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子要价二百两,下人不要钱白送,即便如此,来看院子的人无数,他们很想便宜买下院子,却不愿意接受房主苛刻条件,收留瘸子当门房。
如今粮价飞涨,哪怕瘸子不要工钱,却多一张嘴吃饭,一年的四季衣物免不了要搭进去。
“刚刚开门的门房叫冯大春,说起来也是个可怜人。”
贾中人见姜家众人并不排斥买个下人,感觉到有门,又添一把火道,“冯家人口多,大春又是老大,一般家里长子顶立门户,可冯家偏是个奇葩。”
冯大春从小爹不疼娘不爱,北地征兵,冯家为了几两银子把冯大春送到军营里,等冯大春残了,又收下一笔抚恤银子,把冯大春赶出家门。
“大春有一把子力气,可惜是个跛脚,很多酒楼饭馆都不愿意要这样跑腿的伙计。”
在外找工艰难,冯大春只得自卖自身,不需要给卖身钱,只供一口吃喝便好。
“贾中人,咱们可以去衙门交易了。”
战场上退下来的将士无家可归,听起来太让人寒心,反正姜家人口不多,身边需要对边城了解的人,文氏当即痛快拍板。
远远的,冯大春躲在门口看着姜家众人,没成想自己竟然有了新主家,看夫人的意思,好像并不嫌弃他。
冯大春勾唇,露出一抹苦涩的笑,其实家人尚且如此,他已经对人性丧失了信心。
反正姜家人有朝一日离开,还是不会带着他这个累赘,他冯大春好好做活儿,只求无愧于心。
手续办妥以后,贾中人交出一大串的钥匙,姜家众人都很激动,从京城流放到北地,他们终于有家了!
北地的宅院和京城姜府根本没办法比,可不过看到大厨房烧火的袅袅炊烟,姜宝珠只有一种平淡安逸的温馨之感。
“小妹,这里是咱们的新家!”
姜修文抢先霸占书房,把装饰的书画全部撕下来,这般粗俗低级的东西,配不上他这个探花郎。
“是啊,我们的新家。”
姜宝珠双手握拳,真想买上一挂鞭炮庆祝,娘文氏说,收房后还要分配屋子,等整理妥当再择黄道吉日入宅。
入宅择吉时,家里买上一些喜饼,分给左邻右舍,算是先混个脸熟。
“正房给我和你爹爹,后宅最大的房间给宝珠当闺房,剩下的你们自由分配。”
文氏决定在正房腾出来一个堂屋做成暖阁,盘火炕,冬日里一大家子来暖阁闲话,凑坐在一起,总比冰冷的八仙桌好。
契约签了后,冯大春正式成为姜家的下人,跪地给文氏等人磕头。
“大春,咱们是小门小户,不用太讲究礼节。”
文氏很快入乡随俗,与冯大春攀谈起来,打探边城的物价和习俗,姜嬷嬷和姜大偶尔插上两句话,聊得酣畅。
趁此机会,姜宝珠跑到她的闺房,原房主家里应该有女儿,布置得很精致,连纱帐都是粉嫩的颜色。
房内有一段时日没住人,高丽纸破旧漏洞,姜宝珠拿出小本子一一记下,她要做个改动,在后罩房内增加个属于自己的私密小空间。
冬日里,北地天黑的早,到了下晌申时末,已经漆黑得伸手不见五指。
告别冯大春,一家子回到宅邸,姜八斗还在等众人的消息。
“糟糕,忘了吃晚饭了。”
姜宝珠听见自己肚子叫,才想起忘了大事,众人沉浸在兴奋中,谁也没提这茬。
在客栈叫了几碗热汤面,文氏简单吃一口,又跑来找女儿商议。
“宝珠,娘看你买的成衣,价钱是咱们扯布料的两三倍。”
文氏打听了布匹棉花的价钱,家人的一套冬衣就要一两银子,这也太贵了。
空间里有缝纫机,文氏抓紧做活儿,用不了多久就可把一家子的冬装做出来了。
难怪北地百姓不富裕,冬日里没有出产只得猫冬,每年给棉衣絮棉花,冬日里的柴火就得花费不少。
“娘,咱们得买点皮料。”
姜宝珠翻看棉衣,虽然厚重却不抗风,北地风大,棉衣一打就透,穿着还极其笨拙。
空间里有羽绒服,还有很多填充内里的混合材料,到时候得靠娘文氏来替换。
买了新院子后,就算是在北地安家了,姜宝珠在一旁打量冯大春,发现冯大春的袄子破烂,补丁摞着补丁,既然是自家人得一视同仁的对待,还要给冯大春买一件成衣。
只要能想到的,姜宝珠全数记在册子上,细致周到。
文氏在骄傲的同时,又有淡淡的小伤感,原本她女儿可以在京城里过自在的日子,不必操心一大家子的琐事。
“宝珠,家里有了落脚地,用不用去城北大营给沈大人送个消息?”
文氏不想与沈淮容多来往,不过在路上自家得到很大照顾,到北地翻脸不认人,总感觉很没有礼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