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唐朝地主爷 > 第五十三章章 徐小清出生

第五十三章章 徐小清出生(1 / 1)

第五十三章徐小清出生

正是傍晚时分,一声婴儿啼哭从徐清家里传来,一个新生命诞生了!

徐清在天井里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终于如释重负。不一会儿,小月跑出来了,对徐清道:“母子平安!”徐清提脚就要迈进产房,小月忙拦下:“里面还没扫邪,男人不能进去。”

自徐清除鳄鱼刚一回来,荀雪儿的肚子就一天天阵痛。徐清怕荀雪儿要生了,一口气把周围五十里能找到的稳婆全部喊过来了,日夜看顾。

孩子已经被乳母抱了过去睡着了,徐清守在荀雪儿旁边,看着疲惫至极的她,轻轻唤:“雪儿……”荀雪儿枕着徐清的手,眯着眼睛休息了半日,问道:

“徐郎,孩子怎么样了?是男是女?”

荀雪儿得知黄诗梅也是称徐清为“徐大哥”之后,就换了一个称谓——“徐郎”,徐郎也是徐大哥的意思,更准确一点,是徐大帅哥。

徐清听了一愣,心道不好,他还不知道孩子是男是女呢!他扭捏地道:“这……”

“徐郎,哪有你这么当父亲的……”荀雪儿笑骂了一句,半是嗔怪,半是欢喜。男人爱她比爱孩子多一分,对于他妻子的身份开说,不该是欢喜么。

荀雪儿看着徐清的脸,请求道:“去,抱孩子来看看……”

徐清听了,一溜烟儿跑了出去,但要抱孩子的时候,却又纠结了半天。为什么?因为他不知道怎么个抱孩子啊!和乳母学了半天,捧心肝儿似的捧到了荀雪儿面前。

荀雪儿强撑起来,接过孩子,幸福的吻了一下。不过徐清看那孩子,却长的皱巴巴的,还有些丑丑的。

“雪儿,怎么这么小的孩子就有毛啊?”

“……”荀雪儿白眼。

“雪儿,你说怎么这孩子长得像我,还是像你?”

“……”荀雪儿笑一笑。

“雪儿,你看他长的那般模样,就叫狗蛋如何?”

“……”荀雪儿哼了一声。

“雪儿,是男孩还是女孩?”徐清终于关心到了性别的问题上。

“是儿子呢……”荀雪儿也说话了,对于古代的女子来说,莫过于以生男为荣。

“吓,怎么就是儿子了呢……”

薛定谔的猫,你不去打开盒子,永远不知道猫的死活。徐清知道了是男孩之后,他才发现比起男孩,反而是喜欢女儿多一点。

“男孩不好吗?”荀雪儿反问一句。

“不不不,我只是男孩要是长得像我,不如女孩长得像你……”徐清忙解释到。

荀雪儿噗嗤一笑,不过转眼觉得徐清没有夸她生个好宝宝,便是不依,轻轻咬了一口徐清。徐清也回应了一口,然后道:“雪儿,你说给他取个什么名字的好?”

“你是父亲,自然你来取,可以先取乳名,正名可以以后再取。”

“就暂时叫你一秋吧!”与此同时,另一个平行世界,北京某胡同,一个编辑打了和大大的喷嚏。

孩子睡得沉,二人没法逗.弄,便陪着一齐休息了。

新晋父母欢乐多,一切关于孩子的事,徐清荀雪儿二人都感到好奇。好在乳母经验丰富,不然依着徐清的毛手毛脚,还真有可能养不大这孩子。

不久,徐清有了孩子的消息传遍了沧州。各级官吏,四方豪右,皆来道贺。

草长莺飞二月天,真正的春天来了。

徐清当初和李渊说的是,温饱之后明法度,兴教化。如今温饱已经暂时无虞,除掉了沧州盗匪和世族之后,普通百姓不偷不抢,根本用不着明法度。常有一些民事纠纷却不是明法度能做消除的。于是兴教化就提上了日程。

以前的官府,眉毛鼻子一把抓,民政,刑律,国土,教化,全归县太爷一个人掌管。这自然不行。要知道,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认知是不同的,即便是圣人,一碗水也难以端平。县太爷一个人管这么多事,不是轻视了民政,就是轻视了刑律,反正管不到全面。

所以,要做事情,还得专人专事,责任到人,这也是徐清之前设立商税司的目的之一。

少年智,则国智,教育事业,关乎千秋万代,徐清不敢怠慢。天气一好起来,便要筹备建立学校的事情了。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徐清决定先建立教育局,招聘教师。

“告示:刺史牧民,使其有温饱,明法度,知礼法。上知有君父朝廷,下知有父母兄弟,忠孝悌义,智美体劳云云。今建教育局一所统管四县教化,再建学校二十八所,每县咦人口分多寡。再募教师六十,吃住朝廷供给,给官身。”

“告示:沧州四县原有私塾,皆需登记在册,每年考核,如有滥竽充数,误人子弟者,立即惩处。”

“告示:新建学校,学费书本一律官府供给,凡八岁童,皆可入学。”

一次三份告示贴出去,响应者如云。上一次招募干事巡街就要不少人自叹脚步太慢,没有选上,这一次,哪怕是挤破脑袋也要去混一个官身回来。只可惜,这次招的是教师。一些掏粪,做田的来应聘,奈何他们自己一字不识。只能是悲戚而去。

还有一个教育局局长,徐清纠结了好久,最后还是选择内定,给了长安来的四个人中的魏冼。他没有考上进士,只不过是因为开国第一次科举龙虎过多罢了,并不能说他不优秀。

徐清办学校,不是为了培养一个个穷经皓首考进士的书生,仅仅只是为了传播文化知识,其次为了培养一些长于俗务的人才。毕竟,将来的沧州,徐清是想打造成为东部经济中心的。

每个学校配备两个教师,一个授句读书经,一个教算术体劳。从六岁入学,读书四载,能背的下《论语》,算得出鸡兔同笼便可,重要的是识个字。选其优秀者加以培养,再读百家经书,世俗百技。至于体育和劳动,徐清想了想还是算了,那些小孩,那个不是下水捉鱼,上树掏鸟的好手?

教师的选拔,教算术的,徐清打算从商税司里直接调三十个干事过来,授经书的也不愁,反正在沧州徐清还是有一票粉丝的。那些书生,虽比不上魏冼这种长安来的,但教一个小娃娃总是够的。

教师招聘会上,徐清见过了一个个学子,初步查看了一下他们的秉性。至于考证他们的真才实学,徐清照样甩手给魏冼。

魏冼领命,一番贴经墨义,一番写诗赋词,搞得热热闹闹的选出来四十书生,有老有小的,不过大多数都是贫寒子弟。

人有了,那场地呢?校舍什么的,可以回收以前那些世族留下来的大房子。桌子就简单的弄个木板板,椅子也不用,直接坐地上。条件差一点,好在可以不用雨淋日晒。

除此之外,徐清还想亲自弄出一本给孩童开蒙用的教材。如果单用《论语》的话,太过于单一,而且圣人的东西,传了那么久,一句话有各种解释。所以,相比较于论语,徐清更加中意于他小时候背过的一篇三字韵文——《弟子规》。

《弟子规》三字一句,易学易记,文中穿插了相关文史知识、成语典故。可以说是一本顶三本,治标又治本。只可惜徐清现在有一小半已经背诵不出了,而且背出来的那一些其中有些典故,唐朝人读不明白,需要大改一下。

最需要头疼的事情,是印刷术。

徐清在沧州打听了一下才知道,现在沧州的书籍全部都是手抄本,没有一个人会印刷术。徐清记得宋朝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但是这个雕版印刷术的发明时间却不知道。

没有现成的,徐清就只得自己探索了。

对于中文来说,特别在唐朝这个时候,活字印刷的成本几乎和雕版印刷差不多。徐清决定还是暂时采用雕版印刷的好。

唐初的印刷之术虽没得到发展,大门刻印之术却有千年传承。由传国玉玺便可知,早在秦汉之时,刻印之术就已成熟了。刻板的过程有点象刻印章的过程,只不过刻的字多了,印的过程与印章相反。印章是印在上,纸在下,印刷是纸在上,板在下。

找来了工匠,徐清准备了结实的松木,让写字的方家认真写上了首短诗,准备刻板。纸比较薄,反过来可以透过纸张看见字,字是反的。刻板上刻印的,便是这反字。

徐清令刻工用不同形式的刻刀将木版上的反体字墨迹刻成凸起的阳文,同时将木版上其余空白部分剔除,使之凹陷。板面所刻出的字约凸出版面两颗米的宽度。刻完了,用热水冲洗雕好的板,洗去木屑等,这便成了。

刻工技艺精湛,一首短诗下来,竟然一笔不错。徐清迫不及待在刻板上刷上一层墨汁,再拿厚厚的宣纸往上面一盖,拍了拍,等稍微干了,小心翼翼的揭下来。

拿出来一看,一个个字清晰可见,的确可用。印一张可不行,再刷墨,再贴纸,直到四十多张,出了问题。开始印出来的字还清晰可见,可到后来,这些字却变得臃肿起来……徐清准备再研究一下的时候,黄骅县快马送来一个坏消息:

海上来贼,寇略民众!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风起大兴唐粽宋煮 重生之全能赢家 锦衣录:谋臣天下 穿越到明末 捕快摸鱼指南 大明:我的皇孙太强了朱肇辉 红楼如此多骄追书神器 重生古代当良民 大周少卿 三国之龙图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