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潼,乃是东川节度使的理所,其座落于中江水和涪水间,是两道天然的峻深城壕,再加上境内有铜矿、盐井,是极为重要的军镇。
见到张延赏落荒而来的吴冕大惊失色,他原本已点起五千人马,准备和张一道去奉天城勤王的。
结果堂堂拥两三万精锐的西川节度使,而今只剩一二十人还伴随。
张延赏坐定后就对吴冕说,西山军叛乱攻入蜀都城,我要借你的兵去将它夺回来。
“此事是否先奏报朝廷?”吴冕极为担心,因向来东川的武力是不如西川的,万一张延赏此举把他自己的人马也赔进去,那可就尴尬了。
“不可奏报朝廷!”张延赏急忙否定,他清楚就算奉天城李适知道此事,八成还是叫韦皋和高岳前来帮助平叛,那样岂不是开门揖盗?
如今张延赏是惶急万般,又想起小女儿碧笙也失陷在蜀都城里,不由得长吁短叹。
正在没商量时,忽然外面有东川兵急报阆州方向,出现大批官军。
“什么!”张延赏和吴冕同时大惊失色。
“对方打的是何种旗帜?”张延赏急忙问到。
答曰对方规模大约万人,多有骑兵,一面军旗为黑白貔貅旗,一面军旗为大黑封旗。
这下张延赏是咬牙切齿。
黑白貔貅旗自然是高岳白草军的,而大黑封的“封”则是大野猪,韦皋所认的先祖大彭氏封国为豕韦国,其国又以善牧养野猪而闻名,所以绘封图案于奉义军门旗之上。
“他们是怎么一路抵达梓州的?”张延赏和吴冕最为惊恐的就是这样的问题。
实情倒是非常简单:
韦皋在和高岳会师后,于三泉供军院取得粮食后,却没有走利州至天险剑门关的道路,而是越米仓山,出入米仓道,借着巴南观察使严震的名头,在巴南诸州内畅通无阻,一路取葭萌关、阆中,而后强渡射洪水,直驱梓潼城下。
梓潼城外,吴冕和张延赏集齐数千东川兵列阵,出马后张延赏见大黑封旗下的韦皋,是七窍生烟,指着韦皋就喊到:“韦郎何至如此!”
韦皋却不正面做出回答,只是喊到:“西川节度使张延赏驭下不公,以致兵乱,既丧蜀都城,可回朝请罪!”
“可回朝请罪!”韦皋身后的奉义军、白草军将士齐声应和到。
张延赏气得差点自马上坠下,疾呼说:“我要奏呈陛下,数你和高岳趁火打劫之罪。”
韦皋冷笑几声,也不应答,直接拨马回到自己的阵中。
“父亲,如今的情势,还是尽快和城武媾和,共复蜀都城为好。”张弘靖急忙建议说。
“可笑,如今韦皋和高岳飞兵来此,就是冲着蜀都城和西川的旌节来的,正所谓怀璧其罪,你到底懂不懂?”
接下来的三日内,韦皋也不走也不进,就是堵着梓潼城。
张延赏和吴冕发出数拨驿信,想要送到奉天城内,去要求皇帝仲裁,可全都被拦下来如今蜀地和兴元府间的通道,即金牛道、米仓道和荔枝道,全被韦皋、高岳的兵马封死,张延赏的讯息根本翻不过米仓山,更别说到秦岭了。
几乎绝望的张延赏,便唤来儿子弘靖,对他说:“蜀都城丢了已是耻辱,若再让韦皋和高岳在奉天城信口雌黄,进我的谗言,那我还不如死了算了!你走三峡的水路,迂回去奉天城。”
张弘靖大哭跪在父亲面前,说这怎么可能啊?我走水路,就算到荆南江陵府,去奉天城还不是或走上津道,或走武关道,或走兴元道,哪条道路都没法子。
听到这话后,张延赏脸色蜡黄,差点一口老血吐出,他捂着心口,恨恨地说,“一时疏忽,让韦皋、高岳这两竖子成名得利。”接着张延赏横躺于坐榻上,仰天长号:“圣主,而今播迁在奉天城,贡赋道路全都握在环伺的奸臣手中,臣无法分忧,当真是死罪!”
结果还没等张延赏抒情结束,就得到最新的消息:
就在韦皋监视梓潼城的同时,高岳领三千白草军,自葭萌关侧出,绕过剑门关,到了蜀都城的门户鹿头戍时,内里驻屯的王升鸾部立即打开关隘的栅门,接应高岳进入。
如今高岳已大摇大摆地到了蜀都城北,正在和西山军“商谈”事宜,要消弭这场叛乱。
“啊噗!”这下张延赏真的吐出血来,染得身前的紫袍皆是,吓得张弘靖忙哭着给父亲擦拭。
“白草贼、奉义贼、西山贼皆是一丘之貉......”张延赏大恨。
奉天城钟楼大堂,皇帝李适目瞪口呆,看着拜谒于阶下的白草军长史韦平,这位已携着韦皋、高岳的奏章前来。
“西川兵乱?”李适急忙将奏章展开,“韦卿、高卿正火速领军入蜀平乱......”
堂内的大臣莫不失色。
现在艰难时期,朝廷除去要靠上津道运来东南的米粮外,也非常需要蜀地的钱帛。
“你来时,张延赏如何了?”皇帝急忙问道。
韦平回答说,不知。
皇帝身边的翰林学士郑脸色苍白,明显非常担心岳父和妻子的安危,眼泪都快要流下来,可身为侍奉在圣主身旁的学士,职责又不允许他做出任何过激的反应。
郑闭紧双眼,纹丝不动,可双手却死死抓住膝盖大腿处,几乎要掐出血来。
“可再去探听消息。”皇帝急忙命韦平说到。
又过了几日,崔宁亲自来到奉天城,谒见了皇帝。
“仆射可否紧急入川,安抚军情?”皇帝对崔宁,几乎是拜托恳求的语气。
谁想崔宁却慷慨呈辞:“臣本为西川节度使,如今因兵乱,就回镇旧地的话,简直等于说旌节可私相授受,恐更加折损圣主的威信。依臣的看法,凤兴、兴元两地的都团练使已入蜀,事态未必会继续恶化,此外陛下可另选位素有威信的大将,去镇西川。”
“卿之公心,朕感铭于内,不知仆射推选何人?”这时李适真的要什么都答应了。
崔宁不假思索,便说出了李晟的名字。
“可李良器正在长安城的东渭桥,无法赴任蜀都城。”
“无妨,陛下即刻下诏于蜀都城西山军,只要宣布李晟为节帅,军兵必然心服,再选一两人暂为留后,消弭兵乱,等到光复长安城后,再让李良器去镇西川不迟。”
皇帝心想,也只能如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