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武侠小说 > 如水剑道杨三郎关大石 > 第114章 截竹为笛,烧土作埙

第114章 截竹为笛,烧土作埙(1 / 1)

天光乍明,湖上水汽蒸腾。不知名的鸟叫声响起,初时只是一两声,渐渐开始呼朋引伴,叫声也密集起来、变得聒噪。

杨朝夕靠着湖畔青石,做了一夜的梦,直到鸟叫声将他吵醒。

回想梦中幻境,不免有些意乱情迷,梦里关林儿依旧娇俏可人,声音清甜地喊他“夕哥哥”。

梦中竟也有柳晓暮的影子,忽远忽近,一会还是女童、一会又变成少女,最后变成一丈多高的妖兽,狭长双目间、满是魅惑的神情,却并不可怖……

他站起身来,抻了个懒腰,眼睛不自觉的四下张望,隐隐觉得少了些什么。梦境在脑中尚未褪色,他才陡然醒悟:柳晓暮不见了!

心头先是被堵了一下,接着竟有些怅然若失。说起来,自己和这位妖女柳晓暮,见面不过两次、相处未超过三天,谈不上太深的交情。

然而细细回想,似乎相处中的每个时辰,都充满了跌宕起伏,有愉悦、有恼怒、有惊喜、有难堪,乃至一颦一笑、一举一动,竟都印象深刻。

难道,这便是传言中的妖魅之术?自己已经开始沉沦其中了?可是似乎好像这妖女、也没有太令人发指的企图……

几个包裹都在,几方青石也原封未动,柳晓暮却一声不响地走了。是遇到急事离开了吗?那又去了哪里?有什么难处无法启齿呢?还是遭了什么不测?自己又为何好端端地睡到自然醒?

这些问题,通通无解。杨朝夕刚刚有些高涨的情绪,又渐渐沉入谷底。

自农假归来,其实不过数日,中间竟经历了自己最难受、也最难堪的事情……自己像只受伤的孤狼跑出来,想要舔舐伤口,又被妖女柳晓暮几次戳中伤口。如今刚结了道友、便又分开,突然感觉短短一天的经历,又仿佛另一个梦境。

如今梦已全醒,妖女柳晓暮是否存在,都变得不确定起来。

可是身上新换的常服、长袖衫包裹的鹿肉香气,都在无时无刻地提醒着他:妖女柳晓暮来过,她已经走了。

离愁别绪,总是伤神。杨朝夕浸泡在这样的情绪里,细细春草、灼灼山花、啾啾鸟鸣、粼粼水波……都成了灰色。

行功练气、武技兵器,自己向来喜好的事情,此刻都全无兴致。一些温润的液体,悄然蓄满眼眶,终于溢了出来。心底除了酸楚,别无他物。

一只玉手捧了罗帕,缓缓送到面前,令杨朝夕蓦然一愣。他抬起头来,如春意和暖的笑靥,在咫尺间绽开:“擦擦!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近来有点多。”

杨朝夕破涕为笑:“晓暮姑姑,还以为你走了……以为这世间除了娘亲,令人温暖的人、又离开了一个。”

柳晓暮秀眉微蹙,笑意却未收起,一个暴栗敲在他头上:“怎么和姑姑说话呢!又不是生离死别……呸呸!你这是咒我早夭,看来不打你一顿、皮又痒痒了……”

杨朝夕这次却没躲闪,吃了她一记暴栗,却笑道:“姑姑,昨日你那支筚篥还在吗?我想借用一下,吹一吹昨天那首《塞上曲》。担心时候一久,自己便会忘掉。”

柳晓暮薄唇弯起、回复干脆:“不借!”

杨朝夕略有些错愕:“为……为什么?”

“我碰过的东西,你再碰过。我还用不用了?”

“你有洁癖?以前怎么没发现?那年我还背你回家……”

“所以那身衣物,我回去便烧掉了。”

“……”

“咦?怎么不说话?我说过不借,可没说不给。姑姑今日高兴,便将筚篥送给你,你想吹什么曲子都行!”

“嗯!谢谢姑姑……只是不解,你一大早跑哪里去了?”

“我……我在附近找了处峰头,吸那东来紫气。对蕴养先天精元,颇有益处……”

杨朝夕点点头,接过那筚篥,自顾自吹了起来。

柳晓暮心头也松了口气。回想起天未亮时,那从百里外顺风飘来的赤狐卫气息,仍然心有余悸:

娘亲阿瑾身为狐族首席长老,手段果然层出不穷。自己本以为她手下赤狐卫,只是柳家跑腿打杂的角色,却不知其中竟有远超青狐卫的高手!看来狐族千年不衰的底蕴,应当有相当一部分、握在娘亲手中。难怪爹爹总对她言听计从,几乎不曾违拗……

柳晓暮胡思乱想了一会,思绪便被乐声打断。那小道士杨朝夕吹过几遍《塞上曲》后,便乐风陡转,又陆续吹起了《风入松》《梅花落》《折杨柳》等古曲。

单从指法来看,他一定没看过这几首古曲的曲谱。应该是凭着记忆和乐感,自己将曲调一个音、一个音地试了出来。并且对于停顿、缓急的拿捏,颇有些天分。

“人族‘天选之子’果然是有些非凡之处!”柳晓暮又不禁心中感叹,便是自己这通晓音律多年的妖修,都起了爱才之心。回想起上次如此感叹,已是几十年前的事了。

杨朝夕将古曲吹完,腹中已如响鼓。柳晓暮粲然笑道:“曲子不错!却不能当饭吃。先把昨晚鹿肉吃光,再来摆弄这些东西不迟。”

杨朝夕点头应下,将那包鹿肉提来,在青石上打开。更加浓郁的香气扑面而来,叫人食指大动!

两人对望一眼,便左右开弓、双掌并用,不顾吃相地大吃起来。每当两人挑中同一块鹿肉,不免油手互攻,弄得杨朝夕满头满脸的油污,在炎日下闪烁着点点油光。

半炷香后,那一大包鹿肉便已荡然无存!就连啃食后的鹿骨,也被两人投入湖中,真真正正,干干净净。

柳晓暮就湖边掬起一捧水,将嘴上、手上的油污洗净,才笑盈盈道:“听得出来,方才几首古曲,很是下过一番工夫吧?只是乐器选的不大适合。好比你想使一套剑法、可手中却只有陌刀,自然不能将那剑招剑意,淋漓尽致舒展开来。”

杨朝夕听她说得有理,不禁追问:“我在这山野之中盘桓多日,不知何时才好出山。又从哪里弄来适合的乐器?”

柳晓暮傲然一笑:“山中便又如何?咱们就地取材、也能做几件适合的乐器。到时你不妨再试,当能领略这几首古曲妙旨、品出个中滋味。”

杨朝夕眼睛一亮:“那么这些曲子,都该使什么乐器才好?”

柳晓暮清清嗓子,罕有地正色道:“《塞上曲》《梅花落》皆有苍凉悠远、百转千回之意,最适合用笛箫;《折杨柳》抒怀达意、如泣如诉,曲调低徊、难舍难分,最适用合陶埙;《风入松》曲风陶然忘机、淡泊致远,最适合用琴筝。

咱们今日便由简到难,截竹为笛,烧土作埙,先制出竹笛和陶埙,将前三首古曲演绎一番!”

说到这里,柳晓暮顿了顿、又加了一句解释:“至于琴筝,虽也可做、但费工费时,弦柱调校起来,也颇为麻烦。他日有暇,再慢慢做来。”

杨朝夕见她言之凿凿、胸有成竹,也多了几分期待:“姑姑,你便说该如何做?我可以打个下手,替姑姑干些伐竹、烧火的力气活。”

柳晓暮笑道:“做这两样乐器,材料倒是简单。你绕出这湖水、往西南十里,有一小片紫竹林,你挑几竿枯竹、粗细如‘乾元重宝’大钱那般,砍了带回来便可。至于陶埙所需胶泥,这湖底便有,我自会挖些上来。”

杨朝夕得了分派的任务,便从随身包袱找出那柄断剑,向着西南方向而走,很快消失不见。

柳晓暮看他走远,才依次除下外帔、褶裙、鞋袜、锦背子、间裙、襦衫等衣物,只穿了汗衫、下裈,赤足向湖水跃下。

湖底尚且清澈,两三丈内、目力皆可及。经冬的游鱼神态木讷,待她游得近了、才后知后觉地遁开。

柳晓暮径直下潜,向着渐渐晦暗的湖底靠近。身上绢纱轻薄、被湖水浸得通透,寸寸肌肤隐约可见,窈窕身姿展露无遗。若此情景被杨朝夕瞧见,只怕立刻便要痛失鼻血数升!

待触到湖底,柳晓暮从腰后取出一块状如斧锛的石头,将湖底细沙向四面拨开。细沙除尽、便是碎石,碎石除尽、又是更大的石块……

直到沙石尽去,才露出湖底黑红色的泥层来。此时的柳晓暮,已经浮出水面、换过五六次气了。

找到泥层,精神微振。柳晓暮找来腰粗的一截圆木,以掌作刀、以甲为刃,将圆木抠成一个粗糙的木盆。又携着木盆、石锛,潜入湖底,将方才发掘出的湖底泥,挖出几块,填满木盆,才缓缓游了上来。至此,制埙所需胶泥,终于齐备。

柳晓暮坐在青石上,一番洗手濯足后,便盘膝坐好,运转起阴元之气,很快便将头上、身上的水渍尽数蒸干。起身之时,双耳微动,似乎察觉到了什么,嘴角扬起一个不经意的笑容。

接着捡起方才脱下的件件衣物,迅速穿戴好,唇齿微启道:“臭道士,看够了便出来吧!”

杨朝夕扛着五六竿紫竹,面红耳赤地从一蓬灌木后闪了出来:“姑姑……我说……我是无意看到……你相信吗?”

柳晓暮冷哼一声:“有意、无意,又有多大分别?看便看了,又是敢做不敢当的呆儒模样……你把紫竹拿来,我挑选一下。那边木盆中的胶泥,你再添些清水、搅至浓稠,便放下不用理会。”

杨朝夕将紫竹放下,便找来那木盆。待双手掬了清水甩入盆中,便握起那石锛,用力搅拌起来。

虽然对于制埙一无所知,但他身为山庄孩童,玩泥巴这种事情,自记事起、便不知道干过多少次。而且每次一身污泥回来,都免不了被娘亲胖揍一顿……所以时至如今,印象依旧深刻。

杨朝夕一面搅拌胶泥、一面忆苦思甜,盆中暗红的胶泥块,渐渐化为一盆浓稠的泥糊。他放下木盆,擦了擦额上汗水,无意间看到柳晓暮制笛的一幕,不禁叹为观止!

柳晓暮拿到那几竿紫竹,却只选了其中一竿粗细均匀、竹节间距较长的紫竹。又是聚气在手,以指甲为锋刃,将那最合适的一段截取出来。接着小指轻旋,竟在截好的竹木上,开出八个孔洞来。而这一系列动作行云流水,显然不是头一回自作竹笛。

笛身已成,柳晓暮却搁在一旁,又从湖边折来几枝苇杆。只见她将苇杆剖开,取出半透明的内膜,撕下一块,粘在膜孔处。又将朱唇轻附吹孔、缓缓吐气,将‘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七调逐一试过,又对略有偏差的音孔做了修正,一支紫竹笛便大功告成。

柳晓暮将这支紫竹笛递给杨朝夕,自己却意犹未尽,又如法炮制了一支,音色却比第一支又好了许多。

忙完这些,她又走到那盆红胶泥前,胶泥已经上清下澄,正是揉搓的最好时机。她将上层清水撇出,又把整盆胶泥扣在一方平坦如砥的青石上,用方才的石锛按压起来。待红胶泥能够聚团,又截来两根粗重的树枝,以断剑砍削成杵,对着胶泥用力捶砸起来。

砸过半晌,胶泥已然服服帖帖。她便将一大团胶泥搓成条状、揪开揉团,又以杵代杖,将这些泥团一一擀开。接着以木盆盛来清水、润湿双手,将擀开的泥团捏成埙坯。复以小指为钻、在埙坯上打出六孔,试过七调,略作微调,便放在一旁。

接着又如法施为。不多时便做好七八只埙坯,排列在青石上,宛如一只只泥卵。

杨朝夕捧着紫竹笛,赏玩了一番,才想起自己并不会吹。只得悻悻收好,去附近找来石块,搭出一座小巧的窑炉来。待柳晓暮将埙坯在窑炉内排好,杨朝夕已找来足够的柴草,开始生火烧制。至于成败与否,待这最后一步做完,便可见分晓。

窑火初时不旺,柳晓暮便截来一根竹筒,两人轮流向窑炉中吹气。一旁堆成小垛的柴草,便开始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不断消耗下去,直到所有柴草烧尽,两人才停了下来。

此时夕阳在侧,万点金光在湖面上跳跃,将春时暮色渲染成壮丽图画,令人心绪都为之豁达起来。

两人忙碌一天,俱是腰困腿乏,待靠着青石坐下,不禁相视一笑。而这份互为臂助的默契,在经历整日的协作后,开始生发出来。并在两人之后的一次次配合中,不断潜滋暗长。

窑火逐渐熄灭,窑炉中的温度、也渐渐恢复到山间湖畔的温度。杨朝夕在柳晓暮的指点下,小心翼翼地拆了窑炉,取出那七八只烧得漆黑的陶埙来。

柳晓暮又用木盆打来清水,将陶埙置于水中,轻轻擦洗。有的陶埙受火不匀,很快便裂出细缝来;有的陶埙受火未足,在水中便碎成数块。最终成型不坏的,也不过三只而已。

杨朝夕将洗好的三只陶埙,轻轻放在青石上。柳晓暮逐一取来,又试了一遍音调,将有偏差的音孔,再度细细微调。

如此又忙碌了近一炷香工夫,其中一只陶埙,音差太大、无法调校,被柳晓暮摔碎在地。令得杨朝夕惋惜不已。

皓月清远,水月团团,上下辉映间,湖山间的夜色也比昔日明亮了许多。

杨朝夕望着青石上的双笛、双埙,被月光笼起一层光晕,从未有过的满足感,瞬间充斥全身。

柳晓暮会心一笑,并不说话。却拿起一笛一埙,在朗朗清辉下,将那《塞上曲》《梅花落》《折杨柳》等古曲,一曲曲吹奏出来:

笛声亢然清越,埙声低沉呜咽,林中叶舞龙旋,湖上水起波环……杨朝夕沉浸其间、物我两忘,过往的忧愁、喜乐、得意、失落,都在乐声中渐渐消融,只留下无形无状、摇天撼地的悲悯。

曲终人不见,湖畔数峰青。那些郁郁难解的情愫,恰如掌中砂,既然抓握不住、便扬了吧……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一事无成大师兄 生而为神像 魔鬼证道诸天 我有神奇卡牌系统 极品竹简 九千弱水醉红颜 道门再兴 帝俊传人 苦境之刚登场不想仙山 三国刀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