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明珠在从黄河处逃脱之后,就一直伪装身份,生怕被四处搜寻落单清军及大清官员的贺氏发现——他一路伪装,一路防备,眼看要到北京城了,北京城又被围了。
纳兰明珠:不过是出来谈了一次和,怎么北京城都要没了。
十分郁闷的他,在北京城周围绕了几圈,然后就被贺氏发现,当作探子抓进贺氏军营。
随身携带的贺含章的画像也被搜走了。
来到夏王帐中,却又发现了以前不怎么对付的陈廷敬。陈廷敬虽然有些慌张,但是官服整齐,再一看自己衣衫破烂,披头散发,简直像个野人。
纳兰明珠面色讪讪,只想找个地缝钻进去。
陈廷敬当然也认出了纳兰明珠,但没料到当初那个风度翩翩浊世……中年大叔一般的纳兰明珠,会变成今天这个模样。
虽然和明珠分属两个阵营,过去还有许多次对上,但同为大清臣子,陈廷敬也不可能放着他不管。
“夏王,常言道:两军交战不斩来使,明大人他……”
“我还没说要杀他呢!”胤礽漫不经心地说道,“只是他行迹诡异,我的手下把他当成探子了。明大人也就是来使,陈大人就算没来我也要把他送进去的。正好,陈大人离开的时候顺便把他一起带走吧!”
留下他有什么用,不如放进城浪费粮食去。
陈廷敬腹诽:这是把纳兰明珠当个东西了!一边又躬身道:“多谢夏王。”
胤礽又看了看手里的画像,思索再三还是把它还给了纳兰明珠,“这个也带回去吧!不过,就算是带回去也没有什么用。”
纳兰明珠只以为,他在说现在这个时候,就算大清拿到画像也不可能做什么,难道还能在北京城贴通缉令,悬赏抓捕围城的人吗?
但是胤礽知道,皇帝一旦看到画像,再听到这句话,就会明白他的意思。
陈廷敬和纳兰明珠被赶出军营。
两人的心情截然不同。
陈廷敬是因为和谈失败,朝廷前路渺茫,心情灰暗到极点。纳兰明珠则是流浪多日,终于见到熟悉的人,马上就可以进京城。哪怕京城的条件再难,他也想见儿孙。
陈廷敬在路上忽然问纳兰明珠:“明大人,你从前可见过这贺含章?”
纳兰明珠摇头。
陈廷敬只得将心里的疑惑压下,他也知道他和贺含章应该从无交集,但他不知道为什么,见到他就觉得他面熟。似乎很久以前在哪里见过,就是一时半会儿想不起来。
两人走后,胤礽坐在那思索皇帝一旦发现真相,会怎么做。是会向天下表明他的真实身份,还是大骂他这个逆子,用尽心机想弄死他?
哪种都不重要。
就算皇帝刨了悼太子的墓也无所谓,因为当年早就已经昭告天下了。
先太子谥悼,因其年幼,不另起陵寝,附葬元后陵内。
把悼太子和元后葬在一处,是皇帝最后的怜悯,全了最后的父子之情。
要说一个早就入了皇陵的人现在还活着,说京城外那个打下整个天下,掀翻大清江山的“反贼”是皇帝的悼太子,他重活了一次,旁人只会以为皇帝压力太大,疯了。
谁人不知,悼太子生性懦弱,学的也都是尚书房束师傅教的四书五经,连下人都辖制不住。
皇帝多次斥责其“无能”。
还不是皇帝压根不重视太子,满宫下人也跟着不把他放眼里,就跟谁不知道似的。
胤礽扔出一个炸雷,不管后果,只命令手下死围北京城,就等着皇帝忍不住自己跑出来。
再说陈廷敬那边,皇帝看到蓬头垢面的纳兰明珠倒是也有些感慨,闻听他几月都是这般过来的,倒也说了句:“真是难为你了。”没向贺氏投降。
陈廷敬向皇帝禀告了经过,详细地说了贺含章的态度以及他手下诸将所说。当然,他没敢说什么拿着绳子去煤山找那棵老歪脖子树。末了,还跪下请罪,直言自己无能。
皇帝听后良久无言,整个人像一尊雕像融进背后的黑暗中。南书房里静得所有人都开始冒汗,胤禛唤了几声,“皇父,皇父!”
皇帝才回过神来,看着陈廷敬和胤禛担心的样子,勉强道:“是朕大意了,以致今日下场,不怪你。”
是真的大意了!
皇帝只认为自己仗着前世记忆收拾了三藩和葛尔丹,便开始自大起来,殊不知,这一世与前世已经不一样了。是他没有在反贼没成气候的时候就将其一举歼灭,如果从一开始他就重视这股反贼,哪还会有今日?
因为当时的皇帝不认为前世被尊为“圣祖”的自己,会被一群反贼大败。
是他太自大了,自大到不一样的世界,他还抱着同样的想法。
陈廷敬见到的皇帝永远都是意气风发的,哪有今日这般颓然,想到贺含章手下诸将所言,不禁劝道:“皇上,常言道: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皇上还需早做打算……毕竟城内储粮有限啊!”
皇帝的神色逐渐危险起来,“你是要朕去投降吗?”
跪在城门口,献上玉玺乞降,皇帝怎么也想到有朝一日这样的事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而且,他也做不到。
他自幼登基,享国六十一载,在皇位上送走了索尼,送走了鳌拜,送走了明珠和索额图,送走了许许多多对手。他掌握所有人的生杀大权,包括妃子儿女。
重生以后,他更是觉得自己福祚深厚,无人能及。
皇帝向来高高在上,他无法做到向反贼跪地求饶。也无法忍受大清亡在他手里,亡在前世的“圣祖”手里。
难道上天让他重生,就是为了让他尝尝亡国之君的苦吗?
陈廷敬跪地劝道:“请皇上忍一时之耻,万望保宗庙周全。”
皇帝黯然道:“朕不是圣人,无法忍受这等耻辱。”
陈廷敬无奈退下。
纳兰明珠见陈廷敬离开,才从身上掏出一张纸,递给皇帝身边的太监梁九功。
“奴才没能与贺氏签下和约,但总算画下了那贺含章的画像。”
皇帝没想到纳兰明珠流离多日,竟然还把贺含章画像保存住了,心下叹气。命令梁九功呈上来,又让侍立一旁的太子胤禛过来一看。
胤禛对传说中年纪轻轻却能号令群雄的夏王贺含章也有些好奇,闻言,往皇帝身边凑了凑。
梁九功小心翼翼地打开那张命运坎坷的画像,放在皇上面前的桌子上。然而,皇帝只看了一眼,就脸色突变,只觉得周围空气凝滞了一般。
看到画像的那一瞬间,皇帝感觉浑身的血都被抽走了一样,他浑身发冷,眼前除了那张画像,什么都没有。他甚至听不到胤禛在他耳边说了什么,也听不到纳兰明珠躬身又说了什么。只知道他们的嘴一张一合,然而他什么都不听见。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他一直不明白为什么前世今生会有如此大的区别,在看到“反贼”的这一刻,全明白了!
逆子,那个逆子也回来了!
他回来之后发现处境不如前世,就察觉到自己也重生了。他并不发作,不知道用什么办法逃了出去。换了个名字,要把大清掀翻!
他伸出手抓住画像,使劲攥紧,也不顾胤禛和梁九功的呼唤,紧紧咬着牙,即便如此也无法控制牙齿相碰的声音。
皇帝在发抖,连牙齿都在抖。
胤禛和梁九功见势不对,连忙传太医。
却见皇帝森然着脸,眼睛直勾勾盯着画像,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好,你好,好一个……”
好一个太子,好一个胤礽!
朕没想到你居然能做到如此地步,拼着不要爱新觉罗的姓氏,拼着不要你爱新觉罗胤礽的身份,抛弃掉一切,你也要报仇!
爱新觉罗胤礽,你身上流着的也是爱新觉罗家的血,是怎么喊出“驱除鞑虏”这句话的?
胤礽啊胤礽,你真是让朕刮目相看!
前世那个梗着脖子说自己没错的皇太子,今生境况天壤之别,你居然忍住了,居然没跑到朕面前来质问。你是终于长进了,长进了!
长进到要你老子跪地投降……
皇帝脑子里的弦儿忽然就断了。
他一口鲜血吐在画像上。
&&&&&
大敌当前,皇帝忽然病倒,朝中众人忽地焦躁起来。危机时刻,太子胤禛监国,代理朝政,吩咐陈廷敬看好城中储粮,别让贺氏有机可乘。
陈廷敬私下告诉他,城中储粮顶多能撑一年。
也就是说,一年之内,他们要是无法解决困境,城中必生哗变。
胤禛紧皱着眉头,苦苦思索对策。
他看向陈廷敬,内心满是疑惑,却无法从何问起。
贺含章的画像,第一眼看见他就觉得熟悉,然而却想不起来在哪里见过。
皇父的反应更是奇怪,他必是见过这贺含章的。但是皇父又是在哪里见过这个胆大包天的汉人的?为什么这个汉人会让皇父有这么大的反应?
就在这时,有小太监匆匆忙忙赶过来,“太子殿下,皇上醒了,正唤您呢!”
胤禛抛下一切,急急忙忙赶过去,却见皇帝脸色苍白,斜靠在床上,手里还拿着那画像。
皇帝嘴里喃喃道:“太子,你好,你好啊!”
听着这怨怼的话,胤禛连忙跪下,却发现皇帝的眼神丝毫没有落在他身上。
胤禛顺着他的目光望过去,也没有发现任何端倪。悼太子甚少出于人前,多年过去,他的兄弟们都忘了他的模样。
还记得他的,也只有前世归来的,毁了他前世不够,还要把所有罪名都加在尚且年幼的他身上的皇帝。
而皇帝,根本无法对人说,他已经活了一世。
&&&&&
纳兰明珠进城之后,胤礽本以为皇帝会做些什么,比如说他是已故悼太子,说他是赫舍里家的子弟……却没想到,北京城静悄悄的,什么动静也没有。
不过他也懒得管这些,皇帝要是说出真相,也不会有人信的,只会说他是疯子。
悼太子就算还活着,又为什么要打自家江山呢?
胤禛就是这样认为的,他没有前世记忆,也不知道皇父为什么看见一张画像就如此失态。
明明悼太子在世时,也没见皇父如何关心啊!
正常人哪会想到重生这种事呢?
贺氏的包围越来越紧,突围的士兵都被歼灭,这种情况下,本就不善军事的胤禛只得死守京城。然而当他发现,贺氏并不急着进攻,而是要打围城之战时,真的手足无措。
皇帝教他的,是在正常情况下顺利接手一个江山,然后他再尽心尽力把这个江山治理好。
现在这种就不属于正常情况。
皇帝把他教得再好,他也没有施展的空间。城中储粮越来越少,难道他还能凭空变出粮食吗?
皇帝教他帝王手段,然而在粮食越来越少的京城,帝王手段根本没有用武之地。
他只能来找皇帝。
皇帝自从上次吐血后,就有一种别人难以理解的亢奋。他几次指挥军队突围,然而都被打了回来。皇帝却不肯相信,每次都咆哮着不可能。
旁人以为皇帝是觉得自己的计划不会出错,只有皇帝自己知道,他觉得自己不可能会输给那个逆子。
他所有本事都是朕教的,朕没有完全教给他,他怎么可能会打败朕!
失败次数越多,皇帝越暴躁,连带着宫女太监都开始遭殃。
胤禛来的时候,皇帝正疯魔了般看地图,试图找出一条生路。
胤禛跪在他面前,祈求道:“皇父,求和吧!”
皇帝一脚把他踢翻,他咆哮着:“朕不会输,绝不会输给他!”
朕是他的老子,朕是皇帝,做老子的怎么会输给儿子,做皇帝怎会输给他一个废太子?!
皇帝的神情十分癫狂。
胤禛跪地叩首,“皇父,儿臣无能!请皇父以大局为重,为爱新觉罗氏保下一点血脉啊!万不能像前明朱氏一样血脉断绝啊!”
皇帝忽地冷静下来,他坐在地上半晌,“既如此,求和吧!”
想了想,皇帝找出一块玉佩,放在匣子里,“去找陈廷敬,让他带上这个去找……”他咬了咬牙,“贺含章。”
陈廷敬再度来到贺氏,请求和谈,说了大清的条件,愿世代称臣,岁岁纳贡。
听得诸将心堵,胤礽也觉得好笑。
“陈大人,我说的是大清无条件投降,我不接受任何条件,称臣、纳贡?给我来一个臣玄烨言吗?”
陈廷敬只觉得羞辱迎面而来,再看看夏王脸色,只得将那小匣子掏出。
引得诸将呵斥,“做什么,想行刺我家主公吗?”
“陈大人,我等将你迎进来,没想到你竟如此!”
诸将恼怒,有人甚至已经拔出刀剑。
陈廷敬连忙解释:“不不,下臣是个文人,而且这里面也只有一块玉佩,是我皇送给夏王的。”
说着,当着众人面打开了匣子。
里面竟真的只有一块玉。
有将领垫着抹布把玉拿出来,又使劲擦了好几下,确认无毒,才递给胤礽。
陈廷敬脸都是僵的。
胤礽左看右看,也没看出来什么名堂,只得找原主:“你认识这个吗?”
原主仔细看了看,才肯定地说:“是我额娘的。我额娘给他的,额娘去后,他就一直带在身边,表示对元后的思念。”
真是无时无刻不在立人设!
胤礽心念一动,“陈大人,你可以回去了,我还是那句话,什么用都没有。抓紧时间,京城里还有多少粮食啊?”
陈廷敬脸色苍白。
胤礽笑道:“别等到哪天,吃不饱饭的士卒哗变,到时候就是我这谋逆的反贼坐收渔翁之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