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正清在杭州府做了五年的学政,虽然是被贬而来,但却并没有丝毫的怨天尤人,心怀不满。
在杭州府为官的期间,向来都是兢兢业业,全心全意的为杭州府学子考虑。而且从来也是两袖清风,没有收过任何学生的礼物。
所以徐正清在学生们眼中口碑极好,特别是杭州书院内的学生,将他视作最敬佩的师长。今日徐正清要离职了,杭州书院内的所有学子、老师,都纷纷来为徐正清送别,很是不舍。
当然,还好徐正清这次离职并不是什么坏事,而是他要被调回京城了!
虽然只是平级调动,级别没有发生变化。
但是京城和杭州府本来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完全没有任何可比之处。
而且,之前徐正清作为杭州府学政,并没有什么实权,无法参与朝廷中的事情。这次去了京城,却是做谏官,可以提朝廷出谋划策,尽到自己最大的能力!
所以说,这次徐正清调回京城,心中也是十分高兴,豪情万丈,准备一展心中报复,好好发泄心中这五年来积累的郁闷。
这五年来,他可以说是宝刀蒙尘,空有一身才华学识却没有多少用武之处。但他从来没有放弃过,一直都在家中书房默默记下来这些年来的感悟,这次回京做谏官这些定然可以派上大用场,报效朝廷!
……
……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
十里长亭外,徐正清的马车缓缓驶来,此地却早已经站满了杭州书院的全体师生,并且有几人正在声音悠悠的唱着这首《送别》。
这首《送别》乃是许仙发表在阅微邸报上的一首词。
这首词虽然意境不俗,乃是一首质量上架的作品。但是相比起许仙其他的诗词,遣词用句也只能算是一般,并不算是多么出众。
然而这首词却在烟花之地,是许仙所有诗词中受欢迎程度最高的。因为这首词不但意境对于伤春悲秋的青楼女子来说,格外的动人,而且还很好谱成曲,用来传唱表演。
现在杭州书院几名学子唱的,就是现在杭州府流行程度最广的一种唱法,曲调优美,十分有意境。
马车在长亭外停下,徐正清和他女儿徐慕娥走下车,看着这么多送别之人,本来豪气干云很是高兴的徐正清也不由得心情沉重了几分。
在杭州府的五年时间,不算短了,他在这里也留下了很深的感情,不是那么容易割舍的。
至于徐慕娥,更是眼眶泛红,泪珠已经不停的在掉落,在用帕子擦拭着。对于她来说,杭州府无疑就是她的第二故乡,她对杭州府的记忆比对应天府还要多!这些杭州书院的学生,都算得上是她的同窗,杭州书院的老师,也都是她的老师。
今日一别,将来不知道何年才能再相聚。
甚至,都不知道还有没有再相聚之日!
队伍的最前方,有两个人。
一人是杭州现任知府杨剑星,他与徐正清也算是志同道合,这些年来两人相处得还算不错;另外一人,自然就是许仙。
徐正清虽然算不得是许仙的恩师,但却多次承徐正清的人情。
看着杭州书院众多学子依依不舍的表情,徐正清压下了心中的离愁,笑着朗声说道:“好了,分别而已,堂堂男儿何必这样伤春悲秋的。你们可都是未来的国之栋梁,将来个个都到京城来参加会试,到时候我定然为你们接风洗尘!”
“汉文这首《送别》好是好,但我却不是很喜欢。我更喜欢他的那首‘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我们可不要在这岔路分口之时,像小女儿那样悲伤得泪湿了佩巾。”
被徐正清这么一说,人群中的离别愁绪的确减少了很多,脸上纷纷露出一抹微笑。
虽然他们知道,他们中绝大部分,都是难以考上举人,有资格到京城参加会试,五分之一都不到。
杨剑星说道:“徐兄,当初我两喝酒时,你还对我说,将来等我知府任期满了之后,若是去了京城,不要断了联系,让我常常写信告诉你京城的情况。现在,我没去成应天府,你却是先回了,恭喜恭喜。”
徐正清感慨道:“其实我都已经没有报太大希望了,没想到陛下还能想到我,能召我回京。”
杨剑星笑着说道:“徐兄你的拳拳爱国之心,陛下自然不会忘记。”
徐正清摇了摇头,视线转移到许仙身上,笑着问道:“汉文,去年江南文会结束,让你去应天府书院求学,你说你有事情要做无法抽身。现在事情办得如何了?准备什么时候赴京?”他语气略带打趣的说道:“方仲永可是已经在应天府书院进修许久了,下次你们相遇,说不定就是他压制你一头了。”
许仙回答道:“今年秋闱结束后,我应该会赴京吧。”八壹中文網
到应天府,不仅仅只是为了求学,还是为了去儒门圣院参拜,增强实力;已经看看这大离王朝最繁华的京城,究竟是何面目。
徐正清点了点头,说道:“这就对了。不管对于你,还是对于方仲永,京师才是真正能够展示你们才华的地方,江南终究是小了,偏于一隅是不行的。”
忽然,他像是想到了什么,不顾他学政大人的身份,有些厚着脸皮地笑说道:“对了,汉文,你送过很多人诗词。杨知府的书房里,也有一副你送给他的,他可为此没少拿来羡慕我,说我没有你的赠诗。今日分别在即,可否赠首诗给我?”
杨剑星当即笑着拆台道:“徐兄,你想邀汉文给你写诗就明说,何必这样贬低我呢?我是那种到处显摆的人吗?”
徐正清不说话,就笑意盈盈的看着许仙,等他的回答。
许仙有些苦笑的摇了摇头,也不说话,就在长亭外来回的渡了数步。徐正清见状大喜,知道许仙是准备作诗了,于是连忙吩咐人拿来墨宝、宣纸。
许仙沉吟了一会儿后,很快就提笔开写: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