼寇却是越压越多。八一中文w≈w≥w≥.≈

到得大业十一年春时,竟连张须陀镇守的齐郡城也被攻破了。

好在高元含恨而终的消息及时传到了东都,这才使得杨广脸上露出了难得一见的笑容。

百无聊赖之际,杨广这才想起苏游来;当初他派苏游出使南中,原本抱着的心思就是不愿看着他在自己面前耗尽寿元。

也就是说,苏游离开的那一天,杨广便早已当他是个死人了,所以身边的朝臣每每提起来,杨广总是不喜;久而久之,杨广身边就再没有人提起苏游之名了,也因此他再没有听过苏游之名。

杨广这几年来也的确是挺忙的,他根本就没有时间多想苏游,但遇到难题的时候,苏游的脸还是时不时地从他的脑海中一闪而过。

苏游此刻是否还活在世上呢?

实际上,杨广的担心是多余的,当苏游在南中建立起新的临沧城之后,进入南中的各方商人多半便在临沧定居了。

南中的消息很少能够传到中原来,但中原的混乱,总算是辗转传到了南中。

得知中原混乱的时候,苏游手下的张龙赵虎等人早就坐不住了,--毕竟,这是建功立业的机遇啊!

但苏游总以时机不够成熟为由,一直还在静观其变,按照苏游最初的想法,在离开南中之前总是要干上一票的,比如说先把南中统一起来,然后在适当的时候可以集结南中的兵力跨越金沙江掌控四川盆地什么的......

可真要这么干的话,似乎也有些勉强了,毕竟人民才是根本,即便自己考物理打遍了南中,这十几个少数民族的人民就能跟着自己造反吗?

而且,苏游对来时的路耿耿于怀,他可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兵死在瘴疠之下。

最重要的是,战争总会带来破坏,他可不想把自己建设了五六年的基业会在自己创造出来的火炮和炸弹中。

可到了大业十一年的春天时,爨国昭终于确认下来苏游已成为了大隋的弃子,又眼红于临沧城的繁华,所以不经过爨国明的点头便对苏游提出了收回临沧城的无耻要求。

苏游当年说过会借用这块土地十年,到如今不过堪堪五年罢了;也因此,苏游打算给爨国昭一点颜色看看。

无独有偶,已经展了五年的段氏,因为不断用粮食从临沧城购回了锋利的军械,终于艰难地装备齐了一支三万人的军队。

而他们也露出了锋利的獠牙,举起屠刀面对的却是西南方的濮部。

此时,已经是大业十一年的五月了。

这个时候,杨广再次北巡,并且打算再次踏上突厥的土地。

杨广正要出巡时,却从《东都日报》和《参考消息》上得知了东都现在传出了谣言,“日月照龙舟,淮南逆水流。扫尽杨花落,天子季无头。”

杨广拿着报纸琢磨了半天,到底也并没得出什么头绪,杨广原本不想放在心上的,哪知这谣言竟是愈传愈烈,就算是朝堂之上也有大臣对此窃窃私语了。

遍训了苏威裴蕴等人后,他们虽然是心中有数,又怎敢告知杨广?

最后还是不怕死的章仇翼忍不住,终于开口道,“陛下,贫道略知一二。”

杨广也不催促他,只用微笑示意他有话直说。

“陛下,据贫道所知,这儿歌可不是一般的儿歌,乃是妖谶。”章仇翼一开口,就把这事定了性。

虽国家公务猿有不造谣不传谣不信谣的优良品质,但他不说这些话,又靠什么吃饭?

杨广听他说得信誓旦旦,不由得更加疑惑起来,“妖谶?什么妖谶?”

“陛下,您可听说三国年间,坊间有小儿传唱儿歌,‘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此谶暗示董卓必死,结果董卓被吕布刺死。贫道对图谶颇有研究,依贫道之见,此妖谶乃是暗示‘杨氏灭,李氏兴’之意。”章仇翼遂引经据典,娓娓分析起来。

“杨氏灭,李氏兴?”杨广大惊,他就算是再笨,也大抵猜到这谣言与自己有关了。

实际上,杨广自从三征高丽回来之后,已经没有了当年的飞扬跋扈;他甚至有些自卑,害怕百官和黎民在背后偷偷议论自己的功过。

当然,报纸上也依然有走狗文人会为杨广摇旗呐喊“三分过七分功”什么的,杨广显然不会承认这说的是自己。

章仇翼言简意赅地说道。“意思就是说‘李氏当为天子’。”

杨广听了此言,当即勃然大怒起来,虽是掌击龙案,却说不出一个责备的事来。

章仇翼那种风浪没有见过?他今日决意要点醒杨广,怕早就冒了杀头的危险,

“陛下息怒,陛下容禀!这后两句‘扫尽杨花落,天子季无头’,是说李氏当兴,杨氏当灭。前两句‘日月照龙舟,淮南逆水流’,是说陛下将在水上遇险,此一句应在名字与水有关的人身上。”

“季无头是李,应在李氏之人,逆水流是指为水所克,应在名字与水有关的人。”杨广听他说得信誓旦旦,倒不由信了几分。

此时宇文述正好宇文述正好有事求见,杨广便把章仇翼刚才对自己的说的话向他学了一遍。

宇文述当即火上浇油道,“启奏陛下,章仇翼之言有据可寻。臣与李浑素来交好,可是近来听说他性情大变,兴趣也与先前大不相同。愿陛下察之!”

杨广对宇文述的热心当即点了点头,“许国公所说正合朕意,调查此事的重任就落于你的肩头上了。”

上柱国李浑与宇文述一样,都是位高权重。

李浑出自陇西李氏,父亲正是前朝李氏三杰中的李穆,但他却娶了宇文述的妹妹为夫人;这其实或许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李浑在文帝时期原本也是寂寂无名的一个小角色,但他却眼光独到,在杨广与兄长争储的过程中,他与妻兄宇文述坚定不移地站到了杨广的身边。

杨广登基后,宇文述和李浑都成了杨广的心腹爱将。

即便如此,李浑也不可能顺利地承继父亲的爵位,因为他在家中并非长子,--在继承权的问题上,他甚至比杨广还倒霉,因为李浑的前面还有九个兄长,如果按照儒家那一套长幼有序的规则,他就算等到死也不可能轮得到他继承爵位。

怎么办呢?

李浑在杨广身边显然不是白混的,他斩钉截铁地向杨广学习了“披荆斩棘”的狠心,宇文述则理所当然成了他的帮凶,当然这个帮凶也不是白当的,李浑为此许下重诺。

事成之后,李浑竟食言而肥,不但把他与宇文述的密谋推得一干二净,反倒给了宇文述的妹妹一张修书,宇文述为此气得肝胆欲裂,两家就此结仇。

宇文述誓“此仇死且不忘”,但李阀现在的势力并非宇文述的力量所能撼动的,李家手中又握着丹书铁劵,这免死金牌的无敌效果只有犯了造反罪才能失去效用,宇文述掂量着两人的实力,只好把被打落的牙齿默默地吞到了肚子里;不过,尽管两家在明面上还能虚与委蛇地保持忍让,暗地里却是争斗不休。

如今宇文述听到章仇翼劝说皇上诛灭天下李姓之人,于是赶紧奏上一本,给妹夫李浑穿了双小鞋。

宇文述得了圣旨,于是暗中指使虎贲郎将裴仁基,诬告李浑造反;杨广听了不由大怒,立即派给宇文述一千宿卫兵,查封李穆所有子孙的府第。

并派尚书左丞元文都和御史大夫裴蕴,一起查办此案。他们两人调查审问了好几天,也没有找到李浑造反的证据,更没有得到供状;无奈之下,只好据实上报。

杨广此时已经对谶语深信不疑,认为李浑就是那个夺他天下的人,无论如何也要把他办了,不接受这种结果。于是改派宇文述尽力网罗李浑造反的罪状。

李浑有个侄子,叫李敏。李敏小名洪儿,正好对上谶语。宇文述想到这一层,立即从监狱中找来李敏的妻子。

李敏的妻子叫宇文娥英,是北周宣帝和乐平公主的女儿。--乐平公主是文帝的长女,杨广的姐姐。

宇文述找到宇文娥英,威逼利诱道,“夫人想必也听说了到处流传的谶言。您身为陛下的外甥女,何愁找不到贤德的夫婿!李敏李浑二人的名字正应了妖谶,他们二人很有可能就是将来夺了陛下江山的人。朝廷现在想要杀他们,任谁也救不了,夫人自当求全自保。”

宇文娥英虽说是皇亲,毕竟只是一个妇人,听罢此言,吓得浑身栗抖。

这是谋反的大罪,谁不害怕?后来一听,可以保命,于是动了心。

宇文娥英为了保命,就把良心往胳肢窝里一夹,把心一横对宇文述说道,“我不知道怎么说,请尊长教我。”

“好,我说你写。”宇文述也没想到事情这么顺利,当即口述道,“你就写,去年陛下东征高句丽之时,李浑曾经谋划,趁陛下东渡辽河之时,进行谋反,但只因陛下未渡辽河便班师回朝,所以也就没有得逞。李浑曾对李敏说道:‘你正应图谶,当为天子’.....”

宇文述在一旁口述,由宇文娥英写,并在上面列了三十二个同谋之人的姓名。

宇文娥英听着话语,心惊肉跳,颤颤微微,歪歪斜斜地,费了老半天的工夫,终于大功告成。

宇文述拿着口供,心花怒放,高高兴兴地来见杨广。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父皇,我真不想当皇帝追风boy 大唐:我真没想当主角啊 大隋堂 烽火小兵 消防兄弟 抗战之传奇炮兵系统 三国之辽东铁骑 穿越平行世界之战争重启 别惹大明 医路通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