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能够说出“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卫峥足以证明其胸怀,又岂是惜吝一官半职的君主?清楚的阐述“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实行专业对口也是双重之利,有利于士子也有利于国,说的也是非常有道理。?八?一中文w?w?w1.?8?18z?w?.?c?o?m
站在卫峥身旁沉默不语的苏秦心中连连点头,君侯一出言果然还是如往常一般,不但总会说出奇言妙语,更对要处理的事情莫不深切要害且言简意赅。
对于一众仕子们的这般反应,实际上早在卫峥的预料之中,士子有气节也有傲骨不假,但万事都可有回旋的余地,其中的道道并不复杂,更不会说毫无回旋之地。
目前的状况说白了就是一种相互妥协的变相谈判,对于卫峥而言士子们所学专长能不能对口时次要的,主要的是要听从国府的安排,而士子们也不愿堕了气节和傲骨,至少明面上不能,否则卫峥相信要是处理的不好所有人都会离去。
就是死要面子也得活受罪的那种。
问题的本质弄明白了事情就好办了,那就妥协一下,给他们一个台阶走下来。
毕竟来到这里的列国士子是想要来寻求仕途的,卫峥同样也需要他们,如此各取所需事情就不难办了。
现在,你来我往了一遭,士子们表达了自己的气节和傲骨,卫峥也因此做出了妥协,说出了道理,众人也无法反驳,若是还一点都不予以退让那就列国士子们有失君子风范了。
现在卫峥一番话等同于作为一国之君亲自搬来了台阶摆在你们跟前,要不要下来就只能看士子们怎么想了。
事情并没有出乎卫峥的意料,列国士子的沉默没有持续太久,只见同样是一位来自齐国的寒士旋即起身朝卫峥行以一礼,而后不卑不亢的询问道:“在下敢问卫侯,依卫侯之见,此事当如何处置方为妥善?”
贤士阁内的一众列国士子纷纷遥望着座上的卫峥,后者闻此一言旋即郑重的面向众人合手,道:“列国贤士们,《招贤令》明示我卫国必‘唯才是用、唯才是举、不问出身’,即刻起卫峥于此地立下君诏,列位如若佐士于卫国之际,若有任职不当者,若有违背《招贤令》之初衷,列位皆可于廷前鸣鼓,若属实卫峥定当亲自以礼谢罪!”
此话一出,一众仕子面面相觑,看出了各自眼中的意外的神色。
末了,那名叫璟仓的士人出列再行一拜礼,长身一躬之后便说道:“卫侯如此礼贤待仕,璟仓钦佩万分,还望卫侯不计璟仓先前无礼之举。”
“哎!先生此言差矣!”卫峥连忙罢手看向那来自齐国的璟仓,又微笑的环视众人道:“有道是论证不诛心,只有列位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敢言,如此方能进行利弊权衡,以便择选出最优方案,求得上上之策嘛!”
“卫侯有如此胸怀,璟仓羞愧,若卫侯不介怀璟仓愿尊卫侯之意,作书一封呈与右丞相审批,并随时等候右丞相作答治国考校之书。”说罢,璟仓旋即长身一躬。
卫峥连忙从座上出列亲自扶起了璟仓,笑道:“先生快且免礼!先生实乃忠言逆耳,卫峥岂能介怀?”
有了第一个自然就会有第二个,对于璟仓的表现卫峥是非常满意,不禁对这个来自齐国的寒门士子高看了一眼,别看璟仓这番举动有意无意,有时候细不可查的举动便能看出一人的能力、处世之道等能力。
而在场的人只有只有卫峥和苏秦两人第一时间看出了璟仓此人的一番举动其用意之所在。显而易见,璟仓心里的小心思瞒不过卫峥,这么一来顿时让卫国之君对他印象深刻,之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举止得体,尺度分寸的把握皆得当。
把这个能力用在治理国家上来,这便是才!
其他的士子反应迟疑,等明白了璟仓的用意之后也为时已晚,心中不免暗叹可惜错过了在卫侯面前留下深刻印象的机会,来自列国的士子们一个接一个的表示愿意谨遵卫峥的法子。
见此情形的卫峥心中总算是微微松了一口气,文人都是不好伺候的主儿啊,偏偏还不能来硬的,只能靠嘴巴做到以理服人这一条办法,要给他们来硬的,这些个士子“疯起来”就敢当着你的面便是拔刀自刎的主儿,以死成就名节而让自个儿还落得个坏名声。
好在众人现在都心服口服。
为了对来到朝歌城的列国士子以示国君的礼待,卫峥继续留在贤士阁并以国宾之礼大摆筵席与列国士子把酒言欢。
用后世的话来说,这是一国之君亲自屈身而来应酬你们,这么重视了列国士子自然是对卫峥赞叹不已,同时也收获不少人心。
随着时间的推移,绝大多士子都选择留下来,希望能够在卫国谋求个一官半职,国君如此礼贤下士,再说了在卫国做官的俸禄非常丰厚,对于寒门士子而言这里简直是他们佐士的大好去处。
苏秦总揽贤士阁之事,这段时间顿时忙乎不已,列国士子前前后后作书送到左丞相府中,依照卫峥的意思,列国士子各自在自荐一书当中阐述自己的才能、所学之长,及其想要任职何官等等由苏秦审阅。
这是第一步骤,其大致目的和初步效果就是要对来自列国的士子有个初步的了解。
第二步骤自然是由卫峥和苏秦商议出一道治国大策的问卷让一众仕子各抒己见、酣畅作答再送与左丞相府邸由苏秦审阅。
最后一步则确定他们的去向,是用?还是不用?又如何用之?用之何处等等。
力主操办此事的苏秦对于卫峥此等招贤纳士的方略感到非常吃惊,他从这些蛛丝马迹中看出了不同寻常的味道,从此事当中似乎隐隐的猜测到了卫峥今后的求贤方略。
自古以来,明君明主招贤纳士都是看准了一个贤士大才之后便亲自踏寻访求以礼贤下士,其贤才若是应允便认主出山,随后便能领政辅佐其主,典型如周文王得太公望便是如此。
而像卫峥这样招贤纳士却是如此不循古法,反其道而行之,既不是作为一国之君亲自访求也不是由他人举荐,而是让仕人亲自前来求官拜爵,实属空前。
洞悉敏锐的苏秦察觉到了卫峥不仅仅只是想要启用外来仕子制衡国内卿族旧贵这么简单。他当然不知道真正的原因,卫峥今此求贤手段,其《招贤令》正是带着科举制度的影子,以寒门士子为依托,给这些没有家族势力的人一个施展才华和抱负的舞台,有寒门士子的存在,未来推行新的择官制度提供了支撑。
显而易见,这样的改变将会打破家族势力垄断官员人才的局面,对于遏制世族做大和裙带关系有着不俗的打击能力,也定然有人会反对,但也有人支持,支持者便是寒门士子,有人支持就不是问题了。
新的择官制度必然要伴随造纸术同行,这些都是后面的布局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