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初一,刚露头的太阳唤醒了喧闹的京城。
张璁起了个大早,没有早朝的日子,他喜欢到城西的羊肉馄饨馆,来一碗小葱馄饨。
馄饨馆老板为人实在,羊汤熬得浓稠,羊肉放得很足,咬上一口肉香四溢,再配上一口秘制小菜,那味道真是绝了。
“老张头,生意兴隆啊。”
“啊,张大人,您请这边来,王三,快把楼上的雅间收拾出来!”
“好勒!”
张璁笑着连连摆手,“不麻烦了,我坐在楼下正好,瞧瞧烟火气。”
老张头嘿嘿一笑,手上的动作不慢,左手揪起一个面团,右手擀面杖耍得飞起,面粉一撒,片刻的功夫,桌面上就摞起了一小叠的面皮。
张璁狠狠地吹了几口气,终是没有忍住,夹了馄饨就往嘴里放。
“唉,你听说了吗?真他娘高兴,打跑了红毛鬼!”八壹中文網
“嘿嘿,这谁不知道,八百里加急的快马,那气势,就在昨天,就从我家门前跑过!”
邻桌的两人面色潮红,一边吃着饺子,一边手舞足蹈。
小二王三走到张璁的邻桌,收拾碗筷也插上了一嘴。
“要我说,还得看当今圣上,别瞧年纪小,办起事来可不含糊!这一仗打得痛快!”
“对了,有句话怎么说来着?”
“英雄出少年!”
“就是这个理,咱们陛下就是这个”邻桌的大哥伸起大拇指,对着张璁连连点头。
张璁心中也是激动万分,刚想有所动作,楼上一个小厮快步走了下来,高喊道:“明军大胜,收回屯门岛,我们家少爷说了,今天的馄饨他请了”
说着,小厮将一大块银锭丢在了馄饨馆的柜台。
“这位公子真是敞亮,俺佩服!”
“对,感谢公子!”
……
楼上的郭言嘿嘿一笑,一甩手打开手中折扇,惬意地扇了扇。
张璁这几日都埋首于案牍之中,为了提俸费尽心力,连大明收复屯门岛这样的大事,也是今天才知道。
匆匆将馄饨汤的汤汁喝完,爽快地付了钱,他向一旁老板言道:“老张头,下次再来!”
“张大人,这钱……”
老张头看着手中的银子紧皱眉头,疑惑地看着张璁。
张璁指了指,门外偶尔驻足的孩童,他们频频向馄饨馆探头,却并不靠近。
只是待在馆子的门外,顺风的方向,闭着眼睛,轻轻地抽动鼻子,大口地往嘴里呼气,仿佛这样就真吃到了羊肉。
“这钱不用找了,剩下的就给这些孩子做碗馄饨吧!钱不多,能做几碗算几碗。”
张璁言罢潇洒离开,老张头愣在原地。
老张头看着手中的银子,一脸感慨赶忙叫来一边的小二。
“王三,让厨房准备一百碗馄饨,不一百五十碗,趁热送去城西的济孤院。”
“好勒!”
张璁兴冲冲地跑到桂萼的院子外,刚想把这个好消息分享给他,却忽然想到今天是五月初一,金水桥选官的日子。
他口中念叨的桂萼,此刻在金水桥畔聚精会神地答着考卷。
“汝为郡官,县内突起大疫,疾疫者千,棺贵,至秋未止,何解?”
第一场是统考,所有人的考卷一致,而这一题是最后一题,也可以称之为压轴。
杨廷和轻抚胡须,意味深长地看向金水桥外的禁军,他们神情整肃,纪律严明,而更远一些的地方,腰跨绣春刀的锦衣卫不时巡逻。
“看来陛下远比我们想像的,重视此次选官!”
“是呀,那宣纸都是进贡!”毛纪挑了挑眉毛,嘴角一撇:“甚至提前一天安排人住到西宛,那地方如今可不是谁,都能进的!”
王琼冷哼一声,听出了毛纪的言下之意,还不就是礼争。
大明朝第一次选官外任的考试,内阁五位阁老坐镇,六部尚书也都来齐了,对此不可谓不重视。
桂萼看到了最后一道题,眉头先是一紧,沉吟片刻,才慎之又慎地开始动笔。
“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
而离他稍远一些的杨慎,从开场到现在笔就没停下过,仿佛如有神助一般,答题从容淡定,运笔酣畅淋漓。
杨慎写道:“疫之所兴,或沟渠不泄,蓄其秽恶,熏蒸而成者,疏浚河道,勿使积污,广凿井泉,勿使饮浊……”
参加选官外调考试,除了文官之外还有武将,二者的统考试卷一样,只是进阶考试的试卷不同。
南京都督同知马澄是此次考试中的一员,他本就有在外为官的经历,年轻时也在地方历练,答起题来也是得心应手。
信笔写道:“官府出钱赠予棺木,埋葬疫病尸体,哄抬物价者斩……”
不多时,朱厚熜也来到了金水桥,杨廷和等人皆是一揖,正要口呼万岁,就被他挥手制止。
他迈步不来到考试众人前方,但也不下去观看个人的试卷,反而招呼了一声麦福,做到了最前方的桌案上。
随即麦福将一套一模一样的卷子呈了上来,在桌案上铺展开,黄锦也适时的递上一套文具。
杨廷和脸带惊疑之色,朱厚熜却已经开始下笔。
只见他运笔如飞,仿佛答的不是考题,短短三炷香的工夫,所有的考卷都被他答完了。
相比之下,众人之中答题最快的杨慎,也才答道第四套卷子,堪堪完成了一半。
“这……”毛纪心中震颤,有些惊疑不定的看朝费宏。
费宏瞧着他的目光,也感觉匪夷所思,这几道卷子被他们稍改动过,较之原先更显难度,即使让他来做也不可能这么快。
蒋冕想得更多,自从朱厚熜掌权,内阁就默契地不再提及经筵,而如今陛下又是如此了得,那讲学岂不是……
除了统考卷之外,由完成内阁部指定三套卷子,其余两套可自选。
每一套试卷对应一个地方,最后根据综合成绩,选派外任地点。
而翰林院的学士们,还会多做两套卷子,确定监察使外任的地点。
今天六部官员不单单只为监考,他们还是下一场面试的主考官。
由朱厚熜提议,大明朝划时代的,制度化的面试第一次出现在华夏大地上。
看到朱厚熜答完考卷,杨廷和想起昨晚的信件,神情一肃,正要上前言语。
黄锦却面色一变,躬身一礼后走到朱厚熜面前,言道:“陛下,太后有事相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