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着岁岁同意说要替大家做房子的姜村长等人,个个喜笑颜开。
现在听到小五说这话,他们一点也不担心:“这事由我们说了算,她们不敢乱来。”
姜岁岁还是一脸忧容:“说是这样说,可是她们的嘴也不是咱们能堵住的,还不是她们想怎么说就怎么说。”
她一脸烦躁冰冷:“我最讨厌这样的人,若是她们说的那些话,被我三哥听到了,我三哥对她们动手,下手重了怎么办?”
姜村长等人脸上的笑容慢慢落下,这也确实是个严重的问题。
做好事的人,总是怕有人在鸡蛋里挑骨头,说这说那,漫骂诅咒,把好事变成坏事,总是让人厌烦,还会做出坏事来。
黄氏周氏那样的人有,也不能保证说其他人没有这种私心。
大族老赶紧安抚姜岁岁:“你等等,别急,我们商量一下。”
姜村长等人凑在一起想办法,姜岁岁拿出一个冰淇淋,拿着勺子,小口小口的吃着,看着他们围在一起想办法。
害,这办法还不简单吗?
白得的当然是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而且还会把要求无限放大,自私又贪婪。
但是,只要是自己出了钱的东西,那可就不敢提太多要求,因为没钱没底气。
只要自己说,无论对方出多少钱,自己都出与对方一样的钱来做房子,那些人肯定会同意。
毕竟可以少出一半的钱,却能得一栋新房子,这谁不高兴。
再者,岁岁还可以抛出一个饵来,没钱不要紧,她可以借,所有借的人都得写借条,然后有个期限还。
这里的人没有工作也不是每月发工资,所以不用月月还。
种田的靠老天吃饭,只有丰收时才有一点钱,平常打零工也只是维持油盐,哪有钱还,只能是出个期限还钱。
嗯,这冰淇淋真甜。
所有的计划都在岁岁的想法里,只得一步一步的走。
冰淇淋吃完,姜村长他们也商量好了,他开口说道:“我们刚才商量着,咱们不能因为一两个坏的而把整个村子的风气都带不好。”
“当然,也为了杜绝大家都提要求,所以他们必须自己出钱,出多少钱做房子得看他们自己。如果不想出钱,那就不做新房。”
“村里那些人为了自己的面子,也会跟着大家一起做新房,毕竟谁也不想看到其他人住新房,自己却还住土坯房。”
说到这里,姜村长面容红了,很是不好意思:“但是,小五,你也知道,虽然是出钱,但大家肯定是出不了太多钱的。这还得你这里想个办法。”
他们都不是笨蛋,这里面的道道弯弯,他们都清楚,也明白。
可有许多事不是他们开口命令就行的,他们商量后,说出他们想要,然后把误会降低到最小。
大族老笑道:“对,有些人看不惯,咱们就不惯着她,这事你说了算。”
大家都附和着说听小五,一切由她说了算。
姜爷爷高兴的直撸胡须,他的孙女是最好最好的人,谁都比不上。
姜光亮也是笑眯了眼,他的闺女是最棒的,就连大族老和村长都要听她的。
有这个闺女,真是他几辈子修来的福气。
姜岁岁很认真的思考,而且有点为难的开口:“出钱这事,好像行,但好像也不行。”
大族老急道:“你说说看怎么个不行法?”
“对,你说,我们听着。”
“对对对,说说看。”
来参加开会的人,他们手上多多少少都是有点钱的,做个姜家大院肯定是做不出来,但做个小屋却可以。
谁都想在岁岁愿意帮忙的情况下,做一个新屋。
小五都愿意替外人做新屋,难道还不愿替他们做新屋,这说不过去,也与理不合。
岁岁看着大家变幻来变幻去的面容,说着她的想法:“这有些人家吧,确实是能拿的出来钱,可有些人那是真的拿不出来钱。”
“哪怕是他想借也不行,因为大家都想做房,哪里有闲钱借给别人?”
大家都点头,是这个理,我家也要起新房,哪有钱借给你。
岁岁又说道:“如果铁柱叔家起新房,毛根家不起新房,就像大家说的一样,脸面真的是什么都没了,也抬不起头来。”
“依着我想,既然都已经是想着要全村起新房了,就不能留着那土坯房还在。”
大家觉得有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确实是这样。
姜村长急了:“那小五你的意思呢?不起新房?还是让他们自己出钱做多房?这没钱的是真没钱,怎么逼他们也拿不出来。”
大家也急了,都叽叽喳喳的说自己想法。
“那这可不行,有许多人家那是真的拿不出钱来。”
“我也想做一栋像小五家的院子,可是没钱啊,做不了。”
“可大家都起房了,就他家没起新房,这在村里以后怎么抬头?”
“就是就是。”
他们哪能不明白这个道理,大家都是一样的,那无所谓。
突然有一天,全村人都一样,就你不一样,那种抛弃的耻辱感,岂是三两句话能说清。
姜爷爷重重的咳了两声,看向姜岁岁,面容慈祥,语气温和:“小五啊,你有什么想法,你直接说,没事。”
大家再次附和。
“那我就说了,如果说的不对,你们听听就行。”都得先礼后兵,姜岁岁说道,“我刚才想了想,钱,大家还是得出的。”
“我是这样想的,假如铁柱家起新房,材料钱他如果出一两,我就追加一两,如果他出二两,我也就出二两。”
“不管对方出多少,我都出和对方一样的数目。”
“而这些出的银两只做于材料费用,人工费什么的全部由兑粮里换,不算在出的银两里。”
“假如铁柱叔想起一栋二十两的新房,但他又没那么多钱,他可以到我这里来借。”
“这借的钱写好借条和还钱日期,如果在还钱日期前还钱,每超前一天就少一文钱。”
“每超后一天就多还一文钱,以此类推。”
“你们看,这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