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宫。
太医令郝同仁已经来过,并帮柳如玉诊断了一下情况。
秦雪茹与诸女在外面等着心急。
足足两刻钟后,郝同仁才在春儿和秋儿的陪同下,从房间里走出来。
“老臣见过太子妃。”郝同仁立即向秦雪茹见礼。
“郝大人免礼。”秦雪茹点了点头,立即问道,“郝大人,玉儿的情况如何了?”
郝同仁微微一叹:“老臣惭愧。”
“这种毒,老臣从未见过,解不了。”
“啊……”秦雪茹不由大吃一惊。
大夏国的太医署,跟别的官位体系不同。
太医署的最高长官叫太医令,不按关系,也不按资历,而是按医术来定。
例如,上一任太医令胡万才死后,太医署的所有太医一起投票,投医术最高的人。
郝同仁的医术最高,就成为了这一任的太医令。
当然,若是太医署又进了新的太医,并不会立即取代郝同仁,只能等郝同仁死了,或者退休什么的。
这就意味着,若是郝同仁都解不了这种毒,恐怕太医署中就再无人能解了。
当然,也不是绝对的。
万一,有别的太医遇到过这种毒,恰好能解呢。
郝同仁急忙又说道:“老臣已经拿到那把匕首,这便回太医署,召集所有太医。”
“或许,会有人见过这种毒呢。”
“那就有劳郝大人了。”秦雪茹微微点了点头,心中一阵黯然。
柳如玉是为了救她才中毒的,若柳如玉死了,秦雪茹此生都难以安心。
郝同仁想了想,又说道:“启禀太子妃,老臣觉得,或许太子殿下能够为柳姑娘解毒。”
太子?
秦雪茹登时眼睛一亮,对啊,我怎么把太子精通医术的事情给忘了。
但是,秦雪茹想起萧逸在河东,登时就是神色一黯:“但是,太子殿下去了河东。”
“即便派人快马前往河东报信,一来一回至少两天时间,只怕……”
“无妨……”郝同仁拱手道,“老臣虽然解不了此毒,却还是能够缓解一下毒性的。”
“老臣已经给柳姑娘用了药,三天之内,柳姑娘是不会有性命之危的。”
“那就好。”秦雪茹大喜,三天的时间,足够了。
送走郝同仁,秦雪茹立即让秦武派出快马,前往河东,将此事告知萧逸。
萧逸一旦接到消息,必然会快马赶回,为柳如玉解毒。
“太子殿下……”安排了快马之后,秦雪茹默默祈祷着,“希望你一定能够救玉儿啊。”
“不然,本宫不知道该如何向柳三桂交待。”
秦雪茹走进房间里,来到卧室。
柳如玉躺在床上,昏迷不醒,俏脸苍白,毫无血色,樱唇略略发紫黑色。
坐在床边,秦雪茹微微一叹,轻轻抓着柳如玉的手。
“玉儿,你救了本宫一命,本宫也一定全力救你。”
“若是…若是连太子殿下都束手无策的话,你的父亲本宫会替你孝敬的。”
秦雪茹的脑海中,忽然又浮现出柳如玉救她的那一幕。
柳如玉将她撞开,中刀之后,奋力踢出一脚。
就是这一脚,秦雪茹当时是看在眼里的。
不管是力度,还是腿法,以及踢人的角度,绝对都是练过武艺的。
秦雪茹微微皱眉,暗想,柳三桂只是一个普通农民而已,玉儿怎么会武艺呢?
难道,她是在进入东宫之后,在太子练刀的时候学了一些?
太子练武的资质极高,难道玉儿也是一样?
就在秦雪茹正胡思乱想的时候,小六子急匆匆地过来禀告:“启禀太子妃,老夫人的马车已经进长安城了。”
老夫人?
秦雪茹这才想起,萧逸派人过来报过信,说是在长陵县帮她认了一个干娘,叫刘冯氏,是个可怜人。
对此,秦雪茹并无任何意见。
而且,虽然刘冯氏还没到,秦雪茹就已经对东宫的所有下人吩咐过,任何人都必须将刘冯氏当做秦雪茹的亲娘对待,不得有任何怠慢。
“春儿留下照顾玉儿,秋儿陪本宫去宫门口迎接干娘。”
太子妃的干娘到了,还是太子替认的,林仙儿、卫红雪也不敢怠慢,跟着秦雪茹一起,去东宫的宫门口。
秦雪茹的干娘,等于是她们两个的干娘。
一刻钟后,刘冯氏的马车到了东宫门口。
秦雪茹来到马车跟前,将车帘打开,伸手搀扶着刘冯氏下了马车。
“谢谢姑娘,姑娘是东宫的婢女吧,长得真美。”刘冯氏下了马车,拉着秦雪茹的手,上下打量,啧啧夸赞。
秦雪茹微微福了福身:“女儿见过干娘。”
“啊……”刘冯氏登时大吃一惊,急忙将秦雪茹的手松开。
太子妃?
刘冯氏本能的第一个反应,就是向秦雪茹下跪:“民妇刘冯氏见过太……”
秦雪茹哭笑不得,急忙将刘冯氏拦下:“干娘折煞女儿了。”
刘冯氏这才想起,她是秦雪茹的干娘,哪有干娘给干闺女下跪的道理。
登时,刘冯氏松了一口气,不好意思地笑了。
林仙儿和卫红雪对视一眼,一起上前:“林仙儿(卫红雪),拜见干娘。”
秦雪茹低声介绍了一下,刘冯氏急忙摆手道:“不用多礼,不用多礼。”
接着,秦柔柔蹦蹦跳跳上前:“柔柔见过奶奶。”
“干娘,她叫柔柔,是女儿的侄女。”
“哎哎,好,好啊。”
秋儿立即上前:“奴婢秋儿,见过老夫人。”
小六子也屁颠屁颠上前:“奴婢小六子,见过老夫人。”
……
一众下人,全都见了礼,但因为人多,刘冯氏也没能记住几个。
“干娘的住处,女儿已经派人打扫好了,女儿这便带干娘过去。”秦雪茹拉着刘冯氏的右手,一起进了东宫。
其余众人,也跟着回了东宫。
门口看热闹的百姓,自然也纷纷都散去了。
也有几个胆子大的,上前向太子护卫军问,这是怎么回事。
萧逸亲民,东宫的人都亲民,太子护卫军自然也是。
于是,一个士兵便将萧逸在长陵县的所作所为讲了一遍。
“太子英明。”几个人听得落泪,心满意足地离开。
很快,长陵县的各种版本就出现了,遍传长安城。
内容全都是突出一点:太子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