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明末佣兵为王 > 第284章 海上工厂

第284章 海上工厂(1 / 1)

清晨马如龙,早早起了床,跳上了运货的火车。

昨天晚上表彰了新水泥子弹的一众匠工之后,马如龙便回到了自己的卧房,安心休息去了。

这些年来,由于有了多台军用数据机的支撑,整个马家庄的科技发展速度,可谓是日新月异。

大家对于马如龙的高效率、高生产率的发展宗旨尤为崇拜。

遍布大明的,铁路建设更是如火如荼,加紧施工。

马如龙的思路偏重于先来搞重工业,然后才是轻工业和适当的化工业。

重工业如同人体的骨架骨骼,轻工业就像皮肉,化工业更像人的衣服。

作为佣兵出身的马如龙,不希望这方世界走向自己原来星球的发展,过于泛滥的化工业只会害人害己。

所以化工行业,马家庄只是偏重于新材料,农业肥料这方面。

至于制药方面,除了维生素和几种抗生素之外,基本上短期内,不再多建设。

而像合成纤维,氨纶涤纶,高强度碳纤维,则大力建设生产。

现在马家庄出品的布匹,棉布中都含有30%~70%的涤纶或氨纶。

最大的好处就是,耐磨,耐洗,十年不坏。

而这些工坊,马如龙基本都不会亲自到场关注,唯独这个水泥子弹的新发明,马如龙格外看重。

马如龙之所以着重,表彰这些用水泥做子弹的全新设计师们,核心原因就是,经济效益。

确切的说是,战争的高效费比。

马家庄的陆上物流部队,基本上是一多半,交给了星武联盟。

而另一半,则是来自军部的精锐后勤,随着黑甲军逐步由沿海,向内陆推进。

各种新的打劫,对抗就频频开始出现。

大规模的战争,已经不常见了。

更多是小规模的几十上百人附近的袭扰,打劫。

用大炮轰,效果太差了。

毕竟都是流贼,以偷袭、骚扰、抢劫为主。

大炮一响,这些流贼跑的比兔子还快,加之他们地形又熟悉。

而商队的物流还需要运输,不可能停留满山的追击。

而原有的高压气步枪,100米内输出精度较好,但便携款的气瓶较小,15发子弹气压就不足了。

用坦克车载着去追?

流贼人家也不傻,一看来个大家伙,立马分头跑了。

现在,有了这款高压爆燃,水泥子弹气步枪。

气瓶有两个,压缩供气瓶一个在枪托内,是高压空气。

另一个是,枪把手内的液化石油气瓶,这是石油冶炼的副产品。

气体混合后点火爆燃,可以轻松将低气压瞬间膨胀30多倍,从容保证每个气瓶射击300次。

这样士兵就可以,野外自由追击、射击流寇、劫匪了。

一个5人小组,身上额外再带5个高压气瓶,35000个水泥弹头,由一台8马力的越野履带补给摩托车携带。

打一场小规模的剿匪战争,都不需要后勤中途二次补给。

水泥子弹的威力如何,这个自然不需要怀疑,水泥的硬度通常在6.5附近。

铁的硬度在4.3附近,钢的硬度在5.5附近。

试想高爆燃气推动下,每秒超过700米,重达50多克的水泥弹头,撞击在硬度只有4.5附近的敌人盔甲上。

水泥那6.5的硬度,瞬间就会洞穿流寇的铁甲,水泥子弹受阻力破碎的同时,碎屑会像重锤一样,粉碎敌人的胸膛,并翻滚嵌入敌人的内脏中。

完全符合黑甲军的要求,战场上不留活口,无续补刀了。

水泥子弹的特性决定了,哪怕你做手术,你也取不出来,更取不干净。

同样马如龙看好水泥子弹,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当前以及之后的几十年,

马如龙不可能将马家庄的工坊中的钢铁制造业,外迁到大明之外的任何一个地方。

因为炼钢这项技术,尤其是现代化炼钢的技术。

工业化炼钢,对于工人的素质要求非常之高,

对工人的岗前培训要求非常严格,

而且钢厂一旦重要部门的工人操作不够熟练,出现错误,就会产生恶性的爆炸、起火等安全事故。

所以马如龙不可能,也不愿意将钢铁厂这种重要的,技术含量较高的产业,移到大明之外的任何一块土地上。

哪怕之外的土地都已经属于马家庄实际掌控,至少50年内,是不可能外迁的,因为工人的素质达不到。

培训成本太高。

有人可能会说,不训练永远不会提高,对不起,这不是马如龙的事。

想训练,等把普通话说溜了再说吧。

非我族类其心。。。。。。

与其在大明之外进行所谓的拔苗助长,根本没有意义,不如将精力用在大明国土之内,大家语言皆通,汉字皆懂。

更容易创造出更高的钢铁生产效率,通过成本低廉的海运将钢铁运到世界各地。

而此时马如龙站在火车车厢顶上,迎着风,看着脚下的货车向着海边驶去,

他今天要去看干船坞里面的两艘大型舰艇。

排水量超过8000吨的,海上工厂。

由于这几年整个大明都在轰轰烈烈的进行铁路化改造,全国铺设铁路网线,以及县乡地区铺上有轨电车,实际上也是一种铁路,而耕种土地的人很少,主要的劳动力都是在修建铁路。

所以这也就造成了马如龙所在大明的粮食9成都需要海外进口,所以马如龙非常看重干散货,尤其是大型的干散货船的跨洋运输。

一艘干散货船从马家庄出发,一直运到整个印第安大陆。

一路途经的各个产地,还要陆陆续续装上,卸下一些货物,整个时间高达半年之久。

半年时间,看似不久,实际上都可以让红薯、土豆收获两季了。

所以怎样提高效率,一直是马如龙,非常强调的东西,距离太远货物太杂,经常装卸,最后逼的马如龙只能启动这个全新的方式就是海上工厂。

这两艘8000吨级的海上工厂,设计思路就是将收上来的东西,直接在船上加工,

随着海上的运输,船上有加工工坊设备,工人们在船体内的工坊操作,

当到达目的地。基本上已经加工完毕。这样海上运行的时间并不影响加工,充分利用了海上漂泊运输的时间。

整艘干散货船用的是煤炭为能源动力,通过煤炭燃烧锅炉,让水蒸气带动蒸汽轮机一部分用于发电,一部分用于船舶动力。

所发的电力,除了小部分用于船舶照明、塔吊操作等,绝大多数的电能进入船内工坊。

比如纺织车间就是,把收上来的棉花,变成最后的布匹。

食品车间就是将收上来的土豆地瓜,做成粉条。

剩下的残渣,经过高温蒸后,成为酿酒的原料,发酵酿酒。

而从海上补上了的鱼虾,直接通过车间,分割清理,去除内脏。

鱼鳞经过清洗,高温蒸后,暖房风干后研磨制成牙膏粉。

鱼内脏,经过蒸馏,分离出油脂,在车间里和氢氧化钠一起做成肥皂。

而鱼骨鱼头,经过暖房风干研磨成粉,成为牛羊猪兔子养殖场的饲料添加剂。

而鱼肉,则清洗后送入马口铁罐头,通过蒸煮做成香辣鱼罐头。

这也是为啥马如龙,用煤炭的原因,因为海上工厂本质上是耗能大户,煤炭可以在沿途方便快捷补充。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北宋钜子 专治不服:这个草包惹不得 踢开永乐 大明督师 三国如烟 王朝游戏:我有国运推演系统 拐个国师做相公 汉末威王爷 家父乃岳飞,我真不想造反 南宋之还我锦绣河山