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眉振作起精神,左右舒展开脖颈,双腿顺势直立。
注意力全放置于圆柱,即石门钥匙上。
柱体表面凹槽处,方正边缘触摸滑手,想来机关应是时常开合。
若是寻常藏宝库,显然使用频率甚低,故而她大胆推测,这层乃高僧平日禅修之所。
依照此类等级,才可能以山为锁,修建复杂工程。
忽然,一小束灵光乍现。
女子瞳孔为之振荡,随即赶紧查看字片,从内环延伸至外圈。
每掀开一处都会用指腹,沿四璧拐角擦拭,再伸到眼皮底打量。
选到合适的,便暂时放落柱面,并记忆对应位置。不合适的就放回原址。
约摸一盏茶功夫,墙壁原本完整图样,被破坏得斑驳零散,愈发渗人心神。
她在不断寻觅,单靠眼力无法窥见,却又真实存在的细微尘埃。
道理非常浅显,一说就懂。
北宋生产力有限,打造精密文字锁不仅耗力,且花费颇巨。但凡完工后,再想变更谜底,基本不太可能。
哪像现世有科技加持,随时转换密码,如同儿戏。
无论锁具如何复杂,设计如何巧妙,当下答案仅此一种。
这就好比皇帝修建陵寝,为防盗墓贼觊觎,通常会在甬道、耳室、主殿等,设置多种厉害机关。最后顺利竣工,把工匠们全部杀害,一个不留。
因为知晓了谜底,谜题就纯粹成为摆设。
说回佛窟,取下字片升起石门,相应梵文位置出现空缺。日久难免飘落进灰尘,与从未揭开字片背部,形成差异。
通过别样“钻空子”,理应挑选正确。
“二、四、六、八……”沈眉低首轻数出声,眉头仍未解开。
目前清理得到二十三片,多出答案两倍有余。
“为何会这样?”她沉吟片刻,恍然猜到缘由。
必是僧尼早已预判,有智者会根据痕迹,反推结论。他故意每次取用时,互相调换几处位置,借此混淆真伪。
如此形成主客双方博弈。
不过再怎么掩盖,正确谜底必然包含其内。
虽则并未一举获胜,但从数十片缩小范围,也值得褒奖。
沈眉适时鼓励,避免自个泄气沮丧。
她又不是天神下凡,能掐会算未卜先知。所凭借乃逻辑推理,逆向思维罢了。
谁曾料到,二十一世纪首席女法医,会困在佛窟石门前,绞尽脑汁破解密码游戏。
“再接再厉。”女子握紧右拳。
这次重心全放在字片,前后翻转,观察每一块迥异。
梵文,相传是佛教守护神梵天所著,经由法师西天取经,传至东土天朝。
眼前挑选的梵文,好似瑰丽纹饰,顶部都有一条横线。相邻几字倘拼写在宣纸,去除间隔,完全可以相连。
除开字型微小变化,每块字片从材料到形状,完全一模一样。
足以见得,这锁具内部构造,做工之精细。
“东西是死的,人是活的。”沈眉呢喃道。
记得法医读研时,带她的导师专攻痕迹鉴定,曾说过这么一句话。
凡是生命体,无论直接或间接与物证,产生一定关联。就会遗留属于它的,在那一瞬间独一无二的特性。
找到它并识别出来,隐藏的真相便昭然若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