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然看着周斯毅写对联的时候好像很容易,跃跃欲试的说“我试试”
走到周斯毅旁边,把红纸铺好,学着他刚刚的拿笔姿势那放在桌上的毛笔拿了起来。
看着温然错误的拿笔姿势,周斯毅走到她身后握住她的手。
远远看去就好像周斯毅把温然把抱在怀里。
周斯毅垂下眼眸认真的纠正温然的姿势“这样拿”
大拇指的第一书内侧按住笔杆靠身的一方,大拇指处于略水平的横向状态。
食指的第一节或与第二节的关节处由外往里压住笔杆。
中指紧挨着食指,钩住笔杆。
无名指紧挨中指,用第一节指甲根部紧贴着笔杆顶住食指、中指往里压的力。
小指抵住无名指的内下侧,帮上一点劲。这样形成五个手指力量均匀地围住笔的三个侧面,使笔固定,手心虚空。
周斯毅偏头看着温然说“会了吗”
温然点点头“我试试”
周斯毅松开温然的手站在一旁说“别紧张,平时用钢笔怎么写你就怎么写”
温然点点头,深吸一口气,弯腰在红字上留下一道道痕迹。
“呼~好了”
看着自己写的,温然满意的把毛笔放在一旁。
周斯毅上前看着纸上的字体,还不错,就是有的地方没收住力,下笔有点重,不过整体还是不错的。
温然得意的看着周斯毅“怎么样,还不错吧”
周斯毅点点头,鼓励的的说“很棒,第一次写成这样看来你很有天赋啊”
温然骄傲的说“那是”
“别光看我字写的怎么样,看看我这对联,有心意不”
上联:开门迎春春光拂面;
下联:抬头见喜喜气满堂
周斯毅读出声来“开门迎春春光拂面;抬头见喜喜气满堂,不错”
温然戳了戳周斯毅“那你写个横批呗”
周斯毅想了一下,抬手在纸上写了四个大字。
温然读出声来“喜气洋洋”
周斯毅把笔放下“怎么样”
温然对周斯毅竖了个大拇指“不错”
两人又闹了一会,周斯毅写对联,温然写福字。
不一会就写了一大堆。
这么一来,浆糊都凉了,上面还结了一层冰。
没办法,只能有熬了一碗。
周斯毅举起手来小心翼翼的把背面涂有浆糊的对联对在门上。
站在周斯毅身后的温然喊到“偏了偏了,往左一点,多了多了,往右,往右,好”
...............
等周斯毅贴好对联松了口气,活动运动了一下酸胀的肩膀。
看着桌上剩下的福字头,只能认命的继续贴了起来。
等二人贴好春联,一个小时就过去了。
周斯毅伸了一下腰“想吃啥早饭,我去做去”
温然拉住周斯毅说“不做了,我们回去吃,大嫂她们肯定做好饭”
“走走走”
温然着急忙慌的拉着周斯毅进屋,东西。近年来,随着物质文明发展达到一定的高度,大家越来越注重精神文明的追求。其中,写书法,尤其是毛笔书法成为市场热宠。练习毛笔书法不仅可以修身养性,更能在一定程度上彰显自己的文化修养。另外还有很多家长,也开始注重子女们的才艺培养,书法也就成为重要科目之一!
可是在开始练习之前,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毛笔的正确握笔姿势。毛笔作为古代唯一的书写工具,古代非常成熟,而现代人几乎很少用到它,所以对于握笔,很多人都不会。
其实,毛笔的握笔和书写姿势,还是有很多讲究的。不同的历史时期,握笔姿势也有所不同。今天小编全面整理一些关于毛笔的握笔和姿势,供大家参考,欢迎关注。
先说毛笔书写的姿势,一般来讲,主要有“坐势”、“立势”、“蹲势”三种。
坐势:写10厘米以内的字一般用坐势。坐势的基本要求是:头正、身直、臂开、足安。坐姿的书写姿势,和平常钢笔、铅笔书写的姿势相同。
立势:立势分两种情况。一种是立势俯写,要求:头俯、身躬、臂悬、足开,常用来书写条幅、对联、匾额等。另一种是立势平写,要求:头平、身正、臂曲、足稳,常用来书写墙报、板报、广告标语等。
蹲势:巨幅长纸置于地上作书,宜用蹲或半跪的姿势,左手按纸,右手悬臂执笔。要注意全身的配合,膝盖是运笔发力的基础部位,腰是协调的枢纽。
怎样的握笔方法才正确?
执笔方法是否正确,关系到能否正确而方便地使用毛笔,最大限度地运用毛笔的性能,写出符合要求又美观的字来。自古至今,毛笔的握笔方法可以说应有尽有,五花八门。
宋代大书家苏东坡当时用笔和常人有所不同,当时有人指出他执笔方法不对头,他却说“执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就是说执笔没有一定的标准方法,只要手心虚空,执得灵便就行。于是说,关于毛笔的握笔姿势,其实没有固定的方法,只要你认为好的方法均可。
三指执笔法
究其毛笔握笔的根本,一般讲,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三指执笔法,一种是五指执笔法。三指执笔法大多出现在先秦、魏晋、南北朝、唐朝等。一是因为那时候没有纸张,书法家们均是在竹简上进行书写,三指执笔法更容易书写;另一方面那时候的人都盘腿坐在地上,也有双膝着地跪坐的,屁股坐在跪着的双腿上。那时候没有板凳也没有桌子,只有像茶几之类的机于,因为机子很低,写字时手都得悬起,所以多用三指法。此法传到日本,一直沿袭至今。
五指执笔法
到了唐宋元明清后期,尤其是现代人更多的采用五指执笔法,使用也最为广泛。“五指执笔法’是用右手五个手指全派上用场,用“按、压、钩、顶、抵”的方法把笔执稳,使手指各司其职。
同样是五指执笔法,又因手格的张开和并拢、笔执在指尖处还是手指第二关节处而形成多种形式,古人称之为“凤眼”、“虎口”、“鹅头”等五指执笔的不同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